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4号选育报告

更新时间:2016-07-05

马铃薯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种植面积约70万hm2,是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大省。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二阴地区,约占甘肃省马铃薯面积的70%[1-5]。近些年来,随着商品农业的蓬勃发展,马铃薯生产已成为这些种植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以抗病、优质、高产、适合加工为育种目标[6-7],选育成功了适宜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二阴地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4号,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薯 2016001)。

总之,通过对戴望舒诗歌中青色内涵的探寻,我们可以将戴望舒的一生串联起来,可以洞见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寄托在了青色这一色彩中。因此,青色既记录了他曲折坎坷的人生,最终也成为了他的人生底色。

1 选育过程

陇薯14号原代号L0527-4,为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育成的淀粉及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母本L9712-2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1996年以92-29-81为母本,以93-1-20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品系材料。父本L0202-2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2001年以大西洋为母本,以95D-P-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品系材料。

2004年组配杂交组合,经过杂种实生苗培育及无性一、二代选种圃、鉴定圃、品比圃、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于2015年完成选育程序(图1)。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薯2016001)。

2 产量结果

2.1 品鉴试验

2008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马铃薯育种基地参加品鉴试验。顺序排列,2次重复,3行区,每小区种植45株,株距33 cm,行距60 cm,小区面积9 m2,以陇薯6号为对照。陇薯14号折合产量44 169.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减产3.3%,居32个参试品种(系)第5位。

2.2 品比试验

智能组件承担宿主设备的测量、控制、计量、监测和保护等基本功能,作为各功能单元的结合,智能组件可以实现灵活配置。每一个智能组件都可以根据电气设备在功能上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智能组件可以实现集成化设计,也可以根据设备特点分散独立实现,智能组件的安装较为简单,无论是安装在主设备本体还是主设备本体之外均可。智能组件具有的以上特征使其灵活可靠、形式多样可以与电气设备达到有机的结合,同时智能组件通信功能的设备,电气设备的信息化功能得以实现,使系统中各电气设备与外部系统之间的联系加强,使变电站内的控制系统达到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3 区域试验

数据全面 应用广泛 共享顺畅(施继业) ........................................................................................................5-14

2.4 生产试验

图1 陇薯14号选育程序

表1 陇薯14号在甘肃省区域试验中的产量结果

年份地点产量/(kg/hm2)比CK1增产/%当地对照品种名称陇薯14号 陇薯6号(CK1) 当地对照品种(CK2)比CK2增产/%2013 会川 31 401.0 21 051.0 11 151.0 49.2** 181.6** 陇薯3号天水 23 518.5 24 525.0 12 619.5 -4.3 86.4** 天薯9号临夏 32 733.0 20 801.5 13 183.5 26.8** 148.2** 临薯17号宕昌 22 918.5 13 000.5 12 084.0 76.3** 89.7** 武薯3号安定 26 167.5 28 834.5 19 501.5 -9.2 34.2** 新大坪静宁 18 517.5 20 001.0 23 017.5 -7.4 —19.5* 庄薯3号2014 会川 40 035.0 36 585.0 23 685.0 9.4 69.0** 陇薯3号天水 9 481.5 7 765.5 8 640.0 22.1* 9.7 天薯9号临夏 27 460.5 13 000.5 13 668.0 111.2** 105.9** 临薯17号宕昌 27 255.0 25 650.0 21 000.0 6.2 29.8* 武薯3号安定 20 331.0 18 831.0 16 414.5 8.0 23.9* 新大坪静宁 47 800.5 28 000.5 46 849.5 70.7** 2.0 庄薯3号

2013年田间鉴定,植株叶片病斑面积占总叶面积的比率,陇薯14号总体上低于感病品种中薯6号、中抗品种陇薯3号和抗病品种陇薯 6号、青薯9号,与陇薯7号接近(图3)。

3 特征特性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田间鉴定结果表明,2012年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陇薯14号晚疫病发病晚、病情发展缓慢、最终的严重度最轻,田间表现高抗(见图2)。

4 抗病性

该品种晚熟,生育期121 d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65 cm左右。茎绿色,叶片绿色,花冠白色,天然结实强。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个,大中薯重率82%以上。薯块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芽眼浅,薯皮略粗。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藏、运输。薯块干物质质量分数26.92%、淀粉质量分数20.24%、粗蛋白质量分数2.63%、维生素C质量分数16.23 mg/100 g、还原糖质量分数0.199%。淀粉质量分数高、还原糖质量分数低,食味优,适宜作淀粉及全粉加工原料。一般产量27 000 kg/hm2左右,最高可达30 000 kg/hm2。田间高抗晚疫病,对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适宜在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种植。

200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马铃薯育种基地参加品比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5行区,每小区种植100株,株距33 cm,行距60 cm,小区面积20 m2,以陇薯6号为对照。陇薯14号折合产量28 002.0 kg/hm2,比对照陇薯6号增产168.8%,居12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

图2 2012年晚疫病抗性田间鉴定

2015年在渭源、天水、安定、临夏和景泰5个试验点进行的甘肃省马铃薯新品种生产试验中,陇薯14号平均产量30 784.5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22.7%。

2013—2014年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的马铃薯区域试验中,陇薯14号2 a折合平均产量27 300.0 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陇薯6号平均增产24.5%,比当地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7.7%,产量总评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表1)。

图3 2013年晚疫病抗性田间鉴定

2014年和2015年8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渭源县会川镇自然感病条件下对陇薯14号进行了田间鉴定,鉴定结果为:在马铃薯薯块膨大期,陇薯14号花叶病毒病平均病株率为30.0%,病情指数为3.3;对照品种陇薯6号平均病株率为65.0%,病情指数为14.4。陇薯14号和对照品种陇薯6号未见卷叶病毒病的病株。陇薯14号晚疫病(按5级标准划分)病级为1级,平均病株率70%,病情指数为7.7;抗病对照品种陇薯6号病级为1级,平均病株率90%,病情指数为10。综合评价,陇薯14号高抗晚疫病,对卷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

2015年经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室内接种鉴定,陇薯14号的病斑直径为10.2 mm,病斑霉层稀疏,综合各鉴定指标认为,陇薯14号为中抗晚疫病品种。庄薯3号、青薯9号的病斑直径分别为12.2 mm,18.2 mm,病斑上霉层均匀且较厚,综合各鉴定指标认为,庄薯3号、青薯9号对晚疫病表现中感。陇薯14号晚疫病抗性明显高于庄薯3号和青薯9号。

调查发现,想继续深造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比例逐级降低。三年级后学生分流明显,确定考研的同学会坚持到最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所以坚持不懈。第二,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高考发挥欠佳,入学时就订下目标,希望考上研究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如意等又使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越来越淡。因此,采取一定措施,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摆在学院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5 品质

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新品种品质分析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2008—2015年对陇薯14号薯块进行样品化验分析(表2),陇薯14号薯块干物质质量分数269.2 g/kg,最高达312.0 g/kg(2015年);淀粉质量分数平均202.4 g/kg,最高达 247.3 g/kg(2008年),粗蛋白质量分数平均26.3 mg/g,维生素C质量分数平均16.23 mg/100 g,还原糖平均1.99 g/kg。淀粉质量分数高、还原糖质量分数低,适宜淀粉及全粉加工。

表2 陇薯14号薯块品质分析结果

年份 干物质/(g/kg)还原糖/(g/kg)2008 305.4 247.3 22.9 19.16 2.79 2009 247.7 169.5 27.6 17.84 1.58 2010 275.0 199.8 30.6 17.46 2.63 2011 242.0 189.0 23.4 14.80 2.47 2012 281.3 215.4 24.2 16.09 1.21 2013 248.7 189.8 20.6 17.69 0.98 2013 260.3 199.5 31.1 19.06 1.16 2014 250.3 186.7 33.2 11.53 3.89 2015 312.0 225.0 22.8 12.4 1.20平均 269.2 202.4 26.3 16.23 1.99粗淀粉/(g/kg)粗蛋白/(mg/g)Vc/(mg/100 g)

6 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适密播种。高寒阴湿、二阴地区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半干旱地区4月上、中旬为宜,不宜迟播。播种密度一般为52500~60000穴/hm2,旱薄地37 500~45 000穴/hm2为宜。

早促快发、先促后控管理。要重施底肥而且氮磷配合,早施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锄草、早中耕培土,培土垄要高而陡。生育后期加强晚疫病预防。坚持及早防治和多次防治的原则,每隔7~10 d喷药,连续防治3~4次,防治期间应轮换、交替使用化学成份不同的药剂。

1.2.5 系统稳定性评估。Panther稳定运行后,抽取其1年时间内的运行数据,统计无效工作列表率和无效检测率,评估其在较长时间内的系统稳定性。

割秧晒地,提高收获质量。在收获前7 d左右割掉薯秧,运出田间,以便晒地和促使薯皮老化。收获时薯块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撞,减少病菌侵染,提高贮藏效果。选用脱毒种薯,或建立种薯田,选优选健留种。

参考文献:

[1]王一航,文国宏,李高峰.马铃薯新品种陇薯4号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00(8):10-12.

[2]陆立银,谢奎忠,陈 富.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氮磷用量及栽培密度配套模式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5(4):437-440.

[3]文国宏,王一航,李高峰,等.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 10号[J].中国蔬菜,2013(3):35-36.

[4]赵怀勇,何新春,张恩和,等.N、K肥料与密度对整薯播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8,22(5):281-283.

[5]刘明霞,王一航,陆立银,等.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号’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4):80-84.

[6]李建武,李灏德,文国宏,等.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与SSR分子标记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16(7):1-6.

[7]李建武,李高峰,胡新元,等.马铃薯SSR-PCR体系的优化与建立[J]. 中国马铃薯,2013,27(6):331-335.

李高峰,文国宏,王一航,李建武,张荣,郑永伟,马胜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05期
《甘肃农业科技》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