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资本逻辑支配下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更新时间:2016-07-05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1]601这里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力量就是资本逻辑,源自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在当代,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不断开拓,资本全球化迅猛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展现得更为全面和充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逻辑的扩张、展开,驱动着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二是资本逻辑的矛盾演化决定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向。

资本逻辑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资本的运动规律及其力量

从历史发展事实来看,资本逻辑源自于资本但又不等同于资本。资本发展成为资本逻辑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资本“量变”和“质变”辩证的历史运动结果。从剩余劳动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货币,再从货币到资本,从资本到资本逻辑,这是一次又一次“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资本一经产生并取得社会主体地位后,就在其增值本性的驱动下,始终处在一种追逐剩余价值的无限运动中,当这种持续不断的量的积累运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由新的量变促发新的质变,形成超出人们意志的控制范围、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一种规律及其客观力量。这种规律及其客观力量就是“资本逻辑”。

从词源学来看,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逻辑”有三种意义,即客观规律;逻辑学;思维的规律。而资本逻辑代表的是“资本运动的规律及其力量”,显然,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规律。哲学意义上的规律,即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资本逻辑就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资本的运动规律及其力量,是资本在取得社会主体地位条件下,在追求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必然如此的运行轨迹和发展趋向。对此含义,根据马克思资本理论以及当代现实,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或者说资本逻辑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病虫防控在猕猴桃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绝大多数种植者都有认识,而且非常重视,舍得投入,但长期以来依赖化学手段进行的药剂防治,已经到了药尽其力而不见其效,越防越多、难以控制的恶性地步。国内外大量植保成功经验证明,利用化学手段或单纯依靠化学手段进行病虫防治已成为传统的、落后的,无法达到有效控制目的的短视行为。无论从消费者食品安全角度,还是现有生产种植现实看,全面推进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高农艺管理水平,增强果树抗性,加大生物、物理防控力度,实施生态绿色种植,才是猕猴桃植保工作的出路,也是质量安全的源头保证。

其一,资本逻辑是一种资本持续运动中的增值性逻辑。追求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是资本的存在目的和自然本性。“资本只有一种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获取剩余价值……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2]269正是这种自我增值的本性构成了资本生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资本逻辑持续展开和实现的动力源泉。但是,资本增值总是在运动中实现的,运动性是资本实现增值的必要条件。通过资本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再通过资本的无限循环和周转,实现资本的持续不断增值。另外,资本还通过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扩张运动,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增值。

其二,资本逻辑是资本在特定生产关系条件下的主体性逻辑。马克思认为成为一种生产方式的资本,在形式上都是一种作为生产要素的物,但本质上却是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结合。“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3]922也就是说,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要素并体现社会关系的物才能成为资本。并且,只有资本是“能动的主体”和“过程的主体”时,资本增值逻辑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才能成为主体性逻辑,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才能得以展开。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增值本性决定了其必然要突破自身发展的界限,扩张成为经济运动的一般主体,成为主体性资本,进而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展开其增值逻辑,将整个社会生活都作为自我增值目的的工具与资源来加以调动、使用和加工。“资本及其自行增值,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3]278

其三,资本逻辑是资本全面控制社会生活的总体性逻辑。由于资本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资本为了能够保持持续增值,必然要冲破一切阻碍和限制,由经济领域向外扩展,通过一切社会资源的资本化来控制整个社会,形成资本的总体性逻辑,就是总体化的扩张逻辑,表现为资本逐步支配现代世界的动态过程:从对生产的支配扩展为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支配,从对经济的控制扩展为对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渗透和控制,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支配社会的权力形式,并由民族国家内部统治进一步扩展到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之中,形成世界性统治。马克思指出:“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4]77这种资本的经济权力决定着一切社会权力,资本就是要“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5]36。简要地说,在政治领域就是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变成一种国家控制力量;在思想文化领域就是资本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形成一种精神控制力量,使每个人都被塑造成为资本人格化了的异化的人;在社会领域就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然造成的贫富差距而形成的社会阶层分化;在全球范围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运用资本力量企图控制整个世界。

其四,资本逻辑是资本自我发展与自我限制的矛盾性逻辑。资本逻辑是一种辩证的矛盾性逻辑,源自于资本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多次强调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资本本身就是矛盾。”[4]570资本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生产关系,由此决定了资本促进生产发展与追求价值增值之间的对立统一,构成资本的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的对立统一。由此,资本的增值本性与实现条件之间的对立统一构成了资本逻辑的矛盾性,即资本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资本限制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冲突。马克思指出:“尽管按照资本的本性来说,它本身是狭隘的,但它力求全面地发展生产力……这种趋势是资本所具有的,但同时又是同资本这种狭隘的生产形式相矛盾的,因而把资本推向解体”[6]

资本逻辑生成存在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决定一种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生产劳动的方式就是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劳动的技术方式和生产劳动的组织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劳动的技术方式是生产力的首要和核心要素,生产劳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是生产关系的直接表现形式。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方式和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是二者的结合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就是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方式的形成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形成。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有了缓慢增长,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一方面,小生产者之间竞争激烈而逐渐形成两极分化,从竞争中获胜的一小部分作坊主逐渐成为工业资本家,在竞争中落败的大多数作坊主与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另一方面,商人和高利贷者利用积累的财富逐渐控制了商品生产者,发展成为工业资本家,而商品生产者逐渐失去独立的生产能力,沦为雇佣工人。这样,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初步产生,但在当时还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发展缓慢。15世纪末,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印度等新航道,迅速扩大了世界市场,规模化、社会化大生产成为商品生产的必然要求。要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大量的以土地和货币为主的生产资料,二是大量的可供雇佣的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为了实现这两个条件,新兴资产阶级驱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途径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手段为暴力。因此,马克思说:“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2]822同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残酷的国外殖民掠夺和对国内人民的残酷剥削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这样,资产阶级利用货币财富不仅在市场上买到一般生产资料,而且还能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在消耗过程当中,可以为买主带来价值的增加即剩余价值,也就是货币量增长了,这里的货币也就变为资本了。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雇佣劳动制度的生成和发展,反过来,这种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制度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且进一步对生产技术方式提出了变革要求。于是,资产阶级政权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助推产业革命,机械大工业普遍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最终确立。

综上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涵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其三,生产的组织方式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也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到市场上购买物质生产资料,即机器、厂房、设备、原材料、燃料等,以及劳动者的劳动力,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在生产过程当中,以生产资料方式呈现的不变资本,只转移自身的原有价值,并不创造新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除了创造出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外,还创造出剩余价值。此种劳动过程的特点是:资本家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这就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来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特点是资本剥削劳动,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其二,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这是由资本的自然本性,即与生俱来的追求价值增加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3]997,并且“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2]714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劳动过程,生产物质产品,又是价值增值过程,生产剩余价值,并且二者在生产中的地位不一样:价值增值是最终目的,劳动过程只是手段,受到价值增值的制约和支配,服从于价值增值,为价值增值服务。因此说,价值增值的生产,即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其一,生产的产品完全商品化,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马克思指出:“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的占统治地位的、决定的性质。”[3]995-996意思是:生产的产品必须是商品,并且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是商品生产。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品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共同特征,是“历史上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而商品生产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则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阶段——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中,通过普遍的市场交换,生产的产品才能全部成为商品,商品的价值才能够完全实现。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市场经济的机制来运行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天然联系、内在结合的。

参考文献

其四,生产的技术方式就是社会化的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资本必须建立起一种与传统小生产不同的“规模经济”,大规模地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马克思认为当时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形式是:“协作、分工和机器或科学的力量的应用等等”,并且劳动的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固有的。这实际上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是产业化生产,也就是社会化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具体形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转换。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主要采取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劳动控制与稳固的市场需求为特征的“福特制”,70年代后则转向以经营区域化、生产灵活性、工人自主性和市场流动性为核心的“后福特制”。并且,现代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技术条件已经不同程度地取代了机械化、电气化的生产技术条件。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生产体制的不断变革,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资产阶级才“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36

由以上基本特征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与资本逻辑的主要特征相一致的,是资本逻辑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并且为资本逻辑的存在和展开提供了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

资本逻辑支配下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IS组患者血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S组,且IS组患者血硒含量与Cobb角呈负相关。但微量元素硒在IS的发生发展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还需建立动物模型以观察低硒环境下IS的发生发展情况。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收集了本院病例,未进行多中心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并且在普遍缺硒的山西地区进行膳食结构的调整,对IS患者尤其是初期患者定量给予微量元素硒的摄入,定期观察疾病的发生及进展情况,以进一步研究IS与微量元素硒的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首先是在直接生产领域中,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体现了资本对生产的支配。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具有经济强制性,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反映了资本支配劳动、资本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且马克思认为,就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来说,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增加了剩余劳动时间,加深了剥削程度,生产了更多的剩余价值,只不过实现的手段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延长工作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在资本增值本性的驱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的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扩大规模再生产,进行资本积累。实质上,资本积累的过程是工人受到剥削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也就是资本支配劳动关系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是由资本增值的内在动力决定的。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的运动和增值,而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具有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贪欲,必然要不断扩大资本规模,进行“剩余生产”[7],实现资本积累。二是由竞争的外在压力决定的。生产剩余价值本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但在竞争环境下,却转变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制约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推动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生产和资本积累的无限增长,必然使资产阶级的财富愈来愈多,使无产阶级遭受的失业、压迫和相对贫困日益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再次,资本是在运动中增值的,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以及在流通过程中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从产业资本来看,资本循环历经三个不同阶段,即购买—生产—出售,资本分别执行三种不同职能,即货币—生产—商品。但是,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求:一是在空间上并存,即产业资本必须依照一定比例同时存在于三种职能的资本之中;二是在时间上继起,即三种循环职能形式一定要保持时间顺次性。这两个条件保证了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实现了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资本是在运动中增值的,因此,为了保持对剩余价值占有的永不停滞,资本必须始终处在连续反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中,形成资本的周转。一般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资本得到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以上分析的是单个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运动,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社会经济整体是由成千上万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主义企业构成的。其中,各资本主义企业在各自通过自身的循环和周转,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的同时,彼此之间必然会通过流通过程发生一定的关系:每一个企业都在一方面与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企业相联系的同时,又在另一方面与消费其产品的企业相联系。各自独立的资本通过这种联系,形成了一个总和的、有机的整体——社会资本,而个别资本的运动也因此汇成了一个整体资本的、总和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包括生产和流通。可见,社会资本运动涵盖了生产、交换和消费三个经济环节,而每个环节都要受资本支配。同样,在分配环节,资本依然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一方面,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者“全部劳动的报酬”。这种假象,“就是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他形态的劳动的不同之处”[1]59。实际上,工人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另一方面,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转化为利润形式,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割。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绝对工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可以归结为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劳动过程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比例的不断扩大。然而相对于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增长幅度,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并不多。当代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在其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中,用数据和历史资料论证了资本与劳动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状况,说明了劳资矛盾、贫富矛盾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日益深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资本追求价值增值的运动过程中,资本不仅支配了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还支配了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在整个经济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全方位控制了经济活动。

末次随访时,3节段组29例患者,25例肌力、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消失;4例轻度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弱阳性。无明显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强阳性者。5节段组60例患者,47例肌力、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消失;12例轻度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弱阳性;1例明显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强阳性。

以上三件雇工契约,都是使用中统钞做为雇佣金,而不是像上文蒙古文文书所写的那样,采用支付粮食的方式。按照蒙古文契约反映的情况推测,雇佣关系可能发生在亦集乃路城市居住的蒙古人与乡居蒙古人之间,被雇佣的蒙古人更乐于接受用粮食(包括种子)做为雇工的报酬。

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增值,资本必然要从支配经济领域扩展到对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渗透和控制,形成各种类型的支配社会的权力形式。其一,资本对政治领域的渗透和控制。资本作为生产关系,一种真正的现实权力,即支配劳动的经济力量,构成了一切社会权力的基础,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权力控制方式。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融为一体,被资本所控制而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的统治,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民主的虚伪性。选举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典型形式,在实际运行中总是受到财团、黑势力、媒体等资本力量的操控,变成一种资本自娱自乐的游戏。因此,资本主义的民主,是始终处在拥有巨大资本和金钱力量的资产阶级精英操控下的民主,是资产阶级集团谋取利益、为其服务的工具。第二,平等的虚假性。因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和资本特权的存在,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穷人和富人之间事实上不可能平等,只不过是法律上的形式平等罢了。因此,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三,政党制度的阶级性。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形式上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由于国家政权被牢牢掌握在资本家集团手里,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工人阶级的利益永远不会被真正维护。因此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就是资产阶级整体维护其利益的政治工具。其二,资本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和控制。通过意识形态形式,资本侵入和控制了精神生产领域,即意识观念、文化符号、欲望想象的生产领域。这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双重功能上:第一,资本增值功能。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文化资源和产品的资本化、产业化、商业化运作,思想文化本身直接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第二,维护阶级统治功能。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形态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论证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价值观的普世性,来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寻找合理性,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本存在的意识形态化,就是拜物教。资产阶级经济学就是拜物教意识形态在学科知识领域的表现。“经济学家们……把社会关系作为物的内在规定归之于物,从而使物神秘化。”[8]可见,拜物教意识形态实质上是资本自我辩护的工具,是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形式。其三,资本渗透和控制社会生活领域。资本是“现代生产关系”[4]237,构成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资本逻辑支配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形成了服从于资本增值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制度体系。另外,资本还通过人格化来控制社会。在以前,资本的人格化就是资本家个人和资产阶级。但是,当代资本主义进入消费社会阶段,享乐主义大众文化形成,资本主义拜物教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塑造和宰制着每个个体,使其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

在增值本性的驱动下,在可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环境条件下,资本必然要冲破民族国家的界限,走向世界。这样,资本体现为与国家权力相结合的国家垄断的跨国资本。并且,一些强大的跨国资本为了保存和扩大高额垄断利润,积极向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渗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支配权,形成资本垄断的国际霸权。

若块内的灰度值大于阈值T,则把该点的值置为1,否则将该点的值置为0,将图像二值化能更进一步减少图像中的信息量,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将灰度图像二值化后结果见图2。

综上可见,在资本追求价值增值的运动过程中,资本逻辑得以展开,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资本固有的内在矛盾,即资本增值本性造成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资本社会化扩张与限制生产力发展的资本私有化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且这种基本矛盾的进一步拓展就是资本逻辑的矛盾演化,决定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向。

资本要增值,即获取最大量的剩余价值,必须要通过资本的运动才能实现,也就是在运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资本从对直接生产过程的支配扩展为对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经济环节的全程支配,从对经济领域的控制扩展为对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各领域的全面控制,并由对民族国家内部的统治进一步扩展到全球活动范围,形成世界性统治体系。这就是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和扩张过程中的展开,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

资本逻辑支配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资本固有的内在矛盾,即资本增值本性引起的资本价值生产与资本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既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资本社会化扩张,又有限制生产力发展的资本私有化制度,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社会化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方式与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组织方式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特殊表现。

随着资本向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渗透,资本增值本性造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也随之向社会各领域延伸,并且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中演化表现为各种具体矛盾。具体来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资本,在持续追求价值增值,即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引起了这些领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一,科学技术异化。在当代,科技与资本结合在一起,被资本吸收和利用,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助推器”。但是,人创造的科学技术,被资本所支配,却不属于人,脱离了人的控制,并且反过来控制人自身,成为对抗人的异己力量,使20世纪“成了人类流血最多和怨恨最深的世纪……美好的科学潜力和实际已发生的政治罪恶之间的对照,令人震惊”[4]237。其二,社会阶层分化。财富分配、占有的不均衡和贫富分化的不平等状况,都是由资本的剥削、积累和垄断造成的,造成社会结构中资本所有者和广大劳动者的两极分化,以满足和维护资本增值的需要。当代社会的地位划分,不仅仅受制于经济资本,即财富的分配和占有,还要受制于社会资本(关系和权力资本)、文化资本(知识和信息资本)的分配和占有。这样,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社会等级、权力支配的体系,并作为功能环节,服务于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的运转。其三,政治被金钱腐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突出表现在政治与金钱的结合,产生金钱政治。这样,资本就牢牢控制了国家政权,经济寡头同时又是政治寡头。金钱对政治生活的渗透和控制,侵犯了公民所拥有的“自由、平等”的民主权利,侵犯了公民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所说:“事实上,金钱确实能买到许多在我们民主制度中所不能销售的东西。实际和原则成了两回事。市场实际上侵犯着每一种权利。在法律面前,钱可以买通执法程序获得有利的判决;它可以增加收买人的话语权;此外它能影响官员的选举,从而损害人们普遍选举的原则。市场力量左右着人们的生与死”;“尽管一般来说,金钱不能直接买取额外的权利份额,但在实际上,它可以通过收买服务而制造更多有利的权利。”[9]其四,文化矛盾和冲突。通过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资本向文化领域渗透,导致文化的产业化、商业化,表现出文化全面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征,整个社会形成了以经济理性为原则的价值、知识、文化和世界观,造成一系列文化矛盾和冲突。一是文化思想方面,即在资本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勤劳节俭和“禁欲主义——生产主义”的思想,与在资本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休闲纵欲和“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思想的矛盾和冲突。二是文化产品方面,即以追求资本增值为目的的文化商品的同质标准化,与追求审美体验为目的的文化艺术本质的个性多样化的矛盾和冲突。三是文化扩张方面,即伴随资本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扩张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抗关系。

雪萤一怔:“江老师这不是带给你了吗?”狗子说:“他今天才给我的。以前那么久,他都没给我。你一定是才买的。”雪萤哭笑不得,说:“是是是,阿姨太忙,忘了,对不起。”

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率,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向全球扩张,建立资本居于统治地位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资本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各种具体矛盾也随之向全球延伸,并造成世界体系矛盾的加深。具体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全球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无序之间的对立。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运行的主体就是跨国公司。一方面,跨国公司凭借着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资源优势,在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有着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因而其经济效率非常高,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跨越了国家界限,其活动很难受到民族国家的约束和调控,使得世界市场处于无政府状态。这样,为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跨国公司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排挤竞争对手,争抢市场份额,造成全球生产过剩,引发一系列危害深重的世界性经济动荡或危机。其二,由劳资矛盾引发的贫富两极分化从一国范围向全世界扩展。资本支配劳动、剥削劳动,是造成一国内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随着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在不断增长,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却在持续不断地扩大。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曾多次指出:占全球1/5的富裕人口,占有全球财富的80%以上;相反,占全球1/5的贫困人口,仅占有全球财富的1%左右。就人均收入来看,贫富差距达到了70倍以上。尤其是,全球还有10亿以上的极端贫困人口的日均消费额不足1美元。并且在全球化过程中,贫富差距日益增加。为此,萨米尔·阿明指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后果是两极分化,全球范围内的不公正。这是资本关系内在逻辑的后果。”[10]46其三,世界范围内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资源浪费、生态失衡。随着资本向全球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运行,发达国家走向富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向全球扩展,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生态危机,人与自然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恶化,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的生活与生存的分裂,具有不可持续性。如果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继续激化,带来的一定是资本主义体系自身的毁灭和整个人类的灾难性后果。

综上可见,在资本追求价值增值的扩张运动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由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再向全球范围的扩展和延伸,清晰地展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趋向。那就是,面对国内以及全球范围内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产阶级总是在想方设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借此延长其寿命。如资本占有形式已经由早期的单个资本家私人占有,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单个资本家私人占有、多个资本家联合占有、国家占有等多种形式并存。虽然这些调整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利益的产物,但是,也不能否认它是资本主义在吸收“社会主义因素”,正在不自觉地朝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了”[11]。同时,以中国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不仅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而且精神文明也同步发展,显现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表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因此,最终走向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将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研究发现,大多数鱼类瘦素具有抑制摄食的作用[14,22-23]。瘦素似乎作为一种使鱼类食欲减退的因素而存在[36-37]。向鱼腹腔或脑室内注射同源或异种瘦素蛋白后,结果始终都是食物摄入量减少[22,38]。在金鱼(Carassius auratus)腹腔和侧脑室注射哺乳动物瘦素后,发现其摄食减少、体重下降以及调控摄食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改变[26]。向鲈腹腔注射人瘦素也可抑制其摄食[1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190.

[7]莫凡.马克思主义社会风险思想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117.

(1)念珠菌感染[21]:口腔念珠菌感染首选制霉菌素局部涂抹加碳酸氢钠漱口水漱口,疗效欠佳时选用口服氟康唑100~200 mg/d,共7~14 d。对于食道念珠菌感染选用氟康唑100~400 mg/d,口服,不能耐受口服者静脉注射氟康唑100~400 mg/d进行治疗,疗程为14~21d;或者伊曲康唑200 mg,1次/d,或伏立康唑 200 mg,2 次/d,口服,共 14~21 d。 对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尽快进行HAART,可在抗真菌感染的同时进行HAART。

郑淦(又作郑洤),榜名文熙,字淼泉,法号灵照,浙江嵊县人。戊子(1898)举人。任和州州同,清亡后潜往永嘉,依妙智寺为僧,丙辰(1916)卒于头陀,年五十余。临终尽焚其书,仅余所撰《嵊县诗选》一册。有《湛庐医筏》传世。在历阳书院讲学时,以竹枝词题,让弟子应试所作,集成一卷《历阳竹枝词》。《晚晴簃诗汇》收有郑淦诗二首。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5.

[9](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抉择[M].王奔洲,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25.

[10]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世界——萨米尔·阿明访谈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2).

(1)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对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愈来愈大。从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特征能发现,多元化目标是比较突出的,企业的信息以及商标等无形资产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企业结构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从单目标向着和利益主体相关的目标这一多元目标方向发展。

[11]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5.

韩昌跃
《甘肃社会科学》 2018年第02期
《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