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析乳腺癌与肝经和肝血的关系

更新时间:2009-03-28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在妇女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中排在首位,是全世界发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6%。根据WHO的统计资料,我国每年约有20万以上的女性患此病,至少有4万人死亡,可见乳腺癌一直是医学难题之一[1]。该病主要发生于女性,男性少见;发病年龄一般在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2]。有乳腺相关疾病史和长期承受恶劣精神刺激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3]。乳腺癌中医称为“乳岩”“乳石痈”“奶石”“乳痈坚”“翻花石榴”等。笔者试从中医角度探寻乳腺癌发生的病因病机,发现其与肝关系密切,现分析如下。

1 乳房与肝经、肝血的关系

乳房结块与脏腑相关,然而与之关系最为密切者为肝。肝与乳房相连,肝气和肝血与乳房结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灵枢·经脉篇》中记载:“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指出了女子乳房与肝经关系密切,而肝中血气之变化,亦与乳房相关;元·朱丹溪在其《格致余论》中指出乳岩是由于“肝气横逆,遂成隐核”;清·顾世澄《疡医大全》总结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清·高思敬在《外科医镜》中记载有:“凡乳岩一症……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而成”,这些都说明乳房与肝关系密切。明·孙一奎《赤水玄珠》曰:“夫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乳汁虽来源于水谷,但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因全身之血,化生于脾,贮藏于肝,通过肝的调节,滋养五脏六腑,有余的血则下注胞宫,成为经血;怀孕时供养胎儿营养,产后则上输乳房,通过气化,生成乳汁。现代临床及研究已证明上述理论是正确的。故肝经、肝气、肝血与乳房的结构、物质基础的变化及功能活动均密切相关。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言:“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舒之性。”肝为血之府,其体阴体现于藏血功能,肝体阴而用阳,其疏泄功能的发挥是建立于藏血功能正常的基础上,肝藏血充足则疏泄功能正常,反之亦然。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改变。从肝经循行部位看,肝经抵少腹,于盆腔处与冲、任、带脉相通,又布胁肋,经过乳房。所谓血能载气,肝血充足,调节功能正常,天癸按时而至,肝血可输送到血海,成为经血,加上疏泄功能,经血至。同样,肝血可上输于乳房,透过气化,生成乳汁,气机通畅,正常地分泌乳汁。

2 乳腺癌好发阶段与肝血虚的关系

乳腺癌的高峰期为40~60岁,这正是围绝经期。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由于妇女经历了生育期,经带胎产都耗损肝血,而且三七之后,阳明脉衰,血之化源不足,导致肝血虚,肝血(体)虚,导致疏泄失常,乳络郁滞,而致该病的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肝血主要来源于肾精相滋和脾胃水谷的化生,而女子随着年龄增长,阳明脉衰,肾精始衰,天癸始竭,肝血不足;肝体阴不足,阳用不畅对外界适应力降低,容易致乳腺癌的发生。《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从女子生理规律看,月经一月为藏泻周期,孕娩是以十个月为一藏泻,在经期及经期前后,孕产期、更年期更是气血急聚、波动起伏的欠稳定时期。此时若加上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扰乱肝脏对血的调节机能,导致体内阴血偏衰,由肝血虚引起肝郁,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机会。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受肝疏泄功能的调节。女性本身就较容易情绪波动,其生理性周期又可以引起气血波动,易于忧郁。当肝血虚,则情绪波动更加明显,故绝经期妇女,情绪变化更大,对肝疏泄气机的畅达及肝血贮调比正常需求更大。

3 乳腺癌病变的中心环节

乳腺癌病变的中心环节是多种因素导致肝血虚,进而肝郁气滞,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乳腺癌较完整的基本病机为:脾虚化源不足,肾气不足,冲任失调,导致肝血虚失养,是病之本(基础);肝失调达,乳络郁滞是“乳腺癌”之病变的中心;而血瘀、痰凝引起“乳腺癌”之标[6]。加之先后天的功能失调,病理产物的累积,形成恶性循环,促进乳络的郁滞,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7]。这一论点,补充完善了乳腺癌的病机和治法。

(四)强化改革举措,提供最强保障。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补强弱项、补齐短板,妥善解决改革存量问题,确保完成改革增量任务,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是政治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深化监狱工作改革发展,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完善刑罚执行制度,加快推进监狱基础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改造设施建设,不断适应改造工作新格局、服务改造工作新格局、保障改造工作新格局。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肿块,通常是无意中体查发现[4-5]。这种无声无色,病势隐袭正属于虚证发病的常见趋势。结块必会阻碍经脉,若仅是单纯气滞血瘀,必或胀或痛,而并非无症状可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胁痛》曰:“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说明乳腺癌可由血虚所致。

4讨论

在特定的生理条件下,肝脏血不足,与它脏的病变互为因果。如脾虚化源不足可致肝血虚,但肝血虚,肝郁又可导致脾虚形成恶势;肝肾同居下焦,相互影响,俱损俱荣,也进一步导致肝虚,再有肝血虚,导致肝郁,反之,肝郁又会加重肝的调畅与滋养。并且上述的病理过程可能相互影响,成为错综复杂的一个病理过程。

故事三 有一次,王阳明在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强盗头子说:“听说你宣传人人都有良知,但我们杀人放火,什么都做过,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并没有良知,你如何能够认为我们有良知?”王阳明道:“我认为你们都是有良知的。”强盗头子就要求他做一个证明。王阳明说:“证明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我叫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强盗们都答应了。于是王阳明叫他们脱衣服。强盗们也就真的脱了。等脱到只剩最后一条内裤时,王阳明还要他们脱。这时强盗们不干了。“脱不得!脱光了,岂不太羞耻了吗?”王阳明说:“这就是良知(因为这有羞耻之心)!”

治疗原则的建立主要源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论治乳腺癌,前贤已提出补气调脾胃及疏肝等治法,相对忽略了柔肝之法,因为血虚在临床上辨识有一定的困难,以致于临床上忽视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正如王琦的九种体质中也没将血虚纳入,临床常将其与阴虚混之[8]。乳腺癌的发生,肝郁气滞始终贯穿整个病程,许多学者都提出肝郁是其病变基础,但都没能详述女性生理变化对乳腺癌形成的影响,特别是肝血虚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什么肝郁好发于中年妇女,年轻的女性为什么相对发病少,仅用肝虚解释是不够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是肝血不足,这一重要的生理特征常被人们忽略,因此单纯用疏肝之法是不够的。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肝的阳用基于阴血充足,而其阳用体现于疏泄功能,亦即其疏泄功能有赖于藏血充足,故防治乳腺癌,除疏肝理气外还应注意养肝血,一定要在养肝柔肝的基础上结合它法治疗。

综上所述,肝血虚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变化密不可分。肝的血与乳房在生理上有经络上的直接联系,而肝血是其疏滞功能的物质基础。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年龄、月经、精神因素,脏腑功能的虚衰等多种内外因素影响下,导致肝血不足,肝体失养,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乳络郁滞,而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故治疗上应重视养肝血,柔肝体,实肝用。只有肝体得柔和条达,防止肝之阳用郁滞,才能有效防治乳腺癌。

清·何梦瑶在《医碥》中:“百病生于郁,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一有怫郁,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病斯作矣”。一般中医均认为治疗乳腺癌应疏通肝气以解肝郁,正如清·唐宗海在《血证论》云:“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但肝木的冲和调达有赖肝血的充足。因此,在治法上除了应疏肝解郁外,更应重视养血柔肝。

2.4.6 稳定性试验 取“2.2.4”项下经预处理的米索硝唑pH敏感脂质体溶液适量,分别在室温下放置0、2、4、6、12 h时,按“2.4.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米索硝唑峰面积的RSD为1.55%(n=5),表明经预处理的米索硝唑pH敏感脂质体溶液在室温下放置12 h内基本稳定。

参考文献

[1]李保义,宋志军,白涛,等.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首都医药 2007,8(4):30.

[2]冯雨莲.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 ,2012,20(11):4480.

[3]李明瑞.乳腺癌与情绪的关系[J].中原医刊 1990(4):25.

[4]俞东英,童树洪,徐惠勤.429张乳腺癌中医处方分析.中国药业.2013,22(4):91.

[5]王硕,刘杰,林洪生.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环球中医药 ,2013,6(1):31.

[6]陈建萍,赵淑华,卓灏栢,等.中医防治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策略与方法.环球中医药,2011,4(2):25.

[7]卢秀梅,吴万垠.中医肿瘤的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发展.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47.

[8]江启煜,孙晓生.“辨证元”思想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10,42(8):1.

 
吴杏瑶,郑骁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