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加强土地科技创新推动国土综合整治

更新时间:2009-03-28

土地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科学认识土地与能源、水、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升人类社会应对发展和环境的能力,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加快土地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土地管理和保护水平,促进土地系统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中国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的重要工作。但是,作为世界上典型的人多地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土地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现有的土地科技创新和土地制度创新成果、土地科技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还难以满足中国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现实需要。

“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与土地科技创新

 

国土资源部在2016年9月5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宣布要紧盯世界科技前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科技名词——“三深一土”,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

隔天,王祥按照老道的吩咐扛着自己的一袋玉器再次踏进古玩市场,老道马上迎了过来,并把王祥带到了一个摊位,虽然同样是地摊,但是在古玩市场里面,怎么看都正规了不少。

这是“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期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也是综合考量我国土地科技发展现状、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作出的重要部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授内容是体现某一数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为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那些数学抽象思想,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及时点拨和明确的帮助,使其找到努力和前进的学习方向。小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过在积累数学知上有所欠缺亟需改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渗透抽象思想时,需带领学生结合具体知识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探究与掌握,借此让他们对抽象思想产生相应的认识。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提升国土综合整治品质和科技内涵,为生态国土建设注入新动能。国土综合整治是对所有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要素的系统修复治理,需要统筹施策,相较于土地整治,国土综合整治内容更加综合,技术更加复杂,模式更加丰富,实施难度更大,对科技创新特别是工程技术创新提出了更多更高需求。要以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构建国土综合整治科技支撑体系,着力解决自然资源领域存在的重开发轻保护、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低效粗放、生态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的同时,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 深空对地观测

瞄准世界土地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强化土地科技创新。一是面向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土地工程技术创新。深化对土地资源保护的理论认识和规律研究,完善土地工程建设与管护技术体系,着力研发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损毁土地复垦、退化土地修复、荒废土地利用等关键技术,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工程化和生态化技术应用。二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技术创新。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基础理论研究,全面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与多规融合、建设用地布局与规模控制、建设工程节地、土地立体开发与复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持续发挥缓解自然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的作用。三是面向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加强“智慧国土”技术创新。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资产核算的理论研究,大力发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监管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理论方法,研发智慧国土工程技术及监管平台,完善自然资源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体系,构建现代化智能化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监测监管。围绕上述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积极谋划申报土地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土地科技创新战略全面落实。

房门就在这一刻被撞开了,警察冲了进来。法医拿着鼻吸在罗恬面前晃了晃,不一会儿她便清醒过来。原来陈洋用了催眠药水让罗恬失去了自控的意志。

  

> 浚县高标准农田 河南省鹤壁市国土资源局/供

 
  

> 阳光下的农田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全面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的迫切需要。“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是增强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自然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地质、海洋、测绘地信领域各自拥有相对成熟的科技创新队伍, “三深”探测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土地科技创新研究尚有明显差距,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创新导向不够清晰,土地学科建设滞后,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战略需要明显不相适应。所以,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推动形成“一土”与“三深” 科技创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由图4可以发现,随着Na2S用量的增加,氧化铜粗选精矿中铜的回收率和品位均先显著升高而后缓慢下降,当Na2S用量为500 g/t时浮选技术指标最佳,故以此用量作为最佳条件。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一是部署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调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二是部署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支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加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三是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土地系统循环能力和资源承载能力,维护土地生态平衡。这些战略和行动的落地,都需要先进的土地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全面提升土地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土地科技创新比较薄弱,特别是土地工程技术发展滞后,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一方面,虽然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做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但耕地利用和管护中的问题还很突出,一些地方耕地地力严重透支,水土资源不匹配,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剧;一些地方耕地生产力水平低,撂荒、弃耕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地下水超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一些地方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利用土地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立体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严重滞后。实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主要抓手是土地综合整治,根本动力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通过综合整治和工程技术创新破解土地资源保护与保障瓶颈,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土地科技协同攻关。目前,土地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比较少,制约了土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跨越。为此,一是加快建设新型土地科技创新机构。要搭建国家土地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系统化、协同化的科技创新攻关。二是积极推进土地科技协同创新攻关。要打破系统壁垒,推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和市场等创新要素整合。自然资源重大创新任务,可由相关单位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装备研制;注重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高标准农田剪影

  

> 安吉一角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国土资源局/供

《人民日报》曾以“推进发展转型不能‘新官不理旧事’”为题,刊文强调,一些地方出现“一任市长一张蓝图”的怪象,认为追求“任期政绩”才是“算在自己头上”的政治资本,接续前任的规划岂不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错误思想,让一些领导干部热衷另赋新篇、重起炉灶。一些城市,一届一个规划,新城芳草萋萋、成为空城,那边又开始大兴土木、大拆大建;一些地方,一任一个思路,旧产能还没消化,新项目已经引进,“新官不理旧事”,让转型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

改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土地科技创新活力。要逐步消除传统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一要切实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工作。科研主管部门要推进简政放权,赋予科学家更大自主权,支持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改善科研经费管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工作环境。二要完善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着力改进现有人才评价考核方式,用足用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创新人才跨部门、跨单位、跨地域流动,培育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三要创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统筹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整治和管理等方面的研发资源,建立自然资源科技成果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和科技成果需求反馈制度,努力提升成果转化率和综合效益。四要强化土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衔接,提升试点示范带动能力。土地科技创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需求,部署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应用。

积极推动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

  

> 诗一样的淇河 王中文/摄

  

> 南太行中的王家辿 王中文/摄

土地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也是自然资源的核心要素;土地整治则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30年来,我国土地整治走过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历程,支持了不同阶段的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特别是2008年以来,土地整治进入多元融合发展新阶段,土地整治多功能目标定位和多样化实施模式等综合性特点越来越鲜明。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土地整治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拉动农村投资消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等多重功能,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 醉美农田

生态国土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和优先地位,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不断深化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 “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工作定位,充分认识国土综合整治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重要平台作用,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分区域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国土,为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作出应有贡献。

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已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近年来,我国土地整治每年投入达上千亿元,土地整治工程类型之丰富、规模之大、投资之集中,是世界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已经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相衔接的规划体系,构建了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监测监管体系,依托土地整治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方法技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研究成果。从指导理念和实践操作层面,可对国土综合整治定义为: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综合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修复和提升国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进而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美丽生态国土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平台。

  

> 农田之秀

着力构建国土综合整治科技支撑体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背景下,应当在土地整治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内涵、提档升级,在自然资源大平台上做大文章,实现从农田到国土、从农村到城市、从生产到生态的拓展转变,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实施国土综合整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确定了“四区一带”国土综合整治格局,提出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修复国土功能,提高国土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质量。2018年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国土综合整治要全面加强,发挥国土综合整治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重要平台作用。

当前,我国土地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土地工程技术发展滞后,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明显不相适应。科技创新是引领和保障自然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把土地科技创新放在战略重点位置,以耕地资源保护、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土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为驱动力,探索构建充满活力的土地科技创新体系。自然资源部正在谋划若干土地科技创新重点计划和项目,包括“全球化和快速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系统演变”“典型土地系统时空变化的原位实时探测和机理解析”“不同类型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影响”,以及“向集约可持续目标转型的土地利用优化管理与调控”等。土地科技创新是一项历史性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力推进土地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全面落实土地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补齐土地科技创新短板的需求已日益迫切,亟待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是构建国土综合整治科学理论体系。开展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格局及相互作用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运行机理研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及多规融合理论方法研究,开展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及演变规律、自然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自然资源资产权益保护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为全面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二是构建国土综合整治工程技术体系。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依托,全面开展国土综合整治类型区划分和工程模式、自然资源资产调查核算、土地立体开发与复合利用、自然资源生态问题诊断,以及矿山、江河流域、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及近海海域和海岸线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理论上可行、实践中可用的关键技术支撑,加强装备系统研发,促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我累得满头大汗,敲门后,开门的是她妈,我气喘吁吁地叫了句:“阿姨好!”紧接着双腿不听使唤,一下就跪在她妈面前……

  

> 大山深处几农田 王中文/摄

三是构建国土综合整治标准规范体系。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技术团队,以 “四区一带”国土综合整治格局为基础,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分类开展城市化地区、重要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和海岛地区等综合整治标准的研制,科学构建国土综合整治技术标准体系。加快重要标准的研制工作,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技术规范,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技术规范,山体、水体、湿地、废弃地等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技术规范,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重建恢复技术规范等。

  

> 农田之丽

四是推进科技创新与整治业务融合发展。以推动土地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整治业务融合发展为统领,围绕提高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调查监测的新目标,加快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的国土综合整治监测监管体系;加强自然资源学、地理学、生态学、工程学、信息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富有特色的土地工程学科体系;加强政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助推国土综合整治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曹卫星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