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荷兰现代化高效苗圃生产和管理技术之我见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7年9月,笔者有幸赴荷兰南部城市埃因霍温市的Van Den Berk苗圃参加“荷兰现代化高效苗圃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通过12天的室内授课、现场观摩、讨论交流,对荷兰苗圃的基础管理、育苗技术、大树培育、机械使用、人才培养、生产和运营规划以及企业与政府合作等,进行了全面了解,收获颇丰。其苗圃建设的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机械化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学习感受和体会

(一)土壤是苗圃生产的命脉

荷兰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农业大国,取决于他们对土壤的珍爱和持续维护的管理理念。在Wan Den Berk苗圃,土壤维护是工作的头等大事。该苗圃对土壤每6年进行一次轮转改良,强制土地“休息”,每年有35%的土地通过种植燕麦等绿肥进行轮作。同时,在大规格苗木种植区的行间种草,以此抑制野草、保墒、美化和丰富生物多样性。该苗圃土壤监测数据显示:土壤黑褐色,腐殖质层30厘米—60厘米,有机质含量3.5%—4.5%,60厘米以内土壤密度小于300牛力(即30公斤力)。这样的土壤透水、透气,非常适合苗木根系生长。

(二)人才是苗圃发展的基石

该苗圃在“人才”培养上狠下工夫。70年来,他们持续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进行困难帮扶、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创造团队凝聚力等,设法留住人才。如今,该苗圃十几年到四十多年工龄的员工占了近一半。这些员工身兼数职,技术娴熟,热情自信。他们和新员工共同学习成长,和公司共同创新创造、共同支撑公司的发展,一路将公司打造成荷兰最大的欧洲标准化现代苗圃。在与我们接触的10多名员工中,高管层对田间地头的技术了如指掌,员工几乎都能说出苗木的拉丁文名称,90%以上的人会讲英语。培训协调员Bjorn既是司机和后勤,负责每天接送和安排我们的饮食起居,还担任苗圃规划、商业计划、出圃运输的授课老师。员工的热情、专注、敬业、负责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学员,大家惊叹和佩服不已。

对于高校的篮球运动的体育教师来说,他们本身是教师,因此常规上课内容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尤为关键,既不能一直教学篮球,也不能过于拖泥带水。高校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探讨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融合的良好途径,切实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文化教育。

 
 

(三)精细化分工是产品高质量的保障

荷兰苗圃的精细化分工令人惊叹。全国的苗圃经营大致分为种子经营、幼苗繁殖和大树培养三个经营类型,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选择经营项目,在自己的领域内做深做精。

金叶风箱果为蔷薇科风箱果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 m,株型呈拱形多分枝,小枝光滑无毛,冠形开展。原产北美,在我国大连、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广泛栽培。金叶风箱果整个生长季新梢1~8片叶一直是金黄色。叶片春季和初夏金黄色,中夏至秋季黄绿色,秋末叶呈黄红相间色[1]。夏季花序密集,花色淡雅,入秋果实变红,可用于绿篱、假山旁、路旁、海岸种植,是优良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2]。但其优良性状在生产上一般通过扦插繁殖得以保持下来,为了给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金叶风箱果的扦插繁殖试验。

高校学生管理规范模式的制定应该广泛、充分的征求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也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社团,让社团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组织。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运转,也可以通过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的双面性非常明显,因此,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和监管,并对信息数据进行监督,学生之间也应该互相监督,避免接触不良网站,产生不良动向,造成不良影响。

Van Den Berk苗圃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就是机械化生产。苗木生产从土壤改良治理、林下草坪修剪、苗木种植、修剪、养护、移植、吊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全部机械操作,部分机械还可以地面遥控操作。他们机械化发展初期以引进设备为主,后期自己改进研发,组装成自有施工设备,如旋地、割草、捆树和吊装等设备都由自己研发而成。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企业产品(种苗)的竞争力。

(四)机械化和高效管理提高苗圃竞争力

有了小苗培育公司生产出来的良种壮苗,为Wan Den Berk这样的苗圃培养优质大苗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苗公司在培育期间,整形修剪,高度和粗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预防等仍然坚持执行一套完整的、近乎死板的培育技术和流程。例如,就控制树干通直方面,新栽植苗木必须和竹竿绑扎在一起固定,竹竿的通直度、绑扎的绳子、绳子结节方向、结节的数量等规定均非常严格,对绑扎设备和材料从环保、成本和质量上面也在不断更新。正因苗木生产的精细分工,每个公司才能有时间、精力、财力和能力去专攻一个领域的技术,才能做精做细,提高效率和利润空间。

荷兰属于海洋性暖湿气流气候带,年降雨量800毫米—1000毫米,地下水位平均1米—1.5米。尽管雨水充沛丰盈,但政府仍然对水资源的利用非常节约,要求农业生产中每15公顷的地块必须设置水循环利用设施设备。在我们参观的Tenax苗圃中,就有两个大型不锈钢回收利用池,用来收集雨水和生产废水,通过户外小型湿地的三级过滤,进入室内进一步过滤后,再次用于温室小苗的喷灌。这种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苗木碳汇量的计算在Van Den Berk苗圃中既是营销策略,也是环保意识的一种体现。他们计量苗圃苗木的碳汇量和生产运行中的排放量,二者对比结果是碳汇量大于碳排放量,表明Van Den Berk苗圃是一个环保的绿色企业。他们出售苗木时还计算客户在使用该苗木产品十年后的碳汇量和运输过程中的排放量一并附上送给客户,以此传播节能减排、植树增汇的环保理念。不仅树立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为企业找到了新的营销点,赢得了更多的用户。

 

(五)环境保护促进苗圃可持续发展

该苗圃有一套完善的电子和人工兼用的工作管理系统,实用便捷,效率很高。首先是苗木生产档案标准化,苗圃按种植区域都分别进行编号,每个区域的苗木,其品种、规格、年生长量、修剪次数、客户订单、出圃时间等,均有清晰的信息,并将其输入计算机建成数据库,以便进行动态管理。待出圃的苗木在田间均有蓝黄绿三色塑料条进行标记以区分苗木规格,这在欧洲是统一的标准,方便客户验收产品。田间工作流程化,工人每天或者近期的工作量由各部门下达,组长以标签式自取工作量清单的形式将任务挂在墙上,工人上班时在计算机上打卡后,在任务栏前找到自己的任务单后下地干活,下班前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录入电子管理系统,以便管理部门了解进度,管理部门根据进度进一步调整工作量、合理安排劳动力。

2)树体萌芽期及时使用杀菌剂(推荐使用菌毒清、噻霉酮等,不能使用腐蚀性强的杀菌剂,以免影响愈伤组织形成)涂抹保护受冻部位,防止其他病害侵染。

二、对北京苗圃发展的建议

北京苗圃建设与荷兰相比,无论是土地经营、培育技术、还是管理理念、市场化程度以及效率与效益等,都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借鉴Van Den Berk苗圃的经验,对北京市目前苗圃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4家专门生产1年—2年生小苗的家庭苗圃。其中一家是经营了40年的种子兼育苗公司,销售种子和小苗。他们的种子销售前必须进行四步处理:即采集种子、种子分级、发芽率对比试验、催芽处理。针对不同的客户,其销售形态不同,需要优良种子的客户,公司只做到前三步,即发芽率试验完成后即可销售;对于在春天直接播种的客户,则要催芽处理直到种子发芽后卖给客户。另一家公司是专做无性繁殖培育小苗的家族企业,每年只做5种阔叶树的无性繁殖,如白桦、槭树、观赏梨等,通过扦插培养2年生苗木,产品卖给大树培养的苗木公司或山地造林的林场主。该公司从苗床整理、接穗、扦插到生根,有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的技术规程,所培养苗木的高度、粗度、干形和冠幅整齐划一,合格率在95%以上。

(一)加强技术示范,率先在苗圃开展土壤改良

土壤是苗木生长的基石,也是苗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两年,北京市碳汇办与Van Den Berk苗圃在黄垡苗圃开展技术交流时,初步了解到黄垡苗圃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其他果园在每年施肥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仅在1.2%—2.5%。与荷兰苗圃4%以上的水平相比,我们的土壤非常贫瘠,生产力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应结合国家和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率先在局属苗圃启动土壤调查和检测,分析土壤环境,提出改良和防治方案,通过示范项目的带动,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林业用地土壤改良的实施标准。

(二)强化分类指导,促进苗圃精细化分工经营

目前,北京市无论国有或者私有苗圃,基本是从外地或国外购买大苗进行二次培育后直接进入市场。这不但增加了苗木外来病虫害侵入的风险,而且对北京乡土树种的研究和开发非常不利,使得乡土植物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对局属苗圃进行生产经营调整,强化苗圃定位,对现有苗圃在树种分类的基础上再一次细分经营类型,打破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经营现状,做细做深做强一些领域。尤其在北京乡土植物小苗的培育上,从种子的筛选处理或者扦插嫁接做起,研发、驯化和繁育乡土植物,形成一套技术、品种、材料等方面标准,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育苗骨干,提高国有苗圃的科技含量,将国有苗圃打造成为乡土植物培育和引领市场走向的示范基地,带动苗木企业逐渐进行精细化分工生产和协作,推动苗圃企业标准化生产,培育真正意义上的“苗木产品”。

(三)大力推行机械使用,降低育苗成本

面对当今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的严峻挑战,苗圃经营必须改变现在以人力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落后状况,推行机械的应用,让机械代替人力,释放由于人力造成的一部分价格成本。借鉴Van Den Berk苗圃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先期鼓励局属苗圃购买一部分基础机械设备,如种子分离筛选、整地、挖坑、种植和除草等方面的通用设备,每个苗圃可引进其中1台—2台,各苗圃调剂使用。随着机械使用的不断深入,苗圃可以引进1名—2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机械维护,研发适宜苗圃应用的特殊机械,保障机械使用效率,推进机械化发展进程和苗圃现代化建设。

(四)注重人才培养,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

目前,北京市国有苗圃员工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学习和创新能力低下,新进的年轻人不是在苗圃待不住,就是只愿意坐办公室,不愿意下地实践。这样的人员结构和工作状态很难推进苗圃技术革新和新理念的推广应用,严重影响了现代化苗圃的进程。所以,像Van Den Berk苗圃一样,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热情自信,爱岗敬业,愿意在苗圃工作毕生的队伍,是苗圃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整个园林绿化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苗圃应主动加强与在京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交流,创造学生实习的条件和平台,在实践中挑选人才;同时,苗圃管理者应积极创造在职人员继续学习的条件,寻求锻炼和选拔人才的机会。建立激励机制,对善于创新、勇于钻研、爱岗敬业的一线员工适时适当奖励,采取多种手段留人、用人。

(五)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苗圃现代化进程

应鼓励北京市苗圃与发达国家的苗木企业开展交流,比如通过建立姊妹苗圃等形式,促进北京市苗圃与国际发达苗圃企业间在理念、管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带动北京市苗圃技术和理念的革新。另外,加强技术和人才引进,让国际专家与苗圃员工共同开展工作,将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管理方法、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贯穿至田间地头,在提高团队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同时,激发年轻人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凝聚意识。目前,黄垡苗圃与日本北海道大坂苗圃的专家通过一年多的合作,效果已初步显现。

 
周彩贤
《国土绿化》 2018年第04期
《国土绿化》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