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更新时间:2009-03-2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掀起了社会生活大变革的浪潮,也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公安院校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切实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化、集成和互动等功能,对深化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公安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增强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满足公安院校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应变

(一)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主体的适应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环境,一个明显的特质就是互联网思维,各领域的变革和各自的革新均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倒逼,经济领域首当其冲,社会领域不甘落后,教育领域不敢懈怠。

教育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培养其成长成才为目标;学生以教师为依托,以努力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为目标。面对千变万化的“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的教育主体如何从既往的教室、电脑、黑板、讲授等为一体的传统教育模式走出,以适应网络、新媒体、移动终端和远程电教等“互联网+教育”新常态,值得探讨。其实,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互联网+”本身就是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这一成果客观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性”,正是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才得以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要适应这种进步,无论是公安院校的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具备“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媒介素养,必须求变,革新自我,以其主体性、参与性与互动性适应教学设施的科技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等“互联网+”背景下自主式教育新业态。

(二)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客体的变奏

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相对于地方普通高校而言,公安院校按照“政治建警”和“政治建校”的要求,其思想政治特色更为突显。在更加重视思政课教学的公安教育方阵中,其客体即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同样存在以改革促适应的变奏问题,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与拓展,使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更加精确,教学方式更灵活,再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将公安院校思政课这一“曲目”以不同的演奏方法变幻出形式多样的“变奏曲”,使之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时效性、方式的多样性与现代性、环境的虚拟性和宽松性等,足可以改变整个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渠道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时空的限制。“互联网+教育”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可围绕互联网进行,师生都可足不出户,即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上线下互动,补充与拓展交替,个性化学习得到切实体现与落实。一方面,当移动网络在学习上的便捷被大学生演绎得炉火纯青的时候,教师辛苦备课搜集到的信息可能早已成为大学生移动手机上的“旧闻”。从这个角度看,教学内容的应变会滞后于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跟进比起教学方式的演进要吃力一些。另一方面,思政课所涉及到的一些热点消息、时政新闻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最新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往往第一时间会被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先睹为快,因为他们对热点和时政特别关注而政治敏感性又较强。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生存特征和传播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特点相吻合,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思路。”李梁: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思路和构想,载《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24期第20-22页。

(三)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环境的变化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主体,处在中心地位,学生是客体,处在次要地位。而公安院校的课内外纪律又特别严格,教师的客观权威性比较突出,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不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落后与不足日益显现。实现“互联网+”与公安院校“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就是借助“互联网+”这一思维模式,重新思考公安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问题、关注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大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尊重“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规律,主动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中心的知识呈现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实现师生同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要有打破时空限制的理念,做好建“公安院校思政网”以拓展全国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教学平台的准备,不同地区各公安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教育资源、探讨学习问题、交流学习情况。学生可以请教多个教师,教师也可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更多学生,实现师生平等交流,每个教师都可以其理论功底、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等人格魅力育人成才。

面对教学环境的变化,不可否认的是学生适应得比教师更快。“互联网+教育”是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与个性化的结合,可以为教育主体提供选择性教育信息。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大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网络常识、网络流行用语、自媒体设备的应用与操作,以及接受与应用新技术等方面还滞后于学生。由于信息获取的渠道多样化,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传统校园里和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效果被弱化,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视野被拓宽了,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坚定性使得新思维、新理念不断涌现,其对自媒体工具的应用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中的反应显得不够敏捷,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欠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明显不如学生[1]116。面对日益虚拟化和宽松化的教学环境,一些教师身处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之中而无所适从。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生、营造全新学习环境、促成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等方面,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李梁: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思路和构想,载《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24期第20-22页。

(四)思政课教学主体间互动的诉求

教育规律中,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对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具有反作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教育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教学方式而言,将“互联网+”创新成果,即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是技术对教育方式创新的支撑,其科学性、可行性和高效性不言而喻。

但在“互联网+教育”模式这一新常态下,由于教师对环境的适应滞后于学生,而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对网络媒体的接纳与应用得心应手,其参与性、选择性、便捷性和需求性等变化不可逆转,师生之间变得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参与知识的传授与接收,传统的教师主动与学生被动地位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被弱化。由于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多元,面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与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相悖的消极思想,即使是公安院校的青年大学生也难免受到冲击。加上“网络领袖”的影响,师生线上线下的参与与互动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的参考答案将受到更多的质疑与挑战。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占据“互联网+”的制高点,花更多的时间备课,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占有优势,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相碰撞的新空间上传授正确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与道德品格。

二、“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据此,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起来,推动警察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以互联网思维对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创新,形成新的适合培养警察人才所需要的教学新模式,使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学内容达到飞跃级水平、教育方式发生实质性变化,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互联网技术早已运用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而将“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则标志着公安院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业态的正式启动。智能手机普及以前的思政课教学业态,是以教师为主体,出现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地讲授,而学生在下面有听课的、看其他书(小说、杂志、英语、专业书等)的、画画的、讲话的、睡觉的等各种状态。智能手机普及后的思政课教学业态,教师基本上在多媒体教室操作PPT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思政理论,而成为手机族主力的大学生,课堂上出现刷屏、玩游戏、看电子小说及网络视频等状态。这些教学业态是公安院校“互联网+”教学模式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去中心化、以人为本、快速迭代、碎片化学习、信息交互”李舸:“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载《高教学刊》,2017年第2期第37页。等倒逼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理念要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环境,突破传统的思政课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体现了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但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也不完全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而是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圈,即人人都能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1]115。这种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形态,虽然目前还不会完全取代现行的教育模式,但会改变或优化原有的教学环境,打破并重组各种关系结构,使师生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使得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边界模糊。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高校思政课,不再是单一的师生面对面讲课、听课、讨论和质疑等课堂灌输,而QQ、“三微一端”等应用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联接课内、课外与线上、线下,网络育人的新环境已然成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新阵地。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特色明显,知识和信息的分享日益广泛,知识平台展现大众智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教育影响深远[2]

(二)“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任何级别或类型的教育都离不开教育的内容,而且应该以内容为主。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为高校积淀了丰富多采的思政教育内容,优良的传统教育内容主要以书本为载体,而“互联网+”则颠覆了传统只能依靠书本来承载教育内容的方式。应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改革开放、党建和法制等内容,建成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配之以图文并茂的课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展示给全国各公安院校大学生,形成全覆盖、不断线的思政课教学网络。学生仅凭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地查阅到可以公开的任何课件、知识、理论、法律条文、政策性文件、教学案例、图表,以及视频、领导讲话和专家点评等内容。“互联网+教育”使得新的教学内容储存简单、展示灵活、调阅方便。

“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就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思维方式与公安院校培养警察意识、警察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度融合,即将意识形态、价值取向、阵地意识、忠诚意识、为民意识、法治意识、公平意识及思想认识等教育内容,以高信度、高深度和有趣性等融入“互联网+教育”之中,并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方式出现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之中,从而汇聚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让公安院校大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全媒体和移动客户使得人人都能生产、传递和接受信息。学生个体在“互联网+教育”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明显增强。而错误信息、消极观念、腐朽思想等负能量无孔不入,其蛊惑在所难免。因此,在多元化、碎片化、海量化和复杂化的网络信息面前,应“立好办网之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办网灵魂,积极应对意识形态工作新挑战,发展壮大网络思政力量”陈宝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开通,载《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6日1版。。要加强网络立法、监管与规范,强化公安院校教师的预见性和预判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与信息鉴别能力,是“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的客观需要。

(三)“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

公安院校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决定了传统思政课的课堂纪律要好于地方普通高校。在严要求和高标准的课堂纪律下,教学双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教师拥有相当的话语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愿景,教学信息的传递很少被学生选择或拒绝,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模式中比较模糊。公安院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程度要高于自由思考与质疑的程度,互动性不强,与普通高校课堂相比则更能以合作的状态实现教学互动。

融资平台主要职能是融资和投资,对资金有金额大、周期长的要求,存在无充足资金偿还债务的风险。从长期偿债看,江苏县区级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过高,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偿债风险。

坚持将“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以新思维、新理念确定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这是超越传统教学模式的前提。教学目标就是针对当前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新老问题,以“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移动技术为依托,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根据“科技强警”“科教强警”和全面从严治警的各项部署要求,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人民警察后备力量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格的重任,即以打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16字要求,为做好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的公安队伍和培养“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为目标,以适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加快实现互联网与公安教育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公安改革。

灰白色细砂岩,棕红色、棕黄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钙质胶结,泥岩呈块状。细砂岩主要为灰白色,较致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结构密实,孔隙接触式胶结,富水性较强。该地层据测井解释成果反映,共有28层砂岩,砂岩总厚度为34.3 m,砂厚比为7.81%,单层厚度最大为4.1 m,最薄为0.6 m。泥岩为棕红色、棕褐色、棕黄色泥岩,呈块状,坚硬断面含有蓝色物质,吸水,可塑性强。细砂岩主要为灰白色,较致密,成分为石英、长石;结构密实,孔隙接触式胶结,富水性较强,含少量蓝灰色砾石。

三、公安院校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超越

加强公安院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建设,是对既往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变与突破,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要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和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变化,以“互联网+”创新思维来推进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全程化、无界化、即时化和信息化,以提高公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明确公安院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34例患者中有29例首次应用唑来膦酸后未再次使用,2例患者在预防性静脉输注地塞米松及泼尼松龙滴眼液后,再次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未出现眼部不适[5]。1项回顾性临床调查[20]中,8例急性葡萄膜炎患者中有3例在发生唑来膦酸相关性急性葡萄膜炎18个月后,在未给予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再次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未再出现眼部症状及体征[22]。

(二)把握公安院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目标

“互联网+教育”中,教育内容呈现出创新发展、增长迅速、更新换代、相互融合等特征,教育方式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教育内容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而融合。即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每一个公安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情况及政治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理论教学和思政工作。二是强化互联网技术对教育方式创新的支撑,如运用图像技术、搜索技术和社交网络平台、数字化、虚拟世界和云计算等,进行网络视频制作、课题录制和移动教学,以互联网新技术促进教育形态的进步,促进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紧密结合。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创新优势,聚集互联网技术资源,创建个性化教育教学平台,形成开放共享、交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的对称交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参与权,实现从灌输到互动、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和服务者,学生从被灌输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对话者,增强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其技术日渐成熟。这把“双刃剑”在给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警校大学生与其他青年学生一样,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加上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索精神,是最先接触和最快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之一,而对于互联网上无孔不入的负面信息,同样也是易感人群之一。在将“互联网+”与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同时,必须把握深度融合的方向,明确其指导思想,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作用和价值,做到抑恶扬善、趋利避害。这是超越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指导方向,只有方向对了,改革与超越才不会迷失。

(三)启动公安院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业态

CATS根据主备机动态控制NTP时钟服务,CATS主机每5 min会自动检查NTP服务状态,针对主机检查NTP服务是否启动,未启动会启动NTP服务,同时针对备机会进行关闭NTP服务;NTP服务启动会无条件接受外部时钟的时间,导致CATS主机时间跳变到2018年4月24日。

要突破公安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定将充分运用好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交互功能及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其精、准、快、新等网络特点和网络流行语言,契合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魂教育和从警的政治底色,嵌入以“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为基因的精彩教学内容,辅之以灵活多样的高科技教学方式,以新语态传递政治思想正能量,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公仆意识和法治意识,以及真理、真相、真情的力量融入视觉语言和行为语言,用新语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宣讲国家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3]。一切以学生学习为本,形成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思辨、主动获取和勇于创新的学习业态。

(四)打造“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中的教师队伍

“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因新模式的启动而转变成服务和辅助地位,但对学生的培养和指导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因为“互联网+教育”业态下,公安院校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十分庞杂,所表现出来的或隐性的思想也相当复杂,如何运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讲好思政课并发挥这门课程应有的价值,是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业态来看,灌输、说教、枯燥等原有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的互联网技术性适应与操作问题、信息混乱问题、价值多元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及理念转变问题等又接踵而至。可见,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对教师的挑战与考验远超过对学生的挑战与考验。因此,要改变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思政课改革发展需求的局面,强化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的互联网意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教学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优势,落实“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和摸索新媒体教学技术,将教学能力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公安院校数据库,增强互联网的教学实力和服务学生的能力,强化师生互动,由传统的“单向度”灌输式教学方式向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双向度”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不断提升“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担当起开创思政课教学新局面,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责任[4]

“泛听”的目的是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使听力的语感得到更多的锻炼,训练重点在于学生听的数量。对于英语流行歌曲的泛听,教师可以选用各种题材的英语流行歌曲在课堂播放或推荐给学生课后自学。由于泛听并不要求全部听懂,只要求听懂大意即可,对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并不作太多要求,因此从课堂教学的效率出发,教师可在一些次要的时间内播放用于泛听的英语流行歌曲,例如在课间十分钟或者下课前学生比较疲惫的一段时间。同时由于泛听重在以量取胜,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推荐优秀的英语流行歌曲,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查找并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反复收听,从而达到泛听训练的目的。

(五)引领“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教学理念转变的难点。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因为公安院校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严格的校纪校规使得学生习惯了“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被动式服从和全盘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容易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在“互联网+”思政课模式下,可以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来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和探讨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完全可以避免师生面对面沟通的紧张和尴尬局面,学生课后完全可以陌生人的身份向老师敞开心扉,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公安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可以通过建立网页、手机、短信、语音电话、QQ、“三微一端”等多种方式获取一定的话语权,表达其主体地位和学习诉求。同时,教师也可在相同的平台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个性化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公安院校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围绕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公安后备人才的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12-09(1)。,全面推动“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双向融合及相互促进,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大力提升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肉糜腌制好即可放入斩拌机中,加适量冰水斩拌,快速添加卡拉胶、鸡皮、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生姜、抗坏血酸、红曲红色素和香精等,斩拌5min后再加入大豆蛋白、黑米、玉米淀粉、乙酰化双淀粉磷酸酯以及余下的添加剂和调味料,再快速斩拌5min后调节中速度搅拌均匀即可。可加碎冰防止温度升高,但要防止肉馅变稀,出锅温度控制5℃以下。

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物质消化能力的高低可通过各种消化酶活性的比值进行比较。一般认为杂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的蛋白酶活力与淀粉酶活力比值低于肉食性鱼类[25]。大刺鳅各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力均远大于淀粉酶活力,表现出肉食性的特点;另外肠道淀粉酶含量提升幅度高于肝脏淀粉酶含量,这与吴婷婷等[26]报道相似,说明肠道为淀粉主要的吸收场所,而肝脏分泌的主要是消化酶原,这些消化酶原的活性很低。因此,适当提高大刺鳅幼鱼饲料中蛋白质比例,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加快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苏伟刚.“互联网+教育”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优化策略[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9.

[3]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7.

[4]陈宝生.汇聚网络正能量 唱响育人主旋律[N].中国教育报,2018-01-06(1).

 
尹彦,蒋玉莲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