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突破广西甘蔗机收“瓶颈”的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80万hm2,产糖529.5万t,连续7年糖料蔗产量和食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广西糖业是保障我国食糖供给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糖价持续走低、国内劳动力短缺且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广西糖业全行业亏损、竞争力持续下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升蔗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我区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措施,破解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问题,是农机部门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推进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必然要求

蔗糖产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一是规模较大、覆盖面广。2016/2017年榨季全区产糖529.5万t,蔗糖及其关联产业产值超过570亿元。其中,全区农民种蔗收入214.98亿元,涉及蔗农2000多万,全区共有100多家糖厂,2017年上半年我区制糖企业缴纳增值税5.68亿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02亿元,蔗糖工业总产值为360亿元,产业工人10多万人,蔗糖产业成为一个横跨工农、惠及城乡的广西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据广西统计局统计,50多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糖业,主产县涉蔗涉糖税收占到财政收入的30%~70%。二是甘蔗机收难,发展潜力大。甘蔗生产特别是收获环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用工贵”“请工难”问题突出,蔗农种植意愿降低,种植面积连年下滑,威胁食粮安全,影响蔗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采用全程机械化综合技术,每吨糖成本下降近3000元,采用机械化收获特别是高效机械化收获,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300元以上,效率提高60倍以上。实现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收获,是新时代解决糖料蔗生产劳动力短缺、满足蔗农追求美好生活愿望、有效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蔗糖竞争力的关键和必然要求。

二、推进甘蔗机收的有利因素

(一)国家高度重视。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印发实施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广西33万hm2“双高”糖料蔗基地纳入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国家发改委在5年内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30亿元支持我区“双高”基地建设,提出以机械化为龙头建设“双高”基地,突破机收环节;连续三年,发改委和农业部共同主持召开糖料蔗收获农机装备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糖料蔗生产机械化工作,协调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收获问题。今年6月12日,国家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委联合印发了《推进广西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提出33万hm2的“双高”基地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机收水平达到50%,带动蔗区收获机械化率提高到16%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推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高度重视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收获推进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推进“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各部门职责;今年6月21日,彭清华书记在《推进广西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上作了批示;陈武主席要求:把握国家四部委印发《行动方案》机遇;自治区政府召开由14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筹备会;各部门以机械化为龙头进行“双高”基地建设协同推进,围绕机收建设基地逐步推广应用;农机部门通过建立健全各类补贴政策、创新糖料蔗机械化发展方式、引导社会各界推动机械化发展等措施推动发展;全区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收获取得明显成效。2016/2017榨季与上个榨季比较,广西全区糖料蔗耕种收机械化率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了46.1%。机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了8%。已建成的“双高”基地机收率达到了15.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成了许多家庭关心的问题。如果子女为双职工家庭,居家养老的难度会很大。尤其是瘫痪、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的老人,几乎不具备家庭养老的条件。

三、制约糖料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甘蔗收获机械研发能力不足。一是目前国内企业研发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收获机产品的适应性仍无法完全满足广西丘陵坡地和雨季收获等需求。二是整杆式收获机研发机具性能总体达不到要求,转运、装载等配套机具不完备,生产经营模式欠佳。三是部分机具作业技术指标达不到农户和制糖企业收购需要,智能化、信息化、作业效率、作业稳定性、破蔸率、含杂率、损失率以及对蔗地碾压依然达不到要求。四是国家和自治区对研发攻关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指令性、计划性投入不足,导致研发企业和机构人财物投入瞻前顾后、阻碍发展。

(七)农机农艺不够融合。一是耕地和机耕道路不适应大中型机械高效作业需要。广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丘陵地区,蔗地地块小、单片面积小、坡度大、石子多、障碍物多,机耕路不完善,大中型机具无法高效作业;二是甘蔗品种和种植行距不适于联合收获作业。广西缺乏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甘蔗品种,90%以上甘蔗种植行距为0.7~0.9m,无法满足大中型联合收获机至少1.2m的行距需要;农机农艺不够融合是目前制约全程机械化的大问题。

据了解,作为中国复合肥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重点科研项目的委托企业、中国水溶肥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主起草企业,云图控股一直以务实、创新、求变的理念推动着企业乃至行业的不断进步。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上,云图控股已掌握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及农用硝酸铵钾等新型肥料的核心技术。现有复合肥产能500万吨,产品线覆盖全水溶、缓释肥、高塔尿基、高塔硝基、喷浆硫基、喷浆硝硫基、高浓度氯基、高浓度硫基、中低浓度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全线产品。

(四)相关标准制定完善滞后。目前我国糖料蔗收获机械行业产品标准还未制定,破蔸、扣杂、损失率等标准不一,特别是直接影响蔗农利益的入厂扣杂无据可依、无章可循,严重影响农机制造业、服务组织(农机户)、蔗农、糖厂等各方利益的协调。

财税人员在整个财税工作的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土资源的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工作更是需要专业性极高的财税人员去执行。

其中,芯片资源占用情况(Rescost)是布局策略首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实际占用资源数量与所需资源数量之差来表示,式(16)为具体的计算方法,其中λt为惩罚项,用于计算浪费一个单位的t类资源所需代价,默认设置为λt=1/(df,t·F).

(五)机具补贴不能满足需求。一是目前国外生产和国外品牌国内组装的糖料蔗收获机由于市场竞争力低售价较高,国内自主研发机具由于处于推广应用的初步阶段,企业研发、制造工艺改进、组装线完善、技术试验等投入经费较多,机具价格也不低。二是按照目前机具价格和补贴比例,购机户的作业成本回收期长,甚至无法回收。三是需要配套的田间转运车由于技术鉴定资质问题尚未列入补贴目录。四是收获机特别是整杆式补贴过低。目前以广西区内保有量较高的凯斯糖料蔗收割机A4000为例,全套设备需200万元,而购机补贴比例仅为32.5%共65万元/台(中央补40万元、区补25万元)。而同功率整杆式收获机进入广西补贴目录补贴额仅为19万元(中央补9.5万元、区补9.5万元),整杆式补贴额过低,影响农机研发制造企业和农民购机积极性。

(八)机械收获与糖厂收榨机制矛盾。一是糖厂收购甘蔗要求含杂率<3%与甘蔗联合收获机械收割甘蔗含杂率在5%~8%之间的矛盾。二是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械收获的甘蔗必须及时进厂与目前甘蔗排队进厂的矛盾。三是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收获的甘蔗切断成30cm一截与糖厂的甘蔗入榨口是整秆式喂入方式的矛盾。

本文采用的淤塞试验模型如图1所示,在有机玻璃圆筒两侧分别布置测压管(1号—7号),测压管下端用软管与渗透仪测压管出口相连,接口处设置滤层;测压管固定在侧压板上,侧压板上装有最小分度值1 mm的刻度尺。试验采用两种排水管壁,试样直径分别为100 mm和150 mm。采用常水头渗透试验,通过调节进水水头改变试验渗透水力梯度,试验设置平均水力梯度i分别为6、8、10,每个试样的试验周期初步定为72 h,试验过程中根据土与排水管壁的梯度比变化适当延长或缩短。

(二)农民购买能力不足。广西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的76%。凯斯和约翰迪尔生产的联合收获机最低160万元/台,单个农民或完全由农民组建的合作社无力购买。广西降雨量较大、台风多,甘蔗易倒伏,5个多月的榨季,联合收获机正常作业时间只有75天左右,效率不高。凯斯和约翰迪尔甘蔗联合收获机,在广西的作业效率不到额定的 2/3。

(六)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不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等服务组织数量少、实力弱,社会资本组建的广西收获等甘蔗农机专业服务公司才进入探索发展阶段;机具售后服务、机手培训、维修保养不到位,机具露天存放等问题依然严重。

四、推进糖料蔗收获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甘蔗收获观念。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做大做强我区蔗糖产业的出路所在。我区甘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区蔗糖成本价格比国外高1000元/t左右,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区蔗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甘蔗生产机械化尤其是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用工最多、请工最难、劳作最苦、成本最高的甘蔗收获环节,已成为我区甘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机械化收获是甘蔗产业的发展方向,蔗农、农机主管部门、县乡干部和制糖企业必须要有较高的共识。以机械化收获代替传统人工收获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革,要进一步强化示范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使蔗农转变种植观念。

(二)强化政策扶持措施。一是扩大甘蔗机具补贴。广西的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国有农场、家庭农场、监狱等购买的甘蔗机具,均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国家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比率不低于30%,广西区市县三级财政可根据需要进行累加补贴,累加补贴比率不超过30%。二是实行作业补贴。对广西“双高”基地机械化深耕深松、种植和收获给予作业补贴,切段式机收每吨30元、整杆式机收每亩150元。三是给予用地优惠。甘蔗生产机械化园区服务总部和区域服务中心用地,系国有出让土地的,按工业用地价格供地;租用集体土地(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视同设施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参照《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有关规定执行。四是强化金融支持。农机购置贷款贴息试点,涵盖所有甘蔗机具。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现甘蔗机具全覆盖。支持建立农机租赁公司。完善大中型甘蔗机具贷款担保制度。五是加强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将广西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纳入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给予倾斜扶持。继续争取国家支持。通过部际联系会议出台政策细化支持措施。一是支持本土化的收获机研发创新,采用指令性、计划性研发攻关和后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二是落实机收作业补贴常态化;三是实施甘蔗机械专项补贴;四是推动全国甘蔗生产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通过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完成两个以上的示范县建设;五是出台落实“双高”基地的线杆移除方案,扫清阻碍机械作业障碍,提升机具作业效率;六是支持围绕机收的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基地建设,带动全蔗区发展。

(四)加快甘蔗机械研制。选择有基础、有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牵头组成甘蔗机械联合研发体,针对广西发展需要,集中全国力量,多方协作、联合攻关,打造自主品牌。优先开展大中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的研发改进;统筹开展大中型甘蔗联合种植机、甘蔗田间收集转运机、大中型甘蔗中耕培土机、大型植保机械、蔗地石块筛拣机、植保飞机等机具研发改进,加快推进甘蔗机具制造本土化。建设广西大型甘蔗机械技术试验检测与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中心,加快新机具及其机械化技术试验试用、检验检测、推广应用步伐。

(三)推进示范基地建设。一是严格按照“双高”基地建设要求,推动“双高”基地建设。二是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不同蔗区、不同品种、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种植模式、配套机具和机械化技术的对比试验,促进农机、农艺和信息化高度融合,优选全程机械化生产方案,研究总结甘蔗机械化生产经营成功模式,为甘蔗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机收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板。三是推进制定“双高”基地地块面积、土地平整、种植行距、机耕道等标准,推广宜机品种。四是促进完善“双高”基地配套措施,按照机械化作业要求加快土地整治、水利设施建设等。五是开展丘陵山区机械化试验示范,重点推进机具引进研发和分段式收获机械化技术线路。六是遴选扶绥、江州和武鸣等一些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在2020年前取得突破。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是机具发展不平衡。目前广西共有高性能联合收获机160多台,在10个糖料蔗主产市中,南宁和崇左两市就占了130多台,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市几乎为零。而南宁和崇左市也主要分布在武鸣区、江州区和扶绥县,分别为38、26、37台。二是政策扶持不平衡。柳州市财政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给予机收补贴;崇左市2016年安排300万给予机收补贴;扶绥县安排220万元补助收获机购机户和作业补贴;龙州县对购买甘蔗收获机的农户在中央和自治区补贴资金基础上累加补贴至收获机价格的62.5%。但有许多市县除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外,均不安排补贴资金。

(五)加大培训推广力度。一是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加大对甘蔗机械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在提升农业优势产业竞争力方面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支持、关心甘蔗机械化发展;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组建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专业开展甘蔗机收服务;提高蔗农、蔗糖企业认识,积极使用先进适用机具开展甘蔗生产。二是对甘蔗机具操作手和维修工进行免费培训。甘蔗机械化使用的机具,不少是大型、智能化、高价值、高效率机具,这就得认真培训操作手、辅助工和维修工。三是加快基层农机管理与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桂政办发〔2012〕268号) 文件要求,按照乡镇独立建站,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开展条件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完善推广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在33万hm2基地所在县(市、区)率先全面完成乡镇农机管理与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建设,为实现甘蔗机械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支撑。

(六)制订规范标准。抓紧制订、发布广西“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蔗地建设规范,有关单位、业主要按照蔗地建设规范开展蔗地土地整理、规模经营、机耕道路建设、蔗地水利建设和蔗种繁育推等事项的规划、实施工作。

(七)开展土地流转整合。根据农业机械作业特别是大中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高效作业要求,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和耕地平整配套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要求,积极稳妥推动土地流转或整合,实现基地单幅地块坡度13°以下,形成土地单块长200m以上、宽25m以上(面积0.5hm2以上),单片面积13hm2以上;机耕道路建设满足农业机械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通行要求;移除蔗地电线杆、铁塔、基站、水泥墩柱、石头、树根等障碍物。

图5为端横梁锚固块纵向应力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横梁与底板交界处出现了10.0 MPa拉应力,其余区域均处于受压状态,压应力最大值为29.4 MPa,出现在锚垫板下方。

(八)发挥农机部门职能作用。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各级农机部门要时刻牢记肩上的担子,强化责任意识、赶追意识,不等不靠,主动工作。特别是主产区农机部门要把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二是结合实际,分类指导。既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又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跨越发展。大中小型甘蔗收获机具结合,分段式、联合式并进,想方设法,全面推进。三是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针对农场、企业、农户的需求,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动员一切技术力量,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下乡进村入户,加强宣传引导,做好人员培训、机具使用、维修保养、信息支持等服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为蔗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甘蔗收获机械化的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相信,在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大家合力推进,我区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范军灿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8年第01期
《广西农业机械化》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