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增施石灰促进水稻吸收硒试验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根据广西国土资源厅地矿、农业厅、环保部门调查检测,发现钦州市钦北区、武鸣县、江南区等广泛分布富硒土壤,土壤硒含量均在0.4~3mg/kg[1]。有研究表明,硒在土壤中以多种形态存在,作物能吸收的是土壤中有效态的硒,全硒含量高的土壤有效硒含量不一定高[2]。而土壤的pH值、水分和有机质含量等因子都能影响硒的存在形态,从而影响硒的有效性[2]。一些学者对这方面也进行过研究,谢振东等探讨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种植试验研究,通过在富硒土壤中施用生石灰、有机肥、火土灰等方法,研究促进和提高早稻米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结果表明施67 kg/667 m2生石灰,常规施肥和管理是试验中提高早稻米硒元素含量最有效的一种技术方法[3]。安梦鱼2017年也探讨了富硒土壤硒形态转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对作物吸收的研究,采集了福建省富硒区的土壤进行土培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pH值处理的土壤,其有效硒含量表现为pH9.0 的土壤有效硒含量(81.8~87.0 μg/kg)>pH7.5(53.3-62 μg/kg)>pH6.0(43.5 ~55.1 μg/kg)>pH4.5(36.5~46.2 μg/kg),同时,在每个时间点的取样都显示土壤有效硒的含量与土壤pH值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2]。钦州市钦北区自2014年实施科技项目富硒大米栽培试验示范,2016年实施科技项目富硒大米种植示范与推广以来,积极开展本区域富硒土壤调查,认真进行富硒大米栽培试验示范技术研究,以及主栽水稻品种富硒大米质量试验研究等。其中,增施石灰促进水稻吸收硒试验研究,通过在同等肥水管理水平下,石灰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硒吸收效率、稻谷产量等影响,获得水稻吸收硒含量的最佳石灰施用量,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种植优质高产的富硒大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土壤情况

试验设在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四联村某农户的责任田进行,面积762.9 m2,供试土壤为花岗岩杂沙泥田,质地为壤土,含有机质52.0 g/kg,全氮2.35 g/kg、速效磷 44.20 mg/kg,速效钾 134 mg/kg,硒0.49 mg/kg,pH 5.4。排灌方便,近年未做过肥料试验,常年水稻单产6750 kg/hm2左右。

1.2 供试材料

1.2.1 供试肥料

尿素(海洋石油富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含N46%);过磷酸钙(广西合浦县西场选矿厂生产,含P2O514%);氯化钾(俄罗斯阿康公司生产,含K2O 60%);复混肥(广西钦州钦威王肥料公司生产,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0-5-16)。

1.2.2 供试水稻品种:Y两优900,由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选育。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如下。

应先根据路网规划、互通立交现状确定计算匝道数量需求,从而根据已有匝道数量反推所需新增匝道数量,然后根据现状匝道的平纵关系,对可驶出匝道和可驶入匝道、以及对应的驶出分流点,驶入合流点进行编号,然后对转向匝道形式进行筛分选择,对平纵线型进行优化,最后根据上述梳理建设条件进行方案比选,确认最终推荐方案。

处理1:空白;

处理2:增施石灰750 kg/hm2

据观测,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相同。叶色均在3月20日回青期时呈青色,3月22日后由青转绿青色维持12 d,随后又转青色至分蘖盛期结束,4月25日幼穗分化初期叶色逐渐呈绿青维持7~8 d,转淡青色至中期末,主茎剑叶全出时,叶色再次转至绿青色,5月18日开始抽穗,叶色绿青维持到齐穗后随谷色转变慢慢退淡到淡青色,全生育期为130 d。可见,增施石灰并未对生长发育时期有明显的影响。

重视基层建设,践行“枫桥经验”源头治理的理念。人民法庭地处基层,贴近群众,是基层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全市法院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实践中,注重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开展“枫桥式法庭”创建活动,为群众提供站点式司法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008年5月—2013年5月,全市23个人民法庭共依法审结民商事案件56285件,执结案件14283件,平均调撤率由2008年的65.4%上升至2012年的71.3%,二审改判发回率由5.3%下降至3.9%,矛盾化解率逐年提高。

处理4:增施石灰1500 kg/hm2

处理5:增施石灰2250 kg/hm2

常规施肥:施尿素390.0 kg/hm2、过磷酸钙375.0 kg/hm2、氯化钾240.0 kg/hm2。其中,全部磷肥,氮、钾肥各40%作基肥,插秧后7~9 d追施氮、钾肥各40%,插秧后14~15 d追施氮、钾肥各20%。

1.4 试验情况

株高:测量植株从茎基部至最高穗顶部(不连芒)的长度,每小区随机选10株进行测量,取平均值,即为每小区的株高。

从苗数消长调查情况(表1)看,处理3、处理2分蘖速度较处理1加快,并于插秧后第25 d达到分蘖高峰期,总苗数分别为540万株 /hm2、532.5万株/hm2,而处理1于插秧后第30 d才达到分蘖高峰期,总苗数为493.5万株/hm2。处理1分蘖前期生长速度较处理3、处理2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碱对超级稻前期分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蘖高峰期过后处理3、处理2苗数比较平稳,有效穗数相对较多;而处理1稻苗生长比较平稳,有效穗数偏少,因而成穗率较处理2、处理3分别少0.7%和1.2%,对获取较高产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追肥:3月23日各处理施尿素156.0 kg/hm2、氯化钾96.0 kg/hm2

3月30日各处理施尿素78.0 kg/hm2、氯化钾48.0 kg/hm2

受限于培养机制的欠缺,大多数高校主要依托传统“青马工程”、党校、团校培训、党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对学生骨干进行不定期的培训,缺少系统性和创新性,没有围绕“德才兼备”的目标深入制定学生骨干的培养机制,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缺乏一套成熟规范的学生骨干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

2017年7月4日收获,分小区全区收割,用脱粒机单独脱粒,分别过秤测算产量。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验收时,先对每个小区的株高、有效穗数进行测定,再取回样品做室内考种,最后分小区将稻谷全区收获称重。

试验于2017年3月13日上午整地分小区、筑田埂并覆盖农膜踩压深至犁底层防肥互渗,2017年3月15日插秧。种植规格20 cm×12 cm,插秧规格41.7万蔸/hm2,每蔸2株苗,每hm2基本苗数为83.4万株苗。各处理除施石灰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均一致。

(1)故障概况:2016年4月13日,株洲机务段机班值乘HXD1C型6081机车正常通过衡山分相区后,机车发生主断路器无法闭合故障。微机显示屏上主断路器标志变红,故障显示屏显示“主断路器卡分”故障,造成衡山站救援。

有效穗数:每个小区随机测定1 m2的面积,算出总共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为10粒以上的为有效穗),折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每小区随机抽取稻株2~3个穴中的10个稻穗,调查每个小区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去除空瘪粒数,即为每穗实粒数。

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100%。

千粒重:每个小区稻谷风干去杂后,取出1000粒稻谷,称重,即为千粒重。

折干率:取去杂后的湿稻谷1 kg风干,称重,计算折干率,折干率=风干稻谷重量/湿谷重量×100%。

小区产量:每个小区全量收割后,用脱粒机脱粒装袋称重,计算折干后的产量,即为小区产量。

产量=小区产量kg×单位面积(667m2)小区面积(30.0 m2)。

学校体制机制改革,本质上是在讨论学校自主权问题,如何分配、赋予及运用,才能将学校办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各位校长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认识与思考及他们的办学经验吧。

1.6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处理间显著性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期的影响

处理3:增施石灰1125 kg/hm2

Seyfort Ruegg 1977: David Seyfort Ruegg, The gotra, ekayāna and tathāgatagarbha theories of the Prajñāpāramitā according to Dharmamitra and Abhayākaragupta,Prajñāpāramitā and related systems (Studies in honor of E. Conze), Berkeley, 283-312.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苗数消长动态的影响

基肥:3月14日各处理施过磷酸钙375.0 kg/hm2、尿素 156.0 kg/hm2、氯化钾 96.0 kg/hm2

食管癌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其病理分型多为鳞状细胞癌,若能早期诊断,即可尽早给予手术治疗[1]。放疗是一种有着较大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因为它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高,需加强护理干预。此次试验旨在分享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如下。

处理5、处理4分蘖速度较处理1较慢,并于插秧后第35 d才达到分蘖高峰期,总苗数分别为463.5万株/hm2、472.5万株/hm2,而处理1于插秧后第30 d达到分蘖高峰期,总苗数为493.5万株/hm2。处理5、处理4分蘖前期生长速度较处理1缓慢的主要原因碱对超级稻前期分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分蘖高峰期过后处理5、处理4苗数回落较快,有效穗数偏少;而处理1稻苗生长比较平稳,有效穗数相对较多,因而成穗率较处理4、处理5分别提高0.6%和0.7%,对获取较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表1 水稻各处理苗数消长情况

  

注:数据为每处理定点抽取10个稻蔸观测调查结果的平均值。

 

处理成穗率(%)基本苗 10 d 15 d 20 d 25 d 30 d 35 d 40 d 60 d各期苗数(万株/hm2) 有效穗(万个/hm2)1 83.4 139.5 216.0 324.0 427.5 493.5 484.5 447.0 247.5 217.5 44.1 2 83.4 166.5 270.0 400.5 532.5 510.0 510.0 466.5 261.0 238.5 44.8 3 83.4 180.0 280.5 432.0 540.0 534.0 534.0 459.0 258.0 244.5 45.3 4 83.4 166.5 270.0 400.5 430.5 457.5 457.5 421.5 241.5 205.5 43.5 5 83.4 180.0 280.5 432.0 439.5 454.5 454.5 444.0 237.0 201.0 43.4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在2017年7月4日测产验收,采用整区收获,每小区单打单收,称量计产;同时,各处理取植株样10蔸进行室内考种,分析水稻农艺性状。结果详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说明增施石灰对水稻株高不起决定作用;不同处理间穗粒及产量有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说明增施石灰对水稻穗粒的形成和产量起作用。从亩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来看,处理3的石灰用量较理想,调节均衡土壤pH值和作物生长规律,植株生长较稳健、结实率高;处理4和处理5石灰用量过多,破坏土壤的理化性状,影响植物正常营养吸收和生殖生长;处理2的石灰用量不足以满足中和土壤酸性物质,中和效应未起到最大化。再结合小区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来看,小区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排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 4>处理 5,其中,不施石灰和增施石灰处理间,及增施石灰处理间都达极显著差异,而处理4和处理5增施石灰后,单位面积产量出现比对照减产。说明增施石灰,且施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调节土壤pH值,符合水稻的生长规律要求有促进作用。再次验证了处理3石灰用量的合理性。由此可见,并不是石灰用量越大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越有利,合理的石灰用量才有利于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形成。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注: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处理 株高(cm)产量(kg/667m2)1 96.4±4.31 A 14.5±0.08 B 151±4.55 B 119±5.16 A 78.8±1.06 AB 24.9±0.43 A 20.7±0.37 C 460±8.32 B 2 97.3±0.7 A 15.9±0.14 A 154±3.27 B 124±1.66 A 80.7±0.78 AB 25.3±0.14 A 24.1±0.33 B 536.3±7.33 A 3 99.5±2.2 A 16.3±0.08 A 168±2.16 A 137±1.79 A 81.5±0.08 A 25.4±0.08 A 24.8±0.29 A 550.4±6.37 A 4 94.5±2.39 A 13.7±0.29 C 158±6.85 AB 125±6.75 A 78.1±0.29 AB 25.0±0.29 A 19.6±0.19 D 439.3±4.18 C 5 94.5±0.16 A 13.4±0.37 C 161±6.18 AB 122±9.18 A 77.7±1.48 B 24.7±0.29 A 18.3±0.29 E 406.7±6.54 D有效穗(万个/667m2)每穗总粒数(粒)每穗实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g)小区产量(kg)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吸收硒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稻谷含硒测定采用GB 5009.93-2017的检测方法,土壤测定采用NY/T 1104-2006的检测方法,得出表3结果。从表3的平均值可看出,5个处理的水稻硒含量均达到国标富硒大米标准(GB/T 22499-2008富硒稻谷硒含量在0.04~0.30 mg/kg),硒含量大小排序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其中处理4和处理3差异不显著,处理3、处理2、处理1差异不显著,处理3介于中间;处理5和处理4极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1,处理3介于中间,说明处理3的石灰用量合适,介于施用石灰和不施用石灰之间,且在施用石灰间的用量临界值最为合适。同时,验收后5个处理的土壤均保持在富硒土壤水平(土壤硒含量富足到0.4 mg/kg及以上被认为是富硒土壤),5个处理土壤硒含量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3,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稻谷及土壤硒含量测定结果,再次验证了处理3的石灰用量是最合理用量,水稻吸收硒含量较好,并能保持土壤富硒水平不变。

 

表3 不同处理稻谷中及处理后土壤中硒含量

  

注: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处理平均值 Ⅰ Ⅱ Ⅲ 平均值1 0.0695 0.086 0.0735 0.076±0.0070 B 0.53 0.53 0.51 0.52±0.0100 A 2 0.0751 0.0806 0.0798 0.079±0.0025 B 0.49 0.53 0.51 0.51±0.0163 A 3 0.0804 0.0866 0.101 0.089±0.0086 AB 0.40 0.52 0.49 0.47±0.0510 A 4 0.0791 0.101 0.103 0.094±0.0108 AB 0.50 0.50 0.49 0.50±0.0058 A 5 0.0939 0.111 0.128 0.1109±0.0139 A 0.54 0.51 0.42 0.49±0.0510 A稻谷中硒含量(mg/kg)土壤中硒含量(mg/kg)ⅠⅡⅢ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钦州市钦北区富硒土壤种植水稻,石灰最佳施用量为1125 kg/hm2,可促进水稻硒的较好吸收,且稻株生长较稳健、成穗率最好,产量最高。此研究结果值得在当地水稻富硒生产中加以重视,一项新技术的研究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建议再进行大田示范或两年重复性检验论证工作。

5.3 大连市主城区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为绿化率、容积率、地铁站、主干道、商业中心、幼儿园、中学、三甲医院和海岸线分别与小区之间的距离。

4 讨论

国内开展水稻富硒种植技术研究的比较多,绝大多数采用向土壤和植物施用硒肥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提高稻米硒元素含量效果明显[3],但是在使用这些技术实施过程及长期使用后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Se6+是提高水溶性的,极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容易引起中毒[4],此外还有少量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中有效硒,提高水稻中硒含量[5]

对于安装时间相对比较长的发电机组来说(主要指的是在小型水电站发电机组之中要消耗3天以上的发电机组),为了保证这一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就需要首先对这一发电机组进行各个方面的衡量和考虑。例如,要对这些发电机组的绝缘性能进行相关的评测,而在具体的评测过程之中,首先要求将这一发电机组之中的发电机设备和外部的各种设备处于断线连接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的发挥会出绝缘的特点。与此同时,还要求发电机组的相应的规格参数的数值达到一定的要求,以便与其能够满足后续的操作需要。

土壤pH值对土壤硒形态和有效硒含量有着很大影响[2]。当土壤是酸性时,硒酸盐就会易吸附或络合一些氧化物、矿物黏粒和有机质等,使土壤中有效硒的含量降低;而土壤是碱性时,元素硒、硒化物及有机态硒等不同形态的硒就会分解并产生H2Se,从而被氧化为SeO42-或SeO32-,使得土壤中有效硒含量增加[6]。安梦鱼(2017)研究表明,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土壤pH值约为6.5的时候达到峰值;且土壤pH值的增加会使得水稻硒含量的增加[2]。本研究探讨在钦州市钦北区富硒土壤增施石灰,不同pH值对富硒土壤硒含量及水稻吸收硒的影响,也得出与安梦鱼相似的结论,即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当采用增施石灰1125 kg/hm2时,水稻表现出生长较稳健、成穗率最好,产量最高,水稻吸收硒含量较好等优势。

本研究未测试施用石灰对水稻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影响,其他矿质元素也是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对硒吸收和水稻米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水稻仅产量高、米质不好,也会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如何提高水稻品质,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三,“房地产企业+国外资本或国内金融企业”。目前,除了房地产资金,还有保险资金,如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都涉足养老地产,国外资本也是跃跃欲试。因为长期持有经营要考虑资金风险,房地产业与国外资本以及国内金融企业联手开发和经营,雄厚资金有利于保障优质服务和养老社区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尚宁,黄强.广西在21个县发现2018万亩富硒土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12-30(2).

[2]安梦鱼.富硒土壤硒形态转化主要影响因子及对作物吸收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3]谢振东,衷存堤,付政羚,等.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种植试验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0,31(2):144-148.

[4]迟凤琴.土壤环境中的硒和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1(6):33-34.

[5]杨志辉,等.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硒含量形态及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2):228-232.

[6]李永华,王五一.硒的土壤环境化学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02,33(3):230-233.

 
莫士力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02期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