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灌区渠道维护和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西云江灌区地处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五塘镇是兴宁区的农业大镇,农业生产在该镇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及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城镇供水人口30000人,设计灌溉面积0.4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0.47万hm2。水库下游主要影响人口1.63万人,耕地0.18万hm2[1]。西云江灌区是由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水库管理所负责运行管理。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避免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灌溉效果的减弱,对渠道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十分必要[2]

1 西云江灌区渠道维护和管理现状

1.1 维护和管理的意识淡薄

农业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是农业设施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对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因此,对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五塘镇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主要是由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水库管理所和五塘镇政府及水利站负责管理,由各村坡群众协助。但是,五塘镇群众对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缺少维护和管理的意识,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包括西云江水库管理所的管护工人,缺乏责任感,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管理和维修养护意识淡薄。从而许多农田水利渠道或者设施在投入使用后,效果便大大降低;农民群众只知道使用,却不知道对农业灌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和管理,久而久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便被荒废和破坏,渠道边杂草丛生,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效率大大降低,渠道崩塌,渠道被占为他用,渠道被人堵住以便自己用水方便,导致该渠段水量过大,致使渠道渗漏、出现大漏洞甚至坍塌的现象比比皆是[4]

1.2 维护和管理经费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

西云江水库灌区灌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用于灌溉渠道的维修养护经费偏低。五塘镇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专门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偏少,西云江灌区专业管理和维护人员仅有7人,不包括灌溉渠道分渠在内的主渠和支渠就有84 km,且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大都经过山路边坡,机动车辆无法通过,仅用步行,每人就要负责约12 km以上的渠道。除了需要清理渠道两旁的杂草外,管护人员还需对渠道进行漏洞的检查及维修。灌溉用水在经过渠道后,所淤积的泥沙石及渠道旁山体滑坡,无法定期和及时清理,致使渠道堵塞。如此大的工作量和如此低的维护经费,一些年久失修的灌溉渠道杂草丛生,淤积堵塞,不通水的结果显而易见。

1.3 维护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五塘镇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系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之前都是由西云江水库管理所和村民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但是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之后,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逐渐由西云江水库管理所独自承包,由收缴水费,逐步转变为准公益性工作[3]。从而使得不是主要干渠和支渠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存在着有政府建设却没人管理的现状,而且由于相应的维护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再加上农民群众思想觉悟不高,致使水费难以收取,渠道维护和管理经费的不足,导致渠道老化失修,使得五塘镇许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系统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和管理,从而开始出现逐渐老化以及灌溉效果减弱的情况。

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龙潭组,含煤35层左右,其中3、5、6、8、3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8号煤层结构较简单,块状构造为主,煤厚0.78~4.14 m,平均2.02 m,埋深350~700 m;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宏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少量暗煤夹镜煤条带,镜质组含量65.69%~82.37%,平均76.92%,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为2.946%,煤阶较高,均为无烟煤,具有很强的生气能力和吸附能力。

2 西云江灌区渠道维护和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 增强维护和管理意识

首先,由于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庞大性,从而使得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城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各镇农业发展,因此就需要城区政府对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投入足够的资金,以保证区西云江灌渠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地进行[3];第二,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水库管理所应向政府申请聘请更多的渠道维护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来补充壮大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的技术力量,仅仅依靠当前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水库管理所现有的7名维护和管理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胜任当前复杂和长远的工作;第三,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水库管理所应在每年的预算里加入一项紧急抢修维护基金,做为应急突发事件使用。正是春耕用水时节,如果西云江水库灌区渠道系统某渠段突然崩塌,为了能尽快即时的修复渠段,恢复渠道灌溉效益,保证下游农田能得到及时的灌溉用水。同时根据渠道现场崩塌情况,由工程技术人员最终拟定抢修方案:一是清理渠道崩塌的旧砌石渠堤和基础;二是新建一条渡槽;三是修建临时过水渠道,保障灌溉用水;四是修复渠道及受损机耕道路、农田排水沟等。为了能尽快即时的修复受毁渠道,恢复渠道灌溉效益,保证下游农田能得到及时的灌溉用水。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从水利定点施工单位直接委托一家施工质量过硬,善于组织抢修工程的施工单位按照确定的抢修方案立即对该崩塌点进行抢修;二是抢修工程按照抢险项目程序进行,完工验收后直接报项目结算;三是该抢修工程所需资金从西云江水库管理所预算外收入列支,工程最终结算金额以城区投资评审中心评审为准;四是由五塘镇政府核实造成下游农田损失的情况,做好当地农田受损群众的安抚工作,并组织开展农田复垦工作,所需经费再另行上报城区政府解决。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中个人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为主。由此可见,银行贷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维护好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十分的重要。尽管近几年开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整体运行态势平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主要通过吸收公民个人及企业的储蓄并使用储蓄进行放贷来赚取其中的利润。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正在逐年增加,恰恰说明了我国实体经济运营不景气,造成的影响就是会大大地阻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作为盈利的一方,在盈利的同时规避风险,来保障自身稳定和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大必要性。

2.2 增加西云江灌区渠道维护和管理资金的投入

西云江灌区渠道使用和受益主体是五塘镇的农民群众,因此想要提高西云江灌区渠道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就必须让五塘镇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五塘镇农民群众的维护和管理的意识[4];同时加强对西云江灌区渠道维护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对主要干渠支渠实行分段分级管理,对专业人员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定;政府定期组织入村入户对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系统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增强农民群众的维修养护管理意识。

世界公认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人来到世间,其实也是佛家的一种修行。”既然是一种修行,那么修行的道路上自会有各种苦难。茫茫人海之中,我们如果彼此善待对方,人生也许会多一分光亮,世间自会少一分苦难,难道不是吗?《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有句话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有更多的祸殃。既然善良是利己利人的事情,相信大家自然也有了行善事之想法。

2.3 建立健全西云江灌区渠道的维护和管理制度

由于南宁市兴宁区西云江水库管理所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渠道系统维护和管理制度,五塘镇政府及水利站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渠道系统的管理制度,以五塘镇农业大镇为试点[3],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专业化管理。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健全供水计量设施,逐步实现斗渠口计量供水,实现水利工程长远运行发展,同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支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等,为改革提供资金保障,避免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无人进行运行维护管理的现象出现[5]

3 结语

渠道维护和管理对于西云江灌区的正常运行和灌溉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应当高度重视。结合目前西云江灌区渠道的现状,要想使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得到很好的维护和管理,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到西云江灌区渠道系统维护和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使农民群众能够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许鹏.盂县梁家寨乡灌溉渠道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西水利,2016(12):11-12.

[2]李江海.横泉水库左岸古河道绕坝渗漏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2005(4):13-14.

[3]王晶晶.浅析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维护与管理措施[J]. 科技资讯,2016,14(25):60-61.

[4]巨孺牛.灌溉渠道管理养护措施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9):51-52.

[5]陈长富.高喷灌浆在水库防渗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0(8):233.

 
吴昊,雷开文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02期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