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培训轮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作用 ——以中共贵阳市委党校为例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是社会主义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的4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40年。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40年来,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绩。从1978年下半年贵阳市委初级党校举办的贵阳市第一期党员干部读书班、贵阳市第一期理论辅导员班,到1981年11月更名后的中共贵阳市委党校举办的贵阳市学习《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学习班,再到2018年春季主体班等,在校计划内干部培训人数近12万人次,对提高贵阳市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政策水平及相关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不同历史时期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特点
(一)党校教育恢复时期
从197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党校教育恢复时期。这一时期按照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加快了党校恢复重建的步伐,贵阳党校的名称也由“贵阳市‘五七干校’”变更为“中共贵阳市委初级党校”再变更为“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教师队伍扩大,校舍计划新建,干部培训工作逐步开展。这一时期,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央重要文件,如《矛盾论》《实践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为基本教材,以拨乱反正为重点推进党的建设和工作重点转移。这些学习对贵阳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理论水平,较为系统地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温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深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党校教育正规化时期
从1983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到1990年,是党校教育正规化时期。为解决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所造成的大批干部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无学历的现状,中央决定,全国党校系统对在职干部开办脱产、非脱产函授的学历教育。从1983年秋季开始,党校教育逐步转向正规化培训干部的新阶段。[1]贵阳市委党校从1983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制三年的全脱产中青年后备干部党政专业班开始,至2011年7月学制三年的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贵阳教学班毕业,共培养具有中专学历258人(全脱产)、大专学历7451人(其中全脱产学习769人)、本科学历4738人、在职研究生学历276人。大规模的学历教育,推动了党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贵阳市的干部队伍储备了大量人才。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面向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该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扩充,如果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无论从学时上,还是从教学形式上,都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此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在“互联网+”背景下,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创新。
纳入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1)按照文献纳入标准,全部14项研究均符合FAP的罗马诊断标准。其中,采用罗马Ⅱ标准4项(28.57%),罗马Ⅲ标准10项(71.43%);(2)所有研究纳入的患儿年龄下限为4~8岁,上限为15~18岁;(3)3项研究对基线腹痛程度进行限定,其中2项要求VAS评分大于25 mm,1项要求大于40 mm;(4)10项研究明确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迫切需要提高在职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党性修养。面对新形势,1988年夏天召开的全国党校校长座谈会提出,党校主体班的培训对象应以现职领导干部为主;学制班次应以短期轮训培训为主;课程设置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教学方法应以自学和研究问题为主。根据中央“四为主”的办学要求,贵阳市委党校与全国其他党校一样,调整了主体班培训工作重点,由培养后备干部的学历教育为主开始转向短期轮训培训现职领导干部为主。
(三)党校教育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时期
(4)读取向量ΔU(k),取其中的即时控制增量Δu(k|k)构成实际的控制量u(k+1|k)=u(k|k)+Δu(k|k)作用于对象,即反馈校正。
(四)新世纪党校教育发展时期
贵阳市委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阶段性特点,但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干部培训教育的特点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原理事长林乐介绍,在胶磷矿选矿技术和经济关没有攻克,只有大量中低品位磷矿可用,技术和资金又都缺乏的条件下,直到1990年,普钙和钙镁磷肥一直占据我国磷肥产量的94%以上,最高年产量分别达到426万位磷矿做原料,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发成功料浆法生产磷酸一铵的技术,并于1988年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示范装置。1993年,又成功研发出独创的硫基复合肥技术,大大降低了投资和成本。如今,磷酸一铵产量已占到全国磷铵产量的一半,为大力发展复混肥料提供了充裕而廉价的原料,而硫基复合肥也已成为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中仅次于磷铵的一大主要品种。
(五)新时期党校发展阶段
2008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党校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贵阳市委党校充分发挥理论前沿优势,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对党中央的重要精神进行及时传播。除了在校计划内干部培训外,贵阳市委党校积极还开展对外委托培训和对外宣讲工作。2008年至今,受中组部、外地党校以及省、市各部门、企业的委托,共完成各类委托培训900余个班次近1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近年来,面向全市机关、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开展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宣讲2500余场次,听课人数近15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贵阳市委党校干部培训轮训的突出特点
从2000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至2008年,党校进入新世纪发展时期。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央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必须到党校培训一次,中青年后备干部提升职务之前,必须经过党校培训,这一时期各级党校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轮训培训工作。贵阳市委党校与全国其他地区党校一样,扩大了干部培训规模、加强了干部培训力度。这个时期,党校教育的指导方针是:面向新世纪,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教学布局以“一个中心”(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四个方面”(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三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五当代”(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为主[2]。贵阳市委党校为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主要有专题讲座、现代培训、互动教学、学员论坛、实地调研、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等。
(一)突出理论教育,着力夯实理论基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不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全国一些著名高校进修培训;以“老带新”的方式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在全市党校系统开展精品课、优质课评比活动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以促进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比赛。2014年至2018年,有21人次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评选活动,分别在西南地区市州党校教学联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全省组工干部课程评选等活动中获得多个奖项,同时还获国家行政学院共建共享目录收录专题1个。
(二)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干部党性锻炼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挖掘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对现有病险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提高供水效率,同时着力建设1座大型水库——双峰寺水库,重点建成6座中型水库和15座小型水库,调节径流,以丰补枯,使全市水利工程总蓄水调节能力达到8.5亿m3,地表径流控制率达到24%。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突破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和调度水平,确保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使水利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从1990年6月中央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到1999年,是党校教育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阶段,期间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这个时期,党校教育的指导方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深化党校改革、推动党校发展,把党校办成“三个阵地”(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组织和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重要阵地,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一个熔炉”(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贵阳市委党校在教学上深化改革,突破了过去沿用多年的“老五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教学框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新教学体系,即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著作结合起来;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现代化建设必备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结合起来。在改进教学方法、扩大培训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上有了新的进展。
释义是减弱源语言特征的一种翻译方法,包括文化信息、隐喻和典故,这些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等值表达。但它也是克服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Mona Baker认为如果源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在目标语言中完全没有对应词汇,那么在某些语境中可以使用释义策略。以下是小说中释义用法的例子:
(三)围绕省情市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在干部培训中,紧紧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教学安排中,紧扣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设置市情研究板块,安排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发展升级版、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战略、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等教学专题;设置“大讲堂”板块,邀请省市领导、专家学者紧扣省市重大战略部署作专题报告。在培训中,组织市情调研教学活动,引导学员研究省情、市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中心工作撰写调研报告。2009年以来,出版34本主体班学员调研报告集,对于促进学员在培训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注重素质能力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班次,围绕能力素质培训,分别安排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科技文化知识、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廉洁自律、心理健康、公务礼仪、应对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媒体、领导艺术等内容,着力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能力。同时,采取辅导+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红色体验式现场教学等方式,强化教学互动,发挥学员主体性,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开展学员论坛、抗辩赛、演讲比赛、微课堂等教学活动,让学员相互交流工作和学习成果,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学学相长。
(五)实施异地培训,拓宽学员的思维视野
组织主体班学员赴省外党校、高校开展异地培训,邀请当地专家、学者讲课;组织现场教学,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以借鉴发展经验,进一步开阔学员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其次,不但记录了历史故事,而且记录了民俗,详细记录了节日的方法,节日的来由,还有生活习惯。而在中国,像这些民间的俗事是不能进入记录帝王历史的史书的。民俗的事情是要另外写书来记录的。《摩西五经》的历史性记述反映了摩西时代的社会状态,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第六个故事),他们因出走,只能靠牧业为生,他们是游团,是游牧民族。他们至少游荡了四十年,才到迦南,过上定居的生活。在这游走的过程中,摩西确立了祭祀仪式,确立了十诫法律和各种伦理规定,等等。《摩西五经》中描绘了仪式和聚餐的整个过程和规格要求,因此人们的聚餐方式完全相同:
(六)注重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及时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党校课堂,使学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七)充分发挥学员主动性,强化交流互动
创新学员学习交流方式,搭建学员互动借鉴平台。在主体班教学中设置“微课堂”,通过学员讲课有效推进“学学相长”;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主题,结合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学员论坛;开设“学员讲堂”,采取各班互派学员授课的方式,让学员走上讲台讲课;开展拓展训练,增强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举办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校园文艺联欢会和校园体育运动会,丰富学员课余生活,增进教职工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有力彰显了党校学员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坚持把党性锻炼贯穿于干部培训的全过程。培训内容方面,安排党性教育、党纪党规教育专题;教学安排方面,除设置国史、党史、地方革命史等课程,还通过息烽集中营现场教育、重走长征路红色体验等教学活动,使参训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培训过程中,加强日常管理,强调培训纪律。在学习结束阶段,安排进行民主评议和党性分析。
三、经验及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在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党校今后工作有诸多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牢记党校使命,始终坚持党校姓“党”
建立党校、办好党校是我们党不断巩固、加强和自身提高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需要。贵阳市委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在干部培训中紧紧抓住理论教育这个根本,按照党的需要、事业的需要、组织的需要和岗位需要不断增强干部理论素养,充实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切实解决好干部理想信念的问题;牢牢抓住党性教育这个关键,通过各种形式的党性教育,引导学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价值观。在对党校教师的教育培养中,要求首先做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始终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确保理论宣讲传递正能量,课堂讲授无“杂音”。在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的统领下,党校的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二)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党校事业全面发展
党委政府对党校的高度关心和重视,是党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对贵阳党校工作的领导,推动贵阳党校事业不断发展。40年来,贵阳党校的校园建设、机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证明了,党校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党校的每一点进步,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三)围绕中心工作,服从服务发展大局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党校而言就是中心工作。40年来,贵阳市委党校各项工作都围绕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并以此来谋划党校的改革和发展。把贵阳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来安排。实践证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把握了这个根本要求,党校工作才会有地位、有作为。
(四)深化教学改革,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不竭源泉。40年来,贵阳市委党校的教学注重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教育培训、学科建设方面大胆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具有时代特征、党校特色、贵阳特点的教学布局。在完善教学布局的同时,大胆创新培训的方式,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也充分运用情景模拟、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现代培训的方式方法。实践证明,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狠抓科研基础,大力推进教研咨合一
科学研究是党校工作的基础。没有科研作基础,党校教学就难以回答学员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0年来,贵阳市委党校着眼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科研工作,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决策咨询一体化,注重调查研究,把科研成果运用在教学中,在出科研成果、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参谋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
(六)强化忠诚意识,加强队伍建设
40年来,贵阳市委党校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党校意识,要求全体教职工热爱党校教育事业,做合格“党校人”,把党校姓“党”的要求贯彻到“党校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时代发展需要,适时制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初步构建起对师资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服务的工作新体系,对稳定、引进、培养、使用好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党校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办学队伍是党校履行好自身职能的基本保证。
(七)建章立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
规章制度是有序推进党校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多年来,贵阳市委党校结合工作实际,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增大透明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增强程序性,减少随意性。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和任务需要,结合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等工作特点,对现有规章制度适时修订、完善,用制度约束力推进工作执行力,不断提高党校管理的制度化水平。
[1]王连.改革开放30年党校教育指导方针的四次调整[J].沈阳干部学刊,2008(6).
[2]芦垚.中央党校上课讲什么:三基本、五当代[J].瞭望东方周刊,2012(10).
上一篇:王阳明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