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加速合肥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合肥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深化各项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激发活力,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丰硕。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各市都在加紧建设旅游产业。合肥作为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拥有着2000多年文化历史的古城,合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快发展合肥旅游产业建设刻不容缓。

一、合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合肥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能否开发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即是旅游产业经营与发展的载体——旅游资源。这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又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是在旅游的基础上强调文化内涵,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合肥自古就有“江淮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在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笔者从山水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对合肥旅游资源加以归纳。

往下我就上了大学。后来听说,那年全县就一个河大中文系名额,有人跟我争,就使这招。而能在那一时一刻就遇见张助理,而且张大夫又是他侄子!实乃我的“三生有幸”!

合肥拥有三国、淮军、包公三大文化资源,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城市,巢湖无疑是一块响亮的品牌,重点开发环巢湖周边森林、湿地、花海、温泉、古镇、老街等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其他旅游资源,以更好地发展合肥的旅游产业。

(二)合肥旅游产业发展举措

三国旧地、包公故里、淮军摇篮、科教名城的合肥,在“十二五”期间,采取了四大旅游发展举措:

可见,《辞源》的既有处理方式很明显将“安刘1”与“安刘2”杂糅了在一起,此种处理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便是典故词语词目的失收。

表5反映了2013—2016年全市旅行社总数及职工人数情况,旅行社总数及职工人数总体上是增长趋势,单位旅行社实现就业25人左右,但2016年旅行社总数略有下降,这与境内外游客增幅下降有关。

市场整体销量方面基本与去年持平,第三季度销售额为303亿元,相比同期-15.2%,销售面积723万平方米,增长3%。大尺寸面板走俏的同时,其价格进一步拉低。三季度营销带来的收益相比去年呈现疲软姿态,2018年第三季度7月同比增长6.3%,8月,9月分别同比下滑0.8%,4.0%,节假日促销热度并未对电视产业起到关键拉动作用。

2.旅游产品国际化水平低。当前合肥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产品国际化水平较低,旅游营销较弱,旅游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跨界融合能力有限,导致旅游类型单一,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相对于皖南地区,他们有大黄山国家公园、皖南古村落建筑群、九华山、天目山等一批自然文化遗产,在国际市场知名度很高。而合肥作为皖中城市,拥有巢湖这一有利资源,合肥需要引进品牌企业,以资本注入、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旅游创意为支撑,开发国际化旅游产品,正如合肥的万达文旅城建成后,在全国范围内,合肥的现代城市旅游综合体的优势显现,增大了名气。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也需要大型企业的投资,提高文化产品国际化水平。

2.加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合肥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万达主题乐园等若干特大主题公园项目,还推动三河古镇、包公园、淮军圩堡群、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紫蓬山旅游度假区、四顶山等重点旅游项目拓展开发。同时合肥市政府推进了四大特色旅游项目建设。一是深入挖掘农村农业旅游休闲、科教示范资源;二是进一步拓展科大、科学岛、科技馆等科教旅游项目;三是拓展旅游饭店会议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性旅游会展旅游项目;四是加快建设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小井庄等红色旅游景点项目。

 

表1 合肥旅游资源一览表

  

大类 (代码)主类 亚类山水文化旅游资源A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大蜀山、紫蓬山、王乔洞石窑造像B水域文化旅游资源 巢湖、岱山湖、天鹅湖、翡翠湖、王咀湖、南艳湖、陶冲湖、方兴湖C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银山遗址、大城头遗址、大陈敦遗址、古埂岗遗址、三国新城、教弩台旧址、汤池果树窑址、李氏家族旧宅、李鸿章享堂、李克农故居、孙立人故居、张治中故居、三河大捷遗迹及古居民、刘铭传旧居、冯玉祥旧居D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放王岗汉墓群、周瑜墓、何堿墓、孝子墩墓、吴复墓、姥山塔、包公祠、中庙、城隍庙、武壮公祠、振湖塔、包公宗祠、大孔祠堂、唐五房圩转心楼、李氏大院、昂氏宗祠、安徽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江淮大戏院、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楼、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教学主楼、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主教学楼、安徽省图书馆主楼、普仁医院旧址E艺术文化旅游资源 安徽大鼓、快板、快书、坠子、琴书、评话、评弹、巢湖山歌、庙会F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社会人文旅游资源庐州菜:臭干炒千张、庐州烤鸭、包公鱼、逍遥鸡、三河米饺、肥西老母鸡汤、吴山贡鹅、鸭油烧饼、桂花烧饼、李鸿章杂烩、包公家宴G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生活民俗:“入户酒”;礼仪民俗:“传年庚”、“起媒”;岁时节令:“踏青节”、 “八月半”、 “进九”H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万达文旅城、庐阳古城文化区、滨湖观光旅游区、三河古镇历史街区、西门岗湾区历史文化街区、合肥1944民国文化风情街、芜湖路老庐州文化街、汤池老街、烔炀老街、柘皋老街、三瓜公社、大圩葡萄采摘园J修学文化旅游资源I商贸文化旅游资源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科学岛、中国科技大学、合肥科技馆、安徽名人馆、安徽好人馆

3.建立了七大旅游产业体系。分别是建设以瑞景商旅集团为依托的旅游企业集团;转变粗放型开发、经营方式;通过改造重组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建立多种形式旅行社;建成旅游商品展销批发中心和特色旅游商业街区;推出合肥特色旅游项目;充分发掘旅游餐饮经济价值。2016年三河古镇正式晋级为5A景区,这是合肥5A景区零的突破。同时还创建了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肥西官亭林海景区、肥东长临古镇街区景区等多个4A景区。

综上所述,造成小吨位铸造引导轮中频感应淬火后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铸造毛坯变截面处的圆弧存在尖角和内部铸造缺陷造成的应力集中,导致无法抵抗感应淬火的组织应力及热应力。

4.创新旅游市场开发。强化合肥旅游形象,大力塑造“创新之都,滨湖新城”形象,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积极办好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在省内设计了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目前,合肥正积极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合肥经济圈休闲旅游区,大旅游区概念日益突出。在《合肥经济圈旅游规划》中,其形象定位为“魅力山水,华彩皖都”;“目标为到203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为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300亿元。此外合肥还将打造大型水上国画实景表演《水墨安徽》。”

(三)合肥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2016年合肥旅游产业快速崛起。全年国内游客9336.6万人次,增长18.7%,入境旅游人数41.7万人次,增长0.94%,国内旅游收入1156.3亿元,增长21.3%,旅游外汇收入3.84亿美元,增长5.3%。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共有星级酒店57家,其中11家五星级、21家四星级。全市A级景区55处,其中5A景点1处、4A景点21处。

中国也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会正视困难,而解决方案也在我们自己身上,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结合合肥市旅游产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合肥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判断、业态类型判断、发展模式判断,笔者对合肥未来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六点建议。

 

表2 2014—2016年全市入境与境内游客增长趋势

  

25 203.04 0.94152.9719.1 18.710 5 9.8入境旅游人数增幅%国内旅游人数增幅%0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表2 反映了2014 年至2016 年这三年来全市入境游客人数与境内游客人数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6 年入境游客人数与境内游客人数均有下降,且入境游客人数降幅更大。这反映出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趋紧,国内外游客出游兴趣减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合肥旅游目的地对境外游客吸引力不足。需要提高合肥旅游在境外的影响力。

 

表3 2014—2016年全市入境与境内旅游收入增长趋势

  

?

“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项目带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的目标,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依据合肥旅游资源分布,合肥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合肥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特点是创新旅游产业,建立旅游发展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大格局。

 

表4 2013—2016年全市星级宾馆数量情况

  

?

表4反映了2013—2016年全市星级宾馆数量情况,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星级宾馆逐年减少。

 

表5 2013—2016年全市旅行社总数及职工人数情况

  

旅行社总数和职工人数1500 1000638.2 652.5 712.5 669.4500248 261 285 271旅行社职工人数(十个)旅行社总数(个)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1.优化旅游发展格局。政府部门制定了“双核两带四翼”旅游空间布局。庐阳古城文化观光核、滨湖新城休闲度假核、西南自然风光带、环巢湖休闲度假带和东南西北四个翼,即“北部乡村生态翼”、“西部科技体验翼”、“西南人文休闲翼”、“东部山水观光翼”。 庐阳古城文化观光核整合了包公园、李府、城隍庙、教弩台等旅游资源,深入发掘合肥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滨湖新城休闲度假核是在滨湖新城打造以绿色、生态、滨水为特色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从以上图表看,近年来合肥旅游业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十一五”期间,合肥接待游客就由1000万人次增长至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也由100亿元增至200亿元;而“十二五”期间,接待人数五年仅增长了5089万人次,增速同比下降400%;总收入增长了706亿元,增速同比下降272%。这一数字说明合肥在国内市场旅游需求减弱,除了与国内经济形势有关外,也与合肥自身旅游品牌不响亮有关。此外,2016年合肥入境游客量占总客源的0.45%,国际外汇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这种比例说明合肥目前还不是“外向型”旅游经济城市,是以内需型旅游为主客源市场,在开拓境外客源市场很弱;另一方面,在境外市场上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

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目前合肥旅游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旅游形象有待凝练深化。合肥“大湖名城,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定位识别度不高,相比其他城市,如池州“生态池州,佛国九华”、淮南“豆腐故里,五彩淮南” 都突出了当地最有特色的文化,而合肥的宣传口号概括不清。2.旅游精髓不清晰 。三大文化景点多在市区,因为规划问题,体量做不大,发展规模小,并且同一旅游主题,景点分散。3.核心旅游产品尚未形成。开拓客源市场需要以开发产品为基础,近年来涌现了如万达文旅城等一些大项目,但是这些总体吸引力有限,缺少唯一性,无法吸引中远距离游客,且很多属于服务配套类项目。4.难以形成“城湖互动”的旅游发展局面。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对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区域旅游功能尚显薄弱,在游览、观光、度假、住宿、餐饮、交通、娱乐休闲功能上,城区与环巢湖区域匹配度不足。5.环巢湖旅游未有效整合。 旅游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存在壁垒,发展中涉及不同行政单位、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自成体系,管理上缺乏全面性、协调性、旅游整体效益较难实现。6.旅游产品国际化水平低。当前合肥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产品国际化水平较低,旅游营销较弱,旅游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跨界融合能力有限,导致旅游类型单一,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

二、合肥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目前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各省市都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面对新形势,合肥将“文化强市”作为新的城市定位,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于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至关重要。目前合肥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三大优势和三大劣势。

(一)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合肥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合肥县,合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目前有很多文化古迹,如“三国新城”遗址、包公祠、淮军主要将领李鸿章、刘铭传、刘老圩等人故居。合肥还是一座科教之城。拥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200多家科研机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42所高等院校,有近23万科研人员,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旅游人学科技,科技人当导游成为合肥一道靓丽风景。同时合肥也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有“绿色之城”的美称,具有 “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安徽省新行政区划后,巢湖划归合肥市管辖,对于合肥旅游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自然风光秀丽。中庙、姥山、四顶山、银屏山、中庙像一串串“明珠”散落在巢湖。中庙立于矶石之上,三面临水,为“湖天第一胜境”,有了这一旅游资源,合肥的旅游业前景显著。

3.政策精准扶持。安徽省出台《“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安徽省将打造全域旅游项目,皖中将以合肥为中心,建设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同时培育产业链条,在合肥设立合肥旅游装备制造业、合肥会议会展旅游、环巢湖温泉旅游产业、合肥中医温泉康复养生旅游产业、环合肥乡村旅游产业、环巢湖体育休闲产业等旅游产业聚集区。2015年6月《环巢湖旅游规划基本框架》出台,该框架以环巢湖规划体系为顶层设计,以国家休闲旅游区和国际湖泊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旅游发展目标,对环巢湖的旅游目标体系、旅游地理格局、旅游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建议,“十三五”合肥旅游产业的重点是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这也是为全国旅游休闲区建设提供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经验的重任。[1]合肥还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如《合肥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5-2020)》、《合肥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对合肥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保障和扶持作用。

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之后,优先保证深层和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置换,充分利用当地水利基础设施,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为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模式,实现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1 合肥铁路分布图

  

图2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图3 合肥经济圈

2.区位交通优势。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对合肥的旅游产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开通了合福高铁、合蚌高铁、合宁高铁、合武高铁等南北东西走向的高铁(图1),大大缩短了交通时间,加速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融合。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要推进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合肥都市圈进入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有利于都市圈区域内城市之间协同发展,对促进城市联动旅游有着巨大作用。

(二)劣势

1.旅游形象冗杂。合肥文化元素较多,旅游定位不清晰,带来的后果就是旅游吸引力不强。合肥主要有三大文化,即三国文化、包拯文化、淮军文化,但是这三大旅游产业在全国感知度、满意度均不高且缺乏影响力,三国文化比较著名的有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无锡三国城,合肥三国旅游地比较分散,三国新城、逍遥津、杏花公园(筝笛浦、藏舟浦)、工大校园(斛兵塘)、淮河路(教弩台),这些资源没有整体规划好,美誉度不高。合肥的包公旅游地主要集中在包公园景区,且作为包拯家乡,合肥包公祠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包公墓的地方,包公文化古迹较多,但是在全国影响力一般,感知力落后于开封、肇庆。合肥淮军文化很丰富,不乏精粹之处。淮军的创始人李文安、李鸿章父子是合肥东乡人(原肥东县磨店乡,现划入合肥市瑶海区),合肥现有李鸿章故居、刘铭传故居,但是淮军文化宣传很弱且不好界定。“十三五”期间合肥市政府重点打造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康体养生、运动休闲、古镇名村等五个方面示范, “大旅游”背景下更应该打造出一个在全国知名的旅游名片,明确旅游定位后,全力推广,提高合肥旅游,尤其是境外旅游影响力。

黄书宇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按照身份、气质进行分类,分析了高唐神女原型在湘西少女、妓女、情妇和寡妇等女性形象中的不同体现[3]。他认为少女形象是沈从文笔下最完美、最澄澈的人物形象,她们具有高唐神女原型爱与美的特质:《柏子》中描写的妓女形象体现了高唐神女原型自由大胆的爱情特质;《连长》中的情妇和《旅店》中的黑猫则体现了高唐神女原型守护爱情的特质。

3.同类竞争压力大。合肥许多旅游业态全国其他城市也有,且感知度更高。合肥包公园景区整体吸引力不足。比如包公园,“合肥现存包公文化景观因受时代所限,原设计战略层面较低,局限于园林和包公像文物领域,未能真正引入旅游概念,缺乏市场营销高度的战略策划。” [2] 而河南开封包公祠,他们创新旅游产品,注重旅游体验感,如每天清晨都会举行开衙大典,定期出演《铡美案》等戏剧。将静态展示变为活态文化,雅俗共赏,喜闻乐见。旅游产业发展程度也是由市场决定的,产业发展需要土地、资金、制度、创意诸方面。要在同类旅游业态中脱颖而出,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打造合肥智慧旅游系统,抓住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机遇,加入旅游新元素,坚持交通先行,通过道路和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休闲区通达性、便利性和舒适性。要注意景观营造,通过和美丽乡村、植树造林相结合,做好旅游休闲区的绿化、靓化和环境提升。要把环巢湖各项体育活动和赛事逐步固定下来,通过整合形成品牌。提升合肥都市圈商务休闲旅游水平,打造属于合肥的旅游新名片。

三、未来合肥旅游产业三点判断

(一)未来合肥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判断

表3反映了2014—2016年全市入境与境内旅游收入增长情况。全市入境与境内旅游收入增幅逐年下降,且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幅下降幅度更大。说明目前合肥旅游业优势减弱,尤其是境外市场,局面不容乐观。

1.旅游国际化大格局。针对合肥境外旅游市场弱、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十三五”时期,合肥将大规模投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环巢湖旅游产业休闲产业体系,以巢湖生态优势带动环巢湖温泉旅游产业、环巢湖体育休闲产业等产业集聚区发展。通过国际马拉松赛事举办,让境外游客了解有巢氏文化,体验古温泉、古村落,打响合肥国际知名度,提升合肥的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同时发挥合肥经济圈的优势,实施旅游一体化联动战略,创新旅游模式,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2.旅游特色化大格局。针对合肥旅游形象冗杂、同类竞争压力大等问题,急需塑造合肥旅游名片。相比省内皖南有黄山、九华山、佛教文化、宣纸文化;皖北有老庄文化、中医药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合肥作为皖中核心城市,坐拥巢湖,可以通过振兴古温泉、打造国际名镇、修复古村落、努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此外可以发挥合肥区位交通优势,设立合肥——福州等多条高铁旅游线路,做足休闲度假游这一名片。2016年9月,全球首座大型徽文化室外主题乐园——合肥万达主题乐园开业,设有徽州古韵、淝水之战等六大主题区,这种参与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十分吸引国内游客,必成为合肥休闲度假游另一大亮点。

3.旅游智慧化大格局。合肥打造智慧城市,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种优势用于旅游产业,并利用合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合肥智慧旅游系统。要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信息平台两方面抓起,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来肥游客的服务品质,让更多游客感受到“贴身服务”的旅游新体验,为提升合肥整体旅游服务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未来合肥旅游业态类型判断

结合旅游业态类型特征以及合肥旅游资源现状,笔者认为“十三五”时期,合肥旅游应该以休闲度假游为主,业态类型选择上结合合肥优势,应以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康体养生旅游三大业态为主。其他类型作为补充。

基于模糊控制的混合臂高空作业车工作斗调平控制系统研究 周 攀,侯 帅,曾致豪,王凯丽,周 静,付 耀,宋 超6(84)

1.生态旅游。充分利用环巢湖旅游资源,创建5A级巢湖中庙景区、开发巢湖南岸滨湖旅游项目,提升合肥乡村旅游项目品质。要充分利用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字号”品牌,创新发展合肥生态旅游。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刻牢记为人师表,要热爱教育、热爱生活,要在无形中给学生带去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道路上会充满困难,充满各种挑战,学生很容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且多次受挫之后,也可能会产生绝望无助的感觉。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成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之中的榜样,不轻言放弃,也成了学生一个重要的人生价值观的座右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发挥好自身的角色引领和榜样带头作用,让学生以自己作为榜样,用自己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

2.研学旅游。此类旅游业态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集体旅行。合肥市从2013年开始已启动研学旅行工作,也是重点打造的旅游业态之一。要健全中小学阶段研学旅游体系,根据不同需要,合理制定不同研学旅游路线,让在校生开拓视野,充分了解合肥的三大文化,了解巢文化,提升青少年素质。

3.康体养生旅游。此类旅游为休闲养生产品,合肥地区可以依托巢湖水域资源,打造“巢湖半岛”康体养生旅游基地,充分利用温泉、特色农产品等养生资源,开展温泉、骑行、野营、垂钓等休闲活动,提升休闲度假旅游的产品质量。

(三)未来合肥旅游业发展模式判断

笔者认为合肥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十三五”期间,合肥旅游业发展模式应该以直接利用型和整合提升型开发模式为主。直接利用环巢湖旅游资源,利用现有的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遗迹,做好生态旅游、历史旅游产业。同时整合其他资源,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作用,做好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示范工程,即以生态巢湖为品牌,整合周边森林、湿地、花海等旅游资源,塑造合肥旅游新名片;做好合肥万达文旅城二期、三期项目,即以了解徽州文化、欣赏淝水之战、参观徽派建筑、体验游乐项目等手段,将徽州的历史文化与游乐项目巧妙结合,让旅客们梦回徽州。

四、合肥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合肥市2013年国内游客人数595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38.9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9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2014年国内游客人数6535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40.0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74.3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82亿美元;2015年国内游客人数7784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41.3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53.2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3.31亿美元;2016年国内游客人数9236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41.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56.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3.84亿美元。

一是要建立合肥特色旅游名片,提高国内外旅游美誉度。很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发展自己本土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俨然成为了重要的第三产业,所以,城市之间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压力很大。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按地理位置计算,有七大文化区,包括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华东、华中、华南、西北以及西南文化区。每个文化区又有多个特色区域文化,比如华北文化区可以细分为首都文化区、燕赵文化区、三晋文化区、齐鲁文化区。涉及天津、河北等多个省级行政单位。很多城市都在做旅游,旅客群体的选择性非常大,倘若两个区域都涉及相同的文化内容,如何才能打响自己的旅游品牌,这是一个难题,也正是现阶段合肥旅游产业所面临的困惑之一,合肥三大文化,包公文化、三国文化、淮军文化,涉及三国文化的区域相当多,在文物古迹、正史轶事、神话传说、文化整合上我们都不占优势,而淮军文化更是很难界定的文化范畴,利用淮军文化去发展旅游产业,笔者认为更加困难,且吸引力弱。比较之下,环巢湖旅游应该是最佳的旅游名片,首先,环巢湖文化属于区域文化,既可以涵盖合肥三大文化,又可以延伸有巢氏文化,概括性强。其次,合肥坐拥巢湖,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环巢湖旅游大有文章可做,唯一性、独特性、识别度高。最后,用好环巢湖旅游,整合城区和巢湖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功能,将原本的一日游,升级到多日游,让环巢湖旅游成为合肥一张响亮的旅游品牌,提升国内外旅游美誉度。

二是要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强政企合作。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才能维持项目运营,旅游建设初期的成本相比较于维护运营的成本,那是微乎其微的。单一依靠财政扶持,显然无法做好城市的旅游建设,这就需要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强政企合作。之前政府主要是发行债券,包括国债,分为国库券、经济建设券、地方政府债券等,目前,政府融资较为热门的渠道是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进行PPP模式融资。传统的PPP模式与“特许经营权”类似, 就是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或项目公司签订某个基础设施的特许权协议,一般协议规定主要的出资方在企业,政府允许其建设、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项目落成后,允许企业在一定年限通过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等形式,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期满后企业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这种模式的优点颇多,对政府来说,减少前期财政支出,减少项目运营风险;对私人企业来说,增加了项目机会,又有项目政策红利。但是旅游类项目,一般投入很大,比如三河古镇,为创5A景区,单是改造项目就花费2.1亿,三河景区是免票进入的景点,景点内部有12个自主选择的收费点,一般在2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联票购买进入,价格在90至160元不等。据统计,入园游客仅有十分之一愿意购买自费门票,此外,三河景区是合肥市的诚信服务试点单位,对于菜价、住宿价格都有指导价要求,以防止节假日商家坐地起价,目前景点的日常运营成本依然以财政支出为主,这样一来,政府财政压力很大,不利于合肥旅游产业后期发展做大做强。如果采用PPP模式,采取市场运作,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减轻政府投入的风险,为私人企业创造项目机会,振兴第三产业。

由于旅游产业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一般都在十年以上,有的甚至三十年,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政策、制度细节没有办法精准制定,需要后期的补充,相对来说,企业承担风险比较大,并且需要资金雄厚的大型、有魄力的企业承担项目,因此,真正实施并不简单,更加需要协调好转让、运营、移交这三者关系。

三是要完整旅游产业链,健全配套政策。旅游发展的好坏,就看是否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结构,看配套政策是否健全。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就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实现对接的产物,文化产业链包括文化内容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销售和发行、供应链管理和消费者服务等环节。旅游产业链包括旅游消费者从获得旅游信息并决定进行某次旅行、经过空间移动,到最终实现旅游体验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因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消费涉及的企业分属不同的产业类型而形成的一种产业链接关系。[3]而旅游产业链正是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中各大产业要素的对接。例如专门开辟以某文化产品为主题的旅游线,在国外就有很多专门组织去维也纳欣赏歌剧表演,去米兰参观时装表演的旅行团队。这就是文艺表演、影视作品等文化产业链与旅行产业链实现对接。还有,在我国各地也有很多节庆活动,一些景区发现了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就与旅行社进行长期合作,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和营销宣传组织全国各大客源市场的游客前来参加。这也是两种产业链对接而形成的旅游产业链。

但是不少合肥地方,尚未重视旅游产业链的价值,甚至忽视产业链的建设。单一依靠发掘文化内涵或者单一追求旅游创意策划都无法真正实现产业链最优化,需要两者的双轮驱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两者完美对接,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以巢湖为例,巢湖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中庙、姥山、龟山、旗山、鼓山公园等景观,还有湖光、江涛、温泉、奇花,堪称“巢湖四绝”。但是如此优渥的人文景观尚未形成产业链,外地游客想带点有文化品位的巢湖特产,都找不到,只得选择一些实惠的食品带给亲朋好友。虽然巢湖不像苏浙地区有一些如苏扇、木刻年画、苏绣等独特的手工艺品,但巢湖有很多神话传说,如远古神话——陷巢州,我们可以选择一两则民间故事,制作成工艺品,比如水晶姥山石、水墨巢湖景等,不仅可以让游客对伴手礼有更多选择,还可以拉动巢湖其他的文化制造企业,带动巢湖的经济,弥补产业链的缺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那么,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有些不是优秀作品,而是为某阅读水平创作的图书,值得读么?”首先,如果拿牛津阅读树为例子说优秀与否,我个人认为,牛津阅读树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图书,至少在中国,我还没有发现一套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出版物。我的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这套书在书包里从易到难的历程,我在陪伴他们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对书里的人物也耳熟能详。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招商引资较大型的旅游企业,帮助合肥规划好文化产业链,并且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快速在合肥区域成熟,同时结合合肥现有的企业布局条件,培养本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配合大型旅游企业生产、制造。通过减税、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扶持政策,健全合肥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确保合肥的旅游产业能够健康发展。

四是培育国际化旅游产业,做好智慧旅游配套服务。从市统计局年鉴来看,合肥市近年来入境游客的增幅和旅游外汇增幅均处于下降趋势。再从省内看,合肥市的入境游客数量远远低于黄山等皖南地区,合肥市现阶段国际化旅游水平较低,境外知名度不高。合肥市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多文化交织,旅游资源较丰富,若将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不仅要重视国内旅游市场,更需要放眼海外旅游市场。检验国际旅游发展的好坏,需要看几个指标,旅游业绩、旅游资源与产品、旅游服务接待、旅游技术人才、旅游国际营销、城市经济环境、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国际交流。合肥市正处于旅游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抢抓发展机遇,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为统揽,重点打造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康体养生、运动休闲、古镇名村等五个方面示范;全力抓好一到两个核心大项目,推动景区提升建设,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要多在海外开设宣讲活动,让世界了解合肥。目前环巢湖大道在不断修建中,自2014年开始,环巢湖大道作为国际马拉松赛道,选手们从湿地公园出发,沿环巢湖大道,途径孙柳村、长临河镇、六家畈等村镇,行程22公里,终点设在巢湖中庙姥山岛。这样的大型赛事可以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合肥新面貌,也是对外宣传,增加游客数量的渠道。类似的还有,通过龙舟赛事、国际帆船赛事、国际自行车赛事等,让世界了解合肥。发展国际旅游产业,相比境内的黄山、池州等市,合肥缺少黄山、九华山等蔚为壮观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合肥科技优势,尽快发展智慧旅游,比如研发景区导游APP,游客利用手机就可以定位、即时语音解说、快速找到周边宾馆、饭店、停车场等服务。打造智慧旅游服务体系,让游客在手机端、电脑端与景区管理者、经营者、其他游客在线交流,第一时间掌握景点信息,自主选择目的地,避免高峰期出行,体验人性化、体贴、周到的服务,让旅游身处异地,也能有亲切、舒适、愉悦的感觉。将旅游服务做完美,不仅可以当作合肥旅游的闪光点,也可以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旅游人文色彩,做好旅游合肥服务名片,打造城市一流旅游服务体系,使合肥步入国际化旅游城市之列。

五是深挖合肥文化内涵,增加文化体验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旅游模式的颠覆,旅客对旅游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追求越来越高了。合肥主要以包公文化、三国文化、淮军文化为主,但是合肥目前文化挖掘力度不够,且历史文化类景点分散,旅游项目以传统陈列式为主,缺乏文化体验,无新颖感。这样的弊端就是来合肥旅游的游客,无法真正融入合肥文化当中,只能是走马观花,没有记忆如新的内容。正如上文所述,合肥需要建立一个核心的文化名片,同时还需要在原有景区内部,增加文化体验。当然政府也关注到了文化体验的重要性,比如在李鸿章故居就有实景表演,通过几幕小演出,弥补了历史陈列展的不足,有很强的历史教育意义的同时增加了参观趣味性。体验方式还不止于此,就徐州来说,徐州主推汉文化,楚王陵景区较为出名,汉墓如果从常规思维来说就是陈列展出,但是该景区推陈出新,使用了AR体验技术(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这一技术是2016年最火热的技术之一,VR沉浸式体验正在改变着楚王陵景区的体验方式,4台设备,有动感射箭体验、着装汉服体验、头饰体验等,给景区带去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营销机遇。通过这样的方式,宣传了汉文化,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娱乐性很强。合肥景区是否也可以引进该项目。合肥不缺AR企业,比如巢湖永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美国、加拿大、英国、台湾及内地的团队共同组建的国际化团队,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AR+医疗大健康、AR科技农业等技术和产品。合肥旅游局是否可以与其合作,生产一批符合景区实际需要的AR旅游设备,采用免费或者象征性收费的原则,供游客体验合肥三大文化,通过体验,更加直观地感受合肥文化的魅力所在。

六是培养旅游人才,加速旅游产业发展。一个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好坏,主要看前期的理念、规划、想法,这些主观的因素在人的管理。需要跳出传统的参观、吃饭、拍照旧模式,要更关注文化内涵的发掘,从整合旅游路线到景区解说,甚至直接的旅游服务,都需要一批更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的人参与进来。 但是目前合肥旅游产业面临的现状就是缺少符合要求的旅游专业精英。以巢湖文化新局为例,文化新局当前急需能够整合规划巢湖旅游的人才,虽然高校也开设旅游专业课程,但是本科阶段往往是针对培养旅游管理人员,属于管理类学科,而专科院校较多培养实用性强的导游队伍,政府部门要想专门针对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能力引进人才,往往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且编制较少。政府苦于招不到规划方面的优秀人才,在此情况下进行内部培养,但是效果不佳,几轮培训下来,干实事的人少,拿不出满意的规划方案。而巢湖景区内部讲解员现状如何呢?以李克农故居讲解员为例,现有2名讲解员,学历层次较低,属于在实践中摸索,是当地村民,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缴纳最低社保,没有公积金。文广新局也想招聘大学生,但是,目前景区为全额拨款单位,包括讲解在内的服务项目均免费,景区基本无收入,所以最大能力给此待遇,而这样的待遇根本无法吸引大学生前来,此类情况还存在于张治中故居、冯玉祥故居等景区。要想改变这类共性问题,首先,从高校看,需要多开设旅游规划方面的前沿课程,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永远的朝阳产业”,与石油业、汽车业并称为第三产业,已成为重要的国民产业,因此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从编办设定编制数量看,编制数量较少,远不够现实需要。出现了门槛高、招收少、报考少等现象,不利于长远发展。最后,从人员待遇看,较低的薪资待遇无法吸引大学生到基层景区工作,这样会影响景区的服务质量,降低旅游的品质,因此要加大实现景区创收,只有单位有钱了,才能相对提高员工待遇,才能吸引人才,培养更多旅游人才,加速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内关于儿童FAP的临床研究文献越来越多,但试验设计差异较大[5‐8],给试验结果评估及二次文献研究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本课题组系统检索了1991—2018年发表在国外期刊中的相关英文文献,对其试验设计要素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以期通过今后的标准化临床研究设计,为不同试验结果之间的比较提供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环巢湖文化旅游规划基本框架编制完成[EB/OL].[2015-6-12].http://travel.ce.cn/gdtj/201506/12/t20150612_2570202.shtml.

[2] 潘倩,刘子健.论合肥包公文化的发展及其文化品牌推广策略[J].美与时代,2010(1):70—72.

[3]王先庆.旅游业与商业、文化融合发展[J].中国经济信息,2017(7):15.

[4]林炎旦.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务[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11:7.

[5]向勇.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47.

[6]张宏梅,赵忠仲.旅游产业概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6):17.

[7] 刘永生.论旅游及其开发模式[J].学术论坛,2009(3):108-112.

 
孙维红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