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及安全建设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创造着人。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同样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根据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社会意识具有第二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民族传统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表现为民族的价值观念、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民族的情感意趣等几个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具有独特性,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精神、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近年来,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民众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但在局部民族地区,有些人思维方式还比较落后、封闭,死守传统思想,缺少创新,分析事情感性思维突出,缺少对事物辩证、客观的理性判断,往往采用传统的民族文化情结的惯性思维去评判事情。以“7.5事件”为例,一个普通的治安管理事件,在一些用心不良的网民在网络上的恶意挑拨和传播下,演变成了民族问题,引起了不明真相群众的情绪冲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上街游行,制造了社会恐慌,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和民族团结,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推动下,全球一体化以不可阻挡的力量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仍在不断深入,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发达的网络传播技术,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该进程中,既有经济上的竞争,也有思想文化的碰撞,各种文化依靠全球化手段在互联网上叫卖,物质上的互通的隐藏着网络上思想文化的刀光剑影。赤裸裸的武力侵略走向缓和的和平演变、价值兜售和消费文化的传播,这给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与重要支撑。为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导致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地区严重不均衡,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现实的贫富差距,对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映射到网络空间,一些不满贫富差距的不良网民在网络上散播恶意言论,挑拨少数民族民众的民族情绪,给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四)民族分裂主义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民族地区治理方式,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把握中华各民族大团结大势,找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勾勒出56个民族心心相印的同心圆,中华各民族整体处于稳定、和谐状态。通过对“7.5事件”、“3.14事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依然隐藏着一些不安分的民族分裂分子,形成了“三股势力”。他们破坏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制造事端,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也给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伤害。他们在境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在我国境内传播民族分裂主义,策划和制造民族分裂主义行动,煽动一部分少数民族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大大降低了少数民族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三股势力”分子频频采用暴恐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民族分离目的。网络的巨大开放性和低门槛等特点,给民族分裂主义者极大的活动空间,给民族分裂主义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

二、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的挑战

(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发达的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网络对我国采取了大规模的意识形态渗透活动,特别是把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主要的渗透区域。在少数民族地区,西方国家大肆宣传其“自由”、“平等”、“博爱”等所谓“普世价值”,企图扰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当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处处于西部与边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薄弱和人才的匮乏,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也处于相对薄弱地位,很容易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诱惑和干扰。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运用自己的网络技术优势来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破坏活动,与国内破坏分子相互勾结,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关系,对我国的民族问题进行干涉,攫取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密,炮制反华言论,煽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敌对情绪,试图动摇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执政的合法地位,妄图颠覆和掌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意识形态,破坏少数民族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影响民族地区的安定和团结。

(二)网络传播媒体强大的助推力量

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首先,民族地区干部要做网络管理的实践者,虚拟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势必在社会现实中再现,民族地区干部要加以规范,及时消除隐患。其次,民族干部要带头学习网络技术,做到懂网、知网,进行最新网络态势的发展培训,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网络人才,熟练驾驭网络,做民族地区网络治理的专业智库建设者。最后,民族地区干部要利用网络听民声,及时研判民情,集聚群众智慧,选择雅俗共赏的语言,选择群众需要的话语,积极引导,加强与群众沟通和互动,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主动权。

1981年年初蓄水量计算:山间河谷区面积107.9km2,根据地下水水位资料与潜水含水层埋深资料分析,确定含水层厚度为5.43 m,给水度为0.2,从而计算出1981年年初蓄水量为11 717.9万m3。供水保证程度分析见表2、表3。

(三)少数民族意识形态的建设受到极大的冲击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要求对有关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和完善,促进意识形态在网络上安全发展。其次,要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治理创新,搭建公安部门、互联网监管部门、宣传部门共建的网络意识形态快速处置平台。通过设置民族地区“网安警务室”、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网络安全标准。最后,加大网络空间虚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提高对网络信息的主动控制能力,做到重视不忽视、善待不压制、规范不放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特殊性,而农村高中又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农村高中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外时间短;课业占用时间多,而课外自由时间少;自主阅读能力较弱,兴趣兴趣不高。鉴于此,我们确定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选择篇目为主方向,引导学生认识并接受多文本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连续阅读能力的教学形式。

三、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对策

(一)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

首先,要规范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当前,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破坏社会稳定的不良言论出现在网络媒体上,这些言论在网络媒体上常常形成一股影响力量,扰乱了网民的正常思想,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团结。因此,网络主流媒体要主动担负起网络舆论的引导责任,及时主动对有关舆论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主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其次,要大力提倡网络道德,并促进网络道德的传播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网民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促进网络道德的广泛传播,把网络道德内化成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大力推动网络道德建设,进而起到规范网民网络行为的作用。最后,加大先进思想文化宣传,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民族,如果缺少精神力量的支撑,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就会缺“钙”。精神上空虚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具体而不是抽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等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时代主旋律。

(二)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

首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升华。在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实际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和民族政策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处理少数民族关系和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其指出,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一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最后,树立少数民族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阵地意识。当前的意识形态安全已经从过去传统的思想领域延伸到了广阔无边的网络空间,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传播力量给意识形态安全平添了很多不可控因素,要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网络阵地意识,准确研判网络舆情,把思想认识、科研学术观点与政治原则相区分,抵制网上各种错误意识形态。

(三)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建设机制

网络的普及性、开放性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导致各种思潮泛滥,西方的一些不良社会思潮随网络潜入我国,对我国的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网民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在这些思潮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最大的就是民族主义思潮。意识形态力量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所包含的思想、精神、道德等软实力,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基本寄托。少数极端分子在网上肆意散播狭义的民族主义,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受到很大的冲击,挑战文化自信。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有关民族理论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繁荣政策教育过程中,被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导引和影响,对于主流的网络意识形态不太愿意接受,产生了信仰怀疑,隐藏了破坏民族团结的隐患。

(四)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新媒体对一些社会和民族问题的传播、宣传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网络推手的炒作、网络谣言的制造迅速形成网络舆情。网络推手利用网络的运作特点和商业运作模式,抓住社会热点和能够引起广大社会民众和网民高度关注的心态,有目的推波助澜,促成激烈辩论局面的形成,从而对网民的思路和想法进行影响和“绑架”。广大网民往往被别有用心的、民族分裂主义的网络推手利用,陷入民族分裂主义的圈套,做出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违法行为。网络推手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一大伤害和挑战,网络谣言是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又一大挑战。在网络上充斥的大量虚假信息,在网上发酵、迅速传播,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时还会造成群体性事件。特别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民族分裂分子,他们就很擅于利用网络媒体的推动力量,大肆制造和传播各种社会谣言,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此来诋毁执政党形象,给政府抹黑,从而达到破坏政府公信力的目的,给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取水许可 取水许可是指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用水单位,必须向审批取水申请的机关提出取水申请,经审查批准,获得取水许可证或取得其他形式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取水。水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管理相对人提出的直接从地下或者河、湖取水的申请,可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决定。

电解质失调、呼吸道堵塞、舌咬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团结,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一定要下大力气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切实增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掌控能力,坚决杜绝一切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行为的发生,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地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庄晓东.文化认同与少数民族电子网络媒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87-92.

[2]张戈.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学术探索,2016,(7):55-60.

[3]达娃央金,徐海帆.试论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维护[J].新闻研究导刊,2017,(10):179.

[4]谢雯.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原则和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7,(2):234-237.

[5]谢治菊.浅析网络文化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5,(2):61-64.

[6]孟宪平,王永贵.当前思想理论宣传的话语选择[J].红旗文稿,2017,(6):24-26.

[7]高桂云,熊威.近十年来新疆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综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83-88.

 
武峥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第04期
《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