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助推贵州精准决胜脱贫攻坚

更新时间:2009-03-28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无疑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八大以来,我省经过奋力拼搏,已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00多万人,减贫、脱贫成效显著,但仍有372.2万农村贫困人口等待脱贫。这些贫困人口又多集中在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怎样破解这些地方精准脱贫问题,是当前我省面临的主要矛盾。我认为,结合民族地区特殊情况,紧紧抓住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是突破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所谓民族特色产业,是指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其某些资源技艺被赋予了独特的自然、人文禀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由于它具有原料、工艺、地域三大特点,一旦得到美感、实用和文化艺术魅力的提升,就能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而这种加工能力和技艺,都是民族地区群众与生俱来的本领,和能歌善舞没有什么两样,只要有商品和市场、有企业引领,就能形成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产业。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百姓富、生态美的产业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与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贵州民族民间特色工艺品产业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是一条让手捧传承技艺的手工艺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方向不对,难免南辕北辙。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有苗、布、侗、仡佬、土家、回、彝、瑶、水等世居民族,约占全省总人口38%左右。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程度低,教育文化科技水平滞后,但却有丰富而多姿多彩的民族地域文化,尤其是一些千古传承的民族民间特色手工技艺令人惊叹,以此为依托的传统工艺品种类繁多,特色独具,如黔东南刺绣银饰、大方漆器、安顺蜡染、玉屏箫笛、黔西南石雕、遵义藤艺、黔南牙舟陶、六盘水农民画以及贵阳的现代手工技艺,不胜枚举。

据统计,丰富多彩的贵州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种类多达12个大类,产品数量巨大。涵盖民族服装类、刺绣类、织造(织锦)类、印染类、银饰(金属工艺)类、工艺雕塑(雕刻)类、编织(编结)类、陶瓷类、漆艺类、剪刻绘印类、其他工艺类以及现代创新工艺产品等。

一是制定了《贵州省支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贵州省“十三五”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认定办法》、《贵州省旅游商品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贵州省“民博会”授权销售网店管理办法》、《贵州省旅游商品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规划、创意设计、市场拓展、生产企业扶持、大师队伍培养、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等内容,奠定了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的政策基础。

为此,省委省政府十年前就开始了抢救、保护、挖掘工作,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经过整理得到了传承和保护,并且,这些隐藏于民间的、最多可用来养家糊口的手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策划和推动下,逐渐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成为传统手艺人发家致富的新门路,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是从2006年开始连续九年举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大会”(2015年“两赛一会”升格为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十年磨一剑,培育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开发出了一大批高端产品和旅游商品,也孵化催生了一大批名优企业和工艺作坊。特别是,民博会已打造成为传承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民间特色工艺品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高端平台。

例如:贵州黔粹行通过产业政策扶持,迅速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经营类别最齐全的旅游商品企业,也是我省“双百”强企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本土特色商品为一体,年利润近5000万。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了逾万人就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又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菁2002年创建的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民族服饰、手工刺绣、手工植物染、手工织锦、手工纺织以及剪贴等,如今已带动就业5800余人,年产值1100余万,成为致富一方的带头人。

再如余英创建的贵州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就把市场目标定位在拓展欧美市场,针对性开发时尚化、创意化产品。多年来她注重管理和设计队伍建设,注重工匠培育,更从发达地区聘任多名设计师和管理人员,使得整个企业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具有了蓬勃的现代气息,先后获得英国大使馆“社会企业”国际性奖项等荣誉,代表中国企业出席欧盟会议并做主旨演讲。企业目前带动一万余名当地百姓就业。

可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传统手工艺魅力绽放,市场前景可喜可观,企业和百姓双双受益,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抓好民族特色产业扶贫,已成为民族地区破解脱贫攻坚这一世界难题的有效路径。

三是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着力培养民族民间工艺实用人才。省经信委在省人社厅、文化厅等部门支持下,在投入大量资金培养的基础上,针对民族民间手工艺人才群体特点改革职称评定工作,通过放宽参评条件、降低学历等门槛,破除参评工艺大师的文凭障碍,截止2016年,评选出工艺美术大师100余人,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800余人,能工巧匠数千人。这些“能工巧匠”,发挥“名匠名创”优势,在指尖上绽放美丽,他们从普通农民成长为优秀企业家,从普通工匠成长为带动成千上万农民就业、致富一方的带头人,催生出六万余家从事民族民间工艺品传承保护、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群体。

还有省人大代表、贵州黔东苗绣第一人石丽平成立的贵州省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鸽子花”、“银线绣”产品被外交部礼宾司作为指定国礼,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欧美等60多个国家,带动逾万人就业创业;民族银饰手工艺传承人王国春创办的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省内第一家具有现代化银饰生产能力的企业和省内最大的银饰生产基地;织金蜡染艺人蔡群所经营的企业已经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带动上千人就业的企业;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坊则除了依靠对刺绣有一定基础的适龄妇女外,对留守妇女、残疾贫困妇女等免费培训刺绣技术,帮助她们销售产品,解决农村妇女在家就地就业问题。

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政府要发挥组合拳优势积极作为

梳理近年来我省民族特色产业促进扶贫脱贫事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十分重要的是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及其手工技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求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建立发展平台和市场,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多年来,省经信委就是根据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通过政策扶持对工艺大师、“贵州名匠”、“贵州名创”等创业起步时“拉一把”,发展路上“扶一程”,培育创业创新生力军,支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

实践中,我们紧紧围绕挖掘技艺、培育能工巧匠队伍、壮大企业成长基础,推动研发、开发商品、提升档次、创立品牌,以及搭建平台、扩大销路、奔向市场化三个方面发力,并突出其服务农村经济、发挥扶贫脱贫作用的目标,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然而,过去由于受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影响,把很多传统东西简单作为保守落后不文明的习俗对待,导致大量以民族民间文化为载体的手工技艺慢慢失传而退出了历史舞台;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与时代的发展不协调,无法产生新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而永久性地消亡了。后来,随着思想与观念的进步,逐步认识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手工技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文明的载体与智慧的结晶,它们美化了人民的生活,在物质与经济腾飞、发展过程中,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让这些质朴而有着历史温度的文化流传下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同时,这些手工技艺种类繁多、又基本属纯手工制作,加之覆盖面广、大量手工艺制作者分布在全省88个县的千家万户,因而带动性强,一旦形成产业,将大大促进文化水平低(有些连汉话都不会讲)、现代化生产能力弱的少数民族农民增收,尤其很多技艺依靠的是足不出户的妇女老人,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湿法脱硫技术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硫工艺,全国90%以上的燃煤火电机组都采用了湿法脱硫技术[1]。烟气经过湿法脱硫装置后,烟气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一般为50 ℃左右。饱和烟气若不经过处理直接通过烟囱排放,经常会发生白雾现象[2],造成“视觉污染”,由此引起周边居民对环保情况的担忧,也会增加“烟囱雨”的发生几率。现阶段,采用湿法脱硫的电厂普遍利用高温烟气余热或其它热源对脱硫后的饱和烟气进行加热,通过提高烟气温度来消除白雾[3-4]。这种常规治理方案需要消耗较大的热量,即使这部分热量来源于高温烟气余热,在大部分电厂对尾部烟气余热进行节能综合利用的条件下[5-7],烟气余热也可作为有效热量。

10 kV配电网不停电作业综合绝缘抱杆也获得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于2017年7月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20051536.5),12月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人技术创新一等奖。

东北亚语言学文学和教学国际论坛(Northea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Linguistics,Literature and Teaching,简称NALLTS),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起的,旨在提高东北亚地区语言学文学和教学学术水平的国际论坛,这一论坛得到国际上许多高等院校,尤其英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院校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国内东北,西北等很多地区高校的响应,成立了以张绍杰为主席,杨俊峰,刘永兵,李正栓,马占祥,周玉忠,董广才,杨跃,袁洪庚,孙建成,姜毓锋,张思洁,李力为副主席等众多院校外语学院领导为常务理事的组委会机构。

四是积极搭建营销平台,把农民自产自用、互相调剂的工艺品发展成商品,全力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2015年8月,省经信委专门组织省内企业家、工艺美术大师一行20余人,赴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浙江省义乌市,调研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独领风骚、大步前进的“密码”。回来后立即着手帮助建立完善民族民间特色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在全省选择了10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专销店、专销区,在全省旅游景区、景点、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等建销售平台,在大中城市开设销售一条街,同时通过大数据手段,利用贵州商务云、淘宝贵州馆、京东贵州馆、东家手机商务网等渠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营销。坚持示范带动。召开“全省旅游商品产业化推广会暨黄果树授权销售网点揭牌仪式”,引导省内热门景区研发、生产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旅游商品,在景区人口最密集的出口处设立民博会授权销售示范网点销售。此外,积极组织贵州优秀民族民间工艺品通过深圳文博会、广东包装博览会、成都糖业烟酒会、全国书博会等渠道广泛推介和开拓市场。

孔庙所有大门外都站满了鬼子岗哨,或许他们长官有令,不许私自进庙,或许他们认为圣地是不能随便打扰的,或许还有更大的阴谋。

五是针对我省民间工艺产品过于自然粗放,不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努力推动创意设计,使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更加体现时代特征,顺应我省旅游井喷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产业良性循环。通过政策扶持和平台搭建,促使产品走出去、企业上规模,产业上档次,不断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让订单倒逼产品创意设计和品牌质量。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引进著名服装设计大师马可到黔东南建立研发设计工作室,开发民族文化元素,提升工艺水平,延长产业链。特别是我们已开始通过政府主导,依托贵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组建了五个旅游商品研发设计战略联盟,借鉴北京“恭王府”中华第一福主题系列打造等先进经验,引进广州、深圳、韩、日等高端设计团队,对全省民族民间工艺品进行设计研发。

向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力让民族民间特色产业为扶贫攻坚作出更大贡献

我省的民族民间特色产业,经过十来年的戮力打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成为支撑我省旅游事业大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不可忽视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扶贫产业。据统计,去年该产业已经达到年产值300亿元的规模,带动了几十万贫困农民脱贫脱困。但是,这一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规模小、研发不足、产品品种少而粗放、经营和销售模式创新不够、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还在制约着其加快发展。因此,我们准备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力,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之打造成为千亿产业,带动百万贫困农民真正持续脱贫致富迈进小康。

湿度是果蔬中的水分含量。果蔬在采收以后的运输期间发生失水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影响湿度的因素主要有果蔬本身的水分蒸腾强度和包装的材料种类两个方面。控制湿度的方法主要有在水纸箱或在纸箱中用聚乙烯薄膜铺垫和定期浇水两种。

首先,要紧紧抓住研发设计与营销两个短板,提高产品供给水平,延长产业链,把产业做大。在工艺品研发设计上,如果没有现代化和职业化,依靠传统的手工艺传承就无法演变和创新,必须引入外部因素,这有很大的技术含量,因此一方面要总结提炼传统中的精髓,另一方面与外部尤其是现代发达的文化养分融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国内服装饰品大鳄浙江星空集团董事长周小光在谈到该公司的成功时说,她就是当年在贵州旅游时买了几件银饰,从而激发灵感的。今后我们要在落实已经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往高端化、时尚化、国际化努力,比如尽快与国内“无用”、“星光”等服装与饰品知名企业实质合作,争取和爱玛仕、阿玛尼等国际品牌合作—目前这些大牌产品都有这方面成功的合作范例,迅速提升我省民族民间工艺研发水平以及传统元素与大品牌合作程度;同时要继续注重搭建研发设计合作平台,外部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工作室,内部整合资源力量,不断通过“两赛一会”等推选出新产品、精产品、好产品;还要继续注意专业化、职业化方面的人才培养,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水准专门设计队伍。在营销策略上,除了坚持前述销售举措外,要继续创新销售模式和开辟渠道。准备加大投资,支持建设200个旅游商品“民博会”授权销售点;打造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使广大游客能够集中鉴赏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瑰宝,中心预计于近期开门迎客;加大力度拓展省外市场,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年货节、博览会,有计划在各大城市及义乌小商品市场等设立展销窗口;推进旅游商品电商平台建设,适应电商的发展和销售市场的改变,积极支持和引导建设工艺品网上销售平台,逐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网络。

其次,要结合贵州农村实际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既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更要注意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发挥精准扶贫脱贫的功用。多年来,我省经过不懈努力,已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需求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企业,涌现了黔粹行、黔艺宝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是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总体上还不够多和强,因此要更加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迅速壮大,我们将精准对焦市场需求,坚持“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加大对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的扶持力度。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须面向广大贫困群众,这既是党委政府的政治目标,也是当地群众应当得到的回报—是他们世世代代创造了这些传统文化。为此,应当不遗余力大胆进行民族特色产业扶贫实践探索,注意创新经营机制和加工、分配模式,把大师培养成企业家,让企业加合作社、加加工农户或农民,这样,改变的不仅是贫穷落后的面貌,最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起长效持久的扶贫、脱贫机制。在这种机制带动下,几千年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贫困群众,将转变成与世界大市场有机连接的“产业工人”,将自身的手工技艺有效转化为持续增长的经济收入,实现永续脱贫。

税法秩序主要由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组成。其中内部秩序指税务机关在履行指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类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征税行为。而外部秩序主要指纳税人、相关利益集团乃至地方政府在税收领域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纳税行为。

第三,要借助 “民博会”平台,让贵州民族民间特色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更广大的舞台上成长壮大。继省委省政府将文博会与旅游商品展销会合并升格为“民博会”(全称是“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以来,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影响力大增。最近,国家工信部在“民博会”期间专门召开了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管理座谈会,提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要求,努力将贵州“民博会”打造成推动我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高端平台,推动我国工艺美术行业蓬勃发展的国际博览会,并表示要与贵州省合办“民博会”。这一重大信号更加激励了我们。每年以高规格升级举办的“民博会”,国际化程度已进一步提升,来自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人在这一平台各显风采,同场竞技,交流互动,包括木雕、手工蕾丝、锡器制作、手工毛粘制品、手工羊毛编织制品、手绘彩蛋、拉利被、传统木偶等外国手工艺品绽放异彩,为观众带来观、品、购的异域体验。2016年举办的博览会还首次将大数据与民博会深度融合,通过政府购买家有在线电商平台服务的方式,整合线上线下国际、省外、省内大师工艺品、博览会所有活动情况、销售网点等资源,集贵州旅游商品大数据服务,100家民博会授权网点销售统计,贵州工艺师及其龙头企业作品展示销售等功能为一体, 形成了大数据+民博会线上线下展示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民博会。如今,“民博会”已经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型国际专业平台,厚积薄发的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产业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苗绣从业人员非常多,远远超出了四大名绣”,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杭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金家虹介绍说,自民博会举办以来,每年都到凯里参展,对苗绣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交流。“平时,我们都呆在自己的工作室,与外界的交流不多”,武汉大亲爱文化有限公司徐凡认为,需要民博会这样一个平台,让业界除了交流,还有机会近距离看到更多同行的作品。从这些权威人士的感受中,我们不难看到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产品的发展壮大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尽管丰富多样、储备深厚,要想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或形成文化产业,还需要外部条件的孵化,市场、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构成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核心要素,对其进行合理的匹配,才能形成产业效益。贵州国际“民博会”,既承载着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走向世界的希望,还承载着世界民族民间工艺品共同繁荣的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在国际工信部的支持下,将“民博会”越办越红火,并借此良机将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商品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千亿产业目标,为贵州的产业转型和全省精准扶贫脱贫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归到赵春华案及王力军案,植入刑事政策的合目的性考量之后,就需要对既有的形式规定及其运用进行四个方面的审视:其一,对此类行为进行刑事处罚是否必要,即是否达到了必须动用刑罚的地步;其二,处以刑罚是否符合刑法规范的保护目的(即法益保护);其三,当刑罚规定得不到公众法意识的支持,人们的法意识非但得不到强化反遭削弱[9],即通过司法实施教化的目的将会落空,无益于犯罪的预防;其四,案件结果在整体效果上是否体现了司法正义,通过形式理性加以适用的法律是否“尊重所在社会有关正义、公平、自由等方面的主流价值,尊重普通人的法感情”[13]。通过这种考量,司法者便获得了自我审视的契机。

 
杨静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