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文化素质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

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内在统一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促进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创新素质培养为导向,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课程与其他文化基础类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造就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一)创新人才培养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

文化素质教育从内涵上来看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格等。第二层次是教会学生各项基本技能,帮助他们立足于社会。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和改革当前的文化素质教育。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智力因素上更体现在求知欲、好奇心、洞察力等非智力因素上,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非智力的一面。

将成本的定义扩展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以及后期使用、维护等全过程,就包括了产品的设计成本、制造成本以及维修保养成本等。对这三个环节所产生的所有成本进行控制就是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周期管理。首先全面。成本会受到企业每一项活动的间接或直接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笔开支,对现有的资金进行资金规划,实现有效、充分利用,同时对利息支出以及资金占用予以减少;其次全员。就是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建立成本控制的系统工程,从企业的各层次、各部门,从上到下包括个人在内的全部组织体系;最后全过程。就是对成本实现三个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形成综合性成本管理体系。

(二)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新人格,文化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应该建立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包含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人格,提升创新素质,为以后的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哦,老板娘把他当成煤倒,当成火药、雷管的走私者。何良诸徒步考察边地,一年了,快走成野狗,走成狼了。何良诸龇牙,笑笑。就在这时,一辆载满木材的卡车开来,在马路上停下。司机摇下玻璃窗,探出戴着狗皮帽的脑袋,吸溜鼻子,大声问:“小勺,有地儿吗?”

(三)创新人才培养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周远清提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和科学素养[1]。学生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可掌握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化的前沿发展动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助于高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应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素质教育为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先教予他们深厚的基础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广博的综合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基础。自古以来有成就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以多学科的知识取胜的,极少数是只通一门的专才。文化素质教育促使学生获得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打下广阔的知识基础。

在给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创新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建立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深圳某职业院校为例,该校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与实践》课程,该课程持续4个学期。第一个学期的主题是学业规划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学期的课程主攻方向为职业发展和专业文化,第三个学期的主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个学期的主题是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的融合。整个课程融合了专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打破了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性[4]

(二)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教师们循循善诱地教,学生们亦步亦趋地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过程中却缺少创新意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营造创新文化环境

目前,由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已相对比较成熟,使其在生产的过程当中普遍替代了机电控制。通过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使电气化生产过程当中所具有的优点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利用此方式能够有效确保整个电气系统始终保持正常运行的状态。与此同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不仅可以达到供电体互相转换的目的,还可以让电气工程的相关项目体系更加稳定,以此提高电气及其自动化控制的效率。

(四)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格的养成

创新型人格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内容,它包括乐观稳定的情绪、积极向上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较强的受挫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处于人格发展的过渡时期,更是创新型人格养成的关键期。文化素质教育重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正确的判断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型人格。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文化知识,如:经济学、文学、史学,等等。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覆盖面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文化素质教育课时较少,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对比国内几所高职院校的部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没有稳定的教材,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教材;第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系统;第三,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要求与规格不统一;第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涉及学生创新的内容比较少[3]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之处

因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仍旧停留在知识技能的灌输,教师偏重于向学生更多地传授文学、哲学、科学和艺术等相关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知识本身也在快速地更新淘汰,一项对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调查,10年后他们在校所学知识的75%已属陈旧和被淘汰。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教会他们独立探索问题、发掘信息。

(一)强化知识传授,弱化能力培养

目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基本上仍旧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软土地基顶面铺砂垫层结构中,可以将该部分作为持力层,以提升整个地基结构部分的强度、降低变形,砂垫层通常也可以作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结构,经过加速沉降处理以达到缩短固结的效果,从而提升工程的质量[3]。

(三)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一般来说,理工科的学生侧重于定量思考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常采用实验分析、演绎推理等。而文科类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分析问题常采用类比、想象、直觉等模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培养人的创造力上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文化素质教育可以补足理工科和文科生的思维短板。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2]。文化素质教育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等培养人的想象力,有助于人们更广泛深入的认识世界,改善人的思维结构,促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高创造力。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改革应对策略

(一)立足文化基础知识,着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此外,浮躁的社会氛围对初中生读书的影响还表现为手机、网络等视听媒介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游戏和聊天成了学生的常态,这种现象在农村初中生身上尤为明显。因为大多数家长常年外出打工赚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的主要内容,影视文化、网络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使得学生对纸质书阅读兴趣大大降低,并导致思维简单化、平面化,思考能力和创新质疑能力减退。

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创新环境的熏陶,创造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长期积淀。传统的教育弊端在于过分的注重已被证实知识的传播,这不利于学生求异求新潜能的开发。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育观念,实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独特的天赋。文化素质教育主张平等竞争、自由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沃土。它能够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民主、自由、开放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形成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帮助学生创造出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勇气和兴趣。

(二)促进一二三课堂的有机结合,改革教学方法

第一课堂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学生通过第一课堂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为第二课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以把在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第三课堂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升华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探索的创新过程。有了第一课堂的知识基础和第二课堂的实践经历,学生可以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进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问题为中心导向利用多种媒介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促使学生针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思路。定期开展专题案例探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三)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充满创新理念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应该把学术氛围、创新理念、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学术氛围方面,建立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的知识文化,立足所学专业结合市场岗位需求发展技能文化,同时融入个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文化。在创新理念方面,通过各种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营造出创新的实践氛围。有的高职院校设立有创业学院,聘请各专业的代表导师以及社会上一些专业的创业成功人士,让他们作为兼职导师对学生进行讲解,打造出一支完善的创业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创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识与师生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通过改革文化素质教育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从“三注”到“三提高”—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许良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 邓光,曹雨平.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4] 王瑜.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维度构建[J].南方论刊,2016(12).

 
孙婷婷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