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蔗糖加工业专利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前言

蔗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起初只是作为甜味剂为人们所熟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蔗糖为原料经物理、化学及生物途径开发非食品应用不断创新和进步。比如,以蔗糖为原料制造自然降解、无污染的塑料用具、包装材料及洗涤剂等,对环境破坏低。美国 Domino糖业公司生产销售“不甜的糖”,商标为 Cypna或 LacTisole,就是在蔗糖中添加1250×10-6的甜味抑制剂(SPPA),抑制蔗糖的甜味功能,从而发挥蔗糖在食品中的增色、增香、分散、防腐、膨胀作用。在食品工业中,可利用蔗糖使溶液沸点升高、冰点降低、电离常数改变及粘度增加等,来改进食品的质地结构,提高食品质量[1]。蔗糖可代替脂肪用来制作膨松食品。蔗糖通过氧化、氢化、酯化、醚化、水解、酸降解、碱降解、缩醛等过程,可制取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合物中间体或最终产品[2-3]。此外,蔗糖通过衍生物转化过程也可以生产不少产品,凡是碳水化合物能作原料的,大部分可以由蔗糖代替。因为蔗糖在衍生物作用下,首先水解转化成葡萄糖与果糖等单糖,它较之以石油派生物为发酵原料,可避免有毒害的有机化合物或重金属带到产品的问题,安全性好[4]

目前先进国家甘蔗加工和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的产品多达3000多种,而中国制糖产品单一,附加值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不到20种。开发蔗糖的深加工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平衡食糖的供求,解决周期性的食糖库存量过多而导致糖价下跌的被动局面,对稳定糖价起积极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厂的经济效益,使糖厂全年开工生产,提高糖厂的劳动生产效率,缓解糖厂开榨初期收购甘蔗资金困难的局面[5]。因此,开展蔗糖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的研究,对做大做强中国蔗糖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专利分析的视角,通过对全球和中国蔗糖加工业领域近 30年专利申请趋势、国家/地区分布、申请人和技术等多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蔗糖加工业领域的专利情况。

维持结晶岩孔壁岩层应力平衡需要的钻井液液柱压力为坍塌压力,应力平衡关系同式(3)。由于结晶岩强度高,抗剪切强度高、塑性变形小,其坍塌压力低,在中深井条件下,结晶岩一般都能满足该要求。

1 全球专利分析

本文采用关键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IPC相结合的检索方法,在北京合享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Incopat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全球蔗糖加工业的专利申请13725件,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15日。得到初步检索结果后,寻找特定技术领域的与待检索技术主题相关的文献,根据专利布局情况、专利被引证频次、申请人、发明人、保护范围等内容进行筛选,确定与主题相关的专利,并通过专利相关度排序,选取相关度较弱的专利文献进行研读,剔除检索噪音并调整检索策略,通过人工筛选出符合检索主题的专利、同族合并等进行数据清洗和标引,获得最终结果,并以此开展进一步的分析。

1.1 专利申请趋势

图1显示了1985~2017年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趋势,总体上看,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量呈上涨趋势。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量在1997年达到第1个高峰(502件),在2015年又出现第2个高峰。20世纪70年代初,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量还较少。20世纪80年代后期,专利数量处于波动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日益增多,如英国泰莱技术有限公司、美国的中油国际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专利的申请。进入21世纪以来,专利年度申请量基本稳定在400件左右,在此期间,国内外科研人员、学者对蔗糖加工产品、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由于专利数据公开的滞后性,2016~2017年专利数量较少,不能作为参考数据来说明申请趋势下降)。

图1 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趋势

1.2 专利申请技术构成分析

(1)全球及中国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国内的技术研发重点与全球一致,都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应用方面。

表1显示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排名前10位申请人申请领域的分布情况,可见,国外公司在蔗糖加工业的4个领域中均有专利申请,在初级加工、生物技术和化学深加工领域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江南大学在深加工产品应用领域申请专利较多。

制作教学视频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智能手机发送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完成预习环节。此时的关键并非观看教学视频,而是在教学视频中总结自身并不容易理解,或存在困惑的物理学知识点。学生需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知识难点,自行查找解决方案,并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将问题详细记录。由每一学习小组的组长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汇总后反馈于物理教师,进而通过自主学习和预习的环节为此后的教学流程确立针对性方向,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时间占比。

1.3 专利申请国别分布状况分析

图2 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各个类别所占的比重

图 8显示了中国蔗糖加工业申请技术构成比例,其中深加工产品应用占国内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总量的47.96%,生物技术为42.89%,初级加工比例最小,仅为7.79%,化学深加工为1.36%。可见,国内蔗糖加工业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深加工产品应用和生物技术方面。1997年以前,各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增长平缓;1997年以后,初级加工技术和化学深加工技术增长较为缓慢,专利数量很少;而生物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应用专利申请量增长较为迅速。2.3 国内省市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图7显示了1985~2017年中国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的发展情况。由图可见,中国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的数量基本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1997年属于萌芽期,专利年度申请的件数都在 15件以下,数量增长较为缓慢,其中中国申请人申请专利23件,美国来华申请7件,日本申请仅1件,三者申请量分别占萌芽期专利申请总数的 38.98%、11.86%和1.69%;1998~2002年为成长期,专利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中中国申请人申请专利为53件,日本来华申请18件,美国申请12件,三者申请量分别占成长期专利申请总数的44.92%、15.25%和10.16%,可见专利申请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申请人手中,日本在该时期开始重视中国的蔗糖加工业专利布局;2009~2017年属于全面发展期,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处于一个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2015年专利申请数量为356件(由于专利数据公开的滞后性,2016~2017年专利数量较少,不能作为参考数据来说明申请趋势下降)。

图3 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国家/组织分布

图4 中国向国内外申请专利情况

图5 在中国申请蔗糖加工业专利的国家/地区分布

1.4 申请人分布及申请人技术分析

图6 显示了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状况,可以看出申请人主要来自5个国家,主要有德国的 Bayer Ag(拜耳公司)、英国的Tate & Lyle Public Limited Company(泰莱技术有限公司),美国的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杜邦公司)、CPC International Inc(中油国际公司)、Solazyme Inc.(索拉兹米公司)和Fuisz Technologies Ltd,Suedzucker Ag(曼海姆奥),法国的 Roquette Freres(罗盖特兄弟公司),日本Hayashibara Biochem Lab(松原),中国的江南大学。其中排名第1的德国的Bayer Ag(拜耳公司),专利申请量143件;第2位和第3位分别是美国的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杜邦公司)和英国的Tate & Lyle Public Limited Company(泰莱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的江南大学也在前10位以内,专利申请量为72件。

第三,硬度试验:为了研究不同焊接方法对于焊缝和近缝区母材的影响,在焊接接头及附近区域测量显微硬度,图9为测量点的分布示意。手工焊试板焊缝的硬度值为199~233HV;热影响区为210~221HV;母材为195~230HV。自动焊试板焊缝硬度值为245~254H V;热影响区为203~264HV;母材为203~218HV。从硬度测量值可以看出,母材的硬度值差别不大,而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值自动焊接明显高于手工焊。

2 中国专利分析

3.具有基本读写能力的成年人。该项培训是国家教育部负责的成人扫盲计划。根据法国国家扫盲机构2011年的调查结果,法国有250万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的人口只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占这个年龄段人口的7%。1998年,法国首次将成人扫盲列为国家优先事项。2000年,法国成立了国家扫盲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支持来自政府、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参与者更有效地进行扫盲。

图6 排名前10位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人

表1 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排名前10位申请人申请领域的分布情况

注:C12N:微生物或酶及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C13B:糖的生产;专门适用于此的设备。A23L: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及其制备或处理。C12R:涉及微生物。A23G:可可;可可制品。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C07H:糖类及其衍生物;核苷、核苷酸、核酸。

申请人 C 1 2 N C 1 2 P A 6 1 K C 1 3 B A 2 3 L C 1 2 R A 2 3 G A 6 1 P C 0 7 H B a y e r A g 1 1 9 1 4 1 9 6 0 0 1 1 3 1 3 7 2 1 E. I. D u P o n t d e N e m o u r s a n d C o m p a n y 9 4 1 0 4 9 1 0 4 5 0 0 6 T a t e & L y l e P u b l i c L i m i t e d C o m p a n y 4 3 5 7 0 6 0 5 4 5 2 2 9 0 4 8 C P C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 c 6 4 6 3 4 4 9 7 5 6 2 6 0 3 6 R o q u e t t e F r e r e s 9 1 3 2 1 9 0 5 6 0 4 9 0 1 5 S u e d z u c k e r A g 6 3 8 0 1 3 1 8 3 6 5 1 1 1 9 3 6 H a y a s h i b a r a B i o c h e m L a b 2 4 6 4 6 0 4 8 8 4 7 5 1 1 6 3 8 S o l a z y m e I n c 7 2 6 4 0 0 2 1 0 0 7江南大学 4 4 5 8 3 0 4 4 8 0 2 0 F u i s z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L t d 0 0 5 8 1 0 3 1 4 0 6 9 0 9

2.1 专利申请趋势

图4和图5具体分析了中国申请人向国内外申请专利和国内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蔗糖加工业专利的情况。中国申请人在国内申请占97.77%,向国外申请仅占 2.23%。向国外申请的专利主要是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欧洲专利局和墨西哥等机构提出。而在中国递交的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中,中国申请人占86.52%,其次是日本占4.02%,美国占3.85%,德国占1.82%。可见在中国的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人占据主导地位,但向国外申请专利比例较小。日本是国外来华申请蔗糖加工业专利最多的国家,体现了日本已经在关注中国的市场。外国人来华申请专利,会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蔗糖加工业相关技术的自主创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研发水平。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要更加重视对蔗糖加工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2.2 专利申请技术构成分析

图3 显示了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蔗糖加工业的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国、美国、欧洲专利局(EPO)和德国。其中,中国申请量最大占24.92%,其次是日本,占23.91%,美国占10.47%。

中午,妻将鱼宰杀去鳞去内脏,放入锅内,然后注入水加点姜。不大一会,满屋鲜味直扑味蕾。吃着肉质特别鲜嫩,喝着原汁原味的“鲫鱼汤”,心里却有些酸酸的感觉。

图7 中国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年度分布

图8 中国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技术构成

图9 显示了中国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10位的省市专利总体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内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主体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广西、北京;广西是全国蔗糖产出第1大省,其专利申请量排名位列第 4。统计数据表明,仅此排名前 10位的省市即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63.05%,其余省市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少,例如西藏占0.08%,青海仅为0.04%。这表明国内蔗糖加工领域的申请人集中度较高。

2.4 申请人分布及申请人技术分析

图10显示了国内排名前10位申请人申请蔗糖加工业专利的技术构成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位居榜首的申请人是江南大学,共计72件专利申请,其次是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为62件,前两位申请人申请量领先于其他申请人。其中江南大学主要在生物技术申请和化学深加工领域较多,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烘焙食品辅料、面粉改良材料及时尚乳制品。在深加工领域中,其申请的专利主要涉及食品方面利用蔗糖酯和其他成分制备具有保健功能的冰淇淋。

排名前10位申请人类型中,企业及大专院校各占5席,可见蔗糖加工业领域的申请人类型分布较为集中,专利技术主要是以高校科研和企业生产应用为主。

截止2018年3月15日,利用Incopat数据库共检索到蔗糖加工业中国专利2493件,下面基于这一数据基础对该领域的专利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和化学深加工领域的专利申请人类型主要为高等院校(江南大学和广西大学),这是因为生物技术及化学深加工涉及的工艺较为复杂,研发成本高,高校可通过承担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在深加工产品应用方面的研发主要是企业,这由申请主体的性质决定,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在深加工产品应用进行研究,便于企业能将技术成果转化,直接投放市场,产生效益,也是企业作为这一方面的技术创新动力。由此反应了不同蔗糖加工业技术领域研发主体的差异。

图9 申请量排名前10的省市的专利情况

图10 国内排名前10位申请人申请蔗糖加工业专利的技术构成

3 小结

蔗糖加工方面的技术主要分为初级加工和深加工2大类,深加工又可分为生物技术、化学深加工和深加工产品应用,深加工产品应用主要是指食品、化妆品和医药方面。图2显示了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各个类别所占的比重,在深加工领域中生物技术的专利申请量最高,为4020件,占蔗糖加工业专利总申请量的 39.69%,其次是深加工产品应用占31.01%,化学深加工占 3.91%。可见蔗糖加工业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深加工方面,其专利申请比例(74.60%)远远高于初级加工(25.40%)。

为了验证该系统可使用性和扩展性,实验模拟了系统在局域网下的数据分布式存证。测试环境为:在局域网内,部署了4台linux服务器,同时运行服务端程序,与客户端进行数据同步交互。

中国是世界上第3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2015/16年榨季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约129.5万hm2,食糖产量 928万 t,其中蔗糖产量占食糖总产量的90%左右。但我国制糖企业产品单一,蔗糖深加工产品利用少,蔗糖产业一直未形成高附加值产业。虽然如此,根据专利的统计分析可知,国内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国内申请人已经开始重视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并能在研发方向上与全球保持一致。

(2)国内蔗糖加工业领域的专利技术虽然主要掌握在中国申请人手里,但申请国外专利的比例非常低,未能在全球范围形成专利布局。

对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进行分析后可知:中国作为蔗糖产出的大国之一,其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人主要以国内申请人为主体,中国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占86.52%,其次是日本申请人占4.02%,美国占3.85%。可见国内蔗糖加工业领域的专利技术主要掌握在中国申请人手里。但是中国申请人向国外申请蔗糖加工业专利的数量只占我国蔗糖加工业专利总申请量的 2.23%,比例非常低,未能在全球范围形成专利布局。日本是国外来华申请蔗糖加工业专利最多的国家,体现了日本对蔗糖加工业专利布局的重视。

(3)企业是蔗糖加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全球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排名前 10位的申请人均为企业,其中排名第1的德国Bayer Ag(拜耳公司),专利申请量143件;第2位和第3位分别是美国的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杜邦公司)和英国的Tate & Lyle Public Limited Company(泰莱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的江南大学也在前 10位以内,专利申请量为72件。国内蔗糖加工业专利申请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中,企业也及高校各占据一半,表明了国内外相关企业都有在蔗糖加工业领域进行技术研发。

参考文献

[1] 黄可人,王华.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7):57-60.

[2] 苏勇,吴益娟,张跃彬. 国内外蔗糖深加工发展趋势[J].中国糖料,2015,37(1):59-60, 69.

[3] 保国裕. 蔗糖深加工产品前景广阔-安全性好[J]. 甘蔗糖业,2002(1):51-56.

[4] 倪军明,李军平. 蔗糖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J]. 现代食品科技,2004,21(2):190-192.

[5] 贾冰. 广西蔗糖业技术创新中专利战略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08.

谭芳香,王海伶,梁毅劼,侯圣君
《甘蔗糖业》 2018年第02期
《甘蔗糖业》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