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汉口译课堂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英汉口译课程是大学英语翻译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英汉口译教学在培养学生口译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口译课常变成一般性的语言训练课[1]。本文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汉口译课堂中,选择河北外国语学院英语交替传译的两个班进行实验。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法将任务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分别运用于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英汉口译课堂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语言学家在大量实践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2]。它以任务为中心、语言学习者通过运用目的语来完成设计好的任务,从而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双重结合[3]。任务型语言教学通过具体任务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任务。

1.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能与他人顺利进行交流,任务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1)现实性原则。包括其特定的语境所需达到的目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参与者。内容应该涉及如语言、文化以及认知等多个方面。(2)互动性原则。任务型教学的任务需要学习者相互合作来完成。(3)完整性原则。一个完整的任务需要由各个阶段的内容组成,包含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任务进行中的过程阶段,还有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巩固阶段。

源于巴楚文化的《黑暗传》,被誉为汉民族的活态史诗和文化“活化石”;汉水丹江口的吕家河村,被誉为“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孝文化的摇篮孝感,中国最古老的城堡盘龙城,中国最有影响的布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故居——鹿门山,中国智圣诸葛亮的隐居地与耕读地古隆中,古代土木工程的第三大奇迹——褒斜石门古隧道、太极湖,中国最早的楚长城,这些都发生在汉江流域。

2.课堂操作

1996年英国语言学家Willis提出的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聚焦的教学模式是具有操作性和概括性的完整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4],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有效运用目的语与他人互动交流,完成交际任务,最终习得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下面以Unit5为教学案例来详述课堂实施。

准备阶段。首先,要求各组学生代表用英文介绍课前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语言要有逻辑性。各组陈述完毕,大家一起来研究探讨句型、单词的运用是否恰当,话题内容是否完整,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中英句式翻译的差异,教师适时给出英语母语者的类似表达,学生学习其表达方式,培养英语思维。小组成员修改完善口译话题,提升内化语言知识,并通过信息组块、信息联想等口译技巧来提高源语识记能力。然后,教师播放谈教育的英文视频片段:杨澜访谈录。学生注意体会谈话双方交流时的语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方式等。

(2)任务环即任务执行阶段:学生执行任务,总结报告,陈述成果。学生在此阶段是语言交际、完成任务的主体,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适当指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合作完成交际任务,并且对任务总结报告,最后向全班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3)任务聚焦即语言加强阶段:进行语言结构分析与练习。在语言加强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总结任务环阶段语言知识,分享任务收获,并用所得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语言输出。最后,学生练习巩固,培养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汉口译课堂的实施

1.课程分析

实验对象是河北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汉交替翻译专业15一班(42人)和15二班(43人)的学生,他们的就业方向是英汉交替翻译或随行翻译译员。作为口译译员,不但要具备扎实英语语言能力,掌握各种口译技能,还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场应急能力,这就要求口译课堂教学设定和真实任务相关联。

2.教材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机械积累,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5]。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英汉口译课程,教材的编写应该注意口译技能与篇章的对应,口译主题的难易渐进性,篇章内容兼具时效性、趣味性,使学生更易于构建与真实情景相关的口译技能体系。

基于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基本一致,笔者随机把15一班定为实验班,15二班定为对比班。每班一周一次英汉口译课。实验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布置任务主题,学生准备并完成交际任务;对比班运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教师课上讲授口译技巧,讲授相关词汇,学生听录音进行英汉互译练习。

3.学情分析

英汉口译是一项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不仅要求译员的语言功底,还需要特定环境应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英汉口译课程开设的宗旨和目的是帮助翻译专业学生以及其他英语学习者掌握英汉汉英交替传译的技巧,并初步提高其实战能力。学生英汉口译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真实语境练习。任务型教学法的目标就是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完成交际任务的同时,内化提升自身语言运用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生作品的选择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选择学生自己觉得最具代表性的最佳作品,作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展示学生作品的形成过程,展示个人努力和思考。通过这种对成果的选择的展示,使学生承担学习责任;而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展示,帮助学生对学习策略进行反思,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明确学生责任。

通过调查得知,学校经常会给学生提供参与英语口译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吴桥杂技节,国际会展等随行翻译工作。

遵循主站与子站既相互独立又互联互通的建设模式,考虑网站群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需求,采用B/A/S三层体系结构(即Web服务表现层、业务处理应用层、数据存储层),见图2。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的功能。用户通过Web服务表现层,在业务处理应用中间层执行应用程序,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操纵,实现对数据库存储层的查询、修改、更新等功能,并最终通过网络共享给用户,易于扩展和维护。

4.课堂实施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汉口译教程》,任文主编。教材对口译技能进行了分析讲解、训练窍门推介等,并安排了与该技巧相结合的相关练习。教材所选话题范围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材注重技能训练与话题内容的关联性,篇章选取和组合适合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的题材选择。

(1)前任务即任务准备阶段:介绍教学主题并说明任务内容。教师将课堂任务和主题介绍给学生,展示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同时,教师指明任务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

为了语言交际任务更好的完成,可以制定规则约束学生,保证任务的完成,比如规定课上发言次数和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占期末考试分数比例等。

(1)前任务阶段。首先,于任务前一周留下预习作业,即把下次课要完成的任务主题告诉学生。基于本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的口译任务情景是:在澳大利亚孔子学院工作的李老师和当地老师Jack关于两国教育体系的谈话。

学生分组提前做准备,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搜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教育体制、各阶段教育目的、各阶段学生情况、父母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协助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各阶段学生应具有的能力、社会对各阶段学生的协助教育及评价。然后对比两个国家各个阶段教育的异同,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个方面分别进行对比汇总,并找出关键词的英文释译。要求利用早读时间完成任务前的相关口译技巧和专题训练。小组长检查,教师课前抽查。

(2)任务环阶段。此阶段分三个部分。热身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比较明显逻辑顺序的中英文口译材料各一篇,检验学生口译技巧的运用情况。学生进行抢答,教师及时表扬表现优秀者,与学生一起总结语篇记忆技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可知,加入亚硝酸盐阻断剂可以对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起到一定的中和与控制效果。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对亚硝酸盐的形成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大蒜素本身还具有防癌的作用,但是洋姜对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同时脂的存在会对亚硝酸盐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结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测定结果偏低。

任务完成及小组展示阶段。首先,小组合作完成口译任务。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担任李老师、Jack和译员的角色。任务分工要合理,注意每一次任务时角色的轮换,尽可能做到人人均等参与。学生根据第一阶段完善过的资料来完成口译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观察。看到小组表达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要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供完善。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提出表扬。此阶段要严格控制时间。时间过长,小组成员协作不紧凑,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小组展示阶段。各小组发言人总结任务完成情况,之后教师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三到五个小组展示任务成果,提出本次测评标准:意思表达充分与否,语言流利程度,肢体语言是否得体。全班同学评论,总结展示组的优缺点,教师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共同改进。即时评论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改进,以期更加完美。

这一阶段,可以录像,留备学生自查,为口译实践积累经验。

防晒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指标: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 (Sun Protection Factor,SPF值)测定、防水性能测试以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rotection Factor of UVA,PFA值)的测定。其中SPF值是指引起被防晒化妆品防护的皮肤产生红斑所需要的MED与未被防护的皮肤产生红斑所需的MED之比。MED(Minimal Erythema Dose)即最小红斑量,是指引起皮肤清晰可见的红斑,起范围达到照射点大部分区域所需要的紫外线照射最低剂量(J/m2)或最短时间(秒)。

(3)语言聚焦。这一阶段,学生交流总结本次课程出现的口译技巧及词汇句型的运用情况。教师帮助总结本单元出现的教育类词汇、句型,找出典型篇章,要求学生识记。各组根据课上任务内容整理成文字发给教师。克拉申(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准确语言输出的必要条件[6]。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语言交际任务。

甘肃省委党校教授宋圭武对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愿景进行了探索,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何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需要立足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现实,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实验测试结果

1.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测试分为两部分:小组口译任务和听录音材料学生进行英译汉和汉译英。口译任务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组口译任务题目随机,学生抽签选题。评分标准按照语音语调、意义准确度、礼仪姿态、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句连贯度五个方面来打分;录音的英汉翻译测试所选内容是逻辑线索比较明显,篇章内容贴近生活的材料,目的是检测学生运用各种口译技巧,听辨、归纳、准确转述源语到目的语的能力,学生在语音室完成,长度大约为三分钟。测验标准按照语音语调、意义完整度、语句连贯度、用词准确度四个方面打分。

2.实验结果

从小组合作口译任务的测试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敢于开口,表情自然,语音语调准确,语句连接过渡顺畅,语义准确度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现优秀,词汇量大,知识面广,表达更准确。仅有少数几个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这些学生平时课前任务阶段作业完成情况不好,他们普遍词汇,句型匮乏。

对比班学生总体表现比较羞怯,声音小,语句连贯度和准确度也较差。从总体表现来看,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不如实验班默契,近一半学生不能完成口译任务。

录音的测试结果和口译任务的测试结果接近,实验班学生总体好于对比班,在篇章意义的准确度方面最为明显。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英汉口译课堂中,学生为了配合小组成员完成口译任务,识记词汇较多。学生、教师的点评促使实验班的学生内化巩固了语法知识。

但是,根据现场观察和打分情况来看,对比班有部分学生表现优秀,与实验班的优秀率差距不大。这些优秀学生的共同点是英语基础知识牢固,词汇量大,课下高效完成任务,课上参与度高。

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结合期末考试的分数可以发现: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口译能力。同时也看到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即大量语言输入是完成口译任务的关键所在,口译技巧基于较好的听辨能力才能发挥作用。

通过问卷采集信息发现,学生入学语言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90分。约有一半的学生已经通过四级考试。通过英语基础知识和模拟口译现场的测试,两个班基础知识部分没有明显差距;模拟口译部分学生普遍存在表情不自然,语句连贯度差,译义准确度低的问题,文化差异处理也不到位。

问题和对策

1.问题

从口译课堂实施和期末测试来看,任务型口译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课前任务准备阶段,还是课中任务环阶段,各小组表现都存在差异,有的小组甚至不能完成任务;经常性的任务实践课堂,学生会有厌烦情绪,而且呈现周期性;经常参与校外口译任务的学生,无论翻译意义准确度还是礼仪表情,语言流畅度方面都明显胜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越强,口译能力提升越明显。

2.原因及对策

(1)重视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小组完成任务的差异性是由于各个小组成员性格差异和英语语言水平不同造成的。这就要求课堂分组时要注意观察学生语言能力、性格差异,本着强弱搭配、性格互补的原则来分组。教师可以规定任务分配的原则,尽量做到每个学生均等参与,大量练习提升口译技巧和语言能力。小组在任务协作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增强自信心,巩固英语语言知识,最终达到掌握口译技巧,提升英汉口译能力的目的。

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主要有链霉属和丝状放线菌,已应用于芒果、香蕉、柑桔等水果的采后病害防治中。如钟敏等[8]发现链霉菌702发酵液能抑制有害菌在苹果、梨、猕猴桃、甜瓜表面的生长,减慢水分蒸发,对这些水果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我竟然学会了自己做东西吃,锅里放上米和黄豆煮上,就着也能吃。再后来,我破天荒学会了煎豆腐,迷黄的豆腐在热油下面滋滋颤动着,香味馋得我口水都来了。

课前任务是课堂任务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积累词汇句型,进行口译技巧的练习。课上的口译任务在没有充分语源输入的情况下,注定进展艰难。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任务的分配要细致明确,根据学生语言水平,具体到个体。同时,要重视作业检查,否则任务的准备阶段容易流于形式。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比如作业情况和期末分数相关联等。另外,注重阶段性测评,及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跟进,积极参与。

(2)课堂设计多样性。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大量素材,课中任务完成环节需要十分投入,长此以往,学生容易疲惫。任务型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管理者变成了参与者、指导者,但是由于教师的学识、威望等原因,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总体状态不积极,进而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兼顾内容和趣味性、时效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定期更换教学思路,语言能力训练课穿插于任务教学课之间:播放一些会议翻译、名人访谈、答记者问之类的视频。学生状态调整的同时也可以巩固语言知识,完善语音语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积极参加口译实践活动。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和测验表明,表现优秀学生的共同点是英语语言能力强,性格比较外向。英语语言能力差异是造成任务完成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实践性的口译活动参与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语言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的英汉口译技巧学习更有指向性,学生进步明显。因此尽可能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去实践,或者请英语母语者进课堂和学生互动,学生接触真实的场景能意识到自身不足,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准确率(Accuracy)、查准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AUC(Area Under Curve)和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KS(Kolmogorov-Smirnov)值都是评价模型好坏的指标,只是评测的侧重点不同,且各指标间有一定的关联。表3是二分类混淆矩阵。

结束语

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与特定专业和学科相关,旨在培养学生在专业工作环境下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英语学习。事实证明,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于需要把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借鉴意义。学生在完成专业领域任务过程中运用英语实现交际需要,解决在专业和职业生涯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内化专业知识、识记专业词汇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需要、设计任务,帮助学生构建专业英语知识体系,真正实现学有所得,为就业打好基础。

该断裂带晚于招平断裂带,属晚新华夏系压扭性断裂破碎带。分布在玲珑矿田附近,断裂带全长大于60km,断裂带走向稳定,大体为NE 20°方向延伸,倾向NW,倾角65°~85°,南端变缓,倾角45°左右,破碎带宽一般在20~40m。在断裂破碎带内挤压特征明显,构造节理、劈理密集发育,并见有1~3m厚的断层泥,沿走向连续分布,厚薄不一。带内有灰白色糜棱岩、角砾岩透镜体分布,两侧碎裂状花岗岩较发育。

参考文献

[1]王军.高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9-70.

[2]张冰冰.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基础理论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78-79.

[3]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4]Willis, Jane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England: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41.

[5]辛自强.知识建构研究:从建构主义到实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13-15.

[6]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1985.

 
王雪涛,张明会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