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老化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是由水泥、乳化沥青、水和多种外加剂等原材料组成,经水泥水化硬化与乳化沥青破乳胶结共同作用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胶结材料[1-2],目前主要作为胶结材料应用于高速铁路板式无碴轨道中的水泥沥青砂浆(CA砂浆)[3-4],以及公路半柔性基层材料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5-6],或作为道路养护材料直接用于路面裂缝的修补[7-8],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柔性及减振耗能效应取决于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固化体系中沥青的性质。沥青的老化对其性能存在很大影响[9-10]。沥青分子在加热或光催化下,化学键断裂并发生氧化反应,饱和分、芳香分向胶质、沥青质转变[11-12]。沥青的老化将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水泥沥青复合材料的柔性、变形能力与减震耗能效应等关键力学性能,从而对水泥沥青复合材料的正常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CA砂浆及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能,通过研究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水泥沥青复合材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能。

蠕变是粘弹性材料的典型力学特征之一。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作为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沥青的老化会对其蠕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水泥的存在,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老化特性与沥青材料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基于老化后的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本构方程及蠕变特性的分析,可研究老化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粘弹性力学模型,进行了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老化试验及蠕变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研究了老化时间、材料配比等因素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1.1 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原材料及配合比

水泥: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28 d抗压强度48.5 MPa;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固含量60%;外加剂包括聚氨酯增稠剂、木质素减水剂及有机硅消泡剂。水泥沥青质量比(A/C)分别为1.0、1.2、1.4。水灰比为0.8。原材料配比(水泥质量为单位1)如表1所示。

 

1 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配合比Table 1 Material ratio of cement asphalt composite mastic

  

水泥沥青外力水增稠剂减水剂消泡剂1.01.00.2780.0750.0150.0031.01.20.1880.0750.0150.0031.01.40.0980.0750.0150.003

1.2 试验方案

在沥青的老化试验研究中,常见的老化试验方式主要有温度老化(热老化)与紫外老化两种,二者虽然机理不同,但两种老化方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类似。考虑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目前的主要应用背景,热老化应当是材料老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选用热老化的方式进行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老化试验。

教师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还必须具备抗战必胜的信念。蒋雅娟在《战时抗战中小学教师应有的信念与权威》中指出,教师应明了“中国的前途只有抗战图存”,应该“要有不惧怕的心理牺牲精神”,要坚定“最后胜利的信念”,认清自己的职责[14]。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信念,才能坚定抗战的决心,才能教育儿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1)热老化试验:采用加速热老化试验,将已成型并养生28 d的试件放入烘箱中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为150±2℃,老化时间分别为4、8、12、18、24 h。

2)蠕变试验: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未老化及不同老化时间的试件进行蠕变试验。试验温度控制为25±0.2℃,蠕变试验时间为1 200 s。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国际化问题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美国等几个国家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经验,探寻我国建设朝向国家化发展方向的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思路与方法。

1.3 粘弹性模型及蠕变方程

图1中,E1为独立弹簧的弹性模量,E为并联弹簧的弹性模量,η为并联Abel粘壶的粘度,r为分数导数。在以上四个参数中,E1r有明确的物理意义。E1表征了模型抵抗瞬时弹性变形的能力,由材料的弹性成分所决定。分数导数r的取值范围为(0,1),r接近0材料趋于完全弹性,r接近1材料趋于完全粘性。老化过程中r的变化可以表征复合胶结料粘性成分与弹性成分比例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分析老化对复合胶结料粘弹性力学行为的影响。

  

图1 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Fig.1 Fractional derivative model of three elements and four parameters

考虑老化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固化体粘弹特性的影响,采用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描述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力学行为,如图1所示。

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E1r随材料配比变化分别如图4、5所示。通过图4、5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老化时间情况下,E1A/C的增加而减小,而rA/C的增加而增大。可见随沥青含量的增加,复合胶结料的瞬时弹性变小,而粘性成分与弹性成分的比例增加,即材料更趋向于粘性材料的性质。

σ=ηε(r)

(1)

式中:jkl为待定参数。

 

(2)

基于式(2)对蠕变试验结果的拟合分析可以确定公式中的材料参数。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蠕变试验及试验曲线拟合

根据蠕变试验得到不同老化时间的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蠕变柔量曲线,利用式(2)对蠕变柔量试验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如图2,拟合得到的材料参数见表2。

根据表2及图2可以看出,式(2)对蠕变柔量试验曲线拟合的相关性系数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很好,说明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粘弹性静态力学行为,通过试验曲线拟合得到的本构模型参数,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老化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性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2 蠕变柔量及模型拟合Fig.2 Creep compliance and its model fitting

 

2 蠕变柔量拟合参数及拟合相关系数Table 2 Fitting parameter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reep compliance

  

老化时间/hE1/MParR2A/C=1.0A/C=1.2A/C=1.4A/C=1.0A/C=1.2A/C=1.4A/C=1.0A/C=1.2A/C=1.40173.409128.73668.8170.181 770.198 380.237 360.994 560.989 250.997 474190.479181.93399.2560.171 260.176 880.195 680.999 960.993 990.998 468316.774295.283180.1740.143 530.151 780.173 380.999 580.999 890.994 6012640.944589.233295.4930.141 580.148 120.169 250.999 360.997 500.999 92181 021.46935.882657.2660.131 060.141 270.164 650.999 540.996 920.999 94241 562.381 485.141 147.760.127 150.138 420.159 770.999 850.999 710.993 99

2.2 老化时间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性的影响

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中,弹性模量E1代表了复合胶结料的弹性成分,分数导数r代表了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粘、弹性成分的比例关系。因此参数E1r与老化时间相关,即E1=h(t), r=m(t),根据表2中 E1r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选取h(t)及m(t)表达式如下

h(t)=atb+c

(3)

m(t)=d/[1+(t/e)f]+g

(4)

循环管理(PDCA)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分为计划(plan,P)、执行或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4个阶段进行,是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1]。健康教育是一种连接健康和行为之间的教育过程,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能,影响个人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2]。我院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要收治各类颅脑损伤患者,为了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满意度,我科在2010年1—12月将PDCA循环模式运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E1r随老化时间变化的拟合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老化时间对粘弹性参数的影响Fig.3 Effect of aging time on the viscoelastic parameters

通过图3可以看出,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E1增大而r减小,说明随着老化的进行,复合胶结料弹性成分增加而粘性成分减小,复合胶结料趋向于弹性固体的力学特性。通过图3也可以看出,E1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其变化速率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而r则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说明在老化前期(老化时间<8 h),材料粘性成分与弹性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粘性成分的减少造成的;而随老化时间的继续增加,材料粘性成分减少速度减缓,而弹性成分迅速增加,从而材料更趋向于弹性性能。在老化前期,沥青中的氧化反应显著,沥青中的饱和分与芳香分大量转化为胶质与沥青质,导致材料性质变化明显;而随着老化时间的持续,沥青中的轻质成分迅速减少,氧化反应变慢,从而导致材料的粘性性质变化趋于缓慢。

2.3 材料配比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性的影响

Abel粘壶的本构关系为

吹芦笙是跟亡灵的“交流”,所以吹芦笙的人,口中是有意思要表达。只是这个意思,转换成抽象的乐器声,不懂的人听不出来。这个原则贯穿着葬礼始终,除献饭外,报时、交牲、接孝家等不同仪式场合,也都需要芦笙去传达合乎习俗的意思。

  

图4 E1随A/C的变化Fig.4 E1 of different A/C

  

图5 r随A/C的变化Fig.5 r of different A/C

A/C超过1.2时,E1r随材料配比变化更为显著,说明沥青含量较低时,沥青含量的变化对复合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较小,而当沥青含量超过某一特定值时,沥青含量变化对其粘弹特性的影响将更为显著。并且基于变形能力的考虑,在发生老化的情况下,提高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中沥青的用量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如图6所示。

2.4 基于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的老化因子

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参数r可以描述粘性成分与弹性成分的比例关系随老化的变化规律,能够表征材料的老化程度。基于r值建立表征老化程度的老化因子:

卡罗尔·斯奎尔思(Carol Squiers)说过:“表面看起来,照片与装置是一模一样的,但它们之间其实既有显著差异,也存在极其细微的不同。”同样地,斯各格兰德的创作过程是精细的;她并非只是在为相机制作人造装置,而是在创造一个细节至上的装置。也因此,创作一个场景,她通常需要花上半年时间。

Dt=1-rt/r0

(5)

式中:Dt为老化时间为t时复合胶结料的老化因子,rt为老化时间为t时的分数导数值,r0为未经老化的分数导数值。

1)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老化后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粘弹性力学行为,模型的E1r能够描述老化情况下材料粘弹特性的变化规律。

D=j{1-1/[1+(t/k)l]}

(6)

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蠕变柔量为

式中 abcdefg 为待定参数。

  

图6 不同A/C时的蠕变曲线(老化12 h)Fig.6 Creep compliance of different A/C (12 h of aging)

根据式(5)计算3种配合比的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老化因子,基于式(6)对老化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老化因子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大,在老化初期(老化时间<8 h)老化因子随老化时间变化显著,而当老化时间进一步增加时,老化因子变化趋于缓慢。在相同老化时间情况下,老化因子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大,说明沥青含量高的复合胶结料的粘弹特性对老化时间更为敏感。综上所述,老化因子D能同时反映老化时间、配合比等因素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可以作为老化程度的评价指标。所建立的老化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图7 复合胶结料老化因子及其拟合曲线Fig.7 The aging factor of composite mastic and its fitting curves

3 结论

建立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老化预测模型:

2)建立了E1r的老化演化方程。分析了老化时间及材料配比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规律。随老化程度的加深,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弹性成分所占比例增加,粘性成分减少。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老化速度在老化前期较快,并随老化时间增加而老化速度减缓。

3)在不同的老化时间情况下,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E1A/C的增加而减小,而rA/C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加,复合胶结料的瞬时弹性变小,而粘性成分与弹性成分的比例增加,即材料更趋向于粘性材料的性质。考虑老化的影响,适当提高沥青的用量可以在发生老化的情况下使材料仍具有较好的柔性及变形能力。

源数据进行解析后按照是否超过上下限进行缓存,对于实时数据的存储则按照测点配置表中的信息进行对号入座,根据底层数据采集的约定协议生成各个测点的配置表,如表1与图3。

4)基于三元件四参数分数导数模型,提出了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的老化因子,该老化因子能同时反映老化时间、配合比等因素对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粘弹特性的影响,可以作为材料老化程度的评价指标。

图9 为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水和油润滑条件下C/C试样表面的示意图.由于C/C复合材料是疏水亲油材料,其内部孔隙中水的体积分数较小,摩擦面间形成的水膜稀薄,在摩擦过程中只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随着摩擦的进行,摩擦表面的水减少,剥落的磨屑开始积聚,因此水润滑条件下摩擦表面的磨屑呈堆积状.在油润滑条件下,C/C试样内部孔隙中渗入油的体积分数较大,形成的油膜铺展在试样表面,有效隔离了试样与对磨销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摩擦系数及磨损率;同时,油膜对磨屑起分散作用,因此C/C试样表面未形成完整的磨屑膜,只能看到碳纤维清晰的轮廓.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结石长径、结石位置及患者入室时的HR、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0例患者共由3位医师执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操作,两组的3位医师执行手术比例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 TAN Yiqiu, OUYANG Jian, LYU Jianfu, et al. Effect of emulsifier on cement hydration in cement asphalt mortar[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7: 159-164.

[2] WANG Yong, YUAN Qiang, DENG Dehua, et al. Measuring the pore structure of cement asphalt mortar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7, 137: 450-458.

[3] JIANG Jinyang, SHE Wei, LI Wei, et al. Effect of functional chemical admixtur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ement asphalt mortar used in ballastless track[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15, 30(5): 995-1000.

[4] QIU Kechao, CHEN Huisu, YE Haiping, et al.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effect on fatigue behavior of cement asphalt morta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3, 51: 116-120.

[5] 孙东根, 汪波, 朱新实, 等. 水泥乳化沥青碎石基层材料性能与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 2008, 24(8): 27-28.

SUN Donggen, WANG Bo, ZHU Xinshi, et al. Performances and application of cement and emulsified asphalt stabilized macadam[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8, 24(8): 27-28.

[6] 耿九光, 陈忠达, 李龙, 等.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9(1): 10-14.

GENG Jiuguang, CHEN Zhongda, LI Long, et al. Mixing design of cement-emulsified-asphalt-cold-recycled-mixture (CEACRM)[J]. 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29(1): 10-14.

[7] 徐缓. 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在寒冷地区裂缝修补中的应用研究[D].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2013.

XU Huan.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emulsified asphalt modified cement mortar on crack repaired in cold areas [D]. Chongq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13.

[8] 张玮, 梁明, 范维玉,等. 沥青路面灌缝材料研究进展[J]. 石油沥青, 2015, 29(2): 6-12.

ZHANG Wei, LIANG Ming, FAN Weiyu,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sphalt pavement crack filling materials[J]. Petroleum asphalt, 2015, 29(2): 6-12.

[9] 何亮, 凌天清, 马育, 等. 橡胶沥青老化性能及特征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 2015, 18(4): 565-571.

HE Liang, LING Tianqing, MA Yu, et al. Research on asphalt rubber aging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18(4): 565-571.

[10] 张争奇, 梁晓莉, 李平. 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 5(1): 1-5.

ZHANG Zhengqi, LIANG Xiaoli, LI Ping. Evaluation method of asphalt aging properties[J].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05, 5(1): 1-5.

[11] 郝增恒, 张肖宁, 盛兴跃, 等. 超热老化条件下改性沥青的老化机理[J]. 建筑材料学报, 2009, 12(4): 433-437.

HAO Zengheng, ZHANG Xiaoning, SHENG Xingyue, et al. Aging mechanism of modified asphalt under epithermal conditions[J].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09, 12(4): 433-437.

[12] 庞琦, 孙国强, 孙大权. FT-IR在沥青热氧老化研究中的应用[J]. 石油沥青, 2016, 30(3): 54-60.

PANG Qi, SUN Guoqiang, SUN Daquan. Application of Fourier transforms 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the research on thermo-oxidative aging of asphalt[J]. Petroleum asphalt, 2016, 30(3): 54-60.

 
李云良,刘钰泽,谭忆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