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传统社会“经典”教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等都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2]“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我国传统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其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究其原因离不开传统社会对核心价值的从上到下的传播和渗透,其利用“经典”教化民众的历史经验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重要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主要范畴和内涵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曾经建立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资源。中国在长时间大统一的 立了不可动摇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为基础。儒家文化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居于主要地位,历代统治者无比推崇主要儒家经典可浓缩为其代表作《十三经》,其影响深远,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传统社会统治者既从中寻找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又实现了对国家臣民思想的规范、社会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间民风民俗的导向。儒家“经典”对我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它向世人传递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义、礼、智、信”。挖掘中国传统“经典”的内涵,我们发现这些价值观在各种古典权威的著作和文化资料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并支撑和延续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同时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像基因一样得以延续。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形式和发展过程来看,权威“经典”的文化资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传统社会价值观得以落实的精神基础,这些权威“经典”主要包括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得儒家经典、治理乡村过程中形成的乡规民约和民俗、以家族家庭道德教育为主的家训家规等约定成俗的规章制度、传统礼教、还有注重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物事迹为主的传统美德典范等,这些传统“经典”既凝结了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具有符合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如果能充分的总结传统社会利用“经典”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将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二、中国传统社会“经典”教化的历史经验和效果

(一)政治推行——以儒家经典书籍为核心载体实现对精英阶层的教化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的《十三经》,主要著作包含:《易》、《诗》、《书》、《礼》、《春秋》、《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孝经》、《公羊传》、《谷梁传》、《尔雅》等,是体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著作,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传播和教化的载体,在传统社会主要是通过国家官方的政治推行来实现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官方办学、私人办学。官方建设了一套以仁义道德、礼义廉耻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含了人对自身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国家的关系认识,有些传统经典甚至成为升官发财的学习材料,尤其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把儒家经典看成国家官员选拔的核心载体,为此制定了“学而优则仕”为基本规则的科举经典,把儒家经典变成政治教化材料,形成了“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观。长期的官员选拔和科举制度使得士人也就是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知识分子对儒家文化给予了深刻的认识,实现了知识分子和官员等社会精英阶层对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编纂儒家经典是特别注重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把儒家价值观用顺口溜,诗歌等形式进行传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字经》、《千家诗》、《列女传》、《百家姓》等,这些带有启蒙思想的大众化读物,成为在青少年中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形式,从效果来看,达到了教化民众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峨眉武术的攻防意识不仅很好地表达了武术的本质即技击性,还把峨眉武术的技艺特征展现的淋漓至尽,让峨眉武术的形与技展现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峨眉武术除了拥有深邃的技艺哲理之外,还拥有特色的身体文化意蕴。

(二)道德约束——以村镇乡约乡规为内容实现对民间社会阶层教化

中国传统社会经典教化在民间社会的实现是靠由精英阶层或者大型家族制定的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为基本依据的乡约乡规,最早的乡约乡规介意追溯到周代,它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具体就是以乡为单位制定的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规约,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以制度形式存在,形成共同的约定,进行乡村自治、治理等;二是,通过异乡为单位的形成相互协助的团体,在天灾人祸面前可以形成共同抗击的整体,解决了单家独户难以抵御灾害的问题。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乡约乡规传播渗透到民间社会,如《宋氏·吕大防传》中,“尝为乡约: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在《白鹿原》中出现的《乡约》是中国相对较早的乡里自治制度,原名《蓝田公约》其内容十分丰富;到明代朱熹又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增损吕氏乡约》,使其更加完善……传统熟人社会宗族观念使得人们的社交范围较小,必须依靠道德伦理来约束和协调人际关系,成熟的乡约乡规成为制度化的约定俗成,使在此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所以,乡约乡规在传统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民间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三)家族规范——以家庭为单位落实家规家训实现对家族家庭教化

中国传统社会“经典”教化特别注重教化的榜样示范作用,利用模范人物来传递价值观、进行礼乐教化,这一历史经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值得借鉴。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成功传播的重要原因离不开教化主体的示范功能,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和示范,已经初步验证了榜样在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中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1]在当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还必须按照要求健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规章和制度,使之与我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建立相对规范的礼仪制度,通过组织和开展一些传统节日、现代纪念日等活动,向全社会传递文化自信,增强群众的国家认同感。总之,要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塑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典型任务和事迹,利用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塑造活泼亲民的社会道德典范和事迹典型,同时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故事,做到让群众喜闻乐见,给大众讲好中国故事,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学习活动,形式和实效并重,把现代社会榜样经典示范的力量转化为全体中国人的生动实践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通过这些形式实现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其次,要利用塑造当代经典对群众进行公民教育,将中国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告诉群众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恪守道德底线,同时更要求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习惯,通过细小入微的生活情境细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有榜样可以模仿、学习。最后,通过相关学习和践行的制度保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国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家庭自古到今都是人们价值观念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场所,乡镇家庭的风气、美德会自然而然的传递给下一代,同时带给下一代的还有核心价值观,传统社会利用乡约家规进行思想教化的历史经验、同样可以给我们当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借鉴。重视家族、家庭建设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好的家风、家教有利于形成和睦友善的家族、家庭氛围,每个家族、家庭的氛围又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风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2016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每个家庭的优秀事迹认为这些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充满感情地“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乡约、家训、家规,利用优秀文化基因传承,重构一套乡村治理体系,这种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传统家规家训合理要素为主线,融入现代法治精神的基本元素,积极主动的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改造传统的乡约家规,促进其从传统想现代的转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层面的落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社会落地生根,促进乡村阶层以及家庭——社会细胞为单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课文是最好的语料库,它涉及的题材广泛,为写作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我们可以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刚刚学到的词汇和表达,加上自己的语言创新来改写课文,如写内容摘要、故事梗概,或者是比较详细的复述等。

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注重利用典型人物事迹和礼乐教化来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尤其在社会传统美德、道德精神的弘扬和日常重大活动中的礼仪教化中传递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主要是通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如:通过24个典型的孝子敬老爱老的故事传播孝文化的“二十四孝”,岳飞刺字的故事传播精忠报国的精神、孔子教弟子学习礼节的“程门立雪”、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号召人们刻苦学习等;同时传统社会特别重视礼乐教化,《孔子家语》中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清代学者凌延堪说过:“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以教民者,一礼字而已。”可见,传统社会礼教的重要性,它体现了德治和仁政的具体途径。正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礼教来保证道德的开展。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传统美德滋养了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同时又把传统社会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忠厚、勇毅力行”的美德,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和礼仪的教化传递了国家对老百姓的基本要求,传播了传统社会的价值观,这些典范“既强调社会成员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和人生理想、同时又注重人性的自觉和道德践行的自觉。注重个人品德的笃行,家庭美德的修为,更突出社会的推行和光大”[4]。通过国家和民间社会的“经典”教礼使人们对其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成为决定价值选择的重要依据。

三、中国传统社会“经典”教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启示

(一)编纂文化经典,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育制度建设

中国传统经典教化虽然具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利用儒家经典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秩序、教化大众的历史经验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重要阵地,集结了党的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阶层,他们是国家核心价值和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源头和基础,我国科研机构和知识分子群体,尤其是党的高级知识分子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实践和有效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转化的研究,依靠我国文化传承的脉搏,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在研究中有效的整合社会意识,把取得的研究成果向全社会进行有效的传播,在研究、实践、传播过程中,逐渐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书籍、经典音视频和理论实践体系,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据可循,有章可依,促进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规范化、系统化教育经典的形成,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政策都向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通过政府、学校、各种社会机构进行有效传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建成一批法律法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驾护航,最终通过政府导向、教育引导、科研保证、法律护航使得社会各个领域、单位都承担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精神追求。

(二)挖掘传统规约的社会治理价值,促进村镇乡约村规的现代转化

大齿轮的齿形系数YFα=2.61,应力校正系数YSα=1.596;小齿轮的齿形系数YFα=2.19,应力校正系数YSα=1.783;分别对大小齿轮的(YFα·YSα)/[σF]进行计算,计算后小齿轮的(YFαYSα)/[σF]较大。

4、典范教礼——以典型人物事迹和礼教为抓手实现对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教化

(三)塑造当代典型,规范礼仪制度,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族规范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传统经典的一部分,其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家规家训为代表,主要是家庭对于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可以说“‘经典’教化落小至家庭层面,主要以家训家规来培育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3]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规家训是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在家族和家庭中的生动表达,突出以家庭为单位的价值观教化,采用家国同构的基本思路教化大众。传统社会家规家训往往都紧紧依托儒家经典,把儒家经典奉为自己人生的格言、行为的准则和信条,这些家规家训采取最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教化方式,“养不教,父之过”古人更重视家庭在教育中的对人格形成的作用,注重家族家庭中亲情的濡染和相互感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如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所倡导的、在家族家庭中举足重要的核心道德体系,现在来看“三纲”属于封建糟粕,但不可否认在教化人的过程中的巨大影响作用;还有把我国传统社会家规家训推向顶峰的号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颜氏家训》,可谓开创了后世家训的先河、李世民的《帝范》把帝王家训推向最高峰、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以及林则徐、曾国藩的家训等,这些家规家训都依托儒家经典,饱含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对教化后世子孙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儒家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深深扎根于传统社会人们的内心,并外化为人们的行为举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与家族规范“经典”教化大众,家规家训进行家庭传播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注意,这里线性算子是有限维矩阵.接下来就是确定补空间δk,以使其尽量简单.为达到这个目的,根据前面的引理2,可以知道补空间δk等价于的核空间.因此,往下便可以讨论矩阵并找出其核空间.由定义1可知的维数是即那么的一组基如下:

(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中国文艺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到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物质条件都发生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未来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讲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在凝心聚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之际,更是离不开文艺助力。”所以要借鉴传统社会利用文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用社会主义的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的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中,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作品应该是既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人民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倡导二十四字方针,旗帜鲜明的弘扬社会主义文化。

(五)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落实在生产生活中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传统社会在“经典”教化过程中,特别注重对青年的价值引领作用,尤其对儒家思想和价值观的具体化方面,做到了落到细处、实处。所以从我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传统“经典”的资源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从时代的角度考察它的价值,又参照传统社会的一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方式去教育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学校教育,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体验和感悟,重新树立起新时代的“经典”。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实上下功夫。”

四、结语

中国传统社会有着几千的历史,这个历史过程绵延几千年而不中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传统社会利用“经典向社会各个阶层传播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用生活化的细节教化人。“经典”教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内容至今在现代社会治理中还在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其中优秀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教化人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们生活的任何角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深刻认识和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性契合,以及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的实际,利用好传统“经典”教化人的历史经验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规律,从社会各个层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方案,使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直到落实到行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7.10.18.

[2]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

[3]刘 伟,陈锡喜.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传统经验与当代借鉴[J].中州学刊,2015,(11).

[4]肖贵清.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郭维刚
《黑河学刊》 2018年第03期
《黑河学刊》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