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金融帮扶视角的因病致贫农户脱贫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近年来,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是造成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群体的重要原因,因病致贫、返贫所产生的贫困人口仍在贫困总人口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300多万人,其中因病致贫的农民仍占42%。尽管随着新农合等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因病致贫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但是仍然没有杜绝;而且即使报销比例与救助资金都提高不少,贫困农户自己承担部分的占比仍然较高,致使因病致贫农户对所需承担的医疗费用依然感到十分吃力。因此,随着中央扶贫脱贫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社会各界对扶贫脱贫的日益重视,提出利用“金融帮扶”来使贫困农户脱贫,金融机构也逐步参与到了精准扶贫的行列。金融扶贫不仅需要金融机构有一种责任感,更需要从战略全局考虑扶贫问题。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地对接国家政策,勇于担当因病扶贫的责任与义务,在深入调查因病致贫现状的基础上,找准施力点,加强相关短板建设、完善政策激励,发挥各方优势合力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逐渐探索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1]

二、因病致贫总体情况分析

近些年我国有贫困人口4300多万、贫困村庄约12.8万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共 832个;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其中因病致贫占了较大比例,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贫困群体的主因,使得我国贫困人口脱贫形势相当严峻。根据国务院扶贫数据显示,贫困人口占比约 44.1%,其中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约 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约 960万人,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仍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问题。在诸多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仍然排在最前列。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资产管理、交易支付等一系列金融服务。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网络信贷、投资理财、第三方支付为主要业务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格局。截至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总交易持续增长,达到12万亿元的规模,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达到了20%。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使用者的数量在世界上也位于前列,达到了5亿元,占人口比例的38%。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各类P2P平台、支付宝、微粒贷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的金融行业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目前因病致贫的形式有两种,主要表现为:第一,因病丧失劳动而致贫困。绝大多数因病致贫户中都存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负担重的现象;第二,自付医疗费过高而致贫,由于病患农户的家庭收入较低,外加医保报销比例的问题,家庭收入远远不够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因此,解决因病扶贫工作应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对因病致贫群体的扶持力度较弱,缺乏金融产品和机制对因病致贫群体的扶持,只有围绕各类“因病致贫”对象及其目标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扶贫体系,通过完善各种管理机制,才能使金融扶持体系从消极转为积极,从低效转为高效。

三、金融帮扶因病致贫农户的路径创新

(一)全面优化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

第一,完善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信用信息评价与应用机制,加强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定期组织因病扶贫的金融知识培训,培育“有借有还”诚信意识,多措并举完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推进贫困地区尽快脱贫;第二,畅通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拓宽金融因病扶贫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增强因病扶贫产品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转变经营思维,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普惠金融的实现需要城市富余金融资源向因病致贫地区转移,在广大贫困地区建立更为广泛的分支机构,通过扩大支付清算网络覆盖、积极推广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简化账户开立手续等手段,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开展流动金融服务,多措并举完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让因病致贫农户真正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4]

第一,扩大资金救助。社会金融机构可以和学校合作,设立学校资助基金,制定资助计划,确定帮扶目标,学校作为实行 者组织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对学生的助学贷申请进行审核。并且制定有针对性的资助计划,对能发展创收、增收的因病致贫的学生家庭发放“特惠贷”贷款或小额信用贷款,让他们能够安心完成学业,然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配合高校,完成国家助学贷款 的后续工作;第二,完善就业服务。金融机构可与教育培训机构、信贷专业服务机构等单位合作,设定个人信用贷款咨询服务,为因病致贫家庭户子女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困难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勤工俭学、专业培训以及就业,为学生提供“先就业后 还款”、“就业后年限内免息还款”“工作岗位辅助还款”等多种模式,支持学生培训、就业,给予成才支持,降低就业成本,从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通过经济资助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为因病致贫学生提供帮助,从而让他们走向自强自立。

(二)打造特色化因病致贫金融产品

第一,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商业医疗保险分为部分补偿社会医疗保险自负部分费用,社会医疗保险未 能覆盖的人群或者不能报销、报销比例低的部分,商业医疗保险的引入就可以补偿社会医疗保险自负部分费用,承担社会医疗保险目录外的大部分费用,不让任何人因疾病而倾家荡产,提供高档次的药物、治疗,贫困农户更会主动用药、治疗,而且会寻求更好的治疗手段,如专家诊疗、高新尖端疗技术,可以使因病致贫户及早恢复身体健康,及早生活步入正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衔接,让因病致贫可医、有病可医;第二,合理确定救助对象,扩大救助的范围。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因病致贫家庭的经济情况,政府资金收入和国家下发资金作为大病商业保险资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要侧重于因病致贫家庭,及时确定大病保险统筹范围,以扩大受益面,对支付大病保险后仍然无力自付费用的困难贫困人员提供特殊补助,及时掌握大病致贫患者医疗支付情况,以政策联动为发动机带动社会各界给予帮助,切实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适当降低因病致贫农户的标准和风险

第一,适当降低因病致贫农户的信贷门槛。金融机构要逐步完善对申请贷款的因病致贫户资信调查机制,信贷资源配置上也可以向因病致贫户倾斜,对于符合因病致贫家庭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简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审批程序,放宽因病致贫户的小额信用贷款申贷门槛;并且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手段做好因病扶贫工作。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因病致贫农户信用档案,对因病致贫人群进行监测、评估,动态地掌握扶贫信息,为有劳动能力的因病致贫户发放低息小额信贷业务,通过项目或生产基地构建“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获取农业生产性贷款来发展农村的养殖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实业,带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进而加大农村产业化致贫的扶贫力度;第二,适当降低因病致贫农户的信贷风险。金融机构应逐步推行小组联保机制,贷款政策放宽不需任何抵押品便可得到贷款,以降低贷款风险;而且能够使因病致贫农户间成为担保人,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使原来分散的因病致贫的农户成为一个主体,易于金融机构管理,增加贷款信用度,降低了农户贷款难度和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评价成本,减少交易产生的费用,有助于因病致贫农户成功申请小额贷款,解决了金融机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了农户贷款偿还率,进而提高因病致贫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

(四)加大因病致贫户子女的助学贷款帮扶力度

音乐的节律能通过情绪影响和改变生理功能如心率、肌紧张、血压、呼吸来表达行为[23]。轻乐器演奏柔和、缓慢,平静的音乐,能够降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24]。实际上,音乐使副交感神经优势于交感神经,形成特征性α脑电波,发生放松反应,生理上表现为肌肉放松,有节律的深呼吸,心率下降[25]。相应地,快节奏的音乐则增加心率,每分钟通气量[26],血压和交感神经活动。

(五)建立因病致贫户的大病商业保险补充机制

第一,积极研发特色化的因病扶贫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应该借鉴各地优秀的因病扶贫金融信贷产品、服务模式和专业化措施,推出具有特色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明确贷款期限、贷款对象、贷款用途、担保机制、管理模式等,如积极推广原创 的“税金贷”业务品种,还可以主动尝试循环授信,将因病致贫农户的纳税信用等级和信用相结合,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凭借在线申请、快速审批、循环使用、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的优势,实现“以信养信、以税促贷、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5];第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扶贫产品。金融机构应该广泛普及金融知识,精准掌握因病致贫农户信息,通过对产品特色化的开发设计,提供符合农村地区实际购买力所能承担的金融产品,开展一对一帮扶的爱心行动,提高其对金融产品的认知程度,从而借助金融工具发展,解决因病致贫农户存款、汇款等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使得因病致贫农户接受覆盖范围广、普惠制、可持续性的优质金融服务。

(六)积极探索的政银合作的贴息贷款帮扶体制

第一,科学调整相关制度标准。政府部门应结合金融机构,制定目标统一、兼容并蓄的帮扶制度,弥补政府扶贫资金的不足,实时监控资金发放与使用,审查金融体系制度,扩大因病致贫贷款的覆盖面,保障扶贫资金及时到位,降低贫困农户贷款利息,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的支柱作用;第二,建立金融因病扶贫联动制度。在现行试点的贫困地区,培育、建立金融帮扶因病致贫农户的工作联系制度,由政府全额贴息,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因病致贫贴息贷款的基准利率依次发放贷款,使因病致贫农户受益于政银合作的扶贫贴息贷款。

四、结束语

金融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因病扶贫又是金融精准扶贫的重点。论文针对当前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种类较少、扶贫贷款门槛高、教育帮扶力度低、商业保险补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阐述了全面优化普惠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特色化、多元化因病致贫金融产品、适当降低因病致贫农户的标准和风险、加大助学贷款帮扶力度、建立大病商业保险补充机制、积极探索政银合作的贴息贷款帮扶体制等脱贫路径向因病致贫地区和群体提供商业性政策性与合作性金融服务,提高贫困地区的收入,改善其生产和生活状况,最大程度达到国家金融因病致贫的帮扶工作目的,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实现其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蒸汽低温烹饪对烤鸡翅感官的影响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SV 70+Roast组烹饪的鸡翅表皮脆度、口感及总体得分均显著高于Roast组烹饪的鸡翅(p<0.05)。不同烹饪组的鸡翅色泽、气味和多汁性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表皮脆度得分越高,表明鸡翅烧烤后表皮越脆,吃起来更有烧烤的焦香味。

参考文献

[1]金丽,张丽明.河北省农村金融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3(10):13-14.

[2]陈华,李景腾.我国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困境与路径优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9)53-57.

[3]字军,王勤.云南省金融精准扶贫成效及问题建议[J].时代金融,2017(8):341-342.

[4]卢伟,褚宏启.教育扶贫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改革—如何实现入学机会均等与教育起点公平[J].中国教育学刊,2017(7):57-62.

[5]潘瑶.基于疾病经济风险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补偿效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闫晓旭,姜秀秀,邢晓飞,张黛.商业医疗保险补充性保障机制研究[J].公共管理,2015(21):68-71.

[7]罗新星,唐阳孝,杨春艳,唐启亮.金融扶贫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四川省达州市金融扶贫视角[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7-01-05.

[8]马诒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206-208.

[9]刘献良,李彦赤.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相关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6(9):24-28.

 
贾冀南,王丽红,王硕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