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环氧树脂/聚醚砜/纳米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

更新时间:2009-03-28

环氧树脂(Epoxy Resin, EP)由于具有固化收缩率低、制品尺寸稳定和电绝缘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1]。然而固化环氧树脂交联密度大,韧性和耐冲击强度较差,限制了其在电气绝缘范围的应用。而且随着电子设备的革新和智能化发展,人们对材料介电性能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环氧树脂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提出的更高介电常数的性能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限制了环氧树脂的使用。因此,制备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将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随着环氧改性技术的发展,两种增韧剂协同作用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2]。纳米氧化铝材料(nano-Al2O3)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等特点,加入环氧基体中能够和环氧树脂形成强的界面黏结作用,显著改善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3]。此外,nano-Al2O3粒子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约为9)和较大的体积电阻率,可以显著改善材料内部的界面极化作用,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4-5]。另一方面,聚醚砜(PES)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绝缘性能[6],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添加一定量的PES,可以在基体中形成葡萄干穿插面包式结构,在断裂时吸收部分冲击能,从而提高耐冲击强度,改善材料的韧性[7]。此外,均匀分散的PES微球还将起到物理阻隔作用,对nano-Al2O3粒子有空间限域的作用,抑制其团聚,间接起到助分散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优化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本文使用nano-Al2O3和PES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以甲基纳迪克酸酐(MNA)为固化剂,制备了纳米氧化铝/聚醚砜/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它们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环氧值为0.51,购自上海京东化工原料有限公司;PES,工业级,购自东莞市樟木头优富塑胶公司;MNA,工业级,购自滁州惠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分析纯,购自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纯度≥98%,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米氧化铝,工业级,购自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偶联剂,化学纯,购自仪征天扬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生活垃圾:磅秤称量法称取质量,烘干法测含水率,灼烧法测定灰分,氧弹燃烧法测热值。生活污水:玻璃电极法测pH,重量法(GB 11901—1989)测定SS,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测定COD,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NH3-N,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测定TN,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测定TP。

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购自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CJ-40型简支梁冲击试验机,购自河北承德试验机厂;CMT5105型电子万能实验机,购自深圳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HITACHI公司;Nicolet 67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Concept 40宽频介电谱仪,德国产;DF-101S型增力电动搅拌机,上海科升仪器有限公司;DF-101S型磁力电动搅拌机,上海予申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样制备

1.3.1 EP/PES复合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环氧树脂E-51、固化剂MNA、PES和促进剂BTEAC。将PES(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20%、25%)加入到混合溶剂(V(CH2Cl2)∶V(CHCl3)=1∶1)中,在室温下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组分1待用。将100 g E-51树脂加热至70 ℃,恒温条件下加入一定量固化剂MNA(MNA与E-51质量比为1∶1.3),搅拌30 min,待混合均匀后,加入预先配制好的组分1溶液,搅拌30 min,得到混合组分。最后在混合组分里加入乙醇溶解的促进剂BTEAC 1 g(BTEAC与乙醇质量比为1∶5),混合搅拌5 min,得到环氧树脂固化前驱体。将该固化前驱体置于60 ℃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2 h,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后的前驱体缓慢注入经预热并涂有脱模剂的不锈钢模具中,模具置于恒温干燥箱中按照100 ℃固化2 h,130 ℃固化2 h,160 ℃固化2 h的固化工艺进行固化,自然冷却至室温。

1.3.2 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 分别称取环氧树脂(E-51)、固化剂MNA、PES和纳米Al2O3(其中PES质量分数为15%,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Al2O3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首先将纳米Al2O3加入PES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加入EP树脂(100 g)中,制得EP/PES/Al2O3复合材料,命名为EP/15PES/3Al2O3,表示PES占环氧树脂基体的质量分数为15% 和nano-Al2O3占环氧树脂基体的质量分数为3%。

  

图1 不同PES质量分数的EP/PES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Fig.1 FE-SEM photographs of the EP/PES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PES mass fractions

1.4 性能测试

冲击试验:按照GB2567—2008标准实施,测试试样简支梁冲击强度(无缺口),试样尺寸80 mm×10 mm×4 mm。

(2)抽样检查法:严格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7年版)中的有关规定,利用内腔取样与外表面取样法,对本次研究选取的610件内镜进行检查。

拉伸试验:按照GB2567—2008标准实施,试样尺寸为210 mm×10 mm×4 mm,加载速率定在2 mm/min。

从图4可以看出来,随着nano-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EP/PES/Al2O3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一直在下降,冲击强度先迅速增加随后降低。当nano-Al2O3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最高,为45.7 kJ/m2,是未加入nano-Al2O3的EP/PES复合材料的2.7倍左右。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为87 MPa和180 MPa,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仍然要高于纯的EP树脂(85 MPa,127 MPa)。这也许是因为,一方面nano-Al2O3粒子在环氧树脂中能够比较均匀地分散,当基体受到载荷冲击时,nano-Al2O3和基体之间的界面可以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粒子之间的树脂也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所以能够吸收大量的冲击能,起到增韧的作用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冲击强度。另一方面,根据裂纹受阻理论[9],当材料所受的应力增加,用来填充的粒子能够让裂纹发生偏转和分离,这样材料的断裂能会增加,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与此同时,无机纳米粒子的存在,对有机复合体系的连续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故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当nano-Al2O3的质量分数过高后,纳米粒子易发生团聚,分散性变差,形成材料的应力缺陷点,在受应力的作用下非常容易被破坏,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以上结果说明了加入适量的改性nano-Al2O3,对于固化体系的冲击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扫描电镜观察(SEM):在室温下,将冲击试样断面喷金后,观察形貌结构。

2.5.1 EP/PES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 材料的介电性能通常通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数值来表征[10]。图5示出了不同PES质量分数的EP/PES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频率(102~106 Hz)的变化曲线。从图5(a)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升高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介电常数与电子位移和偶极子转向的极化程度和极化速度有关。电子位移极化的建立时间较短,而偶极子转向极化的建立时间较长,因此外界交变电场频率将会大大影响极化程度,从而影响介电常数。在低频时,两种极化都可以顺利完成极化过程,从而材料呈现较大的介电常数。而在高频时,偶极子转向极化来不及完全建立,从而呈现较小的介电常数。纯的EP树脂介电常数在4.5左右,随着PES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的介电常数先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当PES质量分数过高后,介电常数又开始下降。特别是当加入15% 的PES时,在100 Hz条件下,体系的介电常数最大,达到6.5左右,比纯环氧树脂(4.5)增加了44%。

在相同的频率下,EP/PES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随着PES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为PES的加入,环氧基体原来的连续相受到一定的破坏,体系的交联密度降低,从而导致偶极子的取向能力变强,介电损耗增加;另外,PES的加入,使两相界面间的聚集电荷变多,也会产生微小的电导损耗。而当PES质量分数过高时,颗粒变大且不均匀,出现大量的团聚,有效界面面积降低,从而使得偶极子极化能力降低,故在相同的频率下,介电损耗又出现下降。

2 结果与讨论

2.1 EP/PES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

图1分别是纯EP、EP/15PES和EP/25PES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

从图1(a)可以看出,纯EP树脂断面平整光滑,属于典型的脆性断裂,具有比较大的脆性。当加入PES质量分数为15%时, PES在环氧基体中以均匀的微球形式分散,且微球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紧密(图1(b))。同时,在PES微球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细小裂纹。这是因为PES微球穿插在环氧树脂基体中起到了应力集中的作用,阻止了裂纹的继续扩展。这个过程中PES颗粒克服自身的形变,吸收了材料受到冲击破坏时能量,进一步起到增强增韧的效果,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图1(c)所示为PES质量分数为25%的EP/25PES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PES微球仍然能够较好地分散,但是PES微球与环氧树脂基体出现了较明显的分离现象,说明彼此的相容性开始变差。这是由于随着PES质量分数的提高,在环氧树脂中PES微球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小,微球之间开始相互吸引,出现团聚的趋势。PES颗粒与环氧基体的结合能力变差,复合材料内部出现了较多的空隙,导致最后的力学性能变差。因此,本文选定PES质量分数为15%的EP/15PES复合材料作为基体,继续添加nano-Al2O3来改性复合材料。

性状:呈椭圆形,近圆形或圆锥形,大小不一。有的顶端有顶芽,类似鹦哥嘴,周围多发生鳞片样改变,外表面褐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的纵向沟纹,并可见点状环纹,环节上有许多毛须,或连成片状,外皮易撕裂。横切面白色或青白色,多呈现角质样改变,质硬。气特异,味甘微涩,嚼之有黏滑感。

2.2 EP/PES/Al2O3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纯EP/15PES/3Al2O3和EP/15PES/5Al2O3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

  

图2 不同Al2O3质量分数的EP/15PES/Al2O3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Fig.2 FE-SEM photographs of the EP/15PES/Al2O3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Al2O3 mass fractions

另外,在固化的过程中,PES可以与环氧树脂相互作用,彼此相互渗透和穿插,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8]。这种作用的存在,使得环氧分子链在受力过程中增加一定的滑动变形,能够吸收部分能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但是,当PES质量分数过高后,固化体系黏度较大,难以分散均匀,且在抽真空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将溶剂排除,使得最后的固化产物中存在较多的气泡和杂质,反而使最后的力学性能变差。以上结果说明加入适当含量的PES,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有效地缓解了环氧树脂的脆性。

选择长势均匀(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明显)的草地,将其划分为9个10 m×10 m的样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施肥、划破补播和对照(CK)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4周设有保护行,保护行宽度为1 m。

  

图3 EP/PE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a)、冲击强度(b)和弯曲强度(c)随PES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Fig.3 Influence of the PES mass fractions on tensile strength (a), impact strength (b) and bending strength (c) of the EP/PES composites

2.3 EP/PE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外界环境的稳定情况直接影响着测量精度和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好外界条件,避免外界干扰,建议采取的措施有:(1)避开卫星周期性的误差影响,选取信号强的时间段进行测量;(2)选取适宜的天气进行测量,降低气候变化、温差变化、大风大雨等天气对测量的影响;(3)使用稳定性强的电源进行设备供电,同时配备备用电源,谨防电源电压不稳对测量精度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当nano-Al2O3质量分数为3%时,从 EP/15PES/3Al2O3断面电镜图(图2(a))可以看出,nano-Al2O3在环氧基体中以均匀的颗粒状分散,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紧密,在受到外界应力作用时,应力场变得不均匀,这些nano-Al2O3颗粒可以很好地起到应力集中的作用,阻止裂纹的扩展,而且nano-Al2O3颗粒克服自身的形变时也能吸收部分的能量,从而提高了冲击强度。由图2(b)可知,当nano-Al2O3质量分数为5%时,由于其质量分数过高,从图中明显看到很多的nano-Al2O3颗粒发生团聚,在环氧体系中不再均匀分散,使得环氧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变差,体系中出现了较多的大空隙,因此,将会导致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变差。

(2)使用第三方软件,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采用了Radius Manager、Free Radius、My SQL等软件构建系统。

2.4 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以EP/15PES为基体,研究nano-Al2O3对EP/PE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图4示出了nano-Al2O3的含量对EP/PE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4 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a)、冲击强度(b)和弯曲强度(c)随nano-Al2O3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Fig.4 Influence of the nano-Al2O3 mass fractions on tensile strength (a), impact strength (b) and bending strength (c) of the EP/PES/Al2O3 composites

  

图5 不同PES质量分数的PES/EP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a)和介电损耗(b)随频率(102~106)变化曲线Fig.5 Dielectric constant (a) and dielectric loss (b) of pure EP and PES/EP composite films with different PES mass fr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102~106 Hz)

弯曲试验: 按照GB2567—2008标准实施,试样尺寸为80 mm×15mm×4 mm,跨距64 mm,加载速率为2 mm/min。

2.5 EP/PES/Al2O3介电性能分析

介电性能测试:在室温下,将样品制成表面直径2~3 cm、厚度1 mm的圆片,在试样上下表面涂上银胶,干燥后测试,测试频率为102~106 Hz。

以上的结果是因为PES质量分数的增加,在两者的界面层中,会吸附更多的自由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且极化作用变强,从而提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当PES添加量过高时,介电常数出现一定的降低是因为过多的PES不容易分散,出现部分团聚,而且体系黏度变大导致小分子溶剂不能充分去除,使得最终产物中残留一些气泡和杂质,导致介电性能变差。

  

图6 不同质量分数nano-Al2O3的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a)和介电损耗(b)随频率(102~106)变化曲线Fig.6 Dielectric constant (a) and dielectric loss (b) of EP/PES/Al2O3composite films with different nano-Al2O3 mass fr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102~106 Hz)

2.5.2 EP/PES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 介质损耗是由介质的松弛极化和电导引起的[11]。图5(b)显示,EP/PES复合材料介电损耗的数值基本上都比较小,并且随着频率的增高而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在低频时,偶极子和电子极化的速率能够跟上电场的变化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消耗能量,因此不会产生损耗。在高频时,偶极子等的极化速度跟不上电场变化,在过程中会吸收部分能量来克服一定的摩擦阻力,从而产生损耗。

热失重分析(TG):称取5~8 mg的环氧树脂样品置于陶瓷坩埚中进行TG测试,在氮气氛围下以10 ℃/min的加热速率从室温升温至700 ℃。

2.5.3 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 图6示出了不同质量分数nano-Al2O3的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频率(102~106)变化曲线。从图6(a)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同样也是随频率的升高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随着nano-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当加入质量分数为3% nano-Al2O3时,在100 Hz条件下,体系的介电常数最大,达到8左右,比纯环氧树脂的介电常数(4.5)增加了77%。以上的结果可由以下几个原因解释:首先,氧化铝本身的介电常数比基体树脂要大,引入到基体树脂中,会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其次,加入具有大比表面积的Al2O3纳米粒子,与基体会产生较多的纳米界面层,导致界面极化增强。而且nano-Al2O3经过表面处理后,和环氧树脂的极性基团结合,极性基团偶极矩增加,所以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会增大。然而,当纳米粒子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后,在基体中分散变得困难,从而发生团聚使得有效的界面面积降低,极化程度遭到破坏,所以介电常数又有所下降。

2.5.4 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 从图6(b)中可以看出,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同样也是随频率的升高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相同的频率(100 Hz)下,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值随着nano-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极性基团的松弛损耗,另一方面是来自于电导损耗[12]。加入nano-Al2O3之后,体系中纳米颗粒表面和羟基结合,材料的极性就会增加,极性基团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一定强度的极化,在去掉电场的瞬间产生极化松弛,从而引起介质的松弛损耗。同时,纳米粒子的加入会带来一些导电杂质,电介质所含微量导电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时,因克服内摩擦力需消耗部分电能,产生电导损耗。

2.6 EP/PES/Al2O3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图7示出了不同质量分数PES的复合材料在N2氛围中的热重曲线,升温速率为10 ℃/min,不同配方的热分解温度由表1给出。

2) 可以检测折臂式铁钻工的回转角度,以便精确控制铁钻工上卸扣的方向,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加入电子检测设备,以检测底座回转的角度。

  

图7 不同质量分数PES体系环氧树脂的热失重曲线Fig.7 TG curves of epoxy resin with different PES mass fractions

 

1 不同质量分数PES的体系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数据

Table 1 Decomposition of epoxy resin with different PES mass fractions

  

SampleT-5%/℃T-50%/℃Residualmass/%EP3034076.2EP/5PES31042611.9EP/10PES31942715.2EP/15PES33243521.8EP/20PES31343019.5EP/25PES30942517.3

1) T-5%—Temperature at the mass loss ratio of 5%;2) T-50%—Temperature at the mass loss ratio of 50%

从图7和表1中可知,纯的环氧体系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3 ℃,终止分解温度为407 ℃;当体系中添加PES后,体系的热稳定性提高了。特别当 PES质量分数为15%时,热稳定性能达到最好,初始分解温度和终止分解温度达到最高,分别为 332 ℃ 和 435 ℃;但是,随着PES质量分数的继续增加,热稳定性又开始下降,初始分解温度和终止分解温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PES分子结构中的砜基、醚基以及苯环结构赋予了PES较好的耐热性。当PES质量分数过高时,团聚的PES颗粒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氧的交联体系,导致固化体系中的缺陷增多,因此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下降。以上结果说明一定添加量的PES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

图8示出了不同质量分数nano-Al2O3的复合材料在N2氛围中的热重曲线,升温速率10 ℃/min,不同配方的热分解温度由表2给出。从图8和表2中可知,当PES质量分数为15%时,添加nano-Al2O3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变好,特别是在nano-Al2O3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和终止分解温度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76 ℃和449 ℃,比纯的环氧体系分别提高了73 ℃和42 ℃;但是随着nano-Al2O3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热稳定性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以上结果可由以下原因来解释:首先nano-Al2O3本身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而且经过表面改性之后,nano-Al2O3能够很好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中,与基体有较强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体系的热稳定性能。但是当nano-Al2O3质量分数继续增加后,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使得粒子间容易团聚,分散困难,一定程度上破坏了EP的交联体系,导致固化体系中的缺陷增多,界面结合变差,热稳定性能下降。

  

图8 不同质量分数Al2O3体系环氧树脂的热失重曲线Fig.8 TG curves of epoxy resin with different Al2O3 mass fractions

 

2 不同质量分数Al2O3的体系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数据

Table 2 Decomposition of epoxy resin with different Al2O3 mass fractions

  

SampleT-5%/℃T-50%/℃Residualmass/%EP/15PES/0Al2O333243521.8EP/15PES/1Al2O335544722.5EP/15PES/3Al2O337644923.7EP/15PES/5Al2O336144525.0

3 结 论

(1) 当PES质量分数为15%,nano-Al2O3质量分数为3%时,较纯环氧树脂体系,EP/15PES/3Al2O3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45.7 kJ/m2,是未加入nano-Al2O3的EP/PES复合材料的2.7倍左右,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1.3.3 三萜类 枇杷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是乌苏酸、齐墩果酸及其衍生物[25,26],以游离酸及其皂苷的形式存在于枇杷的花叶中[27,28],枇杷花中乌苏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分别为2.68 mg/g DW和0.51 mg/g DW[15],枇杷叶中乌苏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分别为5.60 mg/gDW和1.40 mg/g DW[29]。Taniguchi[30]利用枇杷叶片的愈伤组织制备三萜酸,三萜酸的含量达到50 mg/g DW,其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委陵菜酸和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α,19α-二羟基-3-O-乌苏-12-烯-28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枇杷叶。

在虾稻鳜综合种养模式中,为了保证各物种足够的生存空间,对水产动物的产量进行了控制,虾单产1 950 kg/hm2,水稻单产6 250 kg/hm2,鳜鱼单产825 kg/hm2,饵料鱼单产375 kg/hm2,单产水平虽不高,但利润仍达77 125元/hm2左右,利润是水稻单作的10倍以上。在该模式中,由于饵料鱼转化为鳜鱼的饵料,其单项效益为负值。从虾稻鳜综合种养的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克氏原螯虾和鳜鱼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水稻的种植效益。

(2) 当PES质量分数为15%,nano-Al2O3质量分数为3%时,在室温、100 Hz测试条件下,EP/15PES/3Al2O3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达到8左右,较纯环氧体系增加了约77%,且介电损耗值保持在较低水平。

正是如此,茅台酱香系列酒产品得以完全顺价,品牌价值得以回归,随着市场耕耘和消费培育的纵深推进,系列酒品牌价值还将持续爆发。

(3) 当PES质量分数为15%,nano-Al2O3质量分数为3%时,EP/15PES/3Al2O3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76 ℃,终止分解温度为449 ℃,比纯的环氧树脂分别提高了73 ℃和42 ℃,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红. 高介电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4.

图3示出了EP/PES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随PES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随着PES质量分数的增加,EP/PES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当PES质量分数为15%时,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达到峰值,分别为 101 MPa、202 MPa和16.5 kJ/m2,相比纯的环氧树脂分别提高了14.0%、59.2%和11.5%。一方面是由于PES微球的加入,起到了增强的作用,提高了拉伸强度。另一方面PES以变形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环氧基体中,当体系受到外力作用时,PES微球能够起到应力集中的作用,自身发生形变从而可以吸收大量的外界能量,并有效地将能量转移消耗,有利于复合树脂冲击和弯曲性能的提高。

[2] SHI R, MA C G, LIU M.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black in epoxy resin/thermoplastic multiphase composite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653(73): 73-76.

[3] YU J, HUO R, WU C, et al. Influence of interface structure on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epoxy/alumina nanocomposites[J]. Macromolecular Research, 2012, 20(20): 816-826.

[4] 李文芳, 商睿凝, 李继双, 等. 改性纳米氧化铝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J]. 胶体与聚合物, 2016(3): 114-117.

[5] 王好盛, 张冬海, 薛杨, 等. 环氧树脂/微纳米α-氧化铝复合材料电气性能和热性能[J]. 塑料, 2016, 45(1): 16-19.

首先邀请专家对某类别下的指标及子指标进行两两比对,决定相对重要程度,从而建立成对比较矩阵。这里需要用到三角模糊数,用于表示每一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如,是一个三角模糊数,那么=(l,m,u)表示:

例如,《紫藤萝瀑布》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观察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什么感悟?

[6] 蒋德意, 赵江涛, 周权, 等. 聚醚砜增韧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研究[C]//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 武汉:[s.n.], 2014: 192-195.

[7] NAKUL P, CARMEN T, MAGALI C, et al.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based on multi-phase epoxy/PES matrices with carbon nanotubes: Morphology and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characterization[J].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6, 18(12): 2040-2046.

[8] CHEN Y, YUAN G, XIAO Y, et al. Preparation and study on properties of epoxy resin modified by poly(ether sulfone)[C]//2011 6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Strategic Technology (IFOST). Harbin, China: IEEE, 2011: 126-129.

[9] FU Y M, ZHOU H M, WANG J L, et al. Analysis of crack arrest by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in metal with oblique-elliptical embedding crack[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2, 525/526(1): 405-408.

[10] PARK J J. Effect of nanosilica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C electrical breakdown strength of epoxy/microsilica/nanosilica composite[J].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2, 13(6): 301-304.

[11] NELSON J K, HU Y.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properties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5, 38(2): 213-222.

[12] 龚瑾, 李喆, 刘新月. 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空间电荷特性与高温高湿环境下交流电场老化[J]. 电工技术学报, 2016, 31(18): 191-198.

 
吴唯,陈诗英,宗孟静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