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寒地玉米大苗移栽栽培模式的实验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引言

在气候变暖的趋势出现放缓的形式[1],特别是中国的北方地区已经有下降趋势的情况下[2],气候及气候变化对新品种引进、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也将面临新的选择。在北方寒地区域,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玉米生产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期,如何打破这个瓶颈,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成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性问题。

2018年,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1.5万人,年龄最小的12岁,吸毒人群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除了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毒品,通过改变形态包装、花样不断翻新的“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型毒品也正悄然入侵。由于对毒品的危害认知有限,很多青少年涉毒之初都抱以侥幸心理,认为尝试一下不会上瘾,尤其是新型毒品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很容易让一些没有辨别力的青少年走上不归路,从而害了他们的一生。

黑龙江省富裕县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0℃活动积温为2726.8℃;年平均降水量448.3 mm;全年日照时数为2595.1 h,无霜期120-135 d,作物生长季较短,受热量条件的限制产量较低。玉米大苗龄移栽方法,是提高当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当地的气候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大苗龄移栽与传统的玉米育苗移栽方法有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玉米育苗移栽主要是采用纸筒育苗方法[3-4],适合于小苗龄移栽。玉米的小苗龄移栽的主要问题,一是对玉米各生长进程的延长作用小;二是适宜移栽期短,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困难,苗龄小,作用不大,苗龄大,由于育苗营养体小,容易产生生理障碍,影响移栽后生长发育[5]。本实验利用穴盘育苗法可以实现玉米的大苗龄移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纸筒育苗的缺点,使移栽期由原来的两叶一心,提高到五叶一心,有效地利用了春季的光热资源。本文利用2014-2016年移栽玉米分期播种资料,分别分析了移栽和直播玉米的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各生育期内的气温、辐射、降水变化及其重新配置特征,来分析寒地玉米大苗移栽的可行性,以期推广一种新的玉米栽培模式,使这一区域气候增产潜力的有效利用尽量最大化。

2 移栽试验

2.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4-2016年4—10月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五一村玉米专业合作社生产田内进行。地理坐标 45°48′N,124°29′E,海拔 162 m。 2014 年试验面积为 0.2 hm2,2015和 2016年的试验面积为 2 hm2,地势平坦,砂壤土,肥力中等,管理水平一致[5]

2.2 试验方法

最佳移栽期是在苗龄5叶到6叶之间,移栽大约有10-15 d左右的缓冲期,在现有的预报技术条件下,可以比较好的选择最佳移栽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霜冻、干旱,生长季节低温至贪青等气象灾害。

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提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分析发现,类似的题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当中,这也体现了高考越来越重视数据分析素养的考查.

王一大等从冻害温度对玉米小苗移栽的影响做过分析[10],但随着气候变暖以及变暖过程趋于稳定,终霜期对于玉米移栽的影响也明显的降低,而玉米在七叶期之前,玉米的生长点在茎基处,具有较好的包裹特征,使玉米大苗龄移栽的栽培模式受气象灾害影响的风险得到显著的降低。

(3)试验材料。2014年移栽玉米试验品种为‘龙作1号’,直播玉米的试验品种为‘富城519’,由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2015和2016年扩种试验移栽玉米试验品种为‘吉翔1号’。育苗穴盘用54穴塑料穴盘;育苗大棚为宽6 m、高2.2 m的简易镀锌钢管塑料大棚[5]

3 结果分析

3.1 移栽与直播玉米的同期热量条件分析

 

表1 2014年各发育期内平均≥10℃积温配比对比数据

  

发育期 移栽(月、日)直播(月、日)提前天数/d移栽积温直播积温 积温差播种、移栽 5.5 4.26出苗 5.12 91.6七叶 5.26 6.4 11 298.7 390.3 -91.6拔节 6.14 6.26 12 402.1 461.3 -59.2抽雄 7.14 7.26 12 515.5 683.6 -168.1乳熟 8.20 8.26 6 836.0 708.1 127.9成熟(初霜) 9.26 9.26 0 624.2 494.9 129.3

热量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北方寒地粮食品质、产量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探索新的耕作方式,以期延长农作物生育期,有效的使用热量资源就成为从技术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玉米育苗移栽,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近30 a。由于投入大,增产不明显,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从实地调查看,直播方式和小苗龄移栽,玉米的长势差别不大[9]

  

图1 生长季(4-9月)平均旬日照时数

3.2 同一年份不同移栽期的各发育期进程对比分析

移栽关键期各旬的平均气温在近50 a中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通过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4月下旬的上升最为明显,平均每10 a上升0.54℃,5月中旬的上升幅度最小,平均每10 a上升0.35℃。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最高发生在2009年,为16.26℃,最低发生在1974年,为7.47℃。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最高发生在1998年,为20.19℃,最低发生在1972年,为9.52℃。从各年代看,5月上旬和5月中旬20世纪90年代上升最快,90年代较80年代分别升高0.5℃和2.4℃。这种旬平均气温变暖的趋势为玉米大苗龄移栽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3.3 不同年份移栽玉米的各发育期进程对比分析

比较2014-2016年各发育期进程对比数据 (表3),由于2015-2016年预报的霜期和稳定通过10℃的日期比2014年偏晚,玉米的移栽期比2014年拖后了7-14 d,从测产的情况看2015年为2027.6斤/亩 (13%水),2016 年为 1503.1 斤/亩 (13%水);在2016年夏季出现了显著的干旱,7-8月降水量仅有100.6 mm,比历史同期少56.5%,对玉米的生殖生长影响明显,直播玉米单产801斤/亩(13%水)。反映了在5月的第三候以后进行移栽,对于发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就已经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了,但移栽玉米抗御灾害的能力明显优于直播玉米。

 

表2 2014年不同移栽期的各发育期对比数据

  

发育期 移栽(月、日) 移栽(月、日) 移栽(月、日)播种 4.19 4.22 4.25出苗 4.26 4.29 5.2三叶 4.29 5.2 5.5移栽 5.5 5.10 5.15七叶 5.26 5.30 6.2拔节 6.14 6.17 6.20抽雄 7.14 7.17 7.20乳熟 8.20 8.23 8.26成熟(初霜) 9.26 9.26 9.26测产 (斤、 亩)(潮)2412.5 2402.6 2393.7 25% 27% 28%

 

表3 2014-2016年各发育期对比数据

  

发育期 1 4年移栽(月、日)1 5年移栽(月、日)1 6年移栽(月、日)1 4年移栽(月、日)1 5年移栽(月、日)1 6年移栽(月、日)播种 4.1 9 4.2 0 4.2 6 4.2 6 5.1 1 5.8出苗 4.2 6 4.2 8 5.3 5.1 2 5.2 6 5.2 4三叶 4.2 9 5.2 5.8 5.2 0 5.3 1 5.3 0移栽 5.5 5.1 2 5.1 9七叶 5.2 6 6.1 0 6.1 5 6.4 6.1 8 6.1 6拔节 6.1 4 7.2 7.7 6.2 6 7.8 7.6抽雄 7.1 4 7.1 9 7.2 2 7.2 6 7.2 6 7.2 4乳熟 8.2 0 8.2 8 9.1 9.2 6 8.2 6 8.2 2成熟(初霜) 9.2 6 9.3 0 1 0.1 9.2 6 9.3 0 1 0.1

4 试验区玉米移栽关键期的气候背景及变化特征

4.1 移栽关键期旬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比较2014年不同移栽期的各发育期进程的对比数据(表2),反应出移栽期越晚,同一阶段的发育期也相对滞后,用于后期生殖生长的相对时间会减少,玉米的产量将下降,果实的含水率也有所增大。

4.2 移栽关键期0 cm地表旬最低温度变化

杜震宇就断根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做过研究,指出在苗龄发育的适当阶段,断主根对于虚根系的发育有催化作用[8]。本实验中,在移栽过程中自动实现了断主根,使玉米生长由直根系变为虚根系,植株自然矮化,同时增强了吸水肥能力,植株矮化也增强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效果,提高了农田小气候效应[7-8]

 

表4 移栽关键期0 cm地表旬最低温度年代际变化

  

00年代(d·℃)4.3 -11.8 -9.4 -10.4 -7.4 -7.6 5.1 -7.7 -9.4 -7.9 -6.0 -5.3 5.2 -5.8 -4.9 -8.3 -4.8 -0.9旬 60年代(d·℃)70年代(d·℃)80年代(d·℃)90年代(d·℃)

4.3 移栽关键期降水量变化趋势

近50 a移栽关键期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图 2),其中 1983年降水最多,达 96.6 mm,2004年降水最少,为13.1 mm。在1961-2016年间呈6-7 a的准周期的波动变化,而趋势变化不显著。

  

图2 近50 a移栽关键期降水量变化图

从多年月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逐月变化看,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平衡中,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而降水的集中期在7-8月,这种落后导致从春季到初夏(4-6月)需水的不平衡。因此,在试验区春旱是影响玉米移栽成活率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实验中采取坐水移栽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新型业务供给不足。市场细分进一步加剧,客户需求不断细化、深化,房地产估价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专研新的发展空间,诸如银行批量评估服务、大型企业集团的资产管理服务等新型业务需求逐步产生。然而,新型业务对服务效率、专业高度、技术精度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对正处于资源整合初期的房地产估价机构而言,不是简单地增加估价师数量就能够解决的,一定程度上存在供给不足局面。

4.4 无霜期日数

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趋于稳定,试验区近50 a无霜期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5.18 d,尤其到2000年以后增加趋势更为明显,较20世纪90年代平均增加9.0 d(表5)。无霜期日数的延长使玉米移栽遭遇冻害的影响有明显减少的趋势,有利于玉米移栽工作的进行。

 

表5 富裕县无霜期年代际变化和趋势

  

变化趋势(d/10a)富裕 131.5 121.7 126.8 129.0 135.4 144.4 5.18 61-10平均(d)60年代(d)70年代(d)80年代(d)90年代(d)00年代(d)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比较2014年各发育期内平均≥10℃积温配比对比数据(表1),可以看到移栽玉米的各个生育期均比直播玉米提前6-12 d,特别是在玉米的营养生长期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而同一生长阶段移栽玉米所使用的积温比直播玉米要少用50-90℃左右。根据图1所示,这主要是移栽玉米在同一生育期内所获得光照资源充足,优于直播玉米形成的效果,是移栽玉米发挥气候生产潜力的一大优势。

(2)观测方法。发育期观测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6],人工观测。

0 cm地表最低温度是霜冻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呈上升趋势(表4)。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4.8℃,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0 cm地表最低温度分别为-7.4、-6.0℃和-4.8℃;到了2000年代则分别为-7.6、-5.3℃和-0.9℃;在本试验所使用的大棚中,当0 cm地表最低温度在-10.0℃以上时,没有出现小苗受冻的情况。在2001-2014年间,在5月上旬0 cm地表最低温度低于-1.0℃的有6 a,占42.8%;在5月中旬就没有出现这一情况,而在玉米的七叶期之前,玉米的生长点在茎基处,即第一和第二茎节之间,玉米的外皮对于防止玉米受冻害有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因此,5月6-15日之间是玉米大苗移栽的最佳时期。

(1)试验设计。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播种日期分别为:4月19日、4月22日、4月25日;移栽日分别为: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直播为5月5日[5]。

5.2 结论

(1)玉米大苗移栽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特别是该栽培模式较好地利用了玉米营养生长过程中的喜光性特点,使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光照利用效果明显提高,玉米产量显著增加。

除体温外,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呼吸、血压、脉搏方面更为接近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举报者为中行扬州支行原员工王燕茹。她自称与黄宇曾交往多年,打算结婚。去年7月,黄宇因怀疑她与其他男人交往而对其进行殴打。“我报警后才发现他已婚,后来去婚姻登记处询问,才知道他早就结婚了”。

(2)通过对试验区玉米移栽关键期气候背景及其变化特征的分析,气温和0 cm地表最低温度呈变暖的趋势,而这种变暖的趋势又使无霜期日数变长,使玉米大苗移栽遭遇冻害的影响明显减少,结合近几年5-7 d预报技术的进步,使玉米大苗移栽得到了保障。

(3)本实验反映出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区域开展这一种植方式是可行的,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区域热量条件相对不足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难以提高的瓶颈问题,该栽培模式对本区玉米增产潜力巨大,是值得继续研究、完善、开发推广的新型种植模式。

Linux中有一个关于DNS域名解析的配置文件/etc/resolv.conf,它规定了在进行DNS查询时首先查询的名称服务器。整个查询过程如下[1]:

参考文献

[1]王绍武.中国气候与变化评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4-9.

[2]王永光,龚振淞.中国温度、降水的长期气候趋势及相关因子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5,2(增刊):85-90.

[3]周宏斌,张义.寒地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应用[J].农业外科技通讯,2011(6):164-165.

[4]魏国江,潘东梅,刘淑霞.浅谈黑龙江省玉米育苗移栽优点和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1,2(4):55-57.

[5]张兴林,丛志宇,赵慧颖等.黑龙江省富裕县移栽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通讯,2016(21):147-152.

[6]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7-12.

[7]季洪强,常纪苹,付志远,丁冬,谭晓军,汤欣欣,刘宗华.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263-266.

[8]杜震宇.断根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3:50-52.

[9]刘兴文;玉米移栽的最佳苗龄期[J].农村百事通,1996,4:26-26.

[10]王一大,于盛楠.玉米移载和大垄破膜的冻害温度分析[J].黑龙江气象,1997,2:22-27.

 
王永超,孙砳石,张兴林,肖鑫,梁爽
《黑龙江气象》 2018年第04期
《黑龙江气象》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