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肝性脑病为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甚至昏迷等,该症的发展具有潜在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护理人员应以预见性的眼光看待患者病情的任何一个细节,将可能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的因素尽早消灭,从而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本次研究给予肝性脑病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肝性脑病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2],并均在我院进行血氨检查、CT检查、诱发电位检查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3岁,平均(53.62±1.17)岁;病程7~15年,平均(12.43±1.33)年;诱发因素消化道出血12例,电解质紊乱7例,高蛋白质饮食6例,感染3例,药物中毒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3~70岁,平均(53.52±1.24)岁;5~14年,平均(12.14±1.07)年;诱发因素:消化道出血13例,电解质紊乱6例,高蛋白质饮食5例,感染4例,药物中毒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肝性脑病诱发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研究,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受其监督;排除精神异常及认知障碍、合并代谢性疾病、颅内病变及最近10 d内曾大量放腹水者。

3.种植耐病的玉米品种。比如之前提到的鲁单50和中玉4号等,虽然是耐病品种但也可能染上病毒,所以需要在玉米安全播种期进行播种,这样控制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对患者的思维、认知、各项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对其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更为准确地判断;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疏导,针对出现暴躁情绪的患者应增加病床床栏保护,必要时给予约束带以免发生坠床或撞伤等事故;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及肌肉萎缩。

Da和De分别为空气动力学粒径和几何学粒径;ρtap为颗粒密度,可以用最紧松密度代替即为振实密度,ρ0为参照密度,为1 g/cm,X为动态形态因子(球形时X=1)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评分性比较(表3)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表2)

1.2.2 观察组 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1)成立预见性护理干预小组,由1名主管护士与2名护士组成,在护理实施前进行相关护理知识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意识,并通过积极查阅预见性护理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护理行为及临床决策的工作步骤。(2)意识障碍与行为反常的预见性护理。患者在肝性脑病前期将出现波动性意识障碍与行为反常的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应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有关人物、时间、地点等内容的询问,以了解其是否答题准确;对患者的皮肤、巩膜、小便的颜色及每天腹围的变化进行密切监测与记录,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反射减弱与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为医师提供详细的病情资料,以便于尽早发现异常先兆症状,及时向医师反馈从而及时进行处理。(3)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预见性护理。针对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交替使用保钾与排钾利尿剂,同时定期进行抽血以测定电解质同时进行血气分析,从而避免快速利尿与大量放腹水,防止发生血容量下降,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4)发热的预见性护理。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咳嗽、咳痰及胸痛等反映感染的症状,若患者出现发热,则积极给予物理降温等措施并以头部降温为主,辅之以体表降温,令患者佩戴冰帽,以尽快降低其颅内温度,减少脑细胞氧耗,从而减轻肝性脑病症状。(5)牙龈出血的预见性护理。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牙龈出血现象,以判断其出血倾向,若患者有出血倾向则及时进行止血并保护患者免受磕碰,选择软、烂、流质及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以免消化道出血。(6)出血的预见性护理。提前制定相应抢救程序,做好急救药品及其他用物的准备,并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尤其注意有出血史或出血倾向较大的患者,通知血库及时将血源准备充足,以便出血时能及时配血,保证抢救有条不紊地进行。(7)维持其体内正氮平衡的预见性护理。嘱咐患者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忌暴饮暴食同时注意少食多餐,给予5020.7~6694.4 kJ之间的高热量饮食,以维持其体内正氮平衡。(8)便秘的预见性护理。详细了解患者每天排便情况,嘱咐患者保持每天排便1~2次,可给予乳果糖口服,避免出现便秘,必要时可采取米醋稀释灌肠的方法通便。(9)负性情绪的预见性护理。肝性脑病患者往往狂躁不安,因此,应加强安全管理,努力帮助其保持稳定情绪,以温和态度与其接触,注意言语行为得体,防止激怒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但禁用强镇静剂,以免加重其进入昏迷。

2 结 果

他要钓的是鱼,不是乌龟!这只蠢笨的爬行动物干吗要咬钩?他得让大伙瞧瞧,毁了圣保罗水管工的周六下午,它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男人摸起手钩,甩了出去,但落下的大钩却没有击中目标。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AST(IU/L) 干预前干预后 ALT(IU/L) 干预前干预后 静脉血氨(μmol/L) 干预前干预后 NCT-A(s) 干预前干预后 观察组3156.87±5.2158.79±5.5953.46±4.1257.63±4.36124.54±12.0781.47±7.5285.74±7.9152.49±4.77对照组3057.13±5.4257.62±5.3953.17±4.2257.17±4.83120.79±12.17119.56±12.4384.64±8.1376.49±6.54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静脉血氨、NCT-A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表1)

 

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SAS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 SDS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 观察组3170.24±4.1645.73±4.1864.73±2.7141.64±2.72对照组3070.67±4.0759.83±4.7663.87±2.8354.64±2.17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及治疗依从性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肝功能观察指标包括静脉血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完成数字连接试验A型(NCT-A)所需时间,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SDS各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1~4分4级评分法,将个条目等分相加即为总组分,总组分乘以1.25区证书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100分。SAS评分51~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53分表明存在抑郁症状,得分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3],于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4周测量;治疗依从性以我院自行设计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定期锻炼及规律作息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0~1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于干预后4周进行问卷调查。并发症主要包括脑水肿、肾功能异常、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感染等。

 

3 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按时服药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定期锻炼观察组3110.92±1.0710.67±1.1610.86±1.119.89±2.06对照组307.24±1.436.43±1.277.14±1.546.22±1.31t值5.5516.0105.3903.011P值<0.001<0.001<0.001<0.006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4)

现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现,高效课堂的提出,使这种授课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已经跟不上课改的步伐。新的教育理念提倡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需要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应再是沉寂无声的了,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沃土。因此,我呼吁教师们不要再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了,把本应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组别例数有无观察组312(6.45)29(93.55)对照组309(30.00)21(70.00)χ2值5.720P值0.017

注:观察组发生2例并发症,其中肾功能异常1例,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例;对照组发生9例并发症,其中脑水肿2例,肾功能异常4例,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2例,感染1例

3 讨 论

肝性脑病发生于肝病终末期,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规治疗以降低血氨、降低颅内压及解毒保肝等为主,对患者的病情具有良好改善效果,但预后好坏离不开护理措施得当与否。常规护理多从片面的护理经验出发,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症状进行对症护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且该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主,极少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但对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并不明显,若实施不当将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对其身体康复进度产生不良影响[4-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改善不佳,患者干预后对护理要求中按时服药、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及定期锻炼等依从性不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肝性脑病病情变化快,而相关危险因素对病情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预见性的眼光,努力规避相关诱发因素,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症状制定一系列预防与解决方案并严格实施[6-8]。本次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尽可能降低患者摄入外源性蛋白质类物质,以减少其体内氮类物质的蓄积,从而从源头上阻滞肝性脑病的进一步恶化;通过利用巩固加深记忆的方式促使患者存储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有效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意识障碍;患者由于对肝性脑病预后转归的不确定可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结合全身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的开展,从而平复患者的情绪[9-10]。本研究中观察组经过预见性护理,肝功能指标及心理状态恢复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通过人性化的预见性护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表明预见性护理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肝性脑病患者预见性护理可显著优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顾洁瑛,钱珠萍.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肝性脑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196-197.

[2] 王 玮,邵文革.56例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5,10(1):699-700.

[3] 李 瑛,李海燕.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12(2):24.

[4] 张 翠,马 乐,袁雪梅.循证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36-137.

[5] 刘 晶,孙 玲,勇伟娜.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延续护理[J].护理学报,2017,24(2):49-50.

[6] 赖桂凤,张燕燕,李新萍,等.延续护理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9):1398-1400.

[7] 高 瑞,赵雪茹.160例肝性脑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137-138.

[8] 李美玲,耿佳颖,杨立新,等.探讨肝性脑病诱发因素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2):137-138.

[9] 李 颖,欧梦党,龙凤娇,等.以循证为导向的预见性干预措施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6):2792-2795.

[10] 徐闻清,严志涵.以循证为导向的预见性干预方案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以及情感状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0):1126-1129.

 
冯少馨,游少珺,陈丽娟,陈华婕,陈德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09期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年第09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