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基本依据

更新时间:2009-03-28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后做出的重大判断,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理解其内涵是深入把握这一历史方位的前提,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起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是十九大报告重要理论成果之一,研究这一论断的内涵是准确解读十九大精神的基础和关键,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理解。

()道路引领新时代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2012年十八大召开为分界点,这种飞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由以往的重速度、重需求转变为重质量、重供给。以往我国经济总量很大,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随着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第二,国内政治环境有所改善。五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新的成效。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全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过去,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归,使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得到提升,文化建设的效果显著。第四,国际地位的提升,实现了由旁观者、跟随者到参与者、领跑者的转变。如今,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不仅实现了国内的飞越式发展,也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些飞跃都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需要我们一以贯之的正确道路,这一时代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国家定位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小康”作为中国独有概念,对于中国发展有特殊意义。改革开放之初,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党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九大上,党根据国内外条件,对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时期作了新的规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

()发展要求新时代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人一贯主张共同富裕,但在不同时期“共同富裕”有不同的特点。毛泽东在1955年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概念,强调平均主义,主张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村民共同富裕起来,虽然其后出现了“一大二公”的错误,但共同富裕的目标和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经验,倡导先富带动后富,强调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致力于把蛋糕做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着力点是缩小差距,把蛋糕分好,实现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民生与发展的辩证统一。”[2]改变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在追求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保证全体劳动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伟大梦想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这里主要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梦两个视角进行解读,中华民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近代以前,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之一,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辉煌时期;从1840年开始,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历经磨难,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却一次次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带领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为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整体而言,它是民族振兴之梦、国家富强之梦;就个人而言,它是13亿多中国人民生活幸福之梦、人生出彩之梦。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幻想,新时代是通过努力奋斗更真切地贴近中国梦的时代。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那时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真正找到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的,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与新中国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历史条件不同,新中国是在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下,在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条件下建立的,新时期的背景从国内来看主要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和国家遭到严重损失,从国际看主要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太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第二,成果不同,新中国的最大贡献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而新时期的主要贡献在于实行了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为国家富强建立了物质基础。第三,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新中国时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阶段,新时期我国正式开始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从新时期开始,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近40年的发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需要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奋斗。

()国际地位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民族独立,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人们对于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始了艰辛探索,主要经历了两个大时期:一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到1919年,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对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改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911年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独立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1919到1949年,我国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的漫长奋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二、历史视域下的“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

回顾建国以来的国家和社会建设,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相对应,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节点,即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厘清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就成了深刻理解新时代这一概念的必然要求。

在广西,“一干七支”的内河骨干航道网建设持续推进。西江干线南宁至梧州段全面升级为2000吨级,西南水运出海“三通道”基本实现规划目标,长洲枢纽船闸通过能力超过1.3亿吨,是全球目前通过能力最大的内河船闸。

(一)开启新纪元:新中国成立

近年来,中国外交领域的最大特点在于,中国不仅成功融入了国际体系,而且从国际体系的边缘进入了中心区域。我国渐渐由国际秩序的跟随者转变为倡导者和引领者,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亚投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一带一路”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式交流,我们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影响着国际社会,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国形象,迸发了强国力量。这对于推动世界和平、维护世界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

()进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确立

从一方面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意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并积极踊跃的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为我国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由于我国冰雪地域辽阔,大众滑雪运动发展趋势十分迅猛,并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从另一方面看,大众滑雪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不管是在滑雪场方面,还是滑雪人数方面,都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在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顺势发展大众冰雪运动,使我国大众冰雪运动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新飞跃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我国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飞跃也是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新时代与新时期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新时期的开启带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冒险性,新时代的开启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自然结果。”[4]一定程度上来说,改革开放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不得已之举,带有一定的被迫性,而今天新时代的开启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新时代是成熟了的新时期。第二,历史任务不同,新时期主要解决如何富起来的问题,而新时代是在新时期历史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逐步走向强大的过程。第三,自觉程度不同,新时期我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新时代起初就是高度自觉的顶层设计。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只能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如今我们要做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三个历史阶段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层层递进的关系,三者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梦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方面,它们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同时人民幸福也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在民生方面的具体表现。民族振兴首先在于民族独立,这一问题在新中国成立时得以解决。“富强”虽是联在一起的,但富是强的基础,强是富的升华。如果说新时期是以贫穷为起点,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那么新时代则是高起点的,它站在新时期历史成就基础上,从富裕走向强大,实现真正的“富强”。把握好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的逻辑关系,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内涵。

6)6—9月份,田间卵果率达到1%时,及时喷25%灭幼脲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三是思想文化建设达到新高度。社会主旋律引领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社会主流思想方面作用明显,党和国家从政策、体制等多方面给予支撑,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展现中华魅力,传承中华文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得到彰显,激励了全国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去,各种优秀文化作品丰富多彩,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大增强,文化市场更加繁荣。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党始终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现实问题在新时代仍然没有过时,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基础。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根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近年来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进入新时代,与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纵向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阶段性的跃进,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从横向比较,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甚至在一些领域还超过了发达国家。

马克思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科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十八大以来我国尤其重视技术创新,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大飞机和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领先世界;中国巨大的制造业产能为效率驱动型创新奠定基础,在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纺织和通用化学品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建筑机械、电气设备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世界竞争力与日俱增;“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高铁、电子商务和共享单车领先全球,这些新成果体现了我们由过去的“中国制造”到如今逐渐实现“中国创造”转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为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思考。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部分,并指出当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类开始探求更高层次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5]人的需要层次有不断递增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的层次也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之前相比,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更高的期待,人们需要的变化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是民主法治建设获得新进展。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使人民民主呈现出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新境界;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律保障,对于规范政治生活、发扬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些新成果为新时代我国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十八大以来国内实践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1]正是这些成就和变革造就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而在一项基于我院应届和往届医学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每日文献阅读花费1~3小时的研究生占54.9%,其中,14.6%的科研型研究生每日阅读文献时间超过3小时,显著高于临床型研究生[4]。由此可见,医学研究生在文献信息检索及使用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临床型研究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的诊治问题,也并没有有效利用文献信息向上级医生提出合理建议。

一是经济发展呈现新面貌。首先,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从2012年至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二十六万亿元,同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超越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位列世界第一,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以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改变过去单一的发展方式,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一杭走了几步,再次回头看了看,觉得这人好生面熟,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面。电梯还在上行,墨镜男低头看着电梯层数显示,不动声色地等着,目光却悄悄瞟向一杭。

妻子悲痛欲绝,让他的心里十分难受,2 0多年同甘共苦,夫妻情深啊!思前想后,他觉得自己不能因为女人就失去幸福的家庭和贤良的妻子,更不能失去现有的口碑和政治前途。离婚简直不可想象,那会给他带来一系列一大堆不堪设想的后果。于是他给妻子跪下了,诚恳认错,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加倍补偿,哭求妻子给他一个机会。他当着妻子的面给扬扬打了电话,郑重宣告分手的决定。话筒那边一阵沉默,紧接着传来压抑的哭声。但是他硬起了心肠,又重复了一遍。在这种原则面前,他必须是理智的。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社会领域也不例外。目前,虽然我国社会根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时代发生了变化: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土壤之中,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灵活应用和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四是社会生活大大改善。民生问题得到改善,人民幸福感增强,惠民工程得到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不足4%。教育事业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落后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视以及西部和乡村支教计划的落实,过去的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改善。双一流建设加快了各高校的合理化改革,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就业问题也有所好转,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1%。社会保障更加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环境更加优越,创新社会治理口号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国家治安环境得到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是绿色中国建设正在推进。马克思强调“人与人的和解是人与自然和解的前提条件”。[6]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今天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源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改变了以往那种低产能高消耗的生产模式。第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推进。第三,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六是党的建设取得新突破。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航者,近年来,我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实践锻炼、增强政治定力,时刻补足精神之“钙”,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体党员思想境界、政治觉悟得到提高。其次,积极围绕“四风”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的举措以及随后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有效纠正了党内的不良作风。最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我国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效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向制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国际外交新突破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随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朝核争端无不考验着我党外交水平与能力,面对领土争端,中国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树立了大国威信。面对全球挑战和国际地区热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倡议,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外交格局,树立了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一带一路”打造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截至目前,全球共计10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或同意加入“一带一路”项目,其中69个国家与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493.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8.2%,同比增长7.9%。前三季度,中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大幅提高,分别增长27.7%、24.8%和41.1%。这些投资合作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环境,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企业共为当地创造了24.7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是我国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步骤,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包容性发展,对于构建互惠共赢的全球合作关系具有推动作用,这也是新时代中国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提出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价值观依据。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拉美国家、非洲国家、东盟国家等都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如果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人的“世界梦”,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旨在建立一个互惠共存、休戚与共的美好世界。从双边到地区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正在用崭新的理念引领新型全球化,为全球化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完成了由旁观者、跟随者到全球参与者和领跑者的转变。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自觉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带动世界经济共振,特别是加快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方面,倡导建立长期治理机制,摒弃过去那种被动的短期应对机制,竭力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合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此次《通知》专门对高品位步行街进行了“画像”:区位优越,商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健全;功能完善,名品名店集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在国内国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据了解,商务部将组织制定高品位步行街评价指标,对重点培育步行街进行跟踪指导、定期评价。

The rigid/elastic coupling dynamic state space modeling above is derived from the large nonlinear deformation of elastic aircraft based on common body coordinate frame.It well meets the demand of rigid/elastic coupled stability analysis under large deformation for very fiexible aircraft.

新时代是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开辟新征程的时代,对于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昭示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也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世界上的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开启了一条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2] 易淼,任毅.五大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拓展[J].财经科学,2016(04):50-57.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人民出版社,2017.8-9.

[4] 刘建军.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跃迁[DB/OL].人民论坛网,http://www.hprc.org.cn/gsyj/zhutiyj/xcgc19d/mjjd19d/201710/t20171019_403323.html,2017-10-1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9-80.

[6]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54.

[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11(12).

 
侯怡如,张斌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