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石涛山水画点景人物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石涛(1642-1707),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也是那个时代的奇人、奇士,是明清时期最具创造性的画家。其尤善山水,画风苍郁恣肆。山水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反对当时的仿古之风,山水作品构图新奇,笔墨雄健,气势豪放;构图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而且善于用墨,枯湿浓淡兼而有之,尤善用湿笔;他的作品以变化多端取胜,没有固定的皴法,喜欢用点,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来表现氤氲深厚的山川气象。石涛不唯在山水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在传统中国画学理论上更是高屋建瓴,《苦瓜和尚画语录》堪称中国绘画美学的经典之作。

而其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也是值得研究的一部分。那些出现在山水画中数不清的人物,除了他自己,其余又是何许人?是什么样的象征手法和再现规范着他的世界?背后的含义又怎样?石涛在艺术创作中要求“从于心者也”,从而在精神上获得高度的自由,而点景人物作为一种情感传达的载体,可以说是他情志的外化,同时这些点景人物在画面意境表达、画面构成、笔墨节奏等方面也起到了深化、补充和烘托的作用。所以,点景人物在其画面中所占比例虽小,但意义非凡,是其山水画中必不可少的点缀之笔。

一、石涛山水画点景人物的构成

石涛半生云游,喜山水,饱揽“五老”、“三叠”之胜,流寓宜城、南京等地,晚年定居扬州。在宣城时结识了当时的名士梅清,后在金陵又结识了戴本孝,他的“云游”生活,对于他的艺术成就起了重大的作用。重要的是,他对艺术的理解也较为深刻,晚年定居扬州后所撰写的《话语录》,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这部绘画美学名著,涉及到中国画的构成特点、画家的审美心态以及画家艺术实践和艺术素养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在画史上,与石溪、弘仁、八大山人合称为“清初四僧”。

作为生产销售影响儿童健康权的药品的主要规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五条中提到,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与此同时,就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疫苗接种问题而言,《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也规定,卫生部门应当做好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负有对疾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由此可见,对于儿童健康权的保护义务主体,并不仅仅包含各生产、销售机构,也包括了负有监管责任的各卫生部门。

山水画历经唐、宋、元、明千年的递进,至清已形成了巨大的传统重负。而明清之际,石涛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蔑视陈法,其锐意革新的精神也体现得尤为突出,“我自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都是其创造自己心中理想山水作品的指导。画面更注重表现其个人心情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了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

情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心理因素,石涛山水画中的人物点景,并非只是安置在山水间的人物符号,简单地起点缀作用,而是其内在思想感情、精神追求及对生命的态度的物化存在。由于年龄小,虽身为明藩王后裔,但对新朝并没有太多反抗情绪,还曾北赴燕京,主动与清朝权贵交好,但是并没有受到康熙帝的宠识,失意而返,这段经历让他辛酸与狼狈。对于这位明宗室的遗孤来说确实是别有一番思绪心结,遂把现实的不满和想保持的性灵都转化到绘画这个媒介上来,通过作品传达他的故国之思,壮志难酬,林泉之志。

[5]吕晓.清代四僧[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中国山水画犹如中国山水诗一样,成为画家们表达情思、安顿生命的媒介。无论在表现形制上还是作为寄托精神的载体,其功能和意义最突出的特征便是能够满足画家们林泉之志的精神家园,能够塑造一个尽可能满足画家们审美理想的人间天堂。关于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芥子园画传》有这样的评述要求:“点景人物诸式不可太工,亦不可太无势,全要与山水有顾盼。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而看人。”王维的《山水论》中也有描述:“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蒋骥在《读画纪闻》中云:“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这些相关的论述都说明了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意义,而仔细观摩石涛的山水作品会发现,点景人物经常出现在他的画面中,可以说这些小小的人物是他的情感寄托之一,也是其画面意境表达的一部分。

[6]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下册)[M].北京:三联书店,2000:105.

参考文献: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和同学相互合作、学会分析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快乐的学习。但根据现阶段的学习模式而言,知识主要是靠教师和书本来传播的,效率低、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到课堂,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高效快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地球表面”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机房,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去接受这些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而“工”在石涛山水画中明显会稀少一些,大多可以归结为劳动者,上海博物馆藏《山水人物花卉册》(1699年)图四《风雨牧归》(见图3)——风雨中领着水牛回家的牧童,波士顿美术馆藏《为刘石头作山水册》图三《归渔图》(见图4)——三个疲累的渔夫回到村落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桃源图》(见图5)——桃花源寓言中农夫遇到从外面世界闯入的渔夫,依然可以从衣着打扮辨认出他们的劳动者形象。

总之,石涛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或单独,或三两成群,或坐,或站,或行地出现在画面中,使得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也呈现出一种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怀与深远意境。

2.石涛山水画点景人物的成因

在山水作品中,山石树木无疑也能表现其意境,但是王伯敏先生认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必定表示一定的情节与意义”。由此看来,画家在点景人物的安排上一定费了一番心思,在点景人物与山水画境的组合中,不同的意境,需配以不同的人物相呼应。石涛的点景人物的选择也必然有其原因。

首先这是由石涛特殊的身份决定的。身世是石涛无法选择的,作为一位曾经积极“入世”的晚明遗民,他积极同各类人士交往,包括遗民、花坛才俊以及达官显贵。据韩林德先生考证,石涛和八大山人就有多次交往,并画《春江垂钓图》赠与后者。李驎的《大涤子传》记载“(石涛)又从武昌之越中,由越中之宣城。施愚山、吴晴岩、梅渊公、耦长诸名士一见奇之”。在宣城时,关系最好的就是忘年交梅清。而石涛在京城期间,更是经常出入于达官显贵府邸,交流画艺,以上都可以看作是“士”的代表。也正是由于他的身份,只能成为社会边缘的人物,也借此可以接触到一些“工”的阶层,例如农民、渔民、画商等。石涛为人所做的画,就曾透露过卖画的信息:“石涛早有润格:‘画屏十二幅二十四两,倘需通景,则为五十两……”在资本主义刚刚萌芽的商业社会里也决定了,他要和各类人士打交道。

  

图1 秋林人醉图局部 石涛

  

图2 对菊图局部 石涛

  

图3《山水人物花卉册》之风雨牧归局部 石涛

  

图4《为刘石头作山水册》图三归渔图局部石涛

  

图5 桃源图局部 石涛

其次这是由石涛长期的艺术实践决定的。石涛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观念,绘画理论和实践都具备文人画的特征。《画语录》的核心是“一画”,其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就使得其画面更有人文气息,也可以理解为他人生态度的素描,渔人、文人、圣贤,包括他自己都是从不同角度折射了他特殊的情感关照和补偿,这种存形可以把意境渲染得更为淋漓尽致。

中国历代思想家主张“天人合一”,自然方面表现为人与天调,道德方面体现为圣人天德,而艺术方面“天人合一”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境界。石涛的“一画”使始初的混沌未分的宇宙成为有形可见的各种事物,是绘画、书法艺术的一切规律由之产生的始基和根源。所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其山水画中有十分强烈的反映。他本人的主观精神与山川的神情或曰道,或曰本质,因神遇产生共鸣、互化、融合、升华而诉诸笔端时,人与山水的关系就不再是主客体的关系了,而是人即山水,山水即人,物我不分,形神统一,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2)Extract:给 定 用 户 身 份id∈{0 ,1}*,系统随机选择 r∈RZq,计算did=r+sH1(gr,id)modq,并通过安全信道发送did给用户。

  

图6 《金陵怀古诗画册》1 石涛

  

图7 《金陵怀古诗画册》8 石涛

二、石涛山水画点景人物的审美内涵

中国山水画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审美文化和文化传统。它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而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的有机融合。王夫之说:“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只有“情”“景”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就是画家经过取舍、提炼和创造,融入个人思想感情的产物,其中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美学意义。

玉敏仍在卫生间里呜咽,花奴和李琳在一个劲地劝她。花奴说你不用太担心,会有办法要回来的。李琳也说那女顾客看上去蛮通情达理的,应该能商量。玉敏用纸巾拭着泪,说万一人家不退呢?三十多万我拿什么还呀?小虫知道了还不杀了我啊?花奴说小虫他敢?就他那尖嘴猴腮的,能攀上你这个金枝玉叶,是祖上积德了。李琳拍了下花奴,示意她别乱说。玉敏说三十万我肯定还不起,不行就让老板上法院告我吧,大不了在监狱里度此一生。这时雨落推门进来,雨落对玉敏说,快把自己弄好点,不要胡思乱想了,许沁马上到。

1.抒情遣怀的方式

④货运车辆服务比较先进,使用ATMS、ATIS等技术实时和动态监测车辆的位置,便可以对其进行定位,实现车辆运行的引导,对货物信息进行识别;

从作品中寻绎作者生活的史实,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个研究方法,美国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藏《金陵怀古诗画册》(见图6、图7)为他1707年作品,分别描绘了其记忆中的12处精致。《芥子园画传》云:“山水有人居,则生情;庞杂人居,则纯市井。”此册虽为逸笔小品,基本为记忆之作,但是画面中仍有人踪,基本以清寂简淡、静谧萧疏、抑郁悲怆等意境为主。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看,《金陵怀古诗画册》反映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世沧桑的意蕴,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他由京城失意复归扬州后的晚年心境,这种兴亡之叹也包含了对其身世的悲切。

在成虫盛发期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高梁秆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吸足药液制成药棒,亩播40~50棒熏蒸成虫,注意敌敌畏对高梁有药害。

宗炳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澄怀”是绘画品鉴与绘画创作的心境,“味象”其关键是一种精神超越,是超越了审美对象而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种意境。“澄怀味象”写具了中国山水审美中对人生极致境界的反映,体现了审美经验中重生命感悟的自身完满和自我超越的境界。

“澄怀味象”不仅在理论上得到历代文人画士的赞赏,而且在画家本人的生活状态和山水作品中亦有所反映。一般来说,中国文人山水画中的“自然”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被欣赏的对象,会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于此。石涛也是如此,他笔下的点景人物与山水融洽自然,无论是文人高士还是渔樵耕者,全都可以融入自然。正如他自己所说:“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其山水画中的“澄怀味象”是通过人物点缀来完成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清湘大涤子三十六峰意》(见图8),山石树木交相掩映的溪水中石涛坐在一船上垂钓,其形象不求形似,但求神全,寥寥数笔,尽显水墨华彩,这一形象正是“澄怀味象”理论的图解。

3.“天人合一”反应

(4)该生物复菌剂作为一种活菌制剂,产品的作用效果受施用方法、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大棚试验过程中作用效果不是非常稳定,这也影响该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下阶段,将深入研究其施用的土壤条件、作物类型、耕作方式、施用方法、施用量以及与之相应的化肥施用状况等,有针对性地筛选功能菌种,保证微生物肥料施用的有效性。

最后这是由时代特征决定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的解放,对“我心”的强调,则必然带来自我价值的确认和真情实感的抒发。石涛苦难的命运,决定了他胸中抱负无法实现,而现实中的失落与缺憾,刚好成就了他的绘画作品。石涛用山水画境来烘托自己的政治态度和审美情操,用点景人物来承载自己的思想,传达自己的情感,一方面自娱自乐,一方面用以宣泄表现林泉之志,抒发失意之情。

石涛把自然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通过貌似松散的无拘无束的笔墨形态去刻画,去表现自己对物象的意象化感受,其山水画中的人物点景,因为山水与人物的情感统一,而体现出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上海博物馆藏一幅折扇《山水》(见图9),为其1705年所作,也是他向八大山人致意的作品中至具诚意的作品:画中的山村正是他与八大所居住城市的象征,村中的一位白衣长者的形象与山水完美融合,物我不分,苍茫孤寂的意境溢于扇面,很好地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综观石涛一生,他性格率真,然命途多舛,所追所求者一再落空,自身交织着多重矛盾和文化精神的冲突、融合与统一。但是他在画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以及对近现代画坛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一直值得后人不断深入研究学习,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大师”。

陈姮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图8 清湘大涤子三十六峰意 石涛

  

图9 山水 石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包括士绅地主、文人官员、取得功名者和没有功名的文人,在石涛的山水画中,“士”是主要演员,通常可借由白色长袍予以辨认,除此,也可由他们明显免于劳务活动或经常有随侍的童仆加以辨别。现藏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秋林人醉图》(见图1),描绘的就是石涛与两位友人前一年到宝城小游的情状,通过人物衣着就可以辨认出他们是“士”阶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对菊图》(见图2)是石涛对于新进移栽于堂上的菊花所做的叙事性山水作品,通过院子里的童仆就可以辨认出画面中人物的身份阶级。

[1]杨成寅.石涛画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优化药物治疗是老年人医疗的重要部分,也是对临床医师和药师的挑战。本论文只列举了用药风险点和用药建议,未能对每种药物给出具体的防范措施或替代治疗方案,如临床随诊、重点监测项目、剂量调整、必要的检查、替代药物治疗等,需要对这些做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及研究。

[2]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6.

[3]卢辅圣.中国画研究方法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4]杨成寅.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石涛山水画点景人物的分类

改革开放40年来,珠三角、长三角形成了事实上的区域一体化经济,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环渤海的京津冀一体化也已作为国家战略,其发展有目共睹,酒业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与巩固。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正是三地酒业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

石涛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通常是他自己、他的朋友及顾客,“画作只指涉两种社会角色——以文人士绅之姿出现的‘士’是主要角色,而点缀其间的‘工’(劳动者,但非艺匠)则是附属角色”。

[7]陈洙龙.芥子园画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13.

[8]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M].北京: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596,347.

[9]卢辅圣.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谱山水编·点景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1.

[10]乔迅.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M].邱士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16:38.

[11]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106.

[12]丁家桐.石涛传[M].上海: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31-132.

[13]王概.芥子园画传巢勋临本(第一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209.

考虑到水源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自身需要消耗部分原材料、原水、辅助材料以及备品备件等,建议按陶岔渠首出口新增毛供水量适当考虑计算水源工程的燃料材料及动力费。

[14]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周远斌,校.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15]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277.

由各工况下滑坡渗流计算结果可知:库水位上升阶段浸润线在滑坡体内呈“倒流”现象,浸润线基本为直线,且随着库水位上升速率的增大,斜率逐渐增大;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地下水浸润线呈“顺流”现象,基本呈直线状,且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的浸润线越陡。这说明滑坡地下水的补给或者排泄需要一定的时间。

 
陈姮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