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背景及意义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贫困和反贫困。贫困现象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不断和贫困作斗争,不断富裕自身物质生活、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与贫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国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开发扶贫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向全体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时空背景

1.世界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困仍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

1945年,联合国成立,“消灭贫困”被写进庄严的《联合国宪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着手重建并解决本国的贫困问题。同时,面对贫困这个人类共同的挑战,各国联手合作,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致力于战后重建和消除贫困。如果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国际秩序调整的话,那么20世纪70年代开始,贫困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银行等组织普遍关注的议题。1975-1980年间欧洲委员会发布了不少各国反贫困的国家报告。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几乎同时启动大规模的国家反贫困战略。也正是这一时期,世界银行(World Ban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共同体委员会(European Community)等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第三世界贫困人口的直接援助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整,世界银行逐渐成为全球非常有代表性和领导力的反贫困研究和推广中心,他们的愿景“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和座右铭“我们的梦想是使世界摆脱贫困”广为人知。1999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董事会改变了之前五项重要目标的提法,正式决定将减贫作为唯一目标,当时该行行长称这是一场彻底的转变,有利于“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减贫”。同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调整了资金援助机制,向反贫困努力。现在看来,全球减贫事业的成就是值得全人类欣慰的。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表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从40%下降至10%。[3]不过,欣慰的同时我们同样要保持必要的清醒。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在脱贫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各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卫生条件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7年3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布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为人人》指出,“按照人类发展指数衡量,全球所有地区的平均人类发展水平在1990年至2015年间都取得显著进步,但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低人类发展水平。超过3亿相对贫困人口生活在发达国家,其中逾三分之一为儿童。”[5]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一半极端贫困人口生活在环境脆弱、冲突频发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些地区面临着艰巨的增长和减贫挑战。[6]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世界就业和2016社会前景趋势报告也显示,近20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不足3.10美元,而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36%。尽管全球总体贫困率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多数地区,但非洲和部分亚洲地区的贫困率仍居高不下。[7]可见,贫困仍是全人类共同的严峻挑战,仍是压在全人类身上的一座大山,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2.中国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但离目标仍有差距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1986年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中国针对贫困问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扶贫开发历程来看,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第二阶段是1958-1978年大跃进及人民公社时期;第三阶段是1979-1985年的农村改革推动扶贫阶段;第四阶段是1986-1993年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第五阶段是1994-2000年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阶段;第六阶段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阶段。[8]当然,这里所说的“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阶段”到如今又经历了2001-2010年的一轮扶贫开发纲要阶段,目前正处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阶段末期。从政策举措来看,1986年以前,主要是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帮助贫困人口维持生产生活。“如制定一些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分配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金融政策、劳动力流动政策、农业支持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制定一些直接保护贫困人口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如社会救助政策(包括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特困户定期定量救济政策、临时救济措施、灾害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医疗救助政策(包括合作医疗、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等)、教育救助政策(主要为‘两免一补’政策)”[8]。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开始政府主导的专门性扶贫开发,1994起先后发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等三个国家扶贫开发指导性文件,进行了专门性扶贫。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8.36亿,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参考国际标准,中国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同期全球贫困人口减少7.26亿,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9]世界银行在《2016年贫困和共同繁荣》报告中提出,极端贫困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35%降至2013年的11%,这主要归功于亚太地区贫困人口的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贫困人口的下降。[10]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显示,“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购买力平价1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1981年至2012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了11亿,同期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9亿,占到全球减少全部贫困人口的71.82%。”[11]据测算,1978年我国尚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5亿,到1985年大规模扶贫开发计划前即减少一半,再到2008年扶贫标准统一前,减少为1004万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从31.6%下降到1.0%,农村反贫困速度和成绩令全世界惊叹。2008年,我国将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统一为低收入标准,当时为1196元,2011年大幅提升扶贫标准为2300元,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农村贫困人口猛增至12800万人,但五年过去了,到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465万人。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材料房的农户占到57.1%,使用管道供水的农户达67.4%。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通电话比重达到98.2%、道路硬化达到77.9%。在自然村上幼儿园和上小学便利的农户分别达到79.7%、84.9%。91.4%的农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井冈山、兰考等28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2]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问题仍是最大短板。中国“十三五”提出的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即“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3]按照这样的要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到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14]从建档立卡村、国贫县、西部省区和民族省区来看,脱贫深层次矛盾凸显,存在深度贫困问题,脱贫任务十分繁重。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13]因此,中国农村反贫困形势不容乐观,扶贫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但旅游资源丰富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5个少数民族、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15]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6)》称,2015年,“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超过全国平均6.9%的良好态势。民族8省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121万下降到1813万。2014年至2015年,民族地区贫困规模减小,贫困程度缓解的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民族地区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事业显著改善。” [16]2016年,“我国民族八省区40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总数从2015年底的1813万下降到1411万。”[17]中国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在全国扶贫开发中给予适当倾斜和照顾,如,“在核定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时,对民族县给予特殊照顾,提高标准,扩大扶持范围。在安排中央扶贫资金时,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18]这样,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贫困情况复杂、表现特殊。截至2015年,“民族地区仍有贫困人口1813万人,贫困发生率1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个百分点。民族地区贫困具有人口量大面广,贫困分布与生态脆弱区高度耦合,农村贫困人口向少数民族集中,农村贫困具有脆弱、不稳定性,贫困呈整体性、长期性等特征。”[16]根据最新数据,2016年底全国贫困人口总数4335万人,民族八省区为1411万人,占比32.5%。可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贫困程度依然很深,脱贫任务依然繁重,要实现国务院《“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要求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805万人”等7个方面23项定量指标[15],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营运资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乐视15年以前多年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整体的营运资本情况不佳。应收账款的逐年上涨以及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未见下降,其现金比率水平较低,2014年甚至低至0.11这严重影响了乐视的营运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乐视的财务风险。同时流动负债比率2014年末近80%,提示短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弱。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乐视2013-2015年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期同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约30%)。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31]。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贫困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然内涵着推进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要求进一步推动贫困治理改革,加强贫困治理制度创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亦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32]。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33]。因此,研究旅游扶贫,既是全面深化扶贫改革的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的内容,既能为创新扶贫体制机制、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提供参考,更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4.旅游对反贫困贡献大,旅游扶贫成为国家战略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可持续、带动性较强的产业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旅游业对于经济进步和减贫十分重要[19]。世界旅游组织提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旅游的实力体现在它是最具活力经济活动之一,能更有效、更直接地解决贫困问题。”[20]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中国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21]旅游综合效应更加凸显,旅游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国家旅游局2016年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观测点2015年脱贫人数为11840人,其中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为3777人,占脱贫人数的30.5%。全国目前建档立卡扶贫村占扶贫村总数的60%,而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份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7017万减少到5575万,减少1442万人,扶贫试点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0.5%,据此,全国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口达约264万,占年度脱贫总人数约18.3%。”[22]可见,乡村旅游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扶贫,推进旅游增收富民,在旅游精准扶贫方面取得新突破”[23]。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旅游扶贫工程”[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2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25]。国家旅游局《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6]。旅游扶贫是中共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确定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内容。习近平指出:“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27]李克强在2016年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旅游业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中国政府已提出一个目标,即未来五年内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28]可见,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贫困地区特别是拥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关于贫困内涵及贫困成因,关于贫困与经济增长、人力投资、技术进步的关系,关于反贫困的要素、战略、模式、效果等,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农业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发展也已有很长时间,诸多理论颇有建树。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扶贫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已有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积累和思想启发。然而,从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来研究反贫困问题,特别是聚焦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系统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进而提出对策建议的,仍然不多。旅游扶贫,既是旅游产业深入发展过程中顺应现实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也是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是扶贫开发新的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国内旅游扶贫理论更倾向于宏观发展,缺乏特色性旅游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研究可以弥补我国旅游扶贫的不足,如能在这一方面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是对我国现有旅游扶贫研究的一种拓展,是对农业经济研究、旅游研究和扶贫研究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将为我国的扶贫攻坚提供研究和实践的新思路,为学界同仁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同时,我国已进入旅游扶贫大力推进发展的阶段,但从实际来看,一些模式较为粗放,特色缺乏。对国内外旅游扶贫实践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践进行案例研究,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以及扶贫工作的推进,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为其他类似的贫困地区提供经验参考。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现实意义

1.研究和推进旅游扶贫是农业经济学、旅游学和反贫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内容

图4右上表示LNAPI_SA对LNAPI_SA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CPI给农产品价格一个冲击,在第1期时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做出响应,影响为0;之后逐期增大,在第2期与第3期之间达到最大正效应;随后农产品价格对CPI冲击的响应效果逐渐减弱,至第4期(1年)时影响减小到0后继续下跌,产生负效应;在第10期时再次变为0;之后趋于平稳。这说明CPI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响应的时滞为1期(3个月),而CPI的变动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后在短期内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很小,在之后第2年、第3年可能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负影响。

1979年舒尔茨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演讲时曾动情地说:“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29]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中国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脱贫增收致富问题。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关注广大农民收入的普遍增长,另一方面要重点改善贫困农民的生存境遇。习近平指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3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0]可见,农村扶贫工作,是重点中的重点,其突出地位不言自明。农村贫困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同样,农村贫困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说到底,农村贫困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有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推动旅游扶贫特别是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才能为未来农村反贫困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和推进旅游扶贫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

(3)实习单位应给实习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并派技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师傅作为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

3.研究和推进旅游扶贫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与此同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地貌千奇百怪,大自然鬼斧神工,在这些地方留下了异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的自然风光。这些美景部分被开发了出来,还有很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只要稍加开发就是极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中国少数民族同胞充满智慧,心灵手巧,几千年繁衍生息,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明,这些民族文明,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瑰宝,稍加包装即是非常好的文化旅游资源。

4.研究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的现实需要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较为落后,成为一般发展带不动、常规政策难奏效的特殊贫困和深度贫困区域,这些地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成为我国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差,生产要素欠缺,产业选择狭窄,科教文化水平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但与此同时,这些地方有着丰裕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旖旎秀美,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具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高扶贫效能。”[34]因此,开展旅游扶贫,是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路径,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脱贫致富的现实需要。

5.研究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不懈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的道路,取得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旅游致富”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扶贫开发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指出:“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5]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36]。习近平还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37]因此,扶贫开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扶贫开发的极端重要性,才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谋划举措、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才能促进扶贫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38]中国同样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深刻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34]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有关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不仅要对农村扶贫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行研究,而且要把它放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关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来进行深刻认识和思考。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从国际上看,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从未休止,对我国的分裂、颠覆和人权攻击从未停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愈演愈烈;从国内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的状况依然存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不利因素一直没有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难题,少数民族贫困同胞的脱贫致富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生态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首先,研究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与和谐稳定,有利于瓦解西方敌对势力的分裂阴谋,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其次,研究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一方面,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并通过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带动当地农业、工业、服务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推动扶贫开发,搞活当地经济,加快当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促进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致富,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39][40]。第三,旅游扶贫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影响深远,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41]。研究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找到适合自己、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走上一条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第四,旅游业具有深刻的人文属性,旅游扶贫相较其他扶贫方式,能让当地贫困人口有更多的参与性和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还能学到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能接受到丰富的先进思想观念,因此既可以摆脱“物质贫困”,还可以摆脱“文化贫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一方面能让少数民族贫困同胞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更多的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外来旅游者认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意义。最后,旅游业还具有很强的生态效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优势明显同时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扶贫以其兼具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长的特点,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有效选择。因此,研究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既能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又能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2)·中国特色扶贫道路越走越宽[EB/OL].(2017-09-20)[2017-11-01].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7/0920/2232847.shtml.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王庆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扶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七成[EB/OL].(2017-10-17)[2017-11-0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10-17/8354840.shtml.

[4]佚 名.2016世界消除贫困日主题[EB/OL].(2016-10-10)[2017-11-01].http://www.sanwen8.cn/thread/n71c9c.html.

[5]付一鸣.联合国发布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N].人民日报,2017-03-22(21).

[6]江宇娟.世行行长呼吁推动强劲增长以消除极端贫困[EB/OL].(2016-10-04)[2017-11-02].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10/9513340.html.

[7]汇通网.全球贫困问题依旧严峻:发达国家贫困人口逆势增加[EB/OL].(2016-05-19)[2017-11-03].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gjcj/2016-05-19/doc-ifxsktvr0947733.shtml.

[8]张 磊.中国扶贫开发历程(1949-2005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9]唐任伍.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智慧人民论坛[EB/OL].(2017-10-17)[2017-11-02].http://www.rmlt.com.cn/2017/1017/499985.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0]刘会民.世行:全球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中国等亚太国家贡献大[N].(2016-10-03)[2017-11-03].http://china.cnr.cn/ygxw/20161004/t20161004_523176881.shtml.

[11]李华林.中国减贫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30年减贫人口占全球逾七成[N].经济日报,2016-12-28(03).

[12]中共国务院扶贫办党组.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N].人民日报,2017-10-17(08).

[1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A/OL].(2016-12-02)[2017-1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02/content_5142197.htm.

[14]中共国务院扶贫办党组.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N].人民日报,2017-10-17(08).

[1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9号[EB/OL].(2017-01-24)[2017-1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4/content_5162950.htm.

[16]王延中.民族发展蓝皮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7]魏梦佳,乌梦达.2016年我国民族八省区40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EB/OL].(2017-03-17)[2017-11-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3/17/c_1120649464.htm.

[18]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6.

[19]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可持续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R].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问题专家会议临时议程项目,日内瓦,2013-3-14.

[20]UNWTO.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R].UNWTO,Madrid,2002.

[21]曹 娴,冒 蕞.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EB/OL].(2017-01-16)[2017-11-02].http://tour.rednet.cn/c/2017/01/16/4191297.htm.

[22]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R].北京:国家旅游局,2017.

[2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A/OL].(2016-12-26)[2017-11-02].http://www.cnta.gov.cn/zwgk/lygh/201612/t20161226_810476.shtml.

[2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08(01).

[25]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EB/OL].(2015-8-11)[2017-1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11/content_10075.htm.

[26]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EB/OL].(2016-09-29)[2017-11-02].http://www.cnta.gov.cn/zwgk/tzggnew/201609/t20160929_785056.shtml.

[27]习近平.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5-09-09)[2017-11-02].http://ncdz.dzwww.com/news/yaowen/201509/t20150909_13039391.html.

[28]李克强.让旅游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之舟——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6-05-20(02).

[29]卢周来.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J].科学决策,2005(12):32-34.

[30]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EB/OL].(2016-11-02)[2017-11-02].http://fuwu.12371.cn/2016/11/02/ARTI1478072022349354.shtml.

[3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16(01).

[3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4-01-26(03).

[3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N].中国旅游报,2014-08-22(002).

[34]人民日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1).

[35]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7-07-10)[2017-11-03].http://www.yonghedj.gov.cn/info/1053/1819.htm.

[36]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EB/OL].(2013-04-13)[2017-11-03].http://www.scfpym.gov.cn/show.aspx?id=13651.

[37]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EB/OL].(2016-03-01)[2017-11-03].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fangtan/2016-03/01/content_37908121.htm.

[38]汪 洋.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12-22)[2017-11-03].https://wenku.baidu.com/view/b3d12d5f43323968011c9293.html.

[39]孔 龙,李晓冬.精准扶贫政策在实践中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3):14-24.

[40]李 鹏.精准扶贫视阈下就业贫困政策分析、问题诠释与治理路径[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6):5-12.

[41]龙祖坤,罗 栋,任红丹.基于扶贫效率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构建[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1):63-69.

 
黄渊基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