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生态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实现

更新时间:2009-03-28

技术总是人的技术,任何技术都必然与人结合在一起,正如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C·米切姆(Carl Mitcham)指出的那样,“技术与人关键性地卷在一起”[1].生态技术作为技术发展的高级形态,也必定不断地与人发生相互作用,与人关键性地卷在一起.那么,在“人—技术”的关系中,生态技术是如何与人关键性地卷在一起,在与生态技术的相互作用中,人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如何显露自身?

1 生态技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呈现

美国著名现象学技术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借用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进行人、技术、世界关系的分析[2],提出了“人类—技术—世界”这一公式来用以理解技术.伊德在用人与世界相互关系来表达意向性(intentionality)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机器或技术在人与世界中的关系,指出人、技术、世界之间存在体现性关系、解释学关系、变更关系、背景关系等四种基本的意向性关系.

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大清查大处置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不能松懈。要举一反三,常抓不懈,以本次行动为契机推进长效机制的建设。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伊德并不认为存在纯粹的技术本身,在他看来,技术就在于技术与人和世界的意向相关性,技术不仅是一种意向性存在,而且必然是一种与人相关的意向性存在,也是一种与人相关的意向性关系存在,即一种关系性存在.伊德关于人与技术之间这种意向性关系的论述有其合理之处,因为技术总是人的技术,总表达着人的意图和目的,人与技术之间就是这样一种意向性的关系.但是伊德将人与技术在它们的意向性关系中一起作为客观对象进行描述与分析,将人与技术之间的意向性关系看作是一种无价值函项的平等关系[3],从而使人在技术面前的主体性丧失,为技术对人的支配与控制的异化留下了裂罅.对于生态技术的讨论而言,“生态技术”一词本身就内在地蕴涵着特有的生态性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生态”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价值判断,一种对人和自然的聚焦.因此,建立在价值判断视域下的生态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必然更为复杂,而不再是简单地无价值函项地表现为伊德式的人类—技术—世界的意向性关系.我们可以借鉴伊德关于人类—技术—世界的意向性公式来表述生态技术,则生态技术可以用公式表述为:(天然)自然→(人—技术—社会)→(人性)自然,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一公式?

首先,整体和个体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没有个体的存在就无所谓整体.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首先要有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存在,没有个体的人的生命存在,人类社会不可能产生,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4].人首先必须作为个体的生命而存在,作为自然界的动物而存在,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分子,在自然中生成、发展、消亡,没有作为个体的个人的存在,便不会有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的存在,这样,也不会有作为人类社会产物的技术的诞生,生态技术更无从谈起.

再次,人的生成以及人类社会的产生都离不开技术,人与社会是作为技术本质的人与社会.恩格斯说“在某种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劳动作为人的目的性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区别,这种区别首先表现为人制造和使用工具,正是借助哪怕是制造最粗陋的石斧这一原始技术物,作为人的本质活动的劳动成为可能,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成为现实.因此,在人、社会和技术的相互生成中,技术的本质表现为人及人类社会的本质,人与社会的本质也以技术的本质显现出来.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普及核桃综合管理技术,使农户基本掌握核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密度调整与修剪整形、定杆、施肥、筑埂保土与树盘覆盖,灌水排涝等综合实用技术,掌握核桃栽培管理各个时期应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从而实现核桃优质、高产、高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其次,个体又离不开整体而独立自存.人总是在人类社会整体中存在着的生命个体,人是一种类存在动物,人一定是社会的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要成为人,必须在相互交往活动中结成一定形式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展开生命存在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只有在人类社会这一整体中,在人类社会整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人的本质才得以揭示,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够实现.

最后,作为互为本质的技术、人与社会生成于自然,人—技术—社会又作为整体复归于自然,人以技术为中介在社会中显现自身,并在这种显现中与自然一起作为生命的存在而澄明.

“(天然)自然→(人—技术—社会)→(人性)自然”的基本模式使生态技术在人、技术、社会、自然的关系中,不是简单表现为伊德人、技术、世界的体现性关系、解释学关系、背景关系或改变关系,生态技术所呈现的是人、技术、社会、自然的在场关系.在人、技术、社会、自然的在场中,生态技术以隐性的柔性的方式使自然的人性和社会性显现,也使自然在人与社会中显现,生态技术本身却在这种在场和显现中消散其存在感.肖锋教授也曾指出,技术的生态化方向就是使技术走向非存在,这种技术的非存在是技术无处不在而人却不能感觉其存在,从而达到技术的最高境界:技术的感性空灵[6].生态技术就是这种技术的感性空灵,它褪去了工业技术在人面前的喧宾夺主,只是静静地创造并守护着人的生活世界,自身却在人的生活世界中遁于无形.

虽然“逃离北上广”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每年还是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去国离乡,只身来到大城市打拼。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我们的消费活动与真实的需求无关,而是不断地运行、巩固消费主义的符号社会学系统。”

生态技术在人—技术—社会的整体中的技术存在性的褪去必然使得人在这一整体中突显出来.技术的本质作为去蔽不仅是技术的在场,也是人与自然的在场.生态技术作为技术的在场其在场感的弱化也就同时突显出人和自然的在场——在此我们主要讨论人的在场的突显.生态技术使人的在场的突显最终引领人克服了工业技术对人的摆弄,技术不再支配与控制人,技术意志与人的意志相互适应协同共契,技术意志与人的意志共同展开和在场.这样,在生态技术面前,人的主体性得以恢复,人的主体地位得以呈现,人重新成为自己生活世界的主人.

2 生态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工业技术受资本逻辑的支配获得了某种内在的自主性,技术内在的自主性使工业技术成为人的一种外在力量,在支配与统治自然的同时也控制人、摆弄人.生态技术在人—技术—社会的整体语境下,在自身存在性消减的同时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突显,人的意志得以体现,生态技术从而成为人的内生力量,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展开.生态技术视域下伴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的是人的生态化的呈现过程,人的生态化过程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表现为人的知识结构的生态化.人不仅仅是面对世界,人还用理论构建和解释世界.但是,理化学科用线性还原的方式单调僵化地建构和解释着世界,基于理化学科的现代工业技术从本质上来看实际上就是人的线性还原的非生态性知识结构的表现.这种非生态性的知识结构表现为还原性的线性的思维方式、理化式的单一的学科背景、分割的局部的的孤立的理论视角.而生态技术生成活动中的生态化的人所具有的生态性知识结构则是非线性综合的生成性的,能够不断适应变化了环境需求,知识体系不断演生,知识内容不断丰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从而表现为非线性的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生态式的综合交叉的学科背景、整体的辩证的理论视野.

[2] Don I.Technics and praxis[M].Holland: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9.

昨日欢聚,今朝又赴前程,历史的车轮驶进2019。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也注定了2019年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篇之年。

再次,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表现为生态化的人消除了自我“异化”.我们无法想象处于自我异化状态下的人的生产制作是生态化的生产制作,其制作过程生成的技术物不可能是生态技术.在异化的需求、异化的劳动、异化的社会关系的支配下,人的异化的存在状态开展的技术制作受资本逻辑的控制,受技术本身的摆弄,制造出来的技术也只能是异化的技术,这种技术反过来支配人控制人奴役人,异化的技术不可能是生态的技术,因为生态技术要求人与技术关系的和谐.在生态技术的制作和展现中,不是人控制技术,也不是技术支配人,人与技术之间同生共存相融相契,人生成着技术,技术生成着人.

但是,在工业技术的摆置下,我们的需要被摆弄着,从而导致“现行的大多数需要……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10].在广告媒体的刺激和诱导之下,人追随和服从着技术的意志,被技术虚构出来的“需要”奴役和控制.也即是说,这些需要都只是“虚假的需要”.按照这样一种“虚假的需要”进行交换,人的选择可能性已经就不存在了,人成了被选择的对象,自主选择权由人的手中转换到了现代媒体技术对人的选择中.在交换活动中,人被摆弄被选择,工业技术摆置下的交换异化就这样发生了.

依据SYBR Premix Ex TaqTMⅡ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扩增。扩增体系:2倍浓度的PCR扩增液10µL,上游引物0.4µL,下游引物0.4 µL,cDNA 2µL,水7.2µ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30 s,95 ℃变性10 s,60 ℃退火延伸25 s,共42个循环。

汽车不仅被生产出来,更重要的是汽车还要被使用,汽车要发挥其功能,如运输功能.因此,生态环保的汽车还需要汽车驾驶人员的生态性驾驶.如果汽车驾驶人员的驾驶习惯良好,汽车不仅省油而且安全.因为对一台汽车来说,当其技术确定之后,汽车的油耗与驾驶环境和驾驶人员的操作习惯还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生态技术只有在技术物从制作到使用、从结构的生产到功能发挥的全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都得以展现,从而构成真正的生态技术.

在这样的生态技术制作活动中,实践和生存着的生态化的人,由于具备生态性的知识结构,具有浓厚的生态意识,消除了人的“异化”,展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占有着人的本质,从而使得人的实践通达了人、技术、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人按照人的本质方式生存着,我们就把人的这样的实践和生存称之为诗意的实践和生存.

3 生态技术对人的本质的三重复归

生态技术是人的主体地位呈现,人的本质力量展开,这样,人的本质也就从劳动、需要、社会关系三个层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复归.

首先,生态技术使劳动复归为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只要人们开展生产实践活动,人和动物就被根本区别开来[4].动物也展开生存活动,但是动物的生存活动仅仅停留在自己所属的种族的生存中.人的劳动与动物本能的生存活动根本不同.人的劳动总是技术性的活动,是依赖技术的制作与建造.但是,在本质作为集置的工业技术的摆置下,人的劳动(生产)不再成为人的本质,劳动已成为人的外在的、异己的、强制的力量,反过来支配人、控制人.在工业技术的摆弄下,“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7].”

生态技术作为人性化的技术是对工业技术的扬弃,生态技术的技术运用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生态技术的生态性不仅约束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在面向自然世界时将人看作世界的有机的身体,也将世界看作人的无机的身体,从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因此,藉借生态技术,人在生产过程中使自己成为自然,达至与自然的和解.生态技术的生态性还同时要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这种关系将彻底消除劳动过程中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并且劳动产品由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进而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性,这样,在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者身心愉悦地发挥着人的本质力量,劳动成果不再被极少部分人侵占,劳动本身成为了人的第一需要.当劳动本身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之时,在生产的过程中,劳动不再是作为异己的力量存在,相反,劳动成为人的本质力量,人也就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与人自身的和谐.

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要考虑的事情,而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为就业着想。其实,从学生进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与就业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要想扭转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意识,并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业和就业同样重要,要引领大学生为取得良好的职业成绩和实现职业理想而主动学习、实践和提高。

一项研究纳入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男94例,女26例),使用SF—36简表测量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要比男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女性生活质量降低是男性的4.973倍[9]。一些国外研究亦发现女性在生理功能评分量表(PCS)及心理功能评分量表(MCS)方面得分明显低于男性,这与女性[14]在情感上依赖较强,比男性更多的愿意表达负面情绪,自我认同的社会角色狭隘,因而导致两性差异明显。

运用生态技术展开人的实践活动,人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劳动本身成为了人的第一需要,劳动也就归回为人的本质.

其次,生态技术使需要复归为人的本质.人们通常总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而需要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也从人的需要出发对人的本质进行规定,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8].只有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种的延续才成为可能,人的发展才能实现,因为“任何个人如果不是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5].但是,何谓“需要”?我们不能从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去理解马克思所说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历史性的需要”[9].在工业技术尤其是现代媒体技术对人的意志进行消解、对人的意识展开感官刺激的轰炸之下,对于“需要”的概念我们必须进行厘定和澄清,因此,马尔库塞将人的需要首先区分为“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所谓“真实的需要”是指出于人的本性的自主的需要,即“生命攸关的需要”[9],只有这样的需要才是“真实的需要”.

如人在汽车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要生产出生态环保的汽车,首先不仅仅要求汽车设计和制作人员有相关的制图、工业设计、理化等基础学科知识,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材料科学、生态学、生态行为学、系统科学等综合交叉学科知识;其次,要求设计和制作人员能按照绿色环保理念和生态要求,设计和制造出从要素到结构直至汽车整体的绿色环保汽车;再次,在汽车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自由意志能得到表达,人的价值能与汽车的生态化目标一道实现.只有在技术活动中的人同时达到了这样的三重要求后,这样的生产制作活动才能称得上是生态化活动,这样的制作活动生成的才是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使人的主体地位呈现,人的本质力量在劳动中展开,这样,面对物质世界,人成为物的主人.与生态技术相应而生的是生命整体主义的生态技术观,生态技术观蕴生的生态技术的技术运用,在使人从生命整体主义的维度面向自然界的同时,也使人能够理性面对自身,这也就意味着人能够理性面对自身的需要.在生态技术的内蕴下,人第一次在丰富的物质财富面前以“够了就好”[10]的姿态审视自身的需要.这样,需要作为理性人的诉求的表达,也在生态技术的技术应用中向着人的本质回归.

再次,生态技术使社会关系复归为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4].在生态技术的技术运用中,“人—技术—社会”成为一个内在整体,人与社会之间不再是割裂的破碎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也不再存在罅隙.在劳动复归为人的本质的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结成的将是属于人的本质的和谐的生产关系.由于生态技术的生态性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生态要求,劳动与需要复归为人的本质,不仅劳动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发挥,人与人结成平等的关系,而且劳动产品归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这就使得在劳动产品的分配中人与人的关系回归到人的本质之中,即为了满足人自身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之需.

人的一切关系都发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其中最基本的又是生产关系.运用生态技术开展的劳动,使人在生产过程中并且在生产结束之时都始终占有人的本质,即劳动和需要都回归为人的本质,生产关系也就回归到人的本质之中.这样,在生态技术造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中,社会关系不是撕扯人的本质的他在之物,恰恰相反,社会关系成为人成其本质的遭遇之境并最终归化为人的本质.

4 结束语

生态技术是技术发展连续统中的技术形式在当下的现实性呈现,她继承了古代技术展现的人与自然的田园诗般的浪漫,扬弃了工业技术对自然的僭越与蛮横,是技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辩证发展的结果.因此,生态技术能够在呈现人的主体地位之际实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并使人的本质在劳动、需要以及社会关系三个层次上实现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绿色生态创新技术的发展与支持,无论是智能技术还是传统机械技术,只有向着绿色生态创新的方向向前发展,并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不断促进和实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这样的技术演进才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这样生成的技术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Carl M.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the path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相位调制处理后,根据存储的子信号相位,能够对信号采样时间进行选择。对所选子信号进行实时采样,就得到了与脉压雷达信号波形完全相同的相位调制子脉冲串。

其次,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表现为作为生态化的人是具有浓厚生态意识的人,从思维方式到实践方式,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生态化的人能生态地处理人、技术、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从自然中生成,自然不仅仅作为孕生人类的母亲,也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人怎样对待自然,自然也就生成什么样的人.人若将自然看作与自身相对立的对象世界,蛮横地对待自然,妄图控制自然、征服自然,自然也就将孕育出野蛮愚昧无知无畏的人.生态技术的内在本性要求人在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基础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一种知而敬、敬而畏,是对自然的一种理性尊崇的态度.同时人类社会也是自然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技术、社会、自然共同构成的整体生态系统中循环运作生息不止.

[3] 吴国林,李君亮.生态技术的哲学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31(2):51-55.

Wu G L,Li J L.Philosophical analyses on ecological technology[J].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1(2):51-55.

在慕尼黑奥运会和利达机场发生大屠杀后,兰德创建了“兰德恐怖主义年表”,这是第一个专门记录恐怖分子策略和目标趋势的数据库。

生态技术按“(天然)自然→(人—技术—社会)→(人性)自然”的基本模式呈现着人、技术、社会、自然的在场.人的在场即人的无蔽,在生态技术自身技术存在性消减的语境下,人的解蔽的过程也即是在技术面前人的主体地位突显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展开的过程.

Anthology of Marx and Engels(first volume)[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5.

Anthology of Marx and Engels(fourth volume)[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城中,枪声还在继续。木排上的战士们望着城中枪响的方向,心里说不出的悲伤。这时,一名战士发现躺在身边的夏国忠哼了一声,他转头看去,夏国忠嘴里涌出一股血,随即停止了呼吸。

[6] 肖 锋.哲学视域中的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Xiao F.Technology in the philosophical horizon[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7.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Marx K H.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 of 1844[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The complete works of Marx and Engels(third volume)[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60.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昭示了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人社部于2010年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场所和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资源。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不断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资源建设。一体化教学改革至今,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陷入误区,一体化教师依然短缺。必须实事求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判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踏踏实实地研究、开发和提升一体化教学,最终培养出合格的实用人才。

[9]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Marcuse H.One dimensional man[M].Shanghai: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2008.

[10] Andre G.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M].London:Verso Press,1989.

周博士:这个未必吧?现在倡导培养“研究型教师”,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以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促进教学之举,您怎么觉得是耽误教学工作呢?

 
李君亮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