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辣木籽油脂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质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多年生木本植物,又名洋椿树、鼓槌树,原产于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1-2]。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开展辣木的引种栽培,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海南等省份亦有规模化种植,并初步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种植基地[3-4]。近年来,辣木正逐渐成为一种极具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且在2012年被列为我国新资源食品原料[5]。辣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叶、芽、花和籽仁均可食用,常被用于糖尿病、“三高”、肥胖病、贫血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此外,辣木籽富含油脂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耐煎炸性,是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的功能性食用油原料[6-7]

在当今的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就会使得学生缺乏实践的经验以及能力,对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实现进一步的满足。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对相应的内容在学生的面前进行展示,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实现有效的加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微波提取技术是依靠物料吸收微波能并将其转换为热能,从而使物料整体同时升温的加热方式,具有省时、节约溶剂、提取效率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8-10]。目前,提取辣木籽油脂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法[11-12]、超声波法[13]、超临界CO2萃取法[14]、水酶法[15-16]等,微波技术在辣木籽油脂提取方面的应用尚鲜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微波提取技术对其油脂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对所提辣木籽油脂的脂质组成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辣木籽油脂提取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辣木籽购自丽江增辉食品有限公司(经Folch法测定,其油脂含量为40.73%);氘代氯仿(CDCl3,氘代度99.8%+0.03%TMS)购自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二氯甲烷、甲醇、正己烷、氢氧化钾、无水硫酸钠等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MARS 6微波消解系统,美国CEM公司;RV-10旋转蒸发仪,德国IKA公司;FT/IR-4700红外光谱仪,日本Jasco公司;7890A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M7-80EI质谱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AVANCE Ⅲ 400 MHz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瑞士Bruker 公司。

1.3 试验方法

各试验平行测定3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并通过Duncan′s法进行单因素多重比较分析。

2.2 畅爽体验:主我存在的显现 自由漫跑的运动情境并不能直接促进主我意识的显现,还需要在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中付出意志努力,超越跑者蓝调。当克服了前行的艰难,战胜了妥协的意念,怀着一个目标、一份坚持、一份希望朝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迸发之时,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发挥,人们便在跑步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和畅爽的体验,这便是主我存在的显现。

1.3.2 提取溶剂的选择 以不同体积配比的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为提取溶剂,在液料比5 mL·g-1、提取温度50℃和提取时间10 min条件下进行微波提取,测定不同体积配比的提取溶剂对辣木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选取油脂提取率较优的提取溶剂用于后续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

1.2.1 细胞培养 人卵巢癌OVCAR-8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基(含10%FBS、青霉素100 U/mL和链霉素100 μg/mL)中,置于5%CO2、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3.3 单因素试验 以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3∶2,v/v)为提取溶剂,分别以液料比(3、4、5、6、7 mL·g-1)、提取时间(6、8、10、12、14 min)和提取温度(40、50、60、70、80℃)为试验因素,测定不同因素对辣木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1.3.4 正交优化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为检测指标进行正交优化试验,正交因素水平见表1。

概念间的对照结构和网络体系中的对称关系对于类比也是至关重要的。对照结构是通过对照关系组织概念,以构成对照集合。如果由对照关系组织起来的不同的概念具有共同的结构,它们之间就存在类比关系。在这里,二元对照的论元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水平Level液料比ALiquid⁃solidratio/(mL·g-1)提取时间BExtractiontime/min提取温度CExtractiontemperature/℃15850261060371270

1.3.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取辣木籽油脂与溴化钾混合研磨压片,在4 000~400 cm-1范围内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分辨率为1 cm-1,扫描次数32次。采用Spectra Manager软件进行图谱处理。

由图1-A可知,随着甲醇体积配比的增加,油脂提取率显著增加(P<0.05);当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配比为 3∶2时,油脂提取率达到最大值(35.41%);继续增加甲醇的体积配比,油脂提取率显著降低(P<0.05)。由图1-B可知,当液料比为3~6 mL·g-1时,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随液料比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液料比的增加导致原料与提取溶剂间的油脂浓度差增加,进而提高传质速率和油脂提取率[22];当液料比为6 mL·g-1时,油脂提取率达到最大值(36.83%),继续增加液料比对油脂提取率无显著影响。由图1-C可知,当提取时间为6~10 min时,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这是由于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微波在短时间内对物料的破碎作用增大,增加被萃取油脂向原料表面的扩散速度,使油脂提取率显著增加[23-24];当提取时间为10 min时,油脂提取率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提取时间,油脂提取率不再增加,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由图1-D可知,当提取温度为40~60℃时,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油脂提取率显著增加;当提取温度为60℃时,油脂提取率达到最大值(36.71%),继续升高提取温度,油脂提取率显著降低,这可能是高温导致提取溶剂和挥发性油脂的损失,从而影响油脂提取,使油脂提取率降低[25]

1.3.6 13C-NMR分析 称取50 mg辣木籽油,加入0.6 mL氘代氯仿溶解,转移至核磁管中用于核磁共振分析。试验参数如下:脉冲序列zgpg30、谱宽24 038.46 Hz、采样点数65 536、扫描次数50次、空扫4次、温度294.1 K。化学位移以四甲基硅烷为标准校正。

1.3.7 脂肪酸分析 甲酯化衍生[17]:取10 mg辣木籽油脂,用1 mL正己烷溶解,加入1 mL 1 mol·L-1的KOH-CH3OH溶液,振荡混合 1 min,待静置分层后取正己烷层用无水 Na2SO4干燥,用于GC-MS 分析。

Folch法[18]和Bligh-Dyer法[19]是油脂提取的经典方法,2种方法的提取溶剂均为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液。三氯甲烷具有良好的油脂溶解性,甲醇具有较好的极性,三氯甲烷和甲醇的结合能有效提高油脂提取率,但三氯甲烷具有较强的毒性,而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性质相近,且毒性较弱,同时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采用二氯甲烷代替三氯甲烷在油脂提取上是完全可行的[20-21]。因此,本研究以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为提取溶剂,将2种试剂的体积配比、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设为试验因素,测定上述4种因素的不同水平对辣木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图1)。

质谱条件:GC-MS接口温度250℃,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电离能量70 eV,质量扫描范围:m/z 50~650 u。

1.4 数据处理

1.3.1 油脂提取的工艺流程 将辣木籽于50℃烘箱干燥至恒重,去壳粉碎,经40目过筛备用。称取2 g辣木籽粉置于微波萃取管中,加入提取溶剂,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微波提取(微波功率800 W);提取结束后,经抽滤除杂,收集提取液,减压浓缩,于105℃干燥至恒重,并按公式计算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色谱条件:DB-WAX 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升温程序:初始温度150℃,保持3.5 min,以20℃·min-1升至200℃,保持5 min,再以5℃·min-1升至280℃,保持20 min;进样量1.0 μL,分流比50∶1;以氦气为载气,载气流量1 mL·min-1;溶剂延迟时间为3 min。

油脂提取率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图1 不同因素对辣木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oil

发病仔狐隔离治疗,发病仔狐窝箱进行消毒。用棉签清除病狐耳道内粘稠物,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再用棉签蘸取伊维菌素溶液涂抹耳道,每天1次,连用4天。皮下注射1%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注射0.03毫升。

2.2 正交优化试验

由表2可知,在微波提取辣木籽油脂的过程中,不同试验因素对辣木籽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即提取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最大,提取温度次之,液料比影响最小。上述3因素的最优组合为A3B2C3,即液料比7 mL·g-1、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70℃,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为38.43%。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二氯甲烷-甲醇(3∶2,v/v)为提取溶剂,选取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试验因素,油脂提取率为试验指标,确定辣木籽油脂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Table 2 Designs and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序号NumberABC提取率Extractionyield/%111134 53212236 72313337 09421234 50522338 23623136 95731337 01832137 28933237 54K136 1135 3536 25K236 5637 4136 25K337 2837 1937 44R1 162 061 19

2.3 红外光谱分析

由图2可知,4 000~1 650 cm-1之间的吸收峰较少,而1 650~400 cm-1指纹区的吸收峰较为复杂,可用来鉴定油脂类型[26]。辣木籽油脂中的基团和结构主要为甲基、亚甲基、碳碳双键、酯基,其中不饱和碳氢=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 005 cm-1处;亚甲基CH2中C-H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 924、 2 854 cm-1处,剪式振动吸收峰在1 456 cm-1处,而 1 239、1 164 cm-1处为亚甲基CH2中C-H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722 cm-1处为C-H的平面摇摆振动吸收峰;1 377 cm-1处为甲基CH3中C-H的对称变角振动吸收峰;碳碳双键(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 1 651 cm-1处,但强度较弱;酯基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747 cm-1处,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119、1 096 cm-1处。上述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可为辣木籽油脂的分析检测和掺假识别提供理论支撑[27]

  

图2 辣木籽油脂的红外光谱图Fig.2 Infrared spectrogram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oil

2.4 13C-NMR分析

辣木籽油脂碳谱全谱和部分区域放大的谱图见图3,谱峰归属列于表3。根据173.04、172.65 ppm处的谱峰可依次分辨羰基中碳原子位于甘油三酯的sn-1、3位和sn-2位,两者的谱峰强度比为2∶1,表明辣木籽油脂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28]。68.86、62.02 ppm处的谱峰分别归属为甘油骨架中的sn-2位和sn-1、3位碳原子,其谱峰强度比为1∶2,亦可证明甘油三酯是辣木籽油脂的主要成分[28]。129.90~129.58 ppm之间的谱峰归属为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CH2-CH2-CH=CH-);27.19~27.14 ppm之间的谱峰归属为邻近碳碳双键处亚甲基的碳原子(-CH2-CH2-CH=CH-)。34.12~33.95 ppm之间的谱峰归属为脂肪酸碳链第2位亚甲基的碳原子,且能分辨脂肪酸结合于甘油三酯的sn-2位和sn-1、3位。Cω3和 Cω2均为亚甲基中的碳原子,且均邻近甲基端(-CH3);31.79、31.94 ppm处的谱峰分别归属为亚油酸和其他脂肪酸中的Cω3,而22.68 ppm处的谱峰归属为Cω2;14.08 ppm处的谱峰归属为脂肪酸碳链甲基(-CH3)中的碳原子。综上,辣木籽油脂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未发现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等成分。

此次惠而浦两款获提名的明星产品:光芒洗衣机WG-F120881B及新睿洗衣机WG-F100887BHCIEP,均来自惠而浦全球创新平台。其中,光芒洗衣机拥有“第6感”智能系统,以智能洗护、智能添加等多种智能功能见长,可自动判断衣物重量、脏污程度,从而自主决定洗涤用水量、洗涤力度和洗涤剂量,用户只需长按第6感按钮3秒,即可轻松开启家务解决方案。新睿洗衣机则是惠而浦在2018年推出的明星产品,主打智氧清新功能,能够通过臭氧发生器释放臭氧,从而实现杀菌功能,解决衣物的除菌除螨除异味以及洗衣机内桶本身的清洁问题,全面坚守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表3 辣木籽油脂13C-NMR谱峰归属Table 3 The peak assignments of 13C-NMR spectrum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oil

  

谱峰Peak化学位移Chemicalshift/ppm化合物Compound碳原子Carbonatom1173 04位于甘油三酯sn-1、3位的脂肪酸C=O(sn-1、3)2172 65位于甘油三酯sn-2位的脂肪酸C=O(sn-2)3129 90~129 58不饱和脂肪酸-CH2-CH2-CH=CH-468 86甘油sn-2位-CH2-CH-CH2-(sn-2)562 02甘油sn-1、3位-CH2-CH-CH2-(sn-1、3)634 12所有脂肪酸C2(sn-2)733 95所有脂肪酸C2(sn-1、3)831 94饱和脂肪酸、油酸等Cω3931 79亚油酸Cω31029 76~28 99所有脂肪酸-(CH2)n-1127 19~27 14不饱和脂肪酸-CH2-CH2-CH=CH-1224 85~24 81所有脂肪酸C31322 68所有脂肪酸Cω21414 08所有脂肪酸-CH3

  

图3 辣木籽油脂碳谱全谱(A)和部分区域放大的谱图(B~E)Fig.3 13C-NMR full spectrum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oil (A) and expanded spectral regions (B~E)

2.5 脂肪酸组成分析

辣木籽油脂经过甲酯化衍生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标准品对照和数据库检索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并按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其总离子流色谱图和分析结果分别如图4和表4所示。从辣木籽油脂中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以油酸(C18∶1n-9,75.77%)、山榆酸(C22∶0,6.74%)、棕榈酸(C16∶0,6.04%)和亚油酸(C18∶2n-6,5.30%)为主,同时辣木籽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6.1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3.88%,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8.5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5.30%。

  

图4 辣木籽油脂脂肪酸组成的总离子流色谱图Fig.4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oil

 

表4 辣木籽油脂的脂肪酸组成Table 4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oil

  

序号Number保留时间Retentiontime/min脂肪酸Fattyacid相对含量Relativecontent/%110 62棕榈酸(C16∶0)6 04210 80棕榈油酸(C16∶1n-7)0 90314 76油酸(C18∶1n-9)75 77414 85亚油酸(C18∶2n-6)5 30518 51花生酸(C20∶0)3 34618 59花生烯酸(C20∶1n-9)1 91722 02山榆酸(C22∶0)6 74

3 讨论

本研究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快速高效的微波技术对其油脂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提取溶剂配比对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有机溶剂对油脂的提取主要基于“相似相溶”原理,提取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是影响油脂提取率的重要因素;甲醇的极性较强,能有效与细胞膜的极性脂结合,从而破坏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的氢键和静电作用,使非极性溶剂二氯甲烷更好地进入细胞并溶解胞内疏水的油脂成分[29-30]。因此,增加甲醇的体积配比可提高提取溶剂的极性,从而提高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而甲醇对油脂的溶解性较弱,继续增加甲醇的体积配比会导致提取溶剂的溶解性降低,进而降低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对液料比而言,适宜的液料比能有效增加液料间的油脂浓度差,提高传质速度和油脂提取率,但液料比过高,会增加后续油脂回收的难度,并降低油脂提取率。适当的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既能提高辣木籽油脂的提取效率,又能防止油脂的氧化分解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异构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油脂提取率和油脂品质。综合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甲醇(3∶2,v/v)为提取溶剂,在液料比7 mL·g-1、提取时间10 min和提取温度70℃的条件下,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为38.43%,高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35.85%)[13]、超临界CO2提取法(36.30%)[14]和水酶法(28.60%)[31],这也进一步说明微波提取辣木籽油脂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辣木籽油脂以甘油三酯为主,且富含油酸,是一种典型的高油酸型油脂。油酸为重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其氧化稳定性高于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得高油酸油脂具有货架期长和耐高温烹煮的特点[32]。同时,油酸能有效调节血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且效果与亚油酸等多烯酸相当[33-34]。此外,油酸亦能有效减少机体内的氧化应激产物,降低机体的过度性炎症反应,有助于机体康复[35-36]。辣木籽油脂中富含油酸,表明辣木籽油脂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可作为新型植物油料进行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 结论

采用微波技术对辣木籽油脂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二氯甲烷-甲醇(3∶2,v/v)为提取溶剂、液料比7 mL·g-1、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70℃,在此优化条件下,辣木籽的油脂提取率为38.43%。辣木籽油脂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脂肪酸以油酸、山榆酸、棕榈酸和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3.88%,其中油酸含量高达75.77%,是一种典型的高油酸型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本研究为微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脂工艺,以及辣木籽油脂的营养评价和油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早在9月4日,《扬子晚报》刊载“蔡振华离开体育总局,刘国梁会重归乒坛吗”一文,称蔡振华的新职务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8月已前往新单位报到。蔡振华并未回应。

参考文献

[1] 刘红, 谷风林, 宗迎, 胡荣锁, 朱红英. 辣木籽仁的化学成分分析[J]. 热带农业工程, 2015, 39(1): 1-5

[2] 樊建麟, 邵金良, 叶艳萍, 杨东顺. 辣木籽营养成分含量测定[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 22(5): 69-72

[3] 苏瑶, 赵一鹤, 冯武, 毛云玲. 云南引种辣木籽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西部林业科学, 2015, 44(4): 142-145

[4] 杨倩, 田雪梅, 张晓文, 蔡绮君, 罗雪婷, 陈伟民. 辣木提取物降脂作用的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8(3): 963-967

[5] 刘凤霞, 王苗苗, 赵有为, 徐晓云, 潘思轶. 辣木中功能性成分提取及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5, 36(19): 282-286

[6] 陈德华, 张孝祺, 张惠娜. 一种新型功能食用油—辣木籽油[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5): 17-18

[7] 梅文泉, 汪禄祥, 方海仙, 樊建麟, 邵金良. 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J]. 分析试验室, 2016, 35(12): 1432-1437

[8] 郭婕, 刘中华, 袁淑培, 王永立, 李俐俐. 黑豆中大豆异黄酮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5): 255-257

[9] Hu B, Li C, Zhang Z, Zhao Q, Zhu Y, Su Z, Chen Y.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silkworm pupal oil and evaluation of it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J]. Food Chemistry, 2017, 231: 348-355

[10] 孙协军, 刘淼, 李秀霞, 吕艳芳, 冯彦博, 毕海燕. 盐藻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 31(1): 70-75

[11] 邹宇, 王松峰, 包秀萍, 弓新国, 刘丽芬, 念小魁. 辣木籽油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及研究[J]. 食品工业, 2011(3): 61-63

[12] Bhutada P R, Jadhav A J, Pinjari D V, Nemade P R, Jain R D. Solvent assisted extraction of oil from Moringa oleifera Lam. seeds [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6, 82: 74-80

[13] 段琼芬, 余建兴, 马李一, 张重权, 王有琼, 赵虹. 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辣木籽油条件优化[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8): 92-95

[14] 段琼芬, 刘飞, 罗金岳, 马李一, 王有琼, 张重权, 赵虹. 辣木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油脂, 2010, 35(2): 76-79

[15] Yusoff M M, Gordon M H, Ezeh O, Niranjan K.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Moringa oleifera oil [J]. Food Chemistry, 2016, 211: 400-408

[16] Yusoff M M, Gordon M H, Ezeh O, Niranjan K. High pressure pre-treatment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kernels prior to aqueous enzymatic oil extraction [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7, 39: 129-136

[17] 周婷, 蒲彪, 姜欢笑, 刘春燕. 不同方法提取的藤椒油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J]. 核农学报, 2015, 29(7): 1323-1328

[18] Folch J, Lees M, Sloane-Stanley G H.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lipids from animal tissue [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57, 226(1): 497-509

[19] Bligh E G, Dyer W J. A rapid method of total lipid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J]. Canadi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959, 37(8): 911-917

[20] 韩菊, 段文仲. 二氯甲烷代替氯仿提取脂肪的可行性研究[J]. 分析化学, 1998, 26(9): 1164

[21] Cequier-Sanchez E, Rodriguez C, Ravelo A G, Zarate R. Dichloromethane as a solvent for lipid extraction and assessment of lipid classes and fatty acids from samples of different nature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8, 56(12): 4297-4303

[22] 高娟, 楼乔明, 杨文鸽, 张群飞, 张进杰, 董栓泉. 超声辅助提取鱿鱼肝脏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14, 29(2): 53-56

[23] 冉军舰, 卢奎, 朱雨莹, 谈天. 微波法萃取樱桃仁油[J]. 食品科学, 2007, 28(12): 146-149

[24] 胡滨, 陈一资, 杨勇, 李诚, 苏赵.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松籽油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 31(1): 52-59

[25] 雷昌贵, 孟宇竹, 蔡花真. 西瓜籽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J]. 中国粮油学报, 2013, 28(2): 43-47

[26] 于修烛, 杜双奎, 王青林, 李志西.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油脂定量分析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1): 129-136

[27] 范璐, 王美美, 杨红卫, 杨福勤, 吴娜娜.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识别五种植物油的研究[J]. 分析化学, 2007, 35(3): 390-392

[28] 彭朴, 荣俊峰, 闵恩泽. 微藻油脂组成的核磁共振碳谱表征[J]. 生物产业技术, 2009(s1): 73-79

[29] 张芳, 程丽华, 徐新华, 张林, 陈欢林. 能源微藻采收及油脂提取技术[J]. 化学进展, 2012, 24(10): 2062-2072

[30] 殷海, 许瑾, 王忠铭, 郝小红, 袁振宏, 王亚兵. 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微藻油脂的方法探究[J]. 化工进展, 2015, 34(5): 1291-1294

[31] 马李一, 余建兴, 张重权, 王有琼, 甘瑾, 郑华, 郭元亨, 赵虹, 段琼芬. 水酶法提取辣木油的工艺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0, 30(3): 53-56

[32] 钱浩杰, 郜海燕, 穆宏磊, 陈杭君, 房祥军. 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研究[J]. 核农学报, 2017, 31(7): 1365-1373

[33] Shao F, Ford D A.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BCA1 and macrophage cholesterol efflux by elaidic and oleic acids [J]. Lipids, 2013, 48(8): 757-767

[34] Hlais S, El-Bistami D, El-Rahi B, Mattar M A, Obeid O A. Combined fish oil and high oleic sunflower oil supplements neutralize their individual effects on the lipid profile of healthy men [J]. Lipids, 2013, 48(9): 853-861

[35] 王炜, 张伟敏. 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特性[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 (4): 44-46

[36] 楼乔明, 张问, 刘连亮, 杨文鸽, 张进杰, 薛长湖. 狭鳕鱼皮脂肪酸组成分析及其营养评价[J]. 核农学报, 2016, 30(2): 332-337

 
徐华,张茹,刘连亮,张进杰,杨文鸽,楼乔明
《核农学报》 2018年第07期
《核农学报》2018年第07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