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中药临床药学的特色优势与传承发展——刘绍贵主任药师学术经验撷要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时跨两个世纪30余年,从试点、探索到逐步被中、西药学界众多有识之士认知与认同,确是来之不易。2010年后,在中医院药事管理中特别明确将中药临床药学作为重要评审内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及研究因此正式起步,在较多三级中医院和部分二级中医院开始配备了专职人员。201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药教育研究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组织启动了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编写,共16本,迄今已有6本出版发行。至2017年,全国两批共20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授牌,使中药临床药学出现了乘势而起的生机。

原文《离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对话占小说全文的69%。根据表3,原文的词汇密度为30.31%,说明原文是一篇以口语为主的小说。五个译本的词汇密度均低于原文,均属于口语的词汇密度范围。也就是说,五个译者都能较好地保留了原文的口语体风格。

3.中小企业的财务缺乏监管。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的管理体制,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呈现高度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那么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相关管理知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就会出现盲目的状态。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具体措施相对不足,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管理,这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由于中小企业亲情化合作化的管理模式而产生财务风险控制不足,容易导致企业的发展受阻。

刘绍贵,湖南华容人,主任中药师,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201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刘绍贵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0余年来在中药药学教育和医院药学领域执业,刻苦求索,精益求精。不仅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临床应用、现代中医院药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在中药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等方面亦有较深入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1-4]。刘老师经多年的工作和实践,成绩斐然:(1)先后撰写发表了《关于中药临床药学几个问题的设想》《对我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回顾与前瞻》《试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某些误区和应有对策》《中药应用相关问题刍议》《临床药学工作汇言》等30余篇文章。(2)为强化药品质量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总结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在长期的中药验收工作中,总结了“十辨”经验[2,5],并强调准确把握正品特征,杜绝了伪劣药品,保证人民吃上放心药,医生用上放心药。(3)主编出版了26部著作,为中医院药事管理、用药品质保证、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了有效参考。(4)在执业过程中特别是近20多年来解答了大量识药、辨药和用药方面的咨询,防止和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医药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在参加10余次医疗事故鉴定和多次医疗纠纷处理中,老师的分析评判均得到了业界各位专家的认同。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和医院青苗计划培养对象,师承刘老师学习,得到其在术、理、道方面的耐心教诲和悉心传承,受益良多。现将刘老师关于中药临床药学的特色优势及传承发展建议陈述如下。

1 中药临床药学的特色优势

临床药学是一个外来词,最早于1948年由美国药学院校联合会,提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教学体制和设立临床药师岗位的建议。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我国西医药界,1982年被列入医院药剂工作条例内容,随后中医医疗机构内的临床药学工作亦即萌发,为了以示与西医院所开展的临床药学有别,首先有学者在“临床药学”四字前冠以“中医”二字,称之为“中医临床药学”,但当时多数学者认为此名不够贴切,应定名为“中药临床药学”为妥,并在1985年至1986年间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认定,从而界定了中药临床药学应有的学科地位、学术内涵和研究思路、重点内容与方法的异同。刘老师在中药临床药学的长期实践中认为其特色优势显著。

1.1 文化承载丰厚

中药临床药学,顾名思义,应是广义中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说是介于中医各科治疗学和广义的药物学之间的一个新的边缘学科,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解决中医临床合理用药问题,特别是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以及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与联合用药问题。由于中药学与中医学同源发展,作为其分支或边缘学科,当然同样秉承着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主体内容同属“形而上者谓之道”的范畴,无论是经典的本草学、中医学,或现代出版的各版中医学和中药学教材,以及正在逐一面世的中药临床药学系列的教材,均显现了以哲学为基础,广泛吸纳天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知识,体现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依据、治则、中药药性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天人合一”,法天,法地,顺应自然,天地人和,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平衡阴阳,致于中和的养生观、防治观,更有充分体现[6]。本草方药理论与应用文化、中药与成方药名文化、道地药材形成与品质标识文化、中药诗词文化、药事制度文化精彩纷呈。虽然在“中药临床药学”中也要引用或借助部分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有部分内容属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范畴,但丝毫不影响其特有的文化光彩。

中药临床药学在30年的发展中较为迟缓,除多种客观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内在主观原因,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故在近10余年中,刘老师率先撰文《中药人员特别高级中药人员应做到医药兼通》。刘老师深切感受到,只有医药兼通,才能真正传承、创新、发展本草、方药学,肩负传承、创新、发展中药学术的重任,适应医院药学发展方向和模式的转变,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对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他认为有三条:(1)能准确地辨识药物,保证用药品质;(2)“知药善任”,熟悉常用药物的性能作用、主治证或适应症、配伍禁忌、毒副反应、相互作用、使用注意、中毒解救、用法用量,会用药;(3)能分析临床用药中潜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干预、预防措施,能指导医生和医药消费者用药。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中药临床药师在执业中的自身追求和应有修为。

1.2 源于本土,历史承袭久远

2.3.3 药学部门基本业务工作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 药品采购、验收、入库与库存管理、加工炮制、制剂、检验、中药煎煮,以及调配供应与质量管理,均为药学部门的基本业务技术工作,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但在近期报刊和著作中,常将此类业务工作放在临床药学内容中加以叙述。应该承认,调剂是临床药学的前沿阵地,调剂中的审方、发药交待及品质保证关系着用药安全有效,应列为临床药学的内容,但不宜笼统地把调剂工作列为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也不应是主要部分。

1.3 学科内涵丰富,研究内容广博

中药药学服务不同于西药药学服务。西药药学服务一词源于“西洋”,起自当代,被称为是临床药学的纵深发展或高级阶段,其目标性功能,定位在药物治疗结果上,药师应承担三个方面的责任,即识别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的发生。而“中药药学服务”,除上述三个目标性功能外,尚有药物品种的正确引用、品规质量保证、炮制、制剂、问病给药、洽谈业务、迎送宾客、汤药煎煮等内容。古代虽无其名,但实已存在,其历史追溯远于千年,是伴随着人类医疗活动、药物使用、康复保健、用药需求、时代文明而产生并逐渐发展的,具有明显的中医理论体系特征。在开展中药加工炮制、制剂生产、处方调剂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而且需要运用许多独特的技术和技艺。在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及工作质量评判标准等方面,与现代医药学指导的药学服务,亦有较多特异之处。

关于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刘老师则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及体会,概括提出了10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中药(中成药)的品质保证研究;(2)中药(中成药)的用药禁忌研究;(3)复方配伍及中西药联合用药与相互作用研究;(4)中药剂量与质效、量效关系研究;(5)中药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监测控制研究;(6)饮片形态变异与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研究;(7)剂型改进与给药途径研究;(8)中药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9)药物临床经验、作用评价与品种更替研究;(10)药物经济学研究。按照学科的定位、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与时代发展对中医临床用药的要求,其学科学术内涵和研究内容将日益拓展。

1.4 中药药学服务的传统性与多元化[4]

由于中药临床药学是介于中医各科治疗学和广义药物学之间的新型的交叉学科,既涉医理又涉药理,既有基础理论研究,更有临床药理和应用研究,既主要研究中药的科学合理和安全应用、中西药相互作用和联合用药,也要研究西药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合理用药问题,仅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教材即推出16本,远比西药临床药学学科内容博而杂,其研究方法、手段与标准或指标尚缺少参考依据。

1.5 中医临床独具的用药特色

首先,中医临床所用药物,大多取自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或矿物,除少数矿物药外,其组分较为复杂。其质量由于受品种来源、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或养殖技术、采收时月、产地加工、炮制、贮运管理、品规等级的差异,致使任何一种单味药的内在质量均不同,其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大多难以精确计量,现行权威典籍设定了内控质量标准,传统用药中首重“道地药材”标准,性状鉴别重视药物固有的形、色、气、味,用药剂量控制中虽设定了常规的起始用量和最大用量,但执行并不严格,多强调经验用药和用量,而中药疗效,又受到品质、配伍、用量、剂型与给药途径、煎煮与服用方法、用药是否对证等因素影响。第二,中药临床治疗用药强调整体调节、三因制宜、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立法组方、复方配伍、炮制入药。临证处方多用复方,很少单用药物治病,剂型选择以汤剂为主,用的是总提取物,而不是单一化学成分,处方强调随证加减变化,任何一种药物在不同复方或不同医师使用时无恒定用量,讲究临方炮制和品系质量。配伍禁忌中虽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规定,但执行不严格。剧毒药使用时尚有“以毒攻毒”之说,煎服法可随用药习惯、病情而变化,同时还有择时服药的要求。第三,流派不同,用药不同。如补土派、攻下派、养阴派、寒凉派、经方派、时方派,还有新安医学、孟河学派,大多各承师技,各有传承发展,其立法组方、用药思路则各不相同。

2 中药临床药学传承与发展建议

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从萌芽到试点,经历了30余年的实践。刘老师在医院药学领域执业30余年,应该说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之一。2008年以来,在第四批继承带教和传承室建设期间,对于中药临床药学的传承与发展老师更有着自己的深刻体会。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药临床药学内涵深广,且是广义中药学之下的一个独立、综合的分支学科,其目标和任务是研究指导和解决中医临床合理用药问题,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作为领衔的中药临床药师,其使命和职责无疑十分重大,亟需几代人努力修养成高深智慧、精诚服务、水平与能力一流,且德艺兼备的高明之师,在传承、发展、创新中药药学服务中作出更大贡献。

2.1 中药临床药学应坚持中医特色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老师即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无论在其研究层面、工作层面,均不应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应建立自己的研究框架,坚持中医药思维,主要研究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中的问题,特别是中药(中成药),以及中药与西药合理联用等方面的问题。但据了解,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和工作似乎尚仅停留在西药的合理使用方面,中药方面虽然也开展了处方调查、查阅了病例、进行了处方点评,但并未完全深入到辨证分析、配伍组方、急诊抢救、用药方案设计等环节中去。刘老师认为:中医院西药使用占比很大,在中医院临床药学中,将西药的应用,特别是西药与中药的联合应用,列为研究内容或工作内容之一仍属必要,但重点应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并且应运用中医药思维进行多方面研究。

2.2 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与发展应注重人才培养

调查选取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怡园、艺圃、狮子林、耦园、虎丘等9个古典园林,其中留园、网师园、艺圃、耦园住宅与花园保留较完整;拙政园、怡园规模一大一小,花园部分较完整;沧浪亭、狮子林兼具宗庙特点;虎丘属于自然风景式园林。依据2014年5月~2016年12月统计数据,进一步选取古典园林厅堂摆花常设位置样本共82处,其中,拙政园10处、留园9处、网师园10处、沧浪亭7处、艺圃10处、耦园7处、狮子林10处、怡园6处、虎丘13处。

2.3 厘清中药临床药学几个相关概念

2.3.1 中药临床药学与临床中药学 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的科学,包含学科内涵广泛。而“临床中药学”属另一类中药学术专著,之所以冠以“临床”之名,旨在“整理阐述中药理论、临床应用和总结推广当代研究进展及新功用、新用法”。

Bühnemann 1992: Gudrun Bühnemann, Some Remarks on the Date of Abhayākaragupta and the Chronology of His Works, 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Morgenländischen Gesellschaft vol. 142, no. 1, 120-127.

2.3.2 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 刘老师认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有同义也有不同范畴。所谓研究是为了研究分析机制,寻求规律,取题多以深遂、长远、普遍、广大着眼,不是众人均可担当的,如用药禁忌与相互作用原理、药物质效、量效、毒效与用量研究等。而工作之说,则多指面上的、大量的、日常的、需要较多人完成的,时效性相对较强,如情报信息收集整理、处方用药调查、不良反应收集、用药咨询、举办药讯、参与查房会诊、书写药历等,均属于“工作”层面之内,且可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开展。所以此二者不可完全等同。

“中药临床药学”之名出现虽然较晚,但承袭的是历代医药学家关于中药的应用研究,伊尹创《汤液经法》;尊酒为“百药之长”及用酒制药;神农尝百草为民疗疾;《内经》荐“半夏秫米汤”交通阴阳、调和营卫,并首载13方;《神农本草经·序录》首先总结出中药临床药学八原则,即采收加工、有毒宜制、治热以寒与治寒以热、七情合和、君臣佐使组方、剂型选择、毒性药用量、根据病情确定服药时间的原则;葛洪创“成剂药”,著《肘后备急方》;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整理药材商品规格和各地优质药材;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治疗学和方书之祖,并详述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指出“五石散”可引起严重的药源性疾病;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开出35个应对不良反应的妙方;宋代设熟药所、和剂局,颁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仅以病证对方剂进行分类,突出辨证论治特点,详述炮制、制剂制备及服药法,而且专论了处方法、合和法、服饵法、用药法、药物畏恶相反、服药食忌及炮炙三品药石类例;还有《药性论》《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纲目拾遗》以及《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等许多医药著作中,既详述了药物的性能作用和炮炙方法、原理,更记载了药物的合理配伍和应用,同时尚述及了品质辨识。有的医药家则提出了“用药如用兵”、“用药如用刑”之说,告诫医家要精准、谨慎用药,不可误人性命和健康。

2.4 当前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

“异化”使“读者走向作者”,强调译文的充分性,在翻译方法上吸纳外语表达方式,从而保证文章的“异国情调”。对于“磬”,这种带有强烈中国文化特点的词,萧乾采取文内加注的方式,“a sonorous stone”还原了词的本意,达到易于理解的目的。

3 结语

Combustion Failure Diagnosis of Marine Low Speed Diesel Engine Based on Fuel Consumption Rate

参考文献

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远比临床药学丰富,工作难度亦更大,特别是在认识尚不够统一,标准基本缺如,队伍力量薄弱,研究和工作条件尚具备不全的情况下,要全面“开花”和突破有较大困难。故刘老师认为:(1)应选定药物类别或病区,固定专人从事某一类或两类药物或一至二个病区开展研究,训练出1~2类药物或1~2类病症的临床药物治疗学专家,真正做到能指导用药。(2)根据各个医院3~5位最有名的老中医专家,治疗大病、疑难病症的经验,与医院管理和质控专家一起,共同撰写提出5~8种病证的治法、治则、辨证选药与疗效判定等参考性依据,进而推广应用。(3)重点加强对有毒中药、中药注射剂、新近拓展引用的中草药,以及中西药相互作用与合理联用的探索性研究。(4)开展中药质效、毒效、量效关系研究及安全用药监管措施研究。抓住3~5种已有较多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报道的中草药,进行用法用量研究,逐步规范部分药物的用法用量。在逐步总结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深入及其工作的全面展开。

[1]刘红宇.诚信笃朴,学验俱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绍贵主任中药师[J].中医药导报,2013,19(11):27-28.

由于长柄双花木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经济策略不同,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和保育时应针对其不同发育阶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长柄双花木幼苗需要较高的叶含水量,有研究表明长柄双花木幼苗叶片水含量和光合速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46],其幼苗适宜生长在较湿润且遮荫的环境中。因此在迁地保护时应注意对幼苗进行适当的遮荫,以促进幼苗的生长;而在幼树和成树阶段,叶厚度和叶面积逐渐增大,植株需要较强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对于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幼树和成树,应对其周围树木进行适当修剪与清理,以保证其对光照的需求。

[2]刘红宇,廖建萍,张裕民,等.勤求古训,自成一派——刘绍贵主任药师学术经验撷要[J].中医药导报,2014,20(9):23-26.

[3]刘红宇,欧阳荣,廖建萍,等.论湖湘中药特色与传承发展——刘绍贵主任药师学术经验撷要[J].中医药导报,2016,22(7):42-44.

[4]刘红宇,汤 艳,欧阳荣,等.中药药学服务的内涵特征与传承发展——刘绍贵主任药师学术经验撷要[J].中医药导报,2017,23(16):38-41.

[5]刘红宇,刘绍贵.中药材与饮片质量验收“十辨”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4):45-46.

[6]刘应科,孙光荣.中医临证的四大核心理念之整体观[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5):1-5.

 
刘红宇,汤艳,欧阳荣,廖建萍,张裕民,李珊,刘绍贵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