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立足脾胃,辨湿温之病;平正轻灵,除湿热之邪

更新时间:2009-03-28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是著名的温病学家。其著作《湿热条辨》是温病学的名著。其中主要论述各类湿热所致疾病的治疗。临床上,湿热之邪所致疾病在各个专科均十分常见。如何深刻领会薛生白的学术思想,提高临床疗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专家,展开了讨论。谨总结如下。

1 多种辨证方法相结合系统论述湿热类疾病

刘宁副主任医师:

湿热病是感受湿热之气所患的疾病,与时令密切相关。夏秋季节,天暑下流,地湿上蒙,而成湿热。薛生白认为湿热病乃太阴阳明为病,“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也就是有内伤的基础上,感受外界的时令之气,而成湿热病。对于湿邪或单独的热邪,我们一般选择祛湿法或清热法,治疗相对比较简单。但两种邪气合并为湿热之邪,就具有胶结、黏腻的特性,治疗上相对复杂。湿热病一般可出现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两种临床表现。

湿热所致疾病范围非常广,所侵犯的部位非常多。因此在《湿热条辨》里,薛生白的辨证方法,不单纯是六经辨证,也不单纯是三焦辨证,亦不单纯是卫气营血辨证,而是综合了三种辨证方法。同时综合解剖理论对于病位进行阐述,如损伤于皮、损伤于肌腠、损伤其他内脏等。在辨证方法及定位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建树。

“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湿热之邪多侵及阳明和太阴。而膜原者,外通肌肉、内经、胃腑及三焦之门户,为一身之半表半里。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与仲景小柴胡汤的胆病有所区别。薛生白强调湿热之邪的治疗应分期进行,认为湿热病初期,邪在肌表时为太阴、阳明之表证。薛生白认为阳明、太阴也可以在肌表感邪,并非太阳之表。早期湿邪伤表者只是湿遏卫阳之表,所以这时以祛湿为主,在表来宣湿。中期湿邪在膜原和三焦,可以产生各种转化,如湿重、热重或湿热并重,同时还有寒化和热化的区别。在湿热病后期,叶天士认为湿热病不会入营入血,一般认为在气分。而薛生白认为当湿热病发展到后期,也可以化燥。湿热一定要化燥,才能内入营血。

薛生白吸收了张仲景、叶天士的长处,自己创立了一套辨证及治疗体系。书中通过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湿热病的情况。但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具体用药剂量。第一条提纲证没有脉,而自注里有,为什么不提脉,因为脉会变,脉无定体,不把脉写出,是担心对读者思维构成限制。

湿热病的治疗大法就是四点:“宣、燥、利、透。”湿热病初期通过用藿香、佩兰芳香解表化湿,使邪从表而去。如果湿邪入里,湿热蕴阻于中焦,就用“燥”的方法,选苍术、半夏、厚朴这类能够燥湿、化湿的药物。其次就是利小便的方法,多用于湿热互结于下焦之病,用药多选用滑石、茯苓、泽泻等清利湿热之品。最后一个是“透”,多用于湿遏热伏于膜原之病,以草果、厚朴、槟榔等来透邪于外。

总之,薛生白根据湿热证的不同的部位,重视分析湿和热两种邪气的偏胜,层层剖析,为湿热证的辨证论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对于经典名方的运用,非常自然娴熟,药物切合病机,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立法、选方,内治、外治,包括服药方法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可以说,薛生白对湿热证、湿热类温病以及杂病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无愧为临床大家。唯一遗憾的是,药物没有注明剂量。

赵进喜教授:

(2)通过采集医院电力、燃料消耗日报表台账,结合典型日负荷情况,计算和绘制医院全年逐时热、电负荷曲线;

薛生白是温病大家,不但融合了古今医家的临床经验,而且有自己独创的理论。《湿热条辨》所论湿热病的辨证方法,不仅仅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实际上也具有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内涵。《湿热条辨》提纲,第一条就指出,湿热病是太阴阳明为多。为什么呢?太阴阳明脾胃是土脏,湿热之邪首先影响的就是脾胃。进一步分证,又有所谓二经之表、二经之里,并涉及到少阳、厥阴。如中气实者,邪气随阳化而归阳明;中气虚者邪随阴化、湿化而归太阴。所谓太阴、阳明具有体质的内涵。《内经》所谓“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也这个意思。《伤寒论》指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阴”“发于阳”,实际上就是体质属阴属阳。阳气盛者,阳气奋起抗邪,则发热恶寒;阳气虚者,阳气无力抗邪,则无热恶寒。叶天士提出面色白的患者怕伤阳气,面色苍的患者怕“灰中有火”,也很重视体质。可见温病学家对张仲景三阴三阳的理解相对深刻。薛生白认识到湿温病重心是太阴和阳明,太阴和阳明的形成与体质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独得张仲景之心。这是薛生白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薛生白在论述湿温时也把暑期易患疾病也进行了论述。如伤暑、暑湿及胃肠道的疾病。对多种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清醒程度,检测其呼吸频率、脉象,感知其肢体末端温度及肢节温度。评分标准为:①呼吸:每分钟12~20次计0分,每分钟9~11次或21~25次计1分,每分钟少于8次或多于25次计2分,患者呼吸呈抽泣、点头或张口样计3分。②神志:清醒计0分,对言语有反应计1分,对疼痛有反应计2分,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计3分;③望诊:晦黯少华计1分,青紫少华计2分,晦黯青紫少华且伴有汗出如珠计3分。④脉诊:数、迟脉计1分,急促、疏数脉计2分,无根神或无胃气计3分。⑤肢温:正常计0分,肢末厥冷计2分[2]。

董宜华教授:

湿热证的提纲证里面没有谈及脉象,而湿热病治疗的微妙之处在就于脉象。《伤寒论》里的条文,尤其是提纲证很多没有脉象。为什么提纲症没有脉象?因为这个脉是要辨的,有湿重、热重、湿热并重的区别,还要区分一些并病,如:合并少阳、合并太阴、合并厥阴时,脉象就会产生变化。如果把根本的东西弄明白了,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外结核病,临床上常以胸腔积液的形式被发现,当处于敏感状态的机体胸膜腔被结核杆菌及其代谢物质侵犯时,机体产生炎性反应,炎性细胞、纤维素、蛋白质等产生并聚集于胸膜腔,可导致胸膜发生粘连,影响肺功能[10-11]。结核性胸膜炎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可在5个月~5年之内转变为肺结核,因此,对结核性胸膜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对于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多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全身抗结核的基础上,进行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病程长,住院周期长。近年来本院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效果满意。

湿热病的治法,最概括的归纳应是两种,一个是“燥”,一个是“利”。在选药治疗上,应该用“凉”和“燥”的办法,祛除湿热之邪。那么这个“凉”“燥”的治法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藿香、佩兰、苍术、厚朴、半夏、草果、槟榔,这些药物都属于“燥”;滑石、茯苓、泽泻,这都是“凉”。这两组药物的配伍在治疗湿热病邪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使湿热分化而愈。当患者兼有阳虚时,可以选用肉桂、附子;若胃气不润,可加用生地黄、玄参。湿热病的治疗原则,一个是扶正,一个是驱邪,驱邪用凉燥,扶正就要根据脾胃的情况,调整到“温润”的状态。这些内容在《湿热条辨》书中均有体现。

贾海忠教授:

7.2.1桃小食心虫采用地面防治与树上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与人工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①地面防治最佳适期,一般在越冬幼虫出土盛期(4月上旬)用药剂处理树冠下土壤,消灭越冬幼虫和蛹。可用辛硫磷胶囊每亩500克加水50公斤喷撒于树冠下,浅锄即可。②树上防治主要消灭卵和幼虫,可用25%灭幼脲3号悬浮液1 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000~1 200倍液、功夫6 000倍液等。当卵果率达到1%时及时树上用药。③地膜覆盖树盘,减少出土幼虫。 ④性诱剂诱杀。在果园成蛾高峰期,树上药剂防治1次,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过早练习站立,行走”对于腿型的影响并无定论。我们的主张是顺其自然。宝宝要站就站,要走则走。不压制,不强求,不攀比。

湿热病的病因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感湿热之邪;一部分是内伤湿热之气,两者合起来才会导致湿热病。第一条提纲里面没有提到脉证,但在后面的自注里讲得非常详细,“湿热证,无定体,或洪或缓,或浮或细,各随证见不拘一格,故难以一定之脉俱定后人眼目”。为什么不写脉?因为湿热病邪虽然是一定的,但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不同。

《湿热条辨》湿热病的理论应该是来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内经》提到“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喉主吸气的,咽主吞咽的。只要是从口鼻而入的邪气,尤其是湿邪,是可以直接侵犯到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也可以经呼吸道侵及人体,所以说湿邪也是可以伤肺的。这就是温病学所谓“上先受之”。“咽主地气”指的是湿气,寒湿、湿热,都是从饮食侵犯人体的。病邪侵犯人体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一定要从缝隙,从薄弱处进入这个缝隙是什么?就是他提到的“腠理乃太阴阳明之表”。

湿热病有四忌,忌大汗、忌大下、忌滋补、忌温补。尽管湿热病的治疗也有让患者出汗的治法,但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治疗既不可滋阴,又不可温阳,滋阴则助湿气,温阳则助热邪。湿热病的治疗要做到“平、正、轻、灵”。

张保春教授:

湿阻阳明,湿热相交,表现为舌遍体白、口渴、烦热。如果侵犯太阴,湿浊内阻,则表现为恶寒、面黄、口不渴、神倦、四肢软、胸痞、身体困重等,均是太阴脾气虚的表现。如果侵犯少阴,会出现阴虚和阳虚这两种表现。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则表现为咽痛,会出现口渴;阳虚则表现为胸闷,身冷等表现。如果入厥阴,会出现脉细,时腹自痛等类似症状。气血瘀滞者,则出现默默不欲饮食,甚至神志昏迷等。如湿热伤营,导致肝风上逆,则会出现惊厥,表现为抽搐、神昏等。

2 《湿热条辨的思想对临床各科诸多疾病均有指导意义

董宜华教授:

湿邪热邪合在一起,是一个复合病邪,可以引起诸多疾病。这些疾病多数都是疑难杂症,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湿疹、带状疱疹,都是湿热瘀毒所致,治疗上可以采用凉血败毒之法。学好《湿热条辨》对于湿疹、硬皮病、癌症等多种疑难病的治疗有明确的思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赵进喜教授:

《湿热条辨》的辨证思想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用于内伤杂症的治疗。湿热不仅可以见于外感,也可以是内伤。在临床上许多肥胖、糖尿病、痛风患者就有内伤湿热的表现。参考《湿热条辨》的学术思想,也很有意义。包括一些具体选方用药,如三甲散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苏叶黄连饮治疗慢性肾衰顽固呕吐,确有疗效。

另外,针对病情复杂的湿温病,薛生白提出内外同治的观点,对于临床的治疗颇有启发。如患者体内湿热蕴结,同时又有脚凉、阴囊寒冷等。内服用热药,内热就更重;用凉药,脚凉、阴囊寒冷等症状会加重。可以采用内服清热药物,局部给予温通的药物外用,症状便能缓解。受此思路启发,我们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热伤气阴、络脉瘀结,症见咽干口渴,而下肢冷凉者,常内服益气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中药,外用温通药浴足,即所谓“溻渍”疗法,就是受薛生白《湿热条辨》启发,临床观察确有疗效。

《湿热条辨》中的对于药物加减的描述也十分有价值。如书中讲到“头不痛者去羌活”,反过来理解就能知道,治疗头痛就可以用羌活。“不恶寒者去苍术”,反过来理解就知道,苍术适合症见恶寒的人。

许多皮科病从病因病机上讲常与湿邪相关,比如病毒性皮肤病、手足口病、水痘、过敏性疾病、湿疹、药疹、荨麻疹,很多都是湿热壅滞于肌肤,常年积累所致。皮肤科讲究皮损局部辨证,如:皮肤的颜色红就是有热;有水泡、有水肿、有渗出,一般考虑是湿。局部辨证方法应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治疗方面,透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是常用的治法。比如治疗湿疹,常用除湿胃苓汤、霍朴夏苓汤等。另外,如红皮病、银屑病、湿疹或是药疹,到后期都可以表现为红皮,大面积的红斑水肿。这就是所谓湿热可以内陷营血。临床多选用水牛角、羚羊角、紫草、茜草、牡丹皮、赤芍这类药物凉血解毒。有时还需加养阴药物,如鲜生地黄、金银花汁、鲜竹沥等。再配伍祛湿药物,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临床常见的痤疮,一般的都认为这是肺胃之热,但若皮肤出油很多,而且兼有大便不通,就可以辨证为湿热壅滞,治疗可以选用凉膈散,清上攻下,临床疗效也很理想。所以,《湿热条辨》在皮科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王世东主任医师:

皮肤病类,尤其是药疹,也可以考虑为湿热内陷,可以采用利湿热、清热凉血等治法。我们肾病科有很多血尿的病人,实际上也可用犀角地黄汤、小蓟饮子等方剂加减进行治疗,认为这也是湿热之邪导致的疾病,不管是外感病还是在内伤病,辨证和治法是相通的。

社会上那些小伙子有事没事到农科站坐坐,以能与站长说上几句话为快事。上班时间,站长大都在繁忙中度过,只有休息时间,这些来访者才能如愿。虽然他们倒吊起来,空不出几滴墨水,但他们力争做到文雅,有知识,用的词汇一套套——我不是挖苦他们:也许这番表演几天前就排练好了,又反复进行了彩排,为说好这番话都快把新买的词典翻烂喽!

贾海忠教授:

段行武主任医师:

另外,在湿热病提纲里边提到了湿热病的一个关键的症状,就是“胸痞”,为什么把“胸痞”作为提纲?很可能是与湿热外感导致的疾病,影响到心肺气机活动的结果。

3 如何学好湿热条辨

董宜华教授:

学习《湿热条辨》,要掌握“平、正、轻、灵”的治疗方法。并且要学进去,也要学出来,不能拘泥于书中的方药。最应该学习的是薛生白的辨证论治理念。如何学习?第一,“念”,阅读发声是学习的基础。第二,“解”,得解释,不要看别人的解释,要自己解释;念《内经》也好;念《难经》也好,只要是古书,都不要看别人解释,要自己去理解,琢磨它的含义,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第三,是“别”,指辨别、分析。与他人的注释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这才能够真正理解书中含义。第四,是“明”,要能够明晰理解书中的含义。第五,是“彰”,是指弘扬学术,理论发扬光大。

按照演化的规律——随机、适者生存和平衡等来看,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其理由。蚊子的灭绝除了影响生物多样性外,必然也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因为地球生物系统之间相生相克、相联相关甚至唇亡齿寒:以蚊子为食的青蛙、蜘蛛和鸟类也都难逃一劫,它们的上一级生物如蛇、鹰隼等也可能减少和消亡,最终厄运将降临到人类头上。也许,某种生物的灭亡不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但势必影响地球的生态。正因为如此,已经有人反对有关基金对伯特团队基因驱动生物体研究项目的支持了。

赵进喜教授:

薛生白除了在医学领域颇有建树,对诗画类也有涉及,多才多艺。提示学中医的人,不能仅仅死板教条的背书,需要广开思路。不管是中国画、书法,还是围棋、武术,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医儒相关,医学和文化密不可分。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对中医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提倡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广开思路,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薛生白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张保春教授:

学好《湿热条辨》,第一要重视中医的圆机活法。如针对湿热病禁汗的问题,《湿热条辨》第21条指出“湿病发汗,昔贤之禁”,提示湿病发汗是以前名医们禁止的。但薛生白在后面讲可以发汗,在此就是告诫读者,要学习湿热病的治法,要懂得圆机活法,这是学中医的人永远要做的。第二,要全面地继承经典。薛生白对于《内经》《伤寒论》的理解非常深入,虽然书中没有引用《内经》及《伤寒论》的原文,但是从字里行间都能发现经典理论的治法和应用。如书中写到的对于羚羊角治疗内热的使用和白虎加苍术汤的使用方法。我们课程中对于经典的学习时间远远不够,应努力加强对于经典的学习。第三,应该应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体会经典的治疗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4 结语

《湿热条辨》是温病学的重要著作,针对湿热病融合了多种辨证方法,选方用药方面具有“平、正、轻、灵”的特点。在学习《湿热条辨》时,应做到活法圆机,结合临床进行学习。传承《湿热条辨》的学术思想,可以解决现代临床多种疑难疾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张保春教授简介

在《湿热条辨》的注解里提到“阳明之表,主肌肉”。《素问·痿论》里说的就是脾主肌肉。患伤寒病表现为骨痛,如头项强痛而恶寒。而薛生白认为肌肉疼痛是湿热伤于阳明的表证。在临床多可以见到,汗出、手脚冰凉,而体检报告都正常,学好了《湿热条辨》,就可以辨证为太阴表证,湿热并重,热在肌肉,凉在四肢,宜从湿热治法进行治疗。

“A到VP”格式中的“到”不是可有可无的。关于“到”的意义和作用,前文已做了专门讨论。它在“A到VP”格式的意义和结构上都承载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单独看A和VP都不能理解它们的整体含义,不能根据表面意义得出整个格式的意义,“A到VP”是“A”“到”“VP”意义的整合与融合,它已经成为语言表达的固定格式。没有“到”的连接,整个结构就不完整、不自足,表义也不连贯或有偏差,谓词性VP对A的描述和补足就不能产生作用。例如: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王世东主任医师简介

国家名老中医程士德教授和刘燕池教授学术继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关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曾兼任秘书长十年),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养生康复分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一是项目法人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工程建设前期,个别项目法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存在补办质监手续的现象,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部分施工单位对质监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程序签字,资料整理不规范,甚至存在事后补充资料的现象。部分工程一线施工人员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工程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三是监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监理人员业务知识能力欠缺,作用发挥不充分,资料审核把关不严,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处置不当。

赵进喜教授简介

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师从中医内科学家王永炎院士、肾病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和肾脏病理专家魏民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

刘宁副主任医师简介

担任团委书记后,我开始考虑自已的宏伟蓝图,凭着在学校里多年的团委书记的经验,决定举办一次“农村文化节”,让农村青年自演自编自娱自乐,时间就定在“五四”青年节。

中医内科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学术传承人,刘景源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学会理事。

段行武主任医师简介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顾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等。

我们知道,世界是多元的、事物的面目也是多解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有多种理念:有理性的科学的方法,也有感性的非科学的方法。就像我们解释世界有科学的、美学的,还有神学的一样。只要为人们所认可,就有它存在的理由。

董宜华教授简介

Bushing轴套力是通过一种数学模型的方式,利用软件设置弹性和阻尼来模拟几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设置Bushing径向刚度、轴向刚度和角刚度的数值来模拟轴承。由于轴承的阻尼很小,因此在本章中忽略不计。根据轴承类型选取位移刚度数值为Kx=1.84e5、Ky=1.84e5、Kz=2.6e5,选取的角度刚度数值为Kxx=1.4e5、Kyy=1.4e5、 Kzz=0[9]。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临床特聘专家。师承全国名医任应秋、刘渡舟、王绵之、董建华、方药中、耿鉴庭教授及中国四大名医汪逢春弟子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教授、施今墨弟子祝谌予教授,尽得师传。

贾海忠教授简介

慈方中医馆馆长,原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学术继承人。

马铃薯疮痂病是危害马铃薯较重的病害之一,对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症状是在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

 
王世东,张保春,赵进喜,刘宁,董宜华,段行武,贾海忠,倪博然
《环球中医药》 2018年第03期
《环球中医药》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