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药治疗外感发热伴肉眼血尿验案一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1 病历摘要

患者, 男, 25岁, 因“反复发作发热伴肉眼血尿1月,加重1天”于2017年5月3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门诊就诊。患者1月前因受寒出现发热,伴咽痛、咳嗽、肉眼血尿,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痊愈。1天前因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自述体温最高39℃,伴咳嗽,咽痛,少量白痰,后出现肉眼血尿。为缓解病情,服用“复方银翘胺敏胶囊”,症状未有明显好转,遂于呼吸科门诊就诊,查血常规:WBC 14.45×109/L,中性粒细胞83.2%,淋巴细胞8.3%;尿常规:尿液浅橙色,尿潜血3+,蛋白质2+,RBC 20~25/HP。

现代人为什么比以前更忙?再回到文首那个议题,答案就十分清楚了,用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大卫的话说,就是因为一大批没有意义的“工作”被管理层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其标志就是真正干事的人少了,而“日常事务管理人员急剧上升”,人浮于事,事浮于人。就高校而言,有些大学,各类非教研人员和教研人员占比几乎各为一半,就很能说明问题。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刻下:发热,体温38.5℃,咽痛,偶有咳嗽,少痰,自述乏力,纳少,眠可,小便呈橙红色,大便每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咽后壁可见许多小滤泡,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予中医辨证治疗,此病归属于“感冒,血证”范畴,辨证为风热犯肺、邪热下注。处方:紫苏叶10 g、白芷10 g、青蒿10 g、柴胡10 g、黄芩15 g、板蓝根15 g、诃子15 g、水牛角15 g、牡丹皮10 g、玄参15 g、金银花10 g、生地黄15 g、桔梗15 g、泽泻15 g、山药15 g、蒲黄10 g, 3剂,水煎服,每日2次。

2017年5月5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好转,患者未再发热,咽痛减轻,咳嗽消失,诉胃脘不适,遇凉加重,小便颜色稍变浅,大便黏腻不爽,每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予中药疏散风热解表、清肺利咽,故症状好转,结合舌脉,考虑热邪已入血分,难以速去,并有湿热之邪内停,故上方去柴胡、青蒿、金银花、蒲黄,加豆蔻6 g、茯苓15 g、淡竹叶10 g、紫草10 g、仙鹤草30 g,增加清热祛湿、凉血止血之功,7剂,水煎服,每日2次。

2017年5月12日三诊:患者未再发热,咽痛明显减轻,偶有咽部不利,纳眠可,小便色淡黄,大便每日一行。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小数。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均为正常。上方去紫苏叶、白芷、山药、紫草、仙鹤草,加锦灯笼6 g、当归15 g、黄精15 g、莪术10 g、佛手10 g,7剂,水煎服,每日2次。嘱避风寒,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后患者未再复诊。

2 讨论

2.1 病案诊治难点

本案患者正值“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根据患者舌脉,辨当前病性以实为主,故前期治疗以祛邪为主。外感邪气入里化热,侵犯肺卫,肺气壅滞,肺失宣降;邪热从咽喉部循足少阴肾经下注,侵袭肾脏,热灼尿道血络,迫血妄行,引起血尿,故考虑其病机为外感邪气,入里化热,侵犯肺肾,治以解表清热利咽,凉血止血为法,以紫苏叶、白芷、青蒿、柴胡解表退热,黄芩、板蓝根、桔梗等清肺热利咽,水牛角、牡丹皮、蒲黄清热凉血止血,并辅以玄参、生地黄、泽泻等清泄肾经邪热。二诊时,患者外感症状减轻,仍有血尿,结合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大便黏腻表现,考虑主要为血热与湿热共同为患,故于方中加入豆蔻、茯苓、竹叶等健脾清热祛湿,紫草、仙鹤草以加强凉血止血之功,使得患者湿去热除,诸症得安。三诊时,患者外感症状消失,遗留咽部不利,加锦灯笼清热解毒利咽,考虑其咽部症状日久已侵及血分,加当归、莪术入血分以活血化瘀、散咽部日久瘀结之滤泡;《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者反复发作外感伴肉眼血尿,且尿中可见蛋白质,即中医所说“精微物质”,故考虑患者必定先天肾气不足,致邪气乘虚而入,予黄精以补肾健脾,增强正气,使得外邪不易侵犯,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具体包含兽药、植物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污染,兽药与农产品残留为主要污染。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利用,不但让植物性农产品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还会被当作饲料在动物体内同其他兽药一同堆积,对社会公众健康影响极大。

2.2 中医辨治思路

从中医角度分析,发热的原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方面。外感发热多由于感受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正邪相搏而产生发热,内伤发热是指由于情志刺激、饮食、劳倦等原因导致脏腑不足,气、血、阴、阳亏虚或气滞、血瘀等原因而引起的发热[6]。肉眼血尿属“血尿”或“血淋”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主要包括风热袭肺、阴虚火旺、湿热内蕴、脾不统血、肾气不固及瘀血阻络等,导致热破血行或气不摄血、血溢脉外而出现血尿[7]。本案患者反复发作发热伴肉眼血尿,考虑其核心病机为外邪入里化热,邪热下注于肾,热邪破血妄行,因而出现发热伴血尿。

本案患者为年轻男性,既往无慢性病,外感后出现发热并伴有单纯肉眼血尿,且无泌尿系感染症状,故排除泌尿系感染及其他慢性疾病可能。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可见单从西医常规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较差,故从中医角度进行辨证治疗。

《备急千金要方》指出:“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疼,四肢黑,耳聋,名曰肾实热也。”《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曰:“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可见,血尿的发生其根本在于肾经实热。《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可见咽喉与肾经密切联系。足少阴肾经循行经过咽喉部,肾阴具有滋养濡润咽部的作用,反之热邪亦可由咽部循经下注于肾,灼伤尿道血络,进而出现血尿。肾经实热证常表现为热邪博结咽喉,而外感风热之邪亦可从咽喉循经下注侵犯于肾,故临床治疗常采用清热解毒利咽,凉血止血的方法。饶克瑯等[8]观察中药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患者,发现患者尿中红细胞及畸形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吴限等[9]以“从咽论治”的理论为指导,用疏风清利、清热解毒的中药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明显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损伤程度。张大宁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瘀阻肾络,强调治疗肾性血尿除了补肾固涩外,还要重视健脾益气升提和活血化瘀止血[10]。隋淑梅根据五脏辨证的思想,提出血尿的病机为气不摄血、血热迫血妄行以及瘀血阻络[11]。石景亮认为肾性血尿的形成与心、肝、肾关系密切,其病机不外乎心营热盛、阴血亏虚,虚火内炽、瘀血阻络,提出清心凉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治疗肾性血尿的基本大法[12]。曹式丽认为湿热合邪是临床上血尿致病和迁延不愈的关键因素,且易弥漫三焦,临床多从三焦治之[13]。可见,血尿的发生除了火邪之外,气虚、血瘀、阴虚以及湿热等也是常见原因,因此治疗中还应该重视补益脾肾、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及益气养阴等治法的重要性。

临床中发热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要原因[1],治疗多以抗感染为首选,但抗生素大多为寒凉药物[2],过用则会损伤人体阳气,引起湿邪停滞,甚至导致邪气冰伏不出,疾病缠绵难愈。加之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遇到的严重问题[3]。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则称为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约98%的血尿是由泌尿系系统疾病导致,只有大约2%由全身疾病或其他系统器官病变引起[4],而发热伴血尿则多考虑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因包括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等[5]

山东金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金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砖和多孔砖等建筑材料,实现3个黄金矿山生产尾矿零排放,此外,还消耗大量的库存尾矿,每年消耗库存尾矿12万t[29]。

中医治病时讲求“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处于不同节气、居于不同地域而辨证采取不同的治法。在治疗本例患者时,在常规解表清热基础上加清泄肾中邪热、凉血止血之品,当患者诸症消失、邪气被祛除后,又重视补益脾肾、扶助正气,使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终痊愈,可见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应该不断深入学习中医知识,临证时开阔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治法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病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参考文献

[1] 宋娟.急诊科发热患者的病因特征与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205-206.

[2] 张晓雷,沙茵茵,王玉光.理阴煎治疗长期发热1例[J].环球中医药,2016,9(2):179-180.

[3]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21-330.

[4] 周洁清,姜红.血尿的病因及发生机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4):245-248.

[5] 刘凤奎,陈海平.血尿临床诊断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22-25.

[6] 陈坚雄,邱仕君,刘成丽.邓铁涛中医发热病学学术构想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6):716-724.

[7] 付源鑫,李岩,程素利,等.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血尿1例[J].四川中医,2013,31(5):124.

[8] 饶克瑯,吴庆国,徐斌权,等.利咽饮联合针刺热敏灸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3):368-370.

[9] 吴限,何伟春,方奕,等.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9):805-807.

[10] 焦剑.张大宁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4,31(3):132-134.

[11] 薛丕良,蒋鹏娜,王新伟,等.隋淑梅老中医五脏辨证论治肾性血尿的经验总结[J].中医药信息,2015,32(6):59-60.

[12] 王翠萍.石景亮从血分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9,27(8):5-6.

[13] 戴立恒.曹式丽从湿热论治肾性血尿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563-564.

 
孟丽红,王紫娟,张宇婷,顾潇枫,于小林,刘彧杉,张晓梅
《环球中医药》 2018年第03期
《环球中医药》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