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实验研究探讨痰瘀与部分代谢病的关系

更新时间:2009-03-28

痰是津停不化的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停于局部的病理表现。痰瘀是人体邪正斗争、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病理反应。痰瘀理论在学界中有广泛认识,邓铁涛认为:“痰是瘀的早期阶段,瘀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故“痰瘀同源”[1]。近年来中医研究发现,现代医学所谓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等多种代谢问题引起的疾病与痰瘀密切相关。综合这些疾病研究结果来看,痰瘀在其中的形成机理大致有两点:一是精气不归正化,从而化生水湿,凝聚成痰,停于局部,阻碍气血而成瘀;二是阴津先亏,阳亢化火,炼液为痰或灼血致瘀,最终痰瘀互生而互结。随着痰瘀生成和凝结脏腑及影响部位的不同,现代医学检查可见的不同病理表现,导致各种疾病。具体到某种疾病,痰瘀的形成虽总有先后顺序,但二者往往互结而使疾病越加沉重和难以治愈。本文从现有研究出发,立足中医角度,探讨这些疾病中多种病理改变与中医痰瘀理论的相通之处,期望能对“西为中用”,丰富中医诊断和辨治思路有所助益。

1 痰瘀与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又名“消瘅”,首见于《黄帝内经》。从中医角度来看,痰瘀既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糖尿病的现代病理机制中,有许多因素与“痰瘀”具有相通和相似性,故可以从中医痰瘀角度进行讨论。

1.1 痰瘀阻滞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与中医之痰瘀相关。李惠林等[2]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痰瘀互结组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R, HOMA-IR)水平均高于非痰瘀互结组,说明血清胰岛素、HOMA-IR与痰瘀证存在正相关。魏桂梅[3]运用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法治疗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也说明痰瘀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胰岛素抵抗是激素与受体的关系,与中医之“阴阳关系”有可参照之处。胰岛素之作用是与受体结合之后,推动人体糖代谢,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即是推动人体完成一个由“精”化“气”的过程,可以说,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体,应属于人体气化的推动物质之一,即属于中医之“气”的范畴。气分阴阳,因此,如果给胰岛素做中医定性,从其物质性出发考虑,当属于中医之“阴”范畴,与之对应的胰岛素受体,则当属于“阳”的范畴。胰岛素与受体之间,只有阴阳匀平,和合相应,适量、足量结合,才能保证胰岛素作用下的这一人体代谢过程的正常。如果发生胰岛素抵抗,即受体之阳,不能与激素之阴完全通应,即“阴阳失和”,则“气少”,必然引起气化不利,外在即表现出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紊乱,进而形成糖尿病。导致“阴阳失和”的原因,不外虚实两端,从李惠林等[2]的实验研究来看,痰瘀当是引起胰岛素与受体之间“阴阳失和”的原因之一,属于“实邪阻滞”,且痰瘀愈盛,则阻滞愈重,胰岛素之阴与受体之阳皆因不能通应和合而停聚凝滞,故此表现出痰瘀愈重,则血清胰岛素及HOMA-IR愈高的正相关性。

另外,孙刚等[4]对痰浊证型与非痰浊证型患者糖、脂等代谢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痰浊证型中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表明胰岛素抵抗是临床痰浊证型患者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痰浊证的发生,多起于过食肥甘厚味而少动,摄入多而消耗少,则脾运失健,水谷精微不得化为人体精气,反而转化为痰湿等阴邪、浊邪结聚于体内,从而起病。中医认为“同气相求”,痰浊既生,属阴之胰岛素受其影响,亦停聚凝结,不能完全与受体相合,加之痰浊之实邪阻滞阴阳之和合通应,故外在可表现出胰岛素抵抗的微观现象。然而,这一原因导致的“抵抗”,并非胰岛素受体功能绝对下降所致,即非“阳不足”,而是“阴偏盛”,尚有可能随气机之流通而自化。因此,临床可见这类患者中,有部分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增强锻炼等非医药手段而使脾气复运、痰浊渐除,达到逐步“自愈”的目的,此可为佐证。但是,孙刚等[4]的研究未揭示出瘀血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痰瘀产生的先后性和影响权重关系,是其需要改进之处,也可作为痰瘀与糖尿病关系研究的下一步方向。

以上这些研究皆可说明,胰岛素抵抗这一病理表现,其成因与“邪气阻滞”有关联。此处之“邪气”,应责之“痰瘀”。

这些研究表明,“气之阴”胰岛素若仅数量增加、水平上升,而不能与“气之阳”之受体结合发挥功能,则反会变生为病理因素,对机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此过程可类似于中医之“阴凝”。阴凝则多化为痰饮水湿,四者异名而同类。但结合冠心病来看,其病变先见于脉道,且起病时少有外在病征可资诊察,这些性质与“无形之痰”最为相似,故可归于痰证。痰聚于脉道则必引起脉道异常,出现“痰凝心脉”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痰证始终在发展和加重,因而袁肇凯等[9]的研究中可见到病变演化过程中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上升及IR加重。痰聚则黏滞血行,形成瘀血,继而痰瘀互结。又因痰之初聚即落于脉道,瘀血之续生亦随痰而成于脉道,此类痰瘀之互结,非经血生,直聚脉道,为害尤烈。甚至由于痰具有“随气上下,无处不行”的特点,不易预估痰究竟将流行滞留于机体的哪个具体部位,给预防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方显明[7]的研究更提醒,在中医临床辨治冠心病时,除将着眼点关注于“心脉”“脉道”外,还需注意痰证对脉道内血行的滞涩作用。从其研究来看,冠心病尚处于痰证时,即已伴随“全血黏度增高、血浆比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变化,也可认为,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痰必致瘀,痰必挟瘀”,进而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无论是否见到瘀血之征,都应辅以活血化瘀之法。

1.2 痰瘀与糖尿病血管炎性损伤关系密切

以上研究,对冠心病痰瘀痹阻证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若能将研究范围扩大至所有冠心病证型,从中观察痰、瘀在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中是否具有必然性,瘀是否必然由痰生,痰瘀是否必然互结,则其对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发展将有更大的推动意义。

要从高观点去审视初等数学,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高等数学对中学数学的具体指导”及“中学数学某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在高等数学里寻求背景分析”[7].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既有数学知识的层层递进,又有数学知识间整体和部分的交叉强化,还有解决问题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融合统一.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教学时不应简单局限于中学数学教材本身的内容,而应从高等数学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初等数学问题,以高等数学的思想丰富和拓展初等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才能让学生学习到全面发展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不囿于常规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为其以后走向社会及继续深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痰浊内阻是诱导冠心病发生的首要因素,痰浊内阻,碍气阻络可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致使血行滞缓而为瘀,在血液流变学上对应表现为血液黏稠性增加,血浆流动性降低而聚集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为由痰致瘀的主要病征。方显明[7]研究表明,冠心病血瘀证和痰证病人均有全血黏度增高、血浆比黏度增高、 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共同特点,血液处于黏、聚状态。王东生等[8]研究发现冠心病不同证型患者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全血低切、全血高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位依次是健康对照组、非痰非瘀证组、痰凝心脉证组、组痰瘀痹阻证组。这些研究显示,痰瘀痹阻证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RBV、血浆黏度BPV、血小板黏附率TVR)均显著高于非痰非瘀证、痰凝心脉证,可见冠心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说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痰瘀痹阻证的物质基础,其表现出的“黏、滞、聚、塞”的特点,也与痰瘀之邪的自身特性和致病特点相一致。这也提示医生在临床遇到冠心病患者时,辨治思路不能仅局限于“瘀血阻滞”,而应全面考虑“挟痰”或“由痰致瘀”的可能性,甚至需要通过问诊或对病情的动态观察而理清痰瘀生成的时间顺序及相互影响,从而确定痰瘀的先后标本。

在面对由于汽车轻量化而带来的汽车零部件材料的变化问题时,巴尔查斯在特殊涂层领域的发展,使得其可以从容地应对制造材料的变化对PVD涂层技术及涂层质量带来的挑战。同时,在铝合金涂层技术及汽车塑料涂层技术领域,巴尔查斯也有着相应的战略布局。据了解,巴尔查斯也在对低温涂层(如低于100℃)进行相关领域的分析和研究,这将对今后新型材料的涂层工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 痰瘀与冠心病

肥胖症是一种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至影响健康的慢性疾病。痰和瘀是肥胖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病机以痰湿为主,腹型肥胖病机痰多兼瘀,肥胖并发症病机多痰瘀互结。由单纯性肥胖、均一性肥胖发展到肥胖并发症,病机经历了由痰致瘀而成痰瘀互结的演变过程。

2.1 冠心病的辨证当全面考虑痰与瘀

总之,痰、瘀既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又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也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从痰瘀论治可取得较好疗效。

2.2 痰瘀互结之冠心病脉道变化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HIS)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启动了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袁肇凯等[9]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HIS和IR,在由健康对照→非痰非瘀→痰凝心脉→痰瘀痹阻的演变过程中胰岛素水平逐渐上升,胰岛素敏感性逐渐下降,提示IR逐渐加重。前文所引方显明[7]研究更表明,冠心病血瘀证和痰证病人均有全血黏度增高、血浆比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共同特点,血液处于黏、聚状态。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也可以使得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实现自身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这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更加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研究发现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引起痰瘀斑块不稳定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洪永敦等[10]研究显示冠心病痰瘀证组与非痰瘀证组在CRP、TNF-α、IL-6、SCD40L、ICAM-1水平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表明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痰瘀证的关系密切。华军益等[11]研究发现冠心病痰瘀辨证与血清炎症因子MCP-1(水平升高)、MMP-9(水平升高)与冠心病(胸痹)痰瘀辨证有相关性,并推测血清炎症因子MMP-9和MCP-1 水平可为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痰瘀互结后,必然在脉道形成有形的“斑块”,从以上研究来分析,“斑块”除随着痰瘀增多而不断增大外,其继发变化大致还有两类:一是随着体积的增大,其不稳定性越来越强,逐渐具有了痰邪的流动性,在周围血流的不断冲刷下,从脉道脱落而进入血液,随血流于脉道他处,或进入更细之络脉,从而多点形成斑块,或阻塞络脉,可总结为“随血瘀脉”;二是由聚而成伤,引起更复杂的损伤,即现代医学所说之“炎症反应”。但从临床实际来看,这两种变化往往同时存在,决定了冠心病的复杂性。

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及其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血管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慢性的低度炎症。王忆黎等[5]认为,2型糖尿病的“本虚”,是机体产生炎症因子的基本条件,而炎症因子又使脏腑机能失常,痰、瘀、毒成聚而发生,是炎性反应过程中随之而生的病理性标志产物。从中医角度来分析,“血管”当属“脉道”范畴,脉道主要与心相关,并与肺、脾、肝等脏有密切关联,此研究中所提之“本虚”,可从这四脏进行考虑。进一步结合前所分析之现代医学的“胰岛素”可以从中医理论归属于“气之阴”,则此处“本虚”之“虚”,可责之于“阴虚”,这与中医对糖尿病的一般认识是相吻合的。因此,另有王霞等[6]报道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中药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血管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抑制血管壁炎症。这一研究可以从治疗角度佐证糖尿病与“阴虚”的密切关系。但是,从这些研究中,尚无法分析出阴虚损伤脉道之具体机理。阴虚之后,脉道受损的中医机理,大致有三种:阴虚津亏,营阴不足,脉道失利;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阻脉道;营阴不足,血虚成瘀,瘀阻脉道。现有研究中的“炎症因子”与这三大机理均有相关性,可见,“炎症因子”的性质,与“痰”“瘀”均有相似性。因此,在糖尿病的病变过程中,“炎症因子”这一脉道受损的始动因素与痰瘀有密切关联。这些研究揭示了炎症因子与痰瘀的相关性,就已具有较大的理论及临床意义,其下一步研究可就“炎症因子”的中医性质进行细致研究和定性。

3 痰瘀与肥胖症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痰瘀互结为其重要病机。

在江苏省南通全市范围内选择耕翻秸秆还田、耕翻无秸秆还田、浅旋秸秆还田、浅旋无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还田共5种耕作方式的小麦田块,每种耕作方式至少5块田,每块田的面积不低于 1 333 m2。

沈月等[12]采用三豆苡苓药膳结合有氧运动干预超重肥胖痰湿体质人群,其痰湿体质分数、血脂下降显著,痰湿体质症状得到改善。周志焕[13]实验证实痰瘀并治可明显降低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体重指数、瘦素、胰岛素水平,升高生长激素水平。毛丽等[14]研究认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升高是痰浊证所特有的重要生化指标以及物质基础。进而提出,肥胖型脂肪肝主要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或肝病日久,致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聚为痰,痰浊停聚中焦,气机不畅,血行瘀滞,痰瘀阻滞而致。痰瘀同源,水湿、痰浊、瘀血内停,化生脂浊,留着肝络而成病。这些研究表明,肥胖症初起当责之痰湿,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痰湿凝滞,使膏脂化为浊气而充形,从而体重渐长,肥胖渐成,肥胖日久,痰浊入血,血行不畅则生瘀血,最终痰瘀互结,在此过程中,随着痰瘀阻滞血脉、流行全身而变症丛生。可见,现代医学手段可以作为中医诊断、辨治的辅助工具,从而增强诊断准确性和辨治针对性。

案例2 人教社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2007年2月第2版)(以下简称人教A版新教材)第12页中的三角函数定义是全息定义.

4 小结

痰瘀并见是糖尿病、冠心病及肥胖症等疾病的主要病机特征,而以上这些代谢性疾病具有中医痰瘀特征,其现代医学指标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主要体现为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和炎性因子水平增加。从中医角度出发,本文分析认为,糖脂代谢失常源于胰岛素与其受体之间“阴阳和合”状态的失常,即“气之阴”不能与“气之阳”互合互济;血液流变学改变除与中医瘀血证有直接关联外,亦常见于痰证之中;炎性因子水平增加,其病位在脉道,其初起即与痰证相关,往往伴发或导致瘀血证,而痰瘀互结是其后期特征。当前,在血瘀证与在客观化检测指标关联方面研究尤多,已认识到血瘀证与血小板功能相关分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液流变学、纤溶系统相关因子、炎症系统相关因子等存在相关性[15]。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很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血瘀证的动物模型中也存在着一定介导作用,因此,炎症反应在血瘀证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6]

综上可见,痰瘀内生不仅是代谢性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之一,同时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痰瘀的生成,根源于“阴阳失调”,痰瘀互结之产物的性质综合具有痰瘀各自的特性,从而表现出“黏、滞、聚、塞”等特点,且发展到一定程度,尚可“随血瘀脉”,使变症丛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2] 李惠林,肖语雅.胰岛素、CRP、TNF-α等与代谢综合征痰瘀辨证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3] 魏桂梅.从痰瘀论治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70例[J].甘肃中医,2009,22(1):34-35.

[4] 孙刚,李晓玲.痰浊证型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19(3):59-60.

[5] 王忆黎,严余明.试述2型糖尿病炎症发病说对中医临床的意义[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3):20-21.

[6] 王霞,余江毅.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炎症冈子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016-1019.

[7] 方显明.冠心病痰证病人的血液流变性探讨[J].中医研究,1990,3(2):15-16.

[8] 王东生,袁肇凯,黄献平.冠心病痰瘀证的微观辨证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9):831-833.

[9] 袁肇凯,黄献平,王丽萍,等.冠心病 “痰瘀” 证素特征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1):3-7.

[10] 洪永敦,杨海霞.冠心病痰瘀证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27(2):184-191.

[11] 华军益,刘艳,王坤根,等.冠心病痰瘀辨证与血清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3):112-114.

[12] 沈月,王益平,冯莉,等.三豆苡苓药膳结合有氧运动治疗超重肥胖痰湿体质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0):87-89.

[13] 周志焕.痰瘀并治法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2006,3(3): 221-223.

[14] 毛丽,王海.脂肝清治疗痰瘀肥胖型脂肪肝74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0, 38(4): 78-79.

[15] 杨银花,王佳宁,韩雪,等.血瘀证与其客观检测指标关联性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142-144.

[16] 马晓娟,殷惠军,陈可冀.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7:669-672.

 
肖凌云,万芸,左新河,从仁怀
《环球中医药》 2018年第03期
《环球中医药》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