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我国漫长的革命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是被证实的能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正确理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种文化共存于一个大家庭中,民族矛盾纠纷、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生产力发展不均衡是当下推进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样对此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境外敌对势力虎视眈眈,在这一背景下 ,只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才能有效解决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经验

(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制胜法宝

在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被应用到民族问题的长期实践中,造就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在历史实践中被证明为解决民族问题、化解民族矛盾、推进民族工作的制胜法宝。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推进我国民族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挖掘其实践意义。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要杜绝拿来即用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此,面对我国56个民族共存共生共发展的切身事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应拒绝教条化、机械化地照搬。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髓中吸取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认识到长时间的实践并没有使马克思主义黯然失色,反而正是无数次实践的验证,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增光添彩。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特点,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也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马克思民族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中,我国的几代领导人先后进行实践发展,在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力保民族平等团结

我国多民族的历史由来已久,以汉族人口占绝对优势,56个民族生生不息、共存发展,在民族历史以及地区条件差异的影响下,各民族之间的习俗文化宗教信仰难以实现统一,也存在规模大小的不均衡,这是我国民族繁荣发展必将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但这并不影响我国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在我国政治制度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亮星,我国倡导民族平等和经济均衡发展,力求实现共同富裕和文化共同繁荣。历经多方战斗和长时间的努力之后,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民族独立平等终究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后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应用到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工作中。我党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里,56个民族不分大小不分人口多少,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几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断做着实践验证与创新发展,力求通过各民族文化繁荣与经济兴盛推进民族平等团结大业。推进生产力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只有为各民族人民创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空间,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平等团结,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历程中的伟大创举。

开孔钢板连接件(perfobond strip connector,也称为PBL连接件)是1987年,德国学者Leonhardt在解决委内瑞拉的卡罗尼第三大桥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的疲劳问题时提出的一种新型剪力连接件[2].PBL连接件是通过开孔钢板在混凝土板中形成的一系列混凝土榫、开孔钢板和贯穿钢筋共同承担剪力.

微小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特异性较强,尤其是对乳头状癌的特异性较高。因当微小钙化这一指征出现时,考虑甲状腺癌的几率较高。

(三)保障各民族根本利益

其三,充分遵循自愿平等团结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以各民族的历史因素为参照,以民族平等团结、实现共同繁荣为准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这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开明性与包容性,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与实质

其二,各民族地方行政机关自主自治。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各民族内部实行符合本民族文化的自治制度,各民族地方行政机关具有自治权。民族多样性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同民族之间宗教、习俗文化的差异给民族自主管理自身事务、实行自治提出更高要求。民族自治机关一方面,要以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为核心,另一方面,要以本民族具体事务的特殊性为实践指导。

3.监管力度升级。一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据心理测评报告,制定调整更为具体的矫正措施,达到因人施矫、因情监控;二是对测评筛选出的有较为明显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攻击性倾向的社区服刑人员,列为重点管控对象,给予重点关注,全方位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状况,对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印证,并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干预。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特性,同时它也是相对稳定、具有权威性的。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在解决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平等、推进民族繁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历程艰辛而长远,我国多民族共存的国情长期存在,党和国家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探索实践也是永无止境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顺应不同时代下民族现实的形势要求,是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伟大的实践与创造。在我国多民族共生共存共发展的长久历程中,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表现出非凡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其一,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统一方针,延续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为国家统一、民族稳定贡献了力量;另一方面,充分结合了不同民族的特殊性,考虑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民族协商提供了政策依据,调动了各民族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将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满足各族人民心理诉求、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必经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认定人民群众时代利益的表现。民族利益是与时俱进的,民族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持续处于创新完善的状态中,从旧中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社会主线现代化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在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将保障各民族利益作为根本。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逐步开展以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战略,推进对西藏、新疆地区的战略开发,通过多种措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党和国家既要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也要处理好与各民族地方的关系,兼顾好各民族地方利益。这就要求党在制定民族发展战略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民族的地域特点,发掘各民族的不同需求,深入了解各民族人民对政策、物质等方面的期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在制定本土发展战略时,要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要以国家的整体部署规划为核心,要倡导各民族人民强化国家意识和全局意识。

除了教会孩子合理地花钱、有效地赚钱,家长们也可以试着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财富常识,带着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投资。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其一,坚定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地位。多民族共存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定是一个宗教、语言、习俗等多种文化共生发展的国度,多民族共同繁荣基于统一的母体、统一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民主、开明的党派,是由各民族代表共同组成的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统一的保障。

国庆节前,牛皮糖生日,照例请客。以前请客请的是三亲四戚。这回他没有请亲戚,却请了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但个个都是有点来头的。席上一顿酒肉胡劝乱吃之后,一帮人就在地坪里就着暖洋洋的太阳扯白。

其二,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少数民族受到地域、资源、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而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经济大发展与文化大繁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我国目前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涌现出的民族问题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民族生产力发展与各民族人民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保障了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另一方面,推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共同繁荣。

其三,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团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成为威胁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新疆独立势力日益猖獗,并被国际敌对势力妄用。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科学约束下,我国的民族问题能够实现内部协商与自主解决,这对防止民族问题扩大化,遏制独立势力、敌对势力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局势动荡、民族矛盾纠纷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化难免会对我国的民族自治造成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其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挑战。我国的政治体制终究是要为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形势下,过去的民族区域自治下各民族地区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势必会受到冲击。对此,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使其朝着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发展成为当前的新课题。

其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挑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目标。由于各民族存在地域、资源及历史因素的差异,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出现贫富差距难以避免。不得不承认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地区仍处于落后状态,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各民族有利条件资源,深入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如何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市场经济路线是当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的新挑战。

其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历史实践中被证明对处理中共中央与民族地方之间的关系作用显著。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境外敌对势力妄图利用民族问题大做文章,这对国家稳定与民族统一是极为不利的。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本着坚定中国产党的领导地位,兼顾各民族地方发展实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创举。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程曲折而丰富,既蕴含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结合中国民族实际情况,也融合历代领导集体的创造性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伟大的成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保持着实践能力上的优越性。面对新形势,不断涌现出的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实事求是路线,走与时俱进路线,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持续创新。

[ ]

[1]赵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探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2]龙晔生.金炳镐:马克思民族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践行四十年[J].民族论坛,2014(6).

[3]刘艳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回顾与展望[J].学术探索,2015(3).

[4]宋月红.中共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5).

[5]赵刚.长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转折点[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6).

[6]唐建兵.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的理性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3).

[7]李兴贵.科学发展关系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分析[J].人民论坛,2013(17).

[8]丁小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积极探索[J].新西部,2015(23).

[9] 来仪.从民族概念重构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金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