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

更新时间:2009-03-28

社会公德亦称公共道德,简称公德,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公德仍是整个农村道德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最根本的道德评判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由此,我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农村公德建设紧密结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

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字即是一方天地。观“旦”字,旭日东升,跃于海面,几笔勾勒出“一轮顷刻上天衢”的喜人景象;观“武”字,定功戢兵,止戈为武,形象传达出古人“兵气销为日月光”的和平愿望。正如鲁迅所言,汉字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一撇一捺蕴含一种精神。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审美旨趣、哲学思考都能从这些方块字中找到索引。

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理论逻辑和历史经验表明,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具有内在统一性,任何道德规范都是根据道德价值形成的,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内容。道德价值是人们在核心价值观主导下对道德的基本观点,制定、宣传、认同、践行道德规范,是推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本路径[1](P5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引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其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范畴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当今中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占主导和引领地位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道德规范则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形态,受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有怎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有怎么样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的制定水平和实践程度,反映着一定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1](P58)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新时代加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一方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从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通过宣传国家发展、家乡巨变、民生改善等国家和乡村的巨大变化,激发农民群众的家国情怀,让农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引导人们以更加理性健康的心态追求、创造和享受幸福。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可以组织“小小宣讲团”,向村民宣讲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尤其是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让村民不仅感受到家国的巨大变化,还对这种变化有理性的认知。具体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实现中国梦、建设我家乡”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乡村发展实际,组织编排群众性文娱活动,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家乡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会公德的生长环境。对社会公德的遵守需要公民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但为公民良好习惯的养成塑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外部支持条件。农村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绝不只是道德的宣传教育和提高村民的道德认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一个维系道德的环境创设问题。为此,将“富强”理念融入地方农村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政府应大力推进农村水电改造,进行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要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需要政府部门和村委会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积极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创建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工作,如改造污水排放系统、统一管理村垃圾、搞好以改水改厕为中心的家庭卫生、设置环卫岗位等,通过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改善村容村貌,抑制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促使村民良好道德文明行为的形成。

社会公德亦称公共道德,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社会转型时期,提高农村社会公德水平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由此,在新时代城镇化背景下,进行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实践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理念指导农村社会德建设,必将为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农民行为的道德坐标

道德是人的自觉性精神活动,需要一定的信仰或精神动力作为支撑。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对道德于人的存在发展的价值以及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张力的认识而产生的对道德的笃信与崇敬,并依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道德行为的特殊情感[2](P73)。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社会道德风尚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物化性带来某种程度的道德信仰危机,在社会公德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农村,集体主义和公共意识弱化、传统伦理道德的日渐衰落和家庭代际关系的失衡等已成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当前新旧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利益的多元化,农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也表现出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如重个人不重集体、重利不重义、重享乐不重奉献等已影响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的农民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坑蒙拐骗,损人利己。

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在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中,社会公德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落地生根,关键要看它能否融入人们的具体言行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在行为上,要落地生根,社会公德就是它的“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基础,严私德是关键[4](P3)

(三)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新时代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从最高压力点开始到燃料基本燃烧完为止称为补燃期。这一阶段的燃烧主要是明显燃烧期火焰前锋扫过的区域,部分未燃尽的燃料继续燃烧;吸附在缸壁上的混合层继续燃烧,部分H2、O2、CO等高温分解产物,因在膨胀过程中温度下降又重新燃烧、放热。混合汽的燃烧过程如图1所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把涉及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提供了活动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能够自觉地去维护社会正义,弘扬社会正气,增强道德信仰,为农民的行为活动提供道德坐标[3](P129-130)

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以国家、社会和公民等三个方面的价值诉求为维度,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社会公德的内容,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构建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要求,我国转型农民的整体道德素质与之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理想信念缺失、个人利益至上、公共参与意识不强、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等问题。如何提升整体农民素质?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探索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新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现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但是农村人口还是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农民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是农村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也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部署。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升村民素质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道路,必须加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这也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一)国家层面:勾画新时代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增强农民的幸福感

本研究的实验处理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为死亡凸显,即采用TMT研究中经典的诱发死亡凸显效应的视频与问题两种方法的组合。 第二种为亲密关系丧失,即采取这种实验处理是为了与死亡凸显进行对照。 国外学者Heine,S.J.等人认为死亡并不是可以启动死亡凸显效应的唯一刺激,一些类似如不确定感、自尊威胁、社会排斥、亲密关系的丧失等, 也会导致个体出现类似死亡凸显效应的反应[5], 第三种为无实验处理,该小组作为对照组。 因此,本实验包括3个自变量水平,分别是1=死亡凸显情境、2=亲密关系丧失情境、3=无处理,1个因变量,即被试职业认同感,1个中介变量,即自尊。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公德失范行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公德机制不够完善,对于社会公德失范行为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没有明确的处罚标准和处罚依据。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F.A.哈耶克曾提出一个值得伦理学深思的问题:“一切道德体系都在教诲向别人行善,但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6](P9)“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P187)。从本质上说,社会公德始终是人的内在价值需求,具有突出的主体性特征。社会公德建设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精神追求。作为一种制度伦理规范,社会公德又具有他律性的一面,社会公德建设的主体性与社会公德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之间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公德建设机制的完善是社会公德建设卓有成效的有力保障。推进新时代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策、法律和制度等的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法治、效率与公平、义和利的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精神和物质上都能受益,使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人,在精神上受到谴责,在物质上受到惩罚,实现德福配享、德福一致[8](P78)

(二)社会层面:完善农村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为社会公德建设保驾护航

如芸之所以下定决心,是因为同事们都在聊的那个明星夫妻真人秀的节目,身边的女人们都纷纷表示赞同,一个连家务都不会做的人,拿什么来说爱你?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强调要“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弘扬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内化为居民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9]。这表明,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完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基本要求融入社会规范,通过相应制约和约束促使人们遵循和养成,将越来越受重视,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通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发挥礼仪制度的教化作用,使农村社会公德建设过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10](P43-44)。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目标,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村委会应在民主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设立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使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公德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之一,社会公德建设也需要以“法治”为后盾。 为确保村规民约有效执行,应建立相关的公共生活行为规范信息平台,建立村民诚信档案,加强对人们不文明行为的有效惩罚;此外,还应对于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向善向好的公德行为建立相应奖励机制。

(三)个人层面:注重道德实践、发挥媒体作用,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道德的精神本质,才能获得道德的现实规范功能。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如何使公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强化村民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养成自觉的道德习惯,这也是增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实效性的关键。

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四大道德目标与村民生活结合起来。融入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增进认同、体验崇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4](P3)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和遵循。“道德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转化为公民道德规范,才能成为人们日常行为习惯”[5]。从核心价值观到道德规范的转变,就是使价值观从思想范畴变为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表现形态,是推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本路径。核心价值观转变为道德规范,不仅解决了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信仰问题,还促使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言行习惯,在知行统一中,使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到实处[1](P58)

在内容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家教中,还可以细化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围绕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村委会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以“诚信·孝敬·勤俭”为重点的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活动;定期进行“最美家庭”“十佳婆媳”的评选活动,并设立光荣榜;广泛开展“我们的家风”主题文化活动、“俭以养德·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形式上,发挥好农村基层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广泛设立“乡村好人榜”,对行为优良者给以物质或精神奖励,以行为不良者给以物质或精神的惩罚,倡导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报、德福一致的正向效应。

虽然“逃离北上广”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每年还是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去国离乡,只身来到大城市打拼。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我们的消费活动与真实的需求无关,而是不断地运行、巩固消费主义的符号社会学系统。”

在方法上,村委会等相关部门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多搭建一些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一些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多组织一些接地气、连民心的实践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付诸行动,让人们亲身体验感悟、做到日用而不觉。要坚持“官话土讲”“老话新说”,把抽象的理论融于浅显形象的语言,融于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推动各项活动在农村广泛展开,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12](P38)。此外,还要加强媒体和大众舆论的监督,发挥其激浊扬清的功能。农村社会公德建设仅靠制度规范本身和教育宣传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监督力量的增强是农村社会公德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外在保证。媒体工作者应该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抑恶扬善的责任,通过真、善、美的文化产品,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起到道德感召、教化引导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结语

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城镇化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多种观念思潮和多种文化的交织影响下,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新途径,构建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新体系,提升农民社会公德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农民,加快农村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D800与D800E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低通滤镜上的不同,除此以外完全相同。D800E的低通滤镜没有低频通过(Low-pass)功能,其原理是组成低通滤镜的三片玻璃中的第三块玻璃把过滤效果复原,相当于没有过滤。而D800的低通滤镜则具有低频通过功能,可以解决色彩干扰或摩尔纹出现的问题。从专业摄影师最关心的画质上分析,D800E的解像力是要明显高于D800。D800去除摩尔纹的功能,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了部分画质。结合前面的分析,我建议专业人像摄影师选择D800E,因为毕竟日常人像拍摄中出现摩尔纹的情况很少,而且即便遇到也可以在后期使用软件处理得很好,换来的却是更高、更锐利的画质。

[ ]

[1]李泽泉.德法并举:规范视域下的公民价值观教育[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5).

[2]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欧阳爱权.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李泽泉.推进核心价值观向道德规范转化[N].宁波日报,2015-11 -10 (A09).

[6][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M].冯克利,胡晋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李泽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4).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6-13(01).

[10]李泽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规的基本形式[J].浙江学刊,2018(1).

[11]习近平在上海考察[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4-05-24.

[12]王红凌.持续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6(12).

 
梁爱蕴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