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评许兴宝的《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有这样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1]王国维的如上“三境界”说,对于国内外懂汉学的人来说,已经成了随口便出的口头禅。固然是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指出的攀登路径。然而,我们也能够发现,“三境界”说作为一种具有哲理意味非常浓厚的论断,对于普通人的成长,也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三境界”说的本质意义,在于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思考、努力攀登,必然会在某些时候,到达成功的境界。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思考自我,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一个人的读书经历也是如此。起初的知识储备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自身读书的主攻方向,也难以判断哪一种书籍应该作为首选目标加以突出重视。然而日久天长的努力,必然会迎来明确方向的确定之时,也必然会发现能够使自身产生浓厚兴趣的目标。这可不就是如此,最近读到了一本许兴宝著述的《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使我产生了浓厚兴趣,颇有王国维“三境界”当中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于是集中精力将全书一气读完。通过认真阅读,看出了其“书之论事,昭如日月”的精妙之处,所以愿意将读此书的所获心得公布与众,以便实现与广大读者共同享受的目的。

试验地位于祁连山东端的华藏林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4′~103°08′、北纬37°11′~37°21′。林区地貌为高、中山区和低山丘陵,以低山丘陵区为主,山脉主要走向由西转向东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2700~3200m。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寒冷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0.8℃,最低气温-12.2℃,最高气温11.3℃;极端最高气温26.7℃,极端最低气温-30.6℃。雨季集中分布在7、8月和9月上旬,年降雨量350~500mm,年蒸发量1400mm左右。试验地乔木林以青海云杉为主,另有少量的桦类、山杨等,林下仅有苔藓和少量低矮草本植物,少有灌木。

学术专著能够引起人的阅读兴趣,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研究内容的与事实相符以及内容的弘扬正义精神,还有学术著作写作的技术功夫。相对比来看,前者应该是第一位的,后者当然是第二位的。《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体现出了二者和谐结合的优胜之处,使人迫不及待地一吐为快的根本原因。从书名的设计上看,就颇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其独特之处在于,放眼望去,这样的书名,在祖国文化研究或国学研究高度跃进的往日与今朝,很难看到这样与事实颇为相符的学术专著出现。据知,有研究忠观念的著作,有将研究忠观念当成一种文化,且以史的形式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有之。而将忠奸对称表述(这是许兴宝在自己的学术专著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新颖说法,与先秦时期的客观事实完全相符)作为研究对象,实属仅见,也属研究选题上的罕见。这里不禁要为作者发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感叹!可否见到后继者?尚需我们拭目以待呢!

多少年来,国人有一种审美传统与道德关注以及爱憎心理倾向,那就是“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屈衔冤,铁石心肠也须下泪”(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2]而且在实际生活当中,无不充满着对忠与奸的识别情结,所以有人说:“忠孝不从伶俐得,奸恶却向仁义隐”[3]。有这样的内在情结,必然会表现出对忠臣的褒奖,苏轼将忠臣的精神给予过这样的期许:“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4]文天祥以“宋故忠臣”自许之外,同时还写词“题潮阳张许二公庙”,极力提倡“为子死孝,为臣死忠”的精神,还期望自己所写的词能够令“卖国”者有所警醒,最后出“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之语[5],表现出了对忠臣的高度赞扬,对奸臣的无情痛斥之情。如上诸多事实说明,中国人历来就有赞美忠臣与痛恨奸臣的内在心结。对于这种心结的了解,中国人都心知肚明,但是要问其渊源在哪里?国人恐怕就有些不知所自了。经过千万回的发问,终于在许兴宝著述的《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当中找到了答案,难道这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评判者再以视而不见的漠然态度对待,那就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学术水平的问题了。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江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省级财政资金的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要求省市县各级财政根据脱贫攻坚需要,加大投入规模,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2017年财政部拨付江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6.44亿元,同比去年22.97亿元增长15.1%。2017年省本级新增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9545亿元,用于全省25户以上省级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建设,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8%,远超中央增幅。在脱贫攻坚期内,省本级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根据脱贫攻坚需要和中央财政资金的增长而相应增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包涵着广泛的哲理,用来指向对学术专著的要求,也是完全适合的。学术专著的“好”,也包括对于正义精神的弘扬。可以看得出来,《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的思想倾向非常鲜明。作者对于儒家出于对社会建设的责任,给予了不止一次的高评,在发现儒家人物发表了体现正义精神的相关言论时,能够及时予以合理评价。如在诠释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意义时,将这个话语出现的上下文全部录出:“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样做的目的,即是要肯定孔子关于尽忠必须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方可施行的思想。孔子对“礼”的重要性认识,很大程度超过了对“仁”的重视。孔子将君子按照“礼”的规定来驱使臣子作为“臣事君以忠”的前提,这样就避免了作为臣子一味被愚弄的境地。这样就令人看得很清楚了,孔子要求臣事君的时候要尽忠,但必须是在“君使臣以礼”作为前提的条件下方可。许兴宝对孔子的这种思想,给予了全面肯定,是实实在在弘扬正义精神的学术涵养体现。墨子在表述忠臣观的时候,无疑给注入了追求光明境界的内涵,表现出了无私的大爱精神。许兴宝对于墨子的这种思想,给予了高度肯定,也是实实在在弘扬正义精神的学术涵养体现。

通过比较精确的数据统计来发现问题,是《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选择研究靶点的又一个特征。这样做来有其科学依据,因为对“忠”字与“奸”字使用频率的高低,是表明发论者对忠奸之辨思想掌握状态的标志,同时也是体现话语流量的标志。有了数据统计,就等于掌握了发论者表达思想的第一手材料。有一个突出能够说明问题的数值统计例证是,《荀子》与《韩非子》分别是先秦后期儒家、法家的集中代表。这两家在忠奸之辨思想表述上,用有相当规模的话语流量。从倾向上看,儒家重视从正面入手,加强忠德培养,法家则从反面入手,重视对奸德的遏制。令人眼开的实质统计是,荀子援法入儒,最后统计出的结果是,《荀子》一书当中,“忠”字与“奸”字的出现频率大致相当。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韩非子》一书当中,“奸”字的出现频率占绝对优势。这个数值统计的结果非常有说服力,而且是将数理统计应运到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对于各家的研究,都以数值统计作为进入的门径,可谓开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局面。

《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在挖掘研究主题的时候,从“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6]的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进入,给人们寻找到了先秦时期,广泛注重道德建设的话语表述渊源。在人类进入文明阶段,道德建设成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君臣上下关系的出现,也是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人类自身的诸多努力当中,道德评判与道德建设以及随之而来的法制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出于这样的人类自觉,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将道德区分为“吉德”与“凶德”的说法。许兴宝在其书中,找出了原话的出处不说,还对历来有关“吉德”与“凶德”一句名言的断句标点进行了考索与甄别,使原有的模糊表述变得更加清晰:“孝、敬、忠、信新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7],还能够在引经据典的同时,以“用宄之财者为奸”[8]作为语例,将“奸”的涵义之一加以解释。毫无疑问的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大量有关褒奖“吉德”与贬斥“凶德”的话语表述行动,诸多学术流派与政治流派当中,儒家成为拥有话语流量(这个说法由许兴宝在著作当中首次提出)最大的一家,许兴宝将此称为“儒家的担当意识”,并且给出了专门的一节空间位置[9]。儒家经典的存量大,儒家注重人才培养,所以儒家知识分子当中的文化精英必然要多与其他学术流派的人数。在孔子的身教言传之下,儒家“怀忠信以待举”与“忠信以为宝”[10]的道德精神,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尽管儒家以充分的担当精神去挽救社会,但在那样一个人类道德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时期,儒家面临的挑战仍然无处不在。因此有关道德的论战,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此起彼伏的局面。综合起来看,儒家重点强调从正面入手,在提倡充分施行教化的基础上,以树立忠德作为关注人的根本,而法家则重点从遏制奸德的角度进入,加大惩罚恶行的力度。这样就呈现出了有关道德建设的针锋相对论战,所表现出来的观点表述似乎是水火不容,但在旁观者客观地来看,这种论战恰好是儒法互补的局面体现。先秦时期的其他诸子学派,均在道德建设方面表现出积极态度,并且各有分量可观的话语推出,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后人应该给予符合事实的评价。

选题的大视野与具体论述的精细化,促成了《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的上好品质。在一个年代跨越悠久,文献存量庞大的事实面前,捕捉到研究的靶点,没有大视野的观察能力,或者没有长期的密切注视,压根连问题的提出都有困难。可喜的是,这里还看到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成果当中每一个问题的论述上,真正做到了“交定青山不放松”,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因为仔细查看全书发现,原来是在占有材料上做尽了功夫,这就是“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道理所在。

在《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有这样的一组关键词反复出现——近距离对称表述、远距离对称表述、零距离对称表述。类似的学理论述的关键词,在诸多学术著作当中没有出现过。为了能够将问题论述清楚,许兴宝在表述问题关键词的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如上三组关键词的出现,没有驾驭先秦时期忠奸之辨思想表述全局的能力,是难以做到的。零距离对称表述是将“忠”与“奸”置于没有其他名词词汇作为间隔而出现的意义并列表述,如《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平昼闲居》当中“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苏子)说魏王曰‘凡群臣之言事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如上零距离对称表述的例证举出来以后,近距离对称表述与远距离对称表述的例证,就无需再举。如上三组关键词的设计,是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从中我们能够看出,符合事实成为三组关键词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发现事实,而且能够使用符合事实的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等于完全揭开了事实存在的真相,这是学术研究追求卓越的表现所在。值得庆幸的是,《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在追求卓越上,确实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如上话语表述轮廓,做出了前人与时人没有做出的功课,确实具有“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11]的境界,对于认识相同领域的问题,带来了明显启示作用。

一部宏大内涵学术著作的面世,没有相当丰厚的学术功底是无法想象的。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先秦文化典籍,非进行过精耕细作者,是难以翻越横亘在面前的如此文献高山的。令人佩服的是,这样一部研究成果竟然与世见面了。

对于“忠德”与“奸德”的具体表现分析,培养“忠德”的方法,遏制“奸德”措施的设计,臣子事君尽忠的注意事项,君主识别臣子“忠”“奸”表现的策略,广泛防奸的措施制定等等,都能依据先秦文献当中收集到的材料,给予一一分析论述,使读者大有一册在手,足可以应对万变的理想感觉。该书的成功,是“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名言的验证。

(1)灾情信息缺失。由于通讯中断,信息无法迅速传递,外界无法及时获得即时的灾区信息。同时地震后常伴随大雨,导致无人机、通讯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无人机、卫星遥感、GIS等高新技术在救灾中应用的反应滞后。

鉴于对《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一书的钟爱,故出入上语云,聊算是自我先睹一快的感受,同时与广大读者一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不过,经过底本1“材料选择”之后的女大学生白雪梅仍然不是显示在文本之中的“述本”,而是潜在的人物模型,这一模型还没有被“媒介化”。只有经过底本2“再现方式选择”之后,白雪梅的形象才通过特定的媒介手段呈现在受众面前。由于底本2是故事已形成的“再现方式集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这一人物模型最终呈现在“述本”中的形态。例如,同样是以拐卖妇女为主题的电影,由于再现方式所形成的风格差异,《盲山》中的白雪梅、《嫁给大山的女人》中的山菊、《三峡好人》中韩三明之妻则完全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特质。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M].齐鲁书社,1981:05.

[2]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26.

[3][清]王运彬原著,吴言生译注.围炉夜话[M].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20.

[4][宋]苏轼著,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文集(卷二十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064.

[5]唐圭璋编纂,王仲文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M].中华书局,1999:4182-4183.

[6]杨维增,何洁冰著.周易基础[M].花城出版社,1994:402.

[7]蒋冀骋标点.左传[M].岳麓书社,1988:116.

[8]仇利萍校注.国语通释[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97.

[9]许兴宝著.先秦忠奸之辨思想研究[M].阳光出版社,2016:1-10.

[10]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M].岳麓书社,1989:528.

[11][晋]陶渊明著,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2.

 
许海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