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校困难学生精神资助“治身”环节实现理路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一)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成绩斐然

当前,国内高校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从上层建筑的建章立制到具体工作的组织落地,基本形成了以常态化的资助工作为主体、临时困难补助为补充的物质支持体系。科学完善的认定办法、动态管理的工作理念是精准锁定工作目标群体的坚实保障,可以说只要困难学生能够主动申请,完成在学期间学习活动的物质保障是基本没有问题的,这是国家力量取得的伟大成就[1]

勤工俭学的锻炼平台、感恩自强的教育内涵是资助育人的具体体现。广大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逐步摆脱经济压力、走出自卑阴影,在校期间敦品筑能、毕业之后践诺圆梦,逐步改变贫困命运,走向自立自强。

(二)相对物质资助而言,精神资助工作稍许滞后

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面临新的课题: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媒介逐步拓宽,或多或少影响到困难学生的精神世界;少数困难学生可能还面临先天社会资源不足、家庭支持乏力、心理压力较大的窘境,导致部分在校困难学生有从单纯经济压力走向经济拮据、学习困难、交往困惑、就业狭窄的复杂局面演化的可能[2]

在基本解决困难学生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精神资助工作,如何丰富困难学生的精神给养,如何推动困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何进一步挖掘资助育人的内涵亟待当前政工干部队伍继续努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断丰富精神资助内涵、完善精神资助体系、提升精神资助实效,刻不容缓[3]

二、高校困难学生精神资助工作稍许滞后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当前面临物质资助工作势如破竹、精神资助工作相比物质资助稍许落后的局面,主要与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生态有着密切关联。总体而言,物质资助工作通过“建章立制、专人专职、规范管理、常态督查”已取得历史性的成效,精神资助工作业已列入资助工作要点。问题在于,高校资助工作在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流程把控、档案记录完备等方面的建设明确而具体。而精神资助工作较为抽象,具体落实的操作办法和考核标准比较难以具体标准量化。因而在精神资助方面尚未完全形成统一的、体系化的规章制度和实施举措;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精神资助环节还可以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和重要性;个别高校精神资助工作尚处于碎片化的、经验状态下的工作开展水平(如停留在零碎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形式,系统化、科学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精神资助工作在“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储备和科学创新的先进推广做法”方向上还有进一步开拓的空间,通过精神资助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还可以进一步深耕挖掘[4]

当前,小部分高校困难学生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交往困难、就业困难的复杂局面。究其根源,既有可能是家庭环境差异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困难学生性格特质因素左右,同时也有可能受经济环境制约,看起来千头万绪难以入手,这是影响目前精神资助工作收效的关键问题之一。“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样也适用于高校困难学生精神资助工作,要解决困难学生可能面临的复杂多样的行为、心理问题,归根结底还得通过困难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治身”环节便是提升个体素质素养的核心[5]

目前高校的评价机制基本上是单向的由上对下的评价,或者说是评价主体同时扮演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两种角色。在肯定这种传统的评价机制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要合理地加入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尽管学生的评价有局限性,但毕竟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性不能小觑。

三、高校困难学生精神资助“治身”环节实现理路探究

(一)“治身”环节是开展精神资助工作的切入点

2)住房和城乡住建部官网htt p://www.mohur d.gov.cn/czj s/index.html;

通过物质资助基本解决资助对象生活需求;依托常态化资助体系和动态化、例外原则的临时困难补助守护学生安全需求;通过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讲座培育困难学生加强社交信心;建立困难学生“自尊、自重,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他人尊重”的良性循环模式;打造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志愿服务、反哺社会的平台满足其自我实现需求[8]

(二)科学化的“治身”内涵是支撑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石

系统化的“治身”内涵大致包含“修己”、“恕人”、“成事”三个方面:

恕人就是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见贤思齐、互助互勉。以此信念为依托,打造健康良性的人际交际圈,依托与他人形成的互助互信平台,消除可能存在的狭隘自卑心理。积极入世、不卑不亢,在交往中体现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竞争合作交往中互勉共进、涅槃升华。

修己就是在正确认识、定位自身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我,做更好的自己。首先就是接纳自我,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接受自身的现实情况,自尊自重,这是前提;其次,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向善的姿态去谱写人生的篇章,演绎自己的人生,通过谦恭感恩打造完美人格、通过善念善行丰富精神涵养、通过诚实守信铸就人生轨迹。

成事就是锲而不舍、自律自强、志冲霄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自律自强方能砥砺前行。志冲霄汉、持之以恒才能成就事业,改变命运,实现自身价值[6]

(三)优化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是落实“治身”工作的制度保证

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是开展该项工作的指南针,考核内涵指标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该项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资助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应旗帜鲜明地将精神资助工作在考评指标体系中给予相当的权重,同时设立特色项目加分,鼓励、支持该项工作更好地推进、提升实效。

学校是具体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主体,学生工作队伍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然而,在开展该项工作中虽然积累了一定先进的做法,但是从经验积累转化为理论凝练的进程有限,急需更加专业的学习和提升。

(四)改善高校资助工作生态环境是执行“治身”工作的关键环节

SZ-201净化工作台 (安徽蚌埠净化设备厂);BHC-850生物安全柜 (吴江市净化设备总厂);GR85DA高压蒸汽灭菌器 (厦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PX-250B-Z生化培养箱和MJX-250B-Z霉菌培养箱 (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HKG-9220A电热恒温干燥箱 (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E602F电子天平 (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XSPBM-2C生物显微镜(上海彼爱姆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老年胃癌患者往往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且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较差。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化疗,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否能耐受至关重要。本研究显示,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短期疗效相当,但在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方面替吉奥明显优于卡培他滨。这对老年胃癌患者口服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层面目前基本已有设立资助专员、邀请资助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牵头,将资助工作内涵延伸、科学规划、形成体系,做到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如能进一步主动寻求创新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业务交流培训,必能进一步开拓视野,更加激活资助工作局面,让相关工作研究积累和成果推广更上一个台阶[7]

(五) 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完善“治身”工作内涵体系

治身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积累实现自身身体素质、智商、情商、逆商等物质条件和精神修养臻于圆满的过程。提升精神资助工作实效的切入点可以通过创造平台和条件,引导困难学生实现“治身”目标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积极主动介入困难学生“品德淬炼、能力提升、志愿奉献”等成长关键环节的育人工作。一旦学生能够达到“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的境界,精神资助工作实效便大大提升。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不同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但是在工程实际中往往由于专业的不同或者所属单位的不同,各个工种之间很难在事前做好协调沟通,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施工中各专业工种配合不好,使得工程项目的进展不连续,或者需要经常返工以及各工种之间存在碰撞,甚至相互的破坏,相互的干扰,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例如,水电等其他专业队伍和主体施工队伍工作顺序安排不合理,造成水电专业施工时存在承重墙把柱梁上随意开洞,因此破坏了主体结构,影响了结构质量的安全。

1.“资助—自助—助人”模式可满足受助学生高层次心理需求

借鉴当前积累的精准资助经验尝试、坚持“资助育人”的目标导向、构建“资助—自助—助人”资助工作模式,完成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既要伸出及时的“输血”援手,又要重在根治其“造血”功能,同时还要培育其义务“献血”的高尚情操。传统资助工作在宣传、申报、审核、落实工作等环节基本形成比较完善、规范的工作体系,然而在困难学生思想引领方面还有可以深化的空间。因而,大力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资助宗旨是激发学生感恩意识的思想教育素材,加强相关工作群体的业务能力培训是资助工作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甚至可以因地制宜、挖掘社会捐助群体的先进事迹、高尚品格进行正面引导宣传,给予广大同学榜样引领的作用[9]

2.“以奖代助”工作思路可激发受助学生自我实现需求

传统资助工作大多是自上而下层层落实推进,对于受助主体能动性、主体性的发挥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资助受众相对而言是弱势群体,精神资助方面可以适当采取鼓励性、奖励性的工作基调保护其自尊心、培育其自信心。可以尝试打造开放式的奖励体系,如面向困难学生,让其以一个学习区间(如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所取得的学业上、工作上、志愿服务、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之前的学习区间做对比,自主设立进步主题申报进步项目。由学生工作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如此,既能完成部分的资助功能,又能让资助受众感受到学校对其个人成长成才的关心与鼓励。这种模式很好地满足因人而异、物质资助、精神资助、资助育人等多元目标有机结合[10]

在基本解决高校困难学生基本物质生活保障后,高校困难学生群体面临更多的精神资助需求,走精准精神资助道路是弥合因人而异、资助育人、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三维度协调统一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都对此基本达成共识,正致力于该项工作的推进,相信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一定能够在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两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研发投入强度(RD):创新与制造业结构紧密相关,本文使用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衡量创新程度,记为RD。

参考文献:

[1]黄建美,邹海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3(5):87-90.

[2]薛浩,陈万明.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12(2):87-90.

[3]李贵平.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发展性对策[J].教育评论,2014(1):72-74.

[4]徐亚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7-70.

[5]薛深,刘慧婷.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112-115.

[6]苏东水,彭贺.中国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37-385.

[7]刘利冰.全力提升大学生国家资助金效用的机制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2-103.

[8]黄海峙.论对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资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36-237.

[9]宋伶俐.从可持续性角度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的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9):31-32.

[10]刘琼,杨贤传.高校学生奖助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51-152.

 
张明亮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03期
《怀化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