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建筑行业已经由“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建筑市场整体进入低迷阶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政府层面相关政策和建设单位相关要求愈发严格,所以建筑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残酷的竞争局面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这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尤为突出。

约90%的受访学生表示感兴趣。随机抽样访谈中,受访学生均对文化导入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而部分学生希望在导入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能结合相关的中国文化进行对照讲解,一则可通过参考比照了解文化差异,二则能满足英语四、六级考试文化知识储备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 PC(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简称PC)[1],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1 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研究

1.1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方式相比有诸多的差异。首先,在装配式建筑中,大量的建筑部品采用工厂化预制的形式。因为在工厂内生产,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机械代替了现场手工操作,因此相比传统的施工技术而言,部件质量能得到保证。同时,大量的建筑部品部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因采用了工厂化管理,进行流水线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节约了原材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由于装配式建筑物机械化程度高,需要的工人数量也相对较少,由此而产生的人工费用及劳动强度均大幅降低。同时,采取装配式技术施工主体和外装饰的总工期比传统现场施工模式减少约 70%,亦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量、抹灰量和砌筑量,因此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因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原始现场支模、浇筑、养护、拆模等工序大大减少。

1.2.2 美洲装配式技术发展情况

IoT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都是以密码学为基础的,而当前安全密钥的创建与分发都是过度依赖集中式的基础设施,而这类设施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首选目标,成为威胁IoT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密钥基础设施可以更好地保障系统密钥的安全,为IoT密钥的创建、管理和分发提供鲁棒性更强、容错率更高的安全保障。

最后,基于建筑、机电、装修等各专业设计、施工一体化考虑,装修和机电工程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而采用装配化建筑技术,有助于提高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建越标准化、生产效率越高,则相应的构建成本就会下降。与当前 BIM 技术相结合,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逐渐变高,更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1.2 国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

1.2.1 欧洲装配式技术发展情况

何小勇听着这些,抱着青瓷的腿痛哭失声。他说:“我知道错了,这些年,我没有一天不在忏悔,没有一天不在煎熬中度过,青瓷,给我赎罪的机会!”

通过前文理论与回归结果分析,有些解释变量的选取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些变量进行变量替换来检验其回归模型的稳定性。

作为欧洲装配式建筑先行的国家之一,瑞典的装配式建筑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且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其主要特点是装配式木结构产业链非常完整和进步,宜家家居超市就是该国代表性企业。

德国的装配式建筑也发展了近百年,主要特点为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被动式建筑的概念,装配式建筑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3]

1970 年,新加坡政府方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取得显著效果,新加坡 80% 的住宅由政府建造,以剪力墙为主。其主要特点是组屋项目强制推广装配式,装配率 70%,大部分为塔式或板式混凝土多高层建筑。

2015 年开始,国务院开始密集出台规定,对装配式建筑提出要求,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

英国于 1998 年由政府牵头,正式提出了建筑生产集约化要求,实现建筑工业化生产。其主要特点是发展以钢结构为主的道路,新建项目钢结构占 70%。钢结构建筑模块化施工,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再次,不再需要现浇施工的脚手架、尼龙防护网、模板等设施,装配式建筑模板的循环使用率高。减少了大量的混凝土罐车、泥浆泵、振动棒等施工机具,较之传统现场施工方式更为节能。产生的建筑垃圾比传统现场施工模式减少80% 以上,混凝土损耗比传统现场施工模式减少 35%。

相比欧洲的一些国家,该项技术在美国发源于 1920年,盛行于 70 年代,加拿大发展情况基本与美国同步。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在美国、加拿大两国,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1.2.3 亚洲装配式技术发展情况

法国自 1959 年就开始了装配式建筑的尝试,1980 年后形成相应体系。其主要特点是绝大多数为预制混凝土构造体系,尺寸模数化,构件标准化,少量钢结构和木结构,装配式拼接多采用焊接和螺栓链接。

从 1950 年开始,我国主要从苏联等国家学习引入工业化建造方式,各地预制构件厂大量出现。而 1960 年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入缓慢期甚至停滞阶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际应用能力是职业院校审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竞争力,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作为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审计模拟实训教学不可或缺。然而现阶段职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知识和经验匮乏,严重地制约了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将结合审计模拟实训教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早在 1968 年,日本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历经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最终得以完善。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对住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立法、制定了针对性政策、建立统一的模数标准,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住宅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西欧国家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源地,20 世纪 50 年代,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住房紧张问题,欧洲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60 年代,住宅工业化扩展到美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家。目前,西欧 5 层~6 层以下的住宅普遍采用装配式建筑,在混凝土结构中占比达35%~40%[2]

1.3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情况

2011年,王勇之子王棣,出任上市公司西王食品董事长,当时,王棣只有28岁,号称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2014年,王勇又辞去西王特钢主席一职,同样由王棣接任。创始人逐渐隐退,知识结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的新生代开始掌舵企业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后,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随即又呈现出新一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潮。1991 年,建设部发布《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用以提高标准。但是由于现浇技术的提高,劳动力充足,现浇成本下降、效率提高,使得装配式建筑发展再次进入低谷[4]。1996 年以后,建设部专门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装配式建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1 年开始,特别是近两三年,随着建筑行业的新形势,各地出现试点城市,并且纷纷出台一系列技术与经济政策,装配式建筑再次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

受法国的影响,丹麦也很早开展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如今产业化发达,产业链完整。其主要特点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强制要求设计模数化,预制构件标准化,装配式大板结构、箱式模块结构等。

“关于玉石,最关键讲究一个缘分。”老道再三对王祥强调,“乱世黄金,盛世玉。玉这种讲究缘分的东西,只有在太平盛世才有市场。人养玉,玉也养人,合适的人拿到适合的玉两者才能相辅相成。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一旦看中了适合自己的玉,人往往就会不计成本。黄金有价玉无价。所谓玉随缘,就是这么个道理,通灵宝玉含在贾宝玉嘴里才有一段佳话。要是贾府下人衔着这么一块玉石出生,多半反会被当作不祥之兆啊。”

目前全国已有 30 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截止 2015 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 3 500 万~4 500 万 m2,近 3年新建预制构件厂数量达到 100 个左右。

2 国内装配式施工应用存在的问题总结

通过研究国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分析国内发展的现实情况,可以得知,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指导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的文件还只有 1999 年颁布的 72 号文件,现阶段仍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清晰的整体推进方案,各地对完善顶层设计的呼声非常强烈。

当前的建设行业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或甚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某些监管办法甚至阻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效率提升;某些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甚至出现了监管真空地带,容易出现新的质量安全隐患,必须加快探索新型的建设管理部门监管制度。

2.2 标准规范体系和技术体系不健全

目前各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标准规范,但缺乏装配式建筑相对独立体系的标准规范,导致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工业化发展的综合优势不能充分体现。各地在探索装配式建筑的实践应用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技术体系,但大部分还停留在企业技术标准、项目试点阶段,成熟的、成规模可推广的体系相对较少。当前,迫切需要总结梳理成熟可靠的技术体系,作为全国推广的参考依据。

2.3 装配式建筑各专业发展不协同及相应人才缺乏

当前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整体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受传统思维和建造成本的提高的影响,机电专业、装修专业仍未摆脱依附于传统现浇结构的施工方式,导致建筑结构、机电专业、装修专业与装配化发展进度严重脱节,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效率、环保、节材以及运行维护发面的技术优势。

其次,人才也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需要专业的设计、构件、施工等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运输设备以及配套的安装机械,需要相关企业从方案设计、项目开发、到构件预制、运输、现场测量、吊装、连接等各道工序具有较高的技术力量和项目管理水平。目前,这些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认识不足,或存在 “重管理、轻技术”的现象,造成有素质、有技术、懂装配技术的人才奇缺。

2.4 相关研究未结合中国国情

查阅大多数装配式建筑相关文献可发现,其中主要介绍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技术和一些项目实例、一些主观感受,缺乏对国外推进装配式建筑制度、标准规范、技术体系推广模式等方面的详细资料研究,也缺乏各种装配式建筑的统计数据,难以转换为对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指导借鉴。同时,脱离我国实际情况,缺乏对国内的具体国情的考虑。当前建筑市场行情下,装配式建造成本普遍高于现浇混凝土建造方式,每平方米大体增加 200 至 500 元,装配式建筑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尚未被充分认识。特别是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市场不易接受,影响了推广速度。

3 结 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充分证明了其生命力。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也与之俱增,相信装配式建筑也必将在国内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希望有实力的企业、有志向的人士,早日投身于装配式建筑的大发展中。

稳定性:取同一批稻谷,在 0h、2h、4h、6h、8h 各测定一次,计算出叶黄素提取量的RSD为1.22%,表明样品溶液在8h内基本稳定。

参考文献:

[1]屈晓丹,王旭.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J].山西建筑,2017(3):7-8.

[2]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3]卢求.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住宅产业,2016(6):26-35.

[4]杨家冀,刘美霞.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沿革[J].住宅产业,2016(8):14-21.

 
李中领
《绿色建筑》 2018年第06期
《绿色建筑》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