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跨界结构主义诗学批判——从《诗经》的戏剧化形式说起

更新时间:2009-03-28

语言是诗歌的主体,抒情语言即作者诗性人格在作品中的表现,即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塑造的主要媒介。《诗经》作为先秦文化的代表,其诗歌语言具有的叙事性和口语化色彩,使其部分篇目在某种方面有了一定戏剧文学的语言色彩,即在表达一定文化意义与审美意义的同时,具有了现场直观性和艺术表现性。

尽管《诗经》的审美特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存在上都是诗歌,仍然有其他文学体裁的影子若隐若现,其中之一便是戏剧的特点。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诗经》的部分诗篇借助人物形象的自我表现(主要是对白、旁白与独白)实现艺术观感,从而促成了读者超时代的接受。

每组设三平行,每组三个重复。烤鸭样品,取左右鸭胸部分,皮肉分开,取左胸肉测定色泽;右胸肉平均切分成两份,一份检测质构,一份测定杂环胺含量。

戏剧形象与诗性人格的互补——诗歌的拟戏剧场景

我们这里所讲的《诗经》指的是其中有现实主义形象化塑造的抒情诗篇目,包括《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中的一部分。作为本文讨论对象的诗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从格律上看,44字的《卜算子》句式为5575,5575。从平仄看,◎仄◎平平,◎仄◎平仄(注:◎表示可平可仄)。与五言诗格律相仿。从起句方式看,多用对偶句。从表达功能上看,有“情起”式、“景起”式、“事起”式。

教师是能否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对教改中遇到挑战和困难,教师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本文针对通信电子电路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以下的应对策略。

一是各地成立由党政领导和植保技术干部组成防控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的监测与防控工作。二是严格执行工作管理制度,将工作目标量化、细化,将软管理转变到严格执行考核管理。

(2)必须是有一定外在或内在矛盾冲突的诗篇,而不能是单纯的概念化抒情诗(《大雅》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这种情况)。

在现代戏剧理论中,在剧本文学阅读中,“读者主要是通过台词认识形象的”(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因而在具有戏剧性的这部分诗篇中,对话体往往是形象塑造最完整,也是最具戏剧内容观感的。试举《郑风·女曰鸡鸣》《周南·卷耳》为例:

医养结合融入社区养老,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以及社区自身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又提升了服务质量.而养老设施是养老服务有效传递的重要场所和物质载体,也是养老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因此,该研究为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提供相应的设施载体和平台,为构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设施体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此外,社区养老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实践中需要从规划到空间布局模式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医养结合模式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及潜力,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以形成成熟而完整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

“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创造者的一种‘言说’,从言说的方式上来看,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和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二者的统一。” (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黑格尔就从发生学的角度上肯定了诗歌和戏剧在表现上的相同性,并且认为“戏剧是诗歌较高级的表达方式”,肯定了诗歌中含有戏剧成分的合法性。

但是,过分拔高《诗经》中戏剧性的成分,喧宾夺主,乃至于声称《诗经》有剧本的性质是不妥的。《诗经》不是剧本,也远远没有在形式上达到诗剧的高度,它本质上仍是抒情诗,只能从索隐的角度掏挖其戏剧性的吉光片羽。因而,我们认为,即使是满足上述条件的诗歌,也只有戏剧场景与戏剧精神,并不具备成为戏剧的可能性——我们姑且叫它诗歌化的“拟戏剧场景”。

满足了矛盾冲突、形象塑造与人的主体三个要素,就满足了戏剧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划分上的基本要求,也就可以证明《诗经》的这些篇目即带有天然的戏剧性。戏剧依赖于感性联系发生,依赖于表演者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这一方面,从中国古典诗歌的道统而言也是合理的。

文学在产生早期文体不清的现象,即抒情诗歌的形象表现和叙事不能很好分离的现象,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然而,这些“残损的剧本”依旧有其美学价值值得探究,这就够了。《诗经》中的诗歌语言以何种方式表现自身的戏剧性,从而建立这种情感交流模式,就是我们接下来必须关注的话题。单纯的理论推导只能证明戏剧与诗歌审美互通的可能性,而文本分析将是解释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

、《诗经中戏剧化的语言模式

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构成因素,由于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必然具有的节奏性和抒情性,诗歌语言的形式美在接受心境上的显像,相对于象征美总是第一性的。“人们把抒情诗抄在本子上,是因为其调和优雅的音律和华美秀丽的章句使人着迷,而绝不是因为更深层次的东西(尼古莱·特鲁别茨科伊:《文学论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36页)而戏剧则依赖于语言表现张力和矛盾中的人物塑造,因而,作为“演员”的诗歌抒情主体的语言(借助于对话、旁白、独白等直观形式表现)就成了《诗经》戏剧美学的主要来源。

戏剧的语言主要分三个部分:剧作家的“提示语言”、主体表达的语言和“潜在语言”。多数情况下,《诗经》的语言主要是主体表达的语言,即对话、旁白与独白。

1. 对话结构

《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女子以质问的口气指责强迫她的无良男子,疾言厉色,掷地有声。《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直接抒发了女子对舞者的倾心与爱慕。《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则抒发了女子强烈的悔恨之心……《诗经》这类诗词数量较多,胜在情真。

(3)抒情主人公必须在矛盾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不能是代言叙述或者转述形式,更不能符号化(如《陈风·株林》借叙述者之口来表达情感,不能计入)。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选取2017年1月~12月蛟河市天岗镇中心卫生院计划内预防接种的儿童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研究组)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75例。其中,研究组男94例,女81例,年龄6个月~6.5岁,平均年龄(2.7±0.4)岁;对照组男91例,女84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2.5±0.6)岁。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及接种疫苗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APACHEⅡ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减少50%~89%;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减少5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随领导、同事们去拜城县、库车县检查我们的施工项目。汽车行驶在天山公路上,沿途有戈壁荒滩、雅丹地貌、也有雪山湖泊、高山草甸和森林河谷。这条宛如巨龙盘卧天山,横亘崇山峻岭的柏油路,绵延曲折,望不见尽头。坐一天车下来,腰酸背痛,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父亲,老人家曾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奔波在路上。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周南·卷耳》

《郑风·女曰鸡鸣》是一个相当典型而且明显的对话体诗歌,前两句分别用“女曰”、“士曰”开头,随后每八个字为一层,成典型的问答式,具有良好的再现性,几乎是文本情感与形象内容的具体化复现。语言表现上,这种夫妇问答的形式,有与戏剧舞台语言相适应的口语化特点,从而使艺术场景高度真实,使其沾染了生活化色彩。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真情实景,如临其境。对话性诗歌普遍表现出对现实的高度复写与强烈关照,牺牲了一定的艺术张力,从而形成了文学性较弱而舞台性强的艺术特色。

(1)诗歌中有明确的、具象的形象塑造(例如《周南·桃夭》不能计入,因为没有人的形象真正出现)。

直接对话体作品着眼的主题大多是爱情、婚姻等较为轻松简单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世界。除本例之外,《诗经》中这样的诗篇还有一些。如《郑风·溱洧》直接用白描式语言表现了男女恋爱的甜蜜场景;《魏风·陟岵》通过虚写游子与家人的对话,表达了思念故土亲人的桑梓之情;《齐风·鸡鸣》则完整的再现了妇女唤夫早起的场景。单个场景之中对白的白描式展现——这种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比较典型化。在审美欣赏中实现代入与共鸣也就比较容易。

《周南·卷耳》事实上是对话体诗歌的一个变体,即取消标志性的对白提示,打破舞台空间二维化和时间线性的限制,从而实现“无所不在”的超验性审美观感。以牺牲部分舞台表现力为代价,以“虚笔”实现更加精妙绝伦的结构美。全诗首章以女子口吻为女子怀夫之笔,后三章以征夫口吻写男子怀妻之状(此处尚有争议,一说后三章所写仍是女子,这里从二分的主流观点,见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两地同情,共入一诗,初看如入七宝楼台,再看则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之意。然而,由于若隐若现的存在于通篇结构的对话体与独白的交错,作品在解决时空隔离问题的同时获得了新的召唤结构。男女主人公超越时空的对话结构本身,恍如隔空呼唤,两地同心,具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是《卷耳》特有的结构美学,国风之中,仅此一篇。

总体来说,相比于其他结构,对话结构的复刻性与再现性强,更能调动读者的感性审美。其作品主体简单,结构简洁(简单的重章叠句),注重形象刻画,文本明显趋向封闭性——这也是这些作品多用对话体的原因。

2.独白结构

“独白,是由单个戏剧人物讲出的,有较强抒情性的语言”(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在《诗经》中则表现为抒情诗主人公以语言方式表达出情感的外在形式,诗性人格在这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表现主体向接受者施以直接的浪漫化艺术关注。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不同的是,《诗经》的“拟戏剧场景”可以把独白而非对话作为舞台表现的主体,唯一的原因就是《诗经》的篇幅较短,它所展现的仅仅是一个片段,而非完整的故事。

独白形式的抒情作品占据了《诗经》中戏剧性作品的主流,这一形式也是《诗经》戏剧场景中主要的抒情表达方式。笔者认为,基于独白的语言特点、抒情方式的不同、写作风格的差异等,可以进一步分为“呼告式独白”与“陈述式独白”两种。

(1)呼告

呼告,即抒情主人公强烈情感的爆发式倾泻。在很多诗歌中,由于矛盾冲突的激烈和创作者内心情感的强烈,作品的抒情自然就变成了呼告。在这里,抒情就是全部,感性压倒一切,它带给人的是狂飙突进的情感体验和形象化的艺术观感。

《诗经》的这部分诗歌往往句式不整,言语粗放,情感没有节度,故多被旧儒学刺为“淫奔之诗”。“呼告体”作品多分布于《国风》中,尤其集中分布于“郑”、“卫”二风中,这与“郑卫风淫”的主题色彩也是分不开的。试举几例:

《诗经》中的对话多发生在男女恋人之间,大多数有着“女曰某”“士曰某”的结构性语言提示(但也有例外,如《魏风·园有桃》《周南·卷耳》,便是没有明确提示符号的对话体表现)。《诗经》对话体诗歌的主要语言风格是清丽明快的,这既是这些诗歌的共有特点,也是这种对话结构形式的必然倾向。

有必要说明的是,《诗经》中戏剧化的“呼告式旁白”与修辞上的“呼告”是有区别的。诗经中抒情主体的呼告是在场景维度中实现的,它首先要依托一个具体可感的场景,从而使情感的抒发为形象表现服务。故而,单纯、朴素的情感爆发,或者情感与叙事内容脱节(起兴)的并不能算作呼告式戏剧。如《唐风·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此诗情感强烈,却不能产生戏剧化的美感。首句系起兴,与故事的发生场景无关,而余下的部分纯粹是呼告,没有必要的描写和叙事铺垫,基本上是一往无节的呼号,故而并不具备戏剧观感,只是一个女子思而不得的痛苦呐喊的真实写照。

(2)陈述

以诗性人格外化的抒情诗主人公为叙述主体的直言叙事,往往就带动出陈述式的独白。基本上这种陈述结构上遵循一个比较严谨的线性或者循环结构,冲突并不激烈。呈现出徐徐展开,娓娓道来的风格。此类诗例较多(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小雅74篇中),故不单独做文本分析。

从戏剧本身的理论来看,陈述性的独白艺术性上绝难与呼告式的抒情力度相比拟,而是更多地偏向叙事性的完整。独白的现实关照下,理性便自然地成为了诗性人格主流。在这种独白中,作家的诗性人格“在感性现实的表现中无需更多的支持,因为他在他自己内部就是一个整体”(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选自《席勒美学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

35岁以后妊娠患各种疾病的几率较大,不仅会影响受孕,在妊娠后也会使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安危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怀孕之前一定要先去进行积极的治疗,彻底治愈后再怀孕。

结论

如果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扁平足,通常的治疗方法就是回家观察,多数患儿过一段时间足弓就会自己显现。只在必要有症状的情况下需要借助矫形鞋、鞋垫来帮助缓解症状。

戏剧化的诗歌体系中,前者是后者的必然结果,也是诗歌之所以有了戏剧性的核心所在。

戏剧化的《诗经》关照,本质上是以西方文论为蓝本的《诗经》再解读,这种解读根本上隶属于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如果要肯定《诗经》文本在诗歌的结构之外还有延展的空间,那么结构批判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好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几率比对照组低,两组的出血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张惠泉
《华夏文化》 2018年第01期
《华夏文化》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