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武汉市智慧体育的建设及发展规划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快速扩张,城市人口激增,居民对体育的需求不断高涨,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和管理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我国城市体育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增长速率远远没有赶上城市发展的要求。提高体育资源现有存量的有效性,用科学观念和先进思想规划体育事业发展,借助现代科技信息成果,最大程度发挥其供给价值使得体育事业快速和谐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历史挑战。“智慧城市(Smart City)”作为解决诸多城市瓶颈、实现城市有效管理、提升城市生活水平的新路径,已经引起了公共政策领域的极大关注。智慧体育将成为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但是,智慧体育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建立,不能有效指导体育实践。本文以城市智慧化的视角,提出来智慧体育的概念,思考我国城市智慧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提高体育服务产品供给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1 智慧体育的提出及概念

1.1 智慧体育的提出

智慧体育概念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 Planet)”及“智慧城市(Smart City)”。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指出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去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创造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智慧城市就是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有机结合,实现智慧交通、智慧银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方面。未来十年,我国城镇化仍将高速发展。到2012年底,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

应该说,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体现。智慧城市的构建是从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三方面入手,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趋势。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领域迅速发展,提出智慧体育的概念。智慧体育是在体育领域逐步实现体育的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一系列发展阶段。从城市角度,“智慧体育”可作为城市智慧产业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智慧体育也可以借助智慧城市的平台,实现体育发展目标。而智慧城市把体育纳入到发展的轨道中也能够明确建设主体目标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当然,智慧体育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体育发展,随着户外休闲运动的蓬勃发展,智慧体育比智慧城市体系下体育的内涵更为广阔。

1.2 智慧体育的概念

尽管中国许多城市已开始尝试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在智慧体育实际应用中,现还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阶段,主要涉及到体育设施用品网络销售、体育学术资料网络查询下载、体育赛事在线观看以及体育场馆设施健身资讯等方面。在智慧体育理论研究中,专门性研究文献只有一定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信息化以及体育场馆建筑的智能化方面。国内学者在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建设与对策做了相应研究[2,3]。叶强,崔宁认为“智慧体育”就是能让体育有更好的管理与服务,通过与之相连的各种传感器全面感知各种体育行为,然后利用云计算等智能处理技术来处理和分析海量感知信息,如根据竞技体育、体育设施、全民健身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和智能决策支持[4]

数据行SPSS17.0处理,计量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表示,t值检验,计数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借鉴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体育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云计算、互联网、便携式终端上网设备及人工智能)对体育信息进行智能感知和利用,为满足体育消费者个性需求,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体育资源的集约化、智能化、统一化的过程。智慧体育的内涵是指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涉及到运动竞赛表演、休闲健身娱乐、体育咨询培训、体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智慧体育服务、智慧体育管理、智慧体育营销的现代化工程。

2 发展智慧体育的可行性条件

智慧体育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必须考虑各部门协调作战。各利益主体应该认识到智慧体育发展对我国体育各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协调行为,共同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对于智慧体育的重视程度应该上升到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相同层面,进行整体规划,相互配套,全面推动,做到既有全面规划,又有重点部署。体育部门应该认识到智慧体育是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事业重要环节,积极倡导,主导推动,把智慧体育发展尽快列为政府工作计划。体育企业部门也应认识到智慧体育提高效益的重要作用,主动投入,推动智能服务的升级。

这个阶段,企业创收水平高,企业规模更为扩大,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也将随企业的壮大变得越来越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这时,企业的所有权仍在创业家族的手中,但因为聘用外面的能人进入公司的决策层,部分经营决策权已由外部人员掌握,推动家族治理逐步向公司治理转换。企业内部各种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在经过制度化管理后的企业可以大大减少职业经理带来的道德风险。

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已经开始启动并发展迅速,而智慧体育还仅仅停留在萌芽阶段,因此,智慧体育理论构建迫在眉睫。智慧体育发展,不仅要明确智慧体育的开发主体、营运主体、应用能力及应用对象等内部建设,还需要考虑智慧体育的交互主体及营运环境等外部建设。面对智慧体育建设各个环节,我们通过构建智慧体育的理论框架模型,以此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找准重点,逐步推动建设进程。笔者认为智慧体育框架体系应该包括能力、应用、主体、属性及环境5个层面(见图1)。

3 武汉市发展智慧体育建设的积极作用和实践应用

3.1 智慧体育是提供城市现代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和产品服务的重要途径

虽然中国智慧城市仍处于基本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目前,已有几十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规划,北京、上海、宁波、无锡、武汉等城市已经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服务、城市规划管理、智能交通导航、虚拟城市导游等方面建设[6]。武汉市需要抓住智慧城市发展契机,尽快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使之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体育也应该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旅游等其他智慧系统,相互密切协作,共同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3.2 智慧体育是推动武汉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举措,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劲势头下,智慧体育发展将逐步实现,体育研究者与实践者需要对智慧体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支撑,以及应用方案进行深入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与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政府从下面几个方面推动智慧体育发展。

3.3 智慧体育是实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促进体育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众体育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体育公共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目前逐渐兴起的户外休闲运动的活动主体,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化的体育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中主要消费群体。据中国户外资料网统计数据,2004年仅全国登山户外俱乐部就有700多家,参加户外活动的人口大概在5 000万人,户外休闲产业中仅户外用品销售就以每年40%以上速度增长,而到2012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45.2亿人民币[5]。徒步、登山、自行车、自驾游等个性化户外运动蓬勃发展,面对迅速增长的海量户外体育消费需求,仅仅依靠传统的体育服务模式,几乎无法完成。同时,城市体育场馆资源有限性和居民体育需求快速增长性的矛盾在加大,城市居民对于掌握场馆设施的相关信息,减少出行成本,提高使用效率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据武汉市体育局提供信息,2015年投入50万已经完成武汉市体育电子地图设计项目,而此类政府行为正是符合消费者个性需求的一种体现。而智慧体育则正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整合户外或城市休闲体育各类资讯和服务于一体,利用各类体验终端(手机、平板及车载电脑),为各类居民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务。

3.4 智慧体育是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公共信息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中的核心要素,也是智慧体育发展的基础。智慧体育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撑下,采用结构化系统,构建一个资源统筹、信息贯通、应用丰富的综合服务平台,包含了体育信息服务、体育产品服务、体育营销及管理服务等多方面项目系统,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覆盖内容更广泛,除体育行政部门、户外场所、场馆俱乐部、体育教育等常规性服务环节外,还包含了交通、医疗、安全等体育服务配套保障体系。智慧体育的推动及发展正是迎合了完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实需求。同时,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和主导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需不断转变观念,通过积极推动智慧体育发展,不断创新,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内容,能够进一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满足各类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因此,智慧体育也成为建设创新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4 构建智慧体育的理论框架

功率与负荷合理匹配,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出现。注水泵厂家一般出于安全考虑,所配电动机功率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电动机出力不足,无功功率损失大。因此,应根据注水泵运行中所需的最大轴功率,选配合适功率的电动机。

解决第一问,学生要能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列出20件产品中恰有2件不合格品的概率函数表达式:,然后进行求导运算,,根据求导结果,令,得.当时,;当时,.所以的最大值点为.上述过程包含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函数表达式、计算求解,分析并解决问题等多个步骤,这一系列过程又称为数学建模.

  

图1 智慧体育构建框架

5 发展武汉智慧体育的建议和规划

IBM认为,信息技术产业每隔10-15年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并催生新市场、新业务模式和新产业规律。智慧体育建设将为体育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助于增强体育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进程。传统服务型体育企业经营模式中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多为直接、面对面的线下产品,而智慧体育建设将逐步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由线下服务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相辅相成的经营模式,由智慧体育平台构建的在线营销系统将极大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同时,智慧体育也是企业充分展示形象和提供产品的平台,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可以促进企业加快对体育资源的深度开发,打造新型的体育文化产品与体育创意产品,进一步放大体育资源的综合效益。体育企业转型升级将会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形成下一个超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智慧城市建设为体育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智慧体育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1 提高认识,深化智慧体育理念

智慧体育不仅是新概念、新理念,而且是新技术、新模式。智慧体育是一项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工程,由于普遍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为此建议深化研究,强化宣传力度。一是做好智慧体育的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形成一批系统性、普及性的理论成果;二是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加强智慧体育的普及宣传,提高社会对智慧体育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使智慧体育建设目标深入人心。

5.2 协调合作,共同推动智慧体育的发展

目前,智慧体育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概念来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智慧体育发展是基于多个方面的推动,其发展条件已经逐渐形成,主要从下面6个方面体现:第一,全球性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交通、医疗、教育及旅游等方面的实际运用促使智慧体育构建的环境逐步形成;第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使得智慧体育建设的技术手段已经初步具备;第三,随着智慧化生活方式深入,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渐提升使得体育智能化的变革更加现实,具有广泛的体育用户基础,智慧体育运用在居民生活中将逐渐实现常态化;第四,体育产业迅速发展需要现代智慧型信息手段的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和信息业的深度融合所构建的智慧体育将是体育产业发展新的契机和增长点;第五,随着体育参与增加及需求深入,体育参与者对于体育信息的需求会提出更多、更高、更个性化的要求,智慧体育的市场需求开始涌现;第六,体育赛事、户外休闲旅游、城市场馆健身服务及体育咨询服务成为智慧体育应用的4大主要领域。一方面,户外运动的开放性及安全性、不可确定性及不可预见性使得户外运动者随时随地取得相关信息的需求愈发重要;另一方面,城市体育场馆资源有限性和居民体育需求快速增长性也使得提高场馆供给效率、提升居民及时了解场馆信息能力成为现实需求。

5.3 创新投融资机制,构建智慧体育复合营运模式

智慧体育是一项新事物,投资大,风险高,完全由政府投资建设,财政压力太大。因此,需要推进投融资创新,拓展投资途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一方面政府投资应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公益性体育项目,要采用BOT、TOT等投资模式加快投融资创新,对于市场化体育项目,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复合型智慧体育投资模式;另一方面政府推动金融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大力推动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投资智慧型体育产业和智慧型体育企业,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推动智慧型体育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创新。

从社会和国家层面来看,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国家和社会构建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家战略上的支撑和灵魂。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新时代中国改革建设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使中国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培育工匠精神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附属医院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5.4 配套政策体系,为智慧体育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虽然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配套政策体系薄弱,智慧体育政策更为缺乏。因此,建议加快智慧体育政策体系配套,为智慧体育发展提供相关政策支撑。一是制定智慧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发挥政府采购导向政策,优先采购智慧体育的企业自主创性项目,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引导扶持智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制定区域智慧体育的建设综合运营商和专业服务商扶持政策;三是建立有利于智慧型大企业、大项目引进的政策体系。

5.5 建设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实现智慧体育资源共享

建议尽快以城市为基本单位建立智慧体育公共数据服务中心,在城市范围内形成有效的体育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分级管理机制,确保各项体育公共服务数据来源统一、系统架构规范合理,实现体育信息服务资源共享。建立国家智慧体育信息服务中心,实现国家、城市、部门企业、个人之间体育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国家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体育各部门之间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

6 结语

智慧体育的概念初步提出,还需要社会的认同和理解。智慧体育一旦形成和推动,能够极大提升体育公共信息服务的品质和水平,智慧体育带来的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新颖的经营模式必将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快速发展。基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智慧体育推广提供的物联基础,以及国家部门以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中国体育智慧化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郭 昕,张 晨.智慧城市在中国的现状及前景[J].中国信息界,2013,8(8):84-88

[2] 孙庆祝,刘逢翔,陈家起.我国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 24(1):7-12

[3] 赵云宏.新时期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24-28

[4] 叶 强,崔 宁.智慧体育-体育信息化必然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5):117-119

[5] 辜胜阻,王 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76-77

[6] 黄 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5-68.

 
杨风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8年第04期
《湖北体育科技》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