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物联网时代制造业成本管理新思路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工作方案》,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十个环节提出四十一条建议。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通过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运用,以实现工业信息化和企业生产智能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

一、制造业的成本困局

(一)行业简述。制造业通过对资源的利用、加工,形成各类大型工具、工业品及生活消费产品。对于国家实力而言,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工业化国家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于制造业。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进和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其目标已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发掘长期竞争优势。成本管理是制造业能否优化成本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战略要求。

(二)制造业的成本问题。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既包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能源原材料成本和税费成本等直接生产成本,也包括物流成本和汇率成本等流通成本,还包括整体营商环境和政府廉洁程度等外部交易成本。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图书的借阅需求,结合实际状况,我馆目前的采访工作模式分为两大类。中文采访方面,由于年购入数量巨大,图书采访工作多是由采访人员结合学校的学科设置与图书供应商对市场的把握进行选购书目的决策;西文采访方面,由于单本购入价格较高且目前我馆主要支持购入专业西文图书,这种价格特点和书目专业性导致西文采访工作融入了部分二级学院资深教师的意见,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所在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图书需求。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05~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年均增速为22.8%,低于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2.9%和利润总额增速29.1%。2011~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年均增速为12.7%,明显高于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2.2%和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速6.5%。可见,成本增速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的关系发生了逆转,导致成本费用利润率由升转降,从2010年的8.3%下降到2014年的6.5%。在总成本构成中,劳动力、融资、税负等成本增长尤为突出。

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

物联网的数据库系统存储原材料入库至产品销售的所有成本数据,对生产、销售、管理环节成本系统归纳,使企业可对历史记录进行回顾、评估。还有利于事前管理做好全面预备工作、使事中管理预留应急计划、方案。

(一)成本管理范围狭隘。多数制造业企业将成本管理局限于生产成本管理,而忽视其他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成本管理范围应当拓展到销售环节、管理环节。同时,企业侧重关注事后管理,而忽视事前及事中管理。

(二)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缺乏宏观意识。企业为实现效益而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的方式,忽略实际成本的管理,过度增产导致供应过剩、货物囤积,抑制制造业发展。

显效:高脂血症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有效:高脂血症转折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无效:高脂血症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2]。

备自投引入负荷均分功能,能够改善某一侧主变失电时可能导致的过载现象,但是该功能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通过延时判别联切,取消了强制负荷均分功能,根据负荷情况自动投入负荷均分,使某一侧在主变失电时,有一个分段开关让相邻主变能够进行互相支援;通过整定不同备投时间的方式,能够避免全站失压的情况,保障重要负荷的电力供应。进行负荷均分功能的优化后,不仅能提高供电可靠性,也使一次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传统的成本管理工作重点局限于成本确认、计量,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不太注重。

三、物联网概况

(一)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概念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MITAuto-IDCenter)提出。早期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标签(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三)缺乏创新进步及动态成本认知。制造业企业产品研发阶段成本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但企业仅对制造过程严格控制,对于研发阶段并没有科学管理。

为了准确地对各个阶段的状态进行管理,在FPGA中采用了两段式状态机对算法的各个状态进行描述。状态机如图7所示,其中分块包围盒处理完成的信号作为状态机的触发信号,只有当触发信号有效的情况下,状态机才会从STEP_IDLE状态启动执行,否则一直处于STEP_IDLE空闲状态。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环节多、数据庞大,传统模式下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而物联网使成本计量更准确,提供更便捷的途径测量粗放型成本,为车间管理、成本决策提供及时全面数据支持;也使成本控制更加科学,物联网的运用使生产各环节透明化,数据采集符合权责发生制,控制与数据变化联动。同时,成本计划、决策效率提高,借助物联网应用软件,将收集的成本信息通过相关模型进行数学计算、统计分析。

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有如下说明: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目前,物联网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正在从标准化的角度对其准确定义进行研究,有望在不久后发布。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包含传感层(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已形成基本共识。

(二)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学界通常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全而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其中包括芯片研发、通信协议研究、RFID材料、智能节点供电等细分领域。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感知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物联网通过各种接入设备与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相连,如手机付费系统中由刷卡设备将内置于手机的RFID信息采集上传到互联网,网络层完成后台鉴权认证并从银行网络划账。网络层还具有信息存储查询、网络管理等功能。应用层主要是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既是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软件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将会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

2.使用试灯替代这类用电设备进行诊断时,试灯的电阻要和用电设备一致,电阻差异过大,得到的诊断结果反而造成误判或误导。该故障就是最初是电磁阀开路故障,维修人员使用试灯替代电磁阀测试时,由于试灯的电阻远小于电磁阀,ECM认为电路存在短路故障,不再输出,让维修人员认为模块或电路出现了故障。如果直接替换新电磁阀就可以判断出故障。但是使用电阻不合适的试灯,反而引发误判。

1、RFID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RFID是物联网最关键的一个技术,它为物体贴上电子标签,实现高效灵活的管理。

(三)物联网相关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网络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可靠保证,没有感知层和传输层提供的基础,应用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将更加关注应用层。只有当未来物联网接入互联网、普及应用、数据量越来越大、应用需求日趋广泛、强烈之后,物联网才会迎来大发展,人类才能真正迈入智慧地球时代。

2、传感器及节点技术:传感器是指能感知预定的被测指标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物联网中传感器节点是在传感器基础上增加了协同、计算、通信功能构成了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智能化是传感器的重要特点,嵌入式智能技术是实现传感器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3、通信网络技术:传感器必须依托网络和通信技术来实现感知信息的传递和协同。传感器网络可分为两类:近距离通信和广域网络通信技术等。其中,近距离通信的核心技术是以IEEE802.15.4规范为准;广域网通信的核心技术是以IP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以及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四、利用物联网降低制造业成本前景分析

物联网中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的运用,使制造业成本管理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并使企业效益取得实质性突破:

成本管理的两大核心内容是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企业成本管理的任务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而制造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由图5可以看出,ax2的条带清晰,单一,序列长度约为650 bp。ax2菌株18srRNA测序后,登陆Genbank,利用MEGA3.0软件与其他菌的18srDNA序列(菌株号见发育树)进行同源性对比,绘制系统发育树,见图6。ax2与锐形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亲缘关系最近,亲缘性为99%,结合形态观察结果,ax2鉴定为锐形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

物联网技术可采用一物一码,可以降低库存量,促进企业“零库存”的实现。这使折旧较少,并全程追踪具体流程、知悉产量及产品状况,能够控制关键环节及产量调整,起到成本管理和避免存货囤积的作用。

国际电信联盟(CITU)2005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

本研究重点在试卷层面,总体来说,试卷和考试大纲一致性程度不够高,基于考试大纲标准进行命题,才能保证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更好的发挥国考的导向作用.研究希望为参与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考生、命题者、决策者)及今后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五、物联网在制造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智能电网。人类已进入新能源时代,如何创建一个既能保证供电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又能保护环境的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各国能源政策的目标。美国业界主流意见认为,新的能源革命更多的是智能电网或者智慧能源的变革,能源行业的焦点已经转移到管理能源需求和融合全部技术的网络——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就是利用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数字化通信和IT技术,构建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可对电网与客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且采用最经济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将电能输送给终端用户,实现对电能的最优配置与利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二)物流管理。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在物流商品中引入传感节点,可以从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到服务等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地了解和掌握,对物流全程传递和服务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最终减少货物装卸、仓储等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总而言之,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我们推介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常规心电图准确度更高,且无创伤性,具有很高诊断价值,临床中可以作为首要选择诊断方式。

物联网与现代物流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其关键技术诸如物体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物流的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物联网将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增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三)信息化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各项资产及原材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例如,制造业生产运营的材料耗用是成本管理中的重大组成部分,由于其使用数量、类型广,受技术限制,人员操作浪费严重,传统的成本管理无法解决该浪费问题。而物联网的运用,能根据条形码对材料全程追踪,了解高成本环节及材料使用情况;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产品的管理,可避免人工操作失误,提高产品清点、发货、运输效率,也便于对产品及其样品进行分类、检测等自动化管理。降低人工劳务成本,同时降低失误产生的沉没成本;物联网技术可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运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及时反馈机器设备的购入、维护、折旧、报废信息,智能化过程提供合理分摊成本。

六、思考与改进

本文以国务院发布的降成本方案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成本困境和传统成本模式的弊端。在物联网兴起的当下,探讨了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及运用物联网技术降低制造业成本的广阔前景。但考虑到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将其融入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所述观点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一)在制造业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时,如智能工厂、传感器及射频识别等,前期投资较大,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且周期性长,见效较慢。

(二)考虑到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例如用传感器进行万物互联等应当格外注意安全性问题。

(三)虽然物联网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其与传统成本管理方式相差较大,必然会引起部分人员的抵触心理。而相关新兴技术的运用也将使得公司进行部门结构的调整和专业人员的重新筛选。

主要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人民日报,2010.3.4.

[2]朱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2010.26(1).

[3]沈苏彬.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29(6).

[4]田野,张凤荣.浅谈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J].网络与信息,2009(4).

[5]李遵白,吴贵生.物联网的演进与中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分析[J].前沿,2010(3).

 
蔡承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2期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