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劳动实践育人之校本实施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劳动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2017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可是在现行教育背景下,重智育轻德育、美育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劳动教育几乎是空白。

实验是验证物理科学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内容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实验课程受到了更高的关注。但在我国部分学校中,物理实验课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由于物理实验在考试成绩中的占比不高且考试范围较小,因此部分学校刻意压缩了选修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使学生难以掌握到更多的应用知识。其次,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部分课堂中的实验效果难以符合预期。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的理论也难以与实践有效结合。

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该校高一有80.3%的学生每周参加劳动的时间少于1小时,而到了高三,高达92%的学生每周劳动时间少于1小时;高一仅有8%左右的学生每周参加各种劳动2小时以上,但到了高三这个数据下降到了1%。在仅有的劳动活动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劳动任务来源于班级的固定卫生值日打扫,占到89.2%,只有6.1%的劳动任务来源于做家务。由此可见,当前在劳动教育上,高中阶段是严重缺失的。很多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劳动锻炼,劳动素养和劳动意识严重缺失,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劳动实践教育几乎完全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探究其劳动实践教育缺失的原因。部分有代表性的回答如下:

学生A:“我哪有时间劳动啊!每天起床就是学习!取得好成绩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考大学又不看我的劳动能力!”

学生C:“我也想劳动,但是除了学校班级的扫地,我们好像也做不了什么!听我爸妈说,他们小时候学校里还有劳动试验田,我们现在连蔬菜和谷物都不认识!”

学生B:“我爸妈根本不让我劳动,说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爸说我一个男孩子天天扫地没有出息,考不上大学,以后就更没有出息了。”

从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以前的学生,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各种形式的劳动没有任何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有:

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需要一个具体的过程,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我们化学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认认真真地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并仔仔细细地思考其中的缘由和解决措施,从而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课堂优化之路,提升教学的质量。

第一,教育功利化。当前教育背景下,在较大程度上,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导致和教育相关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考高分、上好大学为目的,不少地方的高中成了一个个“高考工厂”。学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削减了劳动实践课程,很多劳技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且,在当前学校大量雇佣物管公司解决学校大部分的卫生清扫和保洁管理工作的背景下,学生的劳动实践场所往往很少。城市的学校由于场地的限制,更是没有相关的劳动基地,每学期的“学农”活动也由于时间短、活动单一而演变成完成任务式的走过场。

第二,学生缺乏劳动时间。学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至于劳动也仅仅是完成班级安排的每周一次值日。对于走读生而言,回家就是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劳动,父母也不会要求孩子在家劳动;对于住校生而言,每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下,自然也没有劳动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这一现象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一是影响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学生就缺乏积极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教育部等部委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劳动实践就不大可能形成劳动素养,甚至会影响其终身的劳动观念。二是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劳动实践缺乏的学生往往也在学习上缺乏责任感,对待父母缺乏感恩之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认为他人帮助自己是理所当然。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养成懒散、自私等不良品格。

1.做好学校顶层设计,挖掘校内外劳动实践资源。首先,开展志愿劳动服务活动。学校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安排学生走进社区,定期进行志愿服务。比如,安排学生走进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在校内成立校内劳动小分队,开展学校各区域志愿卫生打扫和日常卫生维护等活动。在志愿劳动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劳动能力,而且培养了奉献精神。其次,把劳动实践融入学校社团课程,例如插花社、汽车文化实践基地等,可以在其中设置多种形式的劳动活动。

以某烟厂为例,其空压站房年耗电量1020万kWh,约为36 720 000MJ。空压机产热量为:36720000MJ×0.85=31212000MJ。空压机全年可回收热量为:3121200MJ×0.95=2965140MJ。以进水温度20℃,出水温度50℃为例,空压机一年可产热水235 000 t热水。

二、劳动实践教育的校本实施

第三,家长不支持。家长在应试教育的洪流裹挟下,以追求优秀的学业成绩、上一个好学校作为孩子学习的终极目标。很多家长甚至认为让孩子在家参与劳动的价值远不如花同样的时间看书学习。这样的观念让孩子从小就丧失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机会。

陌生化手法对常规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该手法只是作为局部而被重新感知的,而陌生化结构则是作为艺术整体,产生更佳的审美效应。

2.开展班级劳动实践。班主任可挖掘班级内部资源,在班级设立各种劳动岗位,推行“设岗育人”的班级管理理念,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比如:花草管理岗、讲台保洁岗、工具间清洁岗等。岗位分工细致,不同岗位之间分工协作。有的班级还实行岗位竞聘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提升学生自我归属感的过程中推动班集体的建设,而良好的集体作风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做好家校联动工作。通过家长学校的宣传,更新转变家长育人观念。创设学生在家劳动的平台,形成家长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家庭氛围和常态活动。比如,家长可以通过每周一次家务活、周末做一次饭、拖一次地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做家务、做饭的简单技能,更培养了其多方面的综合生活实践能力。

通过学校、班级以及家长的合作,学生在参加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成长很多,收获也很大。首先,学生责任感增强。对待班级、学校、家庭的事务,能积极参加,学生在班级的归属感增强。同时,在班级、学校的劳动实践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和交流,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其次,学生心理品质提升。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劳动技能,更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和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品质的提升非常有帮助。第三,家校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发展。孩子在家做家务的机会增多,孩子开始体谅父母的艰辛,父母也有感于孩子责任感的增强,亲子关系得到显著改善。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胡昌琴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1期
《江苏教育》2018年第3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