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甲骨文字契刻方法的初步顯微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甲骨文字是迄今爲止所發現的最早具有嚴密系統的中國文字,因爲它涉及文字起源,其内容亦極爲重要,故而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焦點之一。自甲骨文字被發現至今,學術界對甲骨文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不乏對甲骨文字契刻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書與契的關係。董作賓先生是較早討論這個問題的學者之一,也是少數支持“先寫後刻”的代表,他認爲書與契是分工的,卜辭有僅用毛筆書寫而未刻的,也有先寫後刻的,如果不寫而刻,那麽在每個字的結構上,稍繁的便不容易刻。* 董作賓: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董作賓全集》,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7年版。董作賓先生的公子董敏先生亦持相同觀點。* 董作賓、董敏: 《甲骨文的故事》,海口: 海南出版社2015年版。陳夢家先生認爲董作賓先生的觀點有不妥之處,他在《殷墟卜辭綜述》中提道:“刻辭有小如蠅頭的,不容易先書後刻,况且卜辭所常用的字並不多,刻慣了自然先直後横,本無需乎先寫了作底子。”* 陳夢家: 《殷墟卜辭綜述》,北京: 中華書局1988年版,頁15。郭沫若先生在《古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甲骨文是信手刻上去的,而不是先寫後刻”。* 郭沫若: 《古文字之辯證的發展》,《考古》1972年第3期,頁4。Allan先生在對英國所藏甲骨文字進行顯微觀察以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她表示,在英藏甲骨中没有發現毛筆書寫的痕迹,不過,有證據表明刻手是在抄寫一種底本。* Allan: 《論甲骨文的契刻》,《英國所藏甲骨集》下編上册,附録,北京: 中華書局1991年版,頁203—208。2. 文字筆順。郭沫若先生、* 同注④。董作賓先生* 同注①。和彭邦炯先生* 彭邦炯: 《書契缺刻筆畫再探索》,《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年,頁191—201。提出甲骨文字具有一定的筆順,其書寫順序是先刻豎畫或斜畫,然後再刻横畫,彭邦炯先生還總結了甲骨書刻慣例的五個特點。但Allan先生通過對英國所藏甲骨進行觀察分析後認爲,甲骨文字並没有特定的筆順。3. 刻畫工具。孫詒讓先生指出:“金契即開書之刀鑿,將卜,開甲俾易兆;卜竟,紀事以徵吉;殆皆有契刻之事。”* 孫詒讓: 《契文舉例》,《甲骨文獻集成》第7册,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周鴻翔先生通過搜集殷墟出土銅刀和玉刀資料,認定甲骨文字的刻畫工具有銅刀和玉刀之分,但銅刀應用較爲普遍,並推測刀鋒大約存在四種形態。* 周鴻翔: 《殷代刻字刀的推測》,《聯合書院學報》第6期,頁1967—1968。之後,董作賓先生推測認爲,甲骨文字的契刻工具應該是青銅刀。* 董作賓: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董作賓全集》,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7年版。進入80年代後,朱鴻元先生認爲殷代擁有使青銅刀刃硬化的技術,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試製了三種青銅刀以進行甲骨契刻。* 朱鴻元: 《青銅刀契刻甲骨文字的探討》,《甲骨文與殷商史》第2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外,趙銓先生等人根據類比實驗提出,青銅刀在商代已被用來刻寫甲骨文字。* 趙銓、鍾少林、白榮金: 《甲骨文字契刻初探》,《考古》1982年第1期,頁85—91。侯乃峰先生通過對“契”字字形的探討,進而指出商人契刻甲骨的工具是青銅刀。* 侯乃峰: 《商周時期契龜刻字專用刀稽考》,《殷都學刊》2011年第2期,頁10—15。在諸多學者的努力下,甲骨文字契刻方法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這一領域的研究一直是甲骨文字研究的薄弱環節,因此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商榷。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探尋甲骨文字的契刻方法需要對實物進行觀察分析,然而甲骨爲珍貴文物,多數學者無法接觸到甲骨實物。此外,學者研究甲骨契刻方法的手段較爲傳統,很少借助現代先進的實驗儀器。因此,要想在這一領域有所突破,改進研究方法或許是一個很值得一試的途徑。

对于2016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协定》,他说:“在巴黎,各国都表示关注气候变化,但水电设施正在亏损。任何尊重《巴黎协定》的人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并需要思考这是为什么。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调整能源市场,我们需要在世界各地做什么?”

目前,國内外已開始利用顯微技術對文物的刻痕進行分析從而達到研究契刻方法的目的,其中包括對石英封印、* Sax, M., Meeks, N. D., “Methods of engraving Mesopotamian quartz cylinder seals,” Archaeometry, 1995(37): 25-36.中國玉器* Sax, M., Meeks, N. D., Michaelson, C., Middleton, A. P,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ving techniques on chinese jad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04(31): 1413-1428.Sax, M., Meeks, N. D., Ambers, J., Michaelson, C., “The introduction of rotary incising wheels for working jade in China,”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sculptural arts of Asia, ed. J. G. Douglas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Ltd., 2007), pp.20-25.的分析研究。在上述工作中,光學顯微鏡或掃描電鏡配合硅膠翻模技術已經成爲常規的研究手段。硅膠翻模技術雖然可以很好地將刻痕深處的特徵展現出來,但是不如直接觀察方便快捷,且甲骨歷經千年地下侵蝕,有的已非常脆弱,並不適合硅膠翻模觀察。超景深數碼顯微鏡擁有3D重建功能,並且可以對樣品進行直接觀察,無需進行硅膠翻模。在此之前,運用此類顯微鏡對緑松石及曹操墓畫像石等的研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Gu, Z., Pan, W. B., Song, G., Qiu, Z. W., Yang, Y. M., Wang, C. S., “Investigating the tool marks of stone reliefs from the mausoleum of cao cao (AD 155-AD 220) in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14(43): 31-37.但是,無論是哪種方法,用來研究甲骨契刻的工作却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將采用超景深數碼顯微鏡對甲骨契刻方法進行嘗試性分析。

一、 材料與方法

本文所分析的甲骨出自殷墟花園莊東地遺址,此遺址於199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所得甲骨藏於安陽工作站。由於客觀條件所限,我們只選取了甲骨中的幾十片進行了顯微觀察,其中H3坑出土的四版龜甲因保存較爲完整且文字較多,從而被作爲樣品放在文章中進行分析。這四版龜甲的編號分别爲: H3∶7+34+94+269+1559(圖一),H3∶1366(圖二),H3∶1390(圖三),H3∶1406(圖四)。應綴合及研究的需要,這些龜甲在出土後已被仔細清理,因此它們可以直接用於顯微觀察分析而無需再做清理工作。

  

圖一 H3∶7+34+94+269+1559

  

圖二 H3∶1366

  

圖三 H3∶1390

  

圖四 H3∶1406

本次研究所需要的實驗設備爲日本Keyence公司生産的VHX-600型超景深數碼顯微鏡(54 million pixels with 3CCD),選用物鏡分别是: 30X,50X,100X,150X,200X。此設備可以對筆畫的寬度和深度進行測量,還可以對不同焦距所獲得的一組照片進行自動合成,從而獲得一張新的高清照片,最終將筆畫内部及其周圍的形態結構特徵清晰地顯現出來以便於觀察分析。此外,超景深數碼顯微鏡能够對筆畫的内部結構進行三維重建,以利於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對於顯微測量的資料,可用Orange軟件進行導出並形成坐標圖,以供直觀分析。

二、 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文字筆畫的叠壓打破順序的觀察可知,這批甲骨文字總體上遵循着先寫豎畫、斜畫再寫横畫的書寫順序,例如在圖十一A中,兩筆斜畫被横畫打破,表明斜畫爲先寫而横畫爲後寫。因此,甲骨文字是具有一定書寫順序的。但是,這裏所説的書寫順序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漢字筆順。現在的漢字筆順是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根據書寫的習慣、速度及字形好壞等條件,通過頒布《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才確定下來。然而即使有這樣規範存在,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亦有不同,更不用説在古代,國家根本没有出臺這樣的規範。我們説甲骨文字有一定的書寫順序是指文字在總體上有一個基本的筆順,這裏是允許有一些特殊現象存在的。例如在圖十一B中,“于”字的書寫筆順正好與主流筆順相反,即先寫兩横再寫豎。然而,“于”字的這種書寫順序自早期至晚期基本没變,這種違背主流却又固定不變的書寫順序正好反映出這個字有其自己筆順,同時也説明甲骨文字的筆順存在代際傳承的現象。筆者曾在Investigating the tool marks on oracle bones inscriptions from the Yinxu site (ca., 1319-1046BC), Henan province, China一文中根據“于”字的筆順特點提出了“甲骨文字没有特定書寫筆順”的觀點。* Xiaolong Zhao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tool marks on oracle bones inscriptions from the Yinxu site (ca., 1319-1046BC), Henan province, China,”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2016).隨着研究的深入,筆者發現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不能因爲某些文字存在一些特殊的書寫順序而全部否認這個文字系統所擁有的基本特徵,所以特意在此文中對以前的錯誤觀點進行檢討和勘正。根據顯微觀察分析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初步認爲,甲骨文字總體上遵循着一定的書寫順序,同時每一時期的文字也會遵循自己時代的書寫順序,不同的刻手也會擁有自己的書寫順序,當然這個論點還需要在今後的研究中加以證實。

  

圖五 筆畫兩端形狀圖

  

圖六 尖頭端縱截面

  

圖七 平頭端縱面圖

通过努力,2015年以来,洞庭湖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根据监测,2016年,洞庭湖湖体11个断面中,10个断面属Ⅳ类水质,1个断面属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年均浓度为0.084 mg/L,较上年下降15.7%。2017年,洞庭湖11个考评断面均为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年均浓度为0.073 mg/L,较上年下降13%。同时,2017年,监测到越冬水鸟22.6万余只,较上年增加近23%。

  

圖八 筆畫横截面

在圖十二中,“酉”字的五筆横畫呈平行狀,且它們的起筆端同在右側,兩筆豎畫將其中的四條横畫打破,這説明横畫是批量完成的且是先於豎畫刻寫的。根據筆畫的特點,再考慮到刻字時的用力習慣,筆者認爲這些甲骨文字在契刻過程中,存在將某些平行筆畫刻寫完畢後,將甲骨進行旋轉再刻寫其他筆畫的現象。

  

圖九 臺灣史語所藏甲骨

 

  

圖十 利用鋭器“先寫後刻”

在被分析的文字當中,其筆畫兩端的形狀大體可分爲三類(圖五),分别爲平頭、圓頭和尖頭,其中尖頭的外形類似於毛筆書法中的懸針豎,並且它基本存在於每一道筆畫當中。尖頭筆端縱截面的形狀呈均匀上升的緩坡狀(圖六),而平頭與圓頭筆端縱截面的形狀較爲相似,皆呈較爲陡峭的懸崖狀,且懸崖底部低於主體筆畫的底部(圖七)。要想弄清楚哪些是起筆端,哪些是收筆端,模擬實驗應該是較好的解决辦法。爲此我們用篆刻刀與龜甲來做契刻實驗,實驗結果證明,起筆端較爲容易呈現平頭和圓頭,而收筆端容易呈現尖頭,起筆端的底部縱截面形狀與平頭和圓頭筆端相似。

  

圖十一 筆畫叠壓打破順序

  

圖十二 “酉”字筆畫特徵

關於甲骨文字的刻寫方法,董作賓先生已經提出“先用毛筆書寫然後再刻”的觀點,雖然有很多學者持反對態度,但目前藏於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一片甲骨却給出了很好的佐證(圖九),這片甲骨於1936年出土於小屯村北YH127坑,文字爲朱書“丁未卜永”,書寫工具應該是毛筆,寫好後又用刀刻過,“寫”與“刻”的痕迹清晰可見。* 宋鎮豪: 《中國法書全集·先秦秦漢卷》,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除了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先寫後刻”之外,在本文所分析的甲骨中,H3∶7+34+94+269+1559號龜甲呈現出了另外一種“先寫後刻”的方法(圖十),即用鋭器先在甲骨上“寫”出筆畫極爲纖細的文字,然後再進行正式契刻。在正式契刻的過程中,有的文字是在預先刻好的文字上將筆畫繼續加粗加深而成,也有另起筆畫成字的現象。這類契刻方法尚屬首次發現,如不借助顯微鏡,很難將其顯露出來,此類文字的發現大大豐富了“先寫後刻”的甲骨文字資料。由此可見,“先寫後刻”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用毛筆書寫,另一類則是用鋭器“書寫”。這兩類之間的區别不僅僅表現在“書寫”的工具上,還表現在字數上。一般來説,如果一條卜辭是用毛筆書寫的,那麽它的字數不會太多,而用鋭器書寫的卜辭與大多數卜辭一樣,所含字數較多。這應該與毛筆字體所占的面積相對較大,無法在一定的甲骨上書寫更多的文字有關。此外,這兩種方法或許出現在不同的占卜場合,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含義,這有待於今後繼續探討。雖然甲骨文字資料數量龐大,無法對“先寫後刻”的文字進行準確的數量統計,但是根據對某些大宗甲骨的統計資料可知:“先寫後刻”的文字顯然屬於少數,相當一部分文字還是直接進行契刻的。

由此可知,尖頭應該是筆畫的收筆端,而平頭與圓頭則爲多爲起筆端。起筆端陡峭處底部低於筆畫主體底端,應該是刻刀進入甲骨時所需力度較大所致。根據圖八可知,筆畫的横截面基本呈“V”形,這説明刻手在契刻過程中,刻刀與龜甲的角度基本保持在90度。

三、 結  論

首先,文字的刻寫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刻寫,另外一種是先寫後刻。先寫後刻又可分爲兩種方式,一種是用毛筆書寫後再刻,另外一種是用鋭器“書寫”後再刻。從所觀察的材料來看,大部分文字都是直接刻寫的,先寫後刻的文字出現的概率較低,而在先寫後刻的兩種方式中,以用毛筆書寫後再進行刻寫的文字最爲少見。

本文首次運用超景深數碼顯微鏡對甲骨文字的契刻特徵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以下結論:

2012年,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目标. 通州全区面积906 km2,共11个乡镇,其中副中心面积为155 km2,涉及到梨园镇、永顺地区、潞城镇、宋庄镇、张家镇等5个乡镇,其中梨园镇、永顺地区、潞城镇几乎全镇面积均包含在城市副中心范围内.

其次,甲骨文字應該有特定的書寫順序,同時也存在一些特殊現象,但不能據此來否定總體的筆順特徵。

三、神矮LS—1临红2号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外观鲜红,果个比嘎拉大,平均单果重238 g,果肉黄白,硬脆,丰产,货架期长,省工省力,不套袋,是继临红1号后国内早熟品种中又一个优良苹果新品种。

再次,文字筆畫兩端的形狀大體可分爲平頭、圓頭和尖頭三類,其中平頭和圓頭多爲起筆端,尖頭多爲收筆端。筆畫的横截面基本呈“V”形,説明刻手在刻寫時刻刀基本是與甲骨垂直的。

 
趙孝龍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7年第00期
《甲骨文与殷商史》2017年第0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