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

更新时间:2009-03-28

实现政治一体化是多民族国家治理追求的基本目标,也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而作为国民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的政治文化无疑是影响政治整合目标实现的重要的变量。政治文化与政治整合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广泛的联系。政治整合目标的确定、模式的选择、任务的完成和途径的依赖都需要现代政治文化作支撑;而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也需要政治整合等政治发展方式与手段的推动。因此,本文在深入研究二者的基础上,开展二者关系的研究与探讨,以探索推动政治整合的着力点和途径。

一、现代政治文化与政治整合

每个政治共同体都有自己特定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对任何政治现象的理解都不能不分析政治文化对其产生的深层结构的影响。 [1](P447)因此,在考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发展政治学家们如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派伊、亨廷顿、科尔曼、维巴等。就将政治文化纳入到比较政治学研究当中,由此便形成了相关的政治文化理论。

“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A.阿尔蒙德(Gabriel A.Almond)率先(1956 年)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提出的。阿尔蒙德观点是:“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2](P26)这个概念概括了“政治态度”、“政治价值”、“政治意识”以及 “政治行为的选择倾向等”,[3](P3)这在某种特定的含义下限定了“政治文化”的内涵,有效地结合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方法,成功地架起了个体政治行为与政治体系宏观结构两者研究之间的桥梁,揭示了政治文化对个体政治行为的巨大影响力,为政治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嗣后,政治文化逐渐被政治学界广泛接受,研究者包括中国的研究者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一定义。

实现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型,并建立起现代政治文化体系,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现代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中占据崇高的位置,会成为推动政治发展、催生政治现代化的灵魂、核心、精神支柱和价值体系。

根据本文对裂隙回路的定义可知,已知裂隙研究区域内有N个节点,M个线单元,则裂隙网络中的回路个数至少为M-N+1,回路的个数与裂隙切割并围绕的岩块的个数相等。定义裂隙网络中回路矩阵C为:

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现代化的社会相适应的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选择倾向。也可以说现代政治文化就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观念上的反映。因此,现代政治文化所秉持的是民主精神和市场理性,并在民主精神的指导下,促进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4](P240)与神灵崇拜的、专制主义的传统政治文化所呈现的神圣性、封闭性、排他性、专断性和保守性相反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现的是世俗性、开放性、参与性、共识性和进步性。

福建省在国家防办制定的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基础上,制定了福建省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防御宣传手册、宣传栏、警示牌样式和防御预案编制要求和范本等。这些技术标准明确了“构建监测预警网络和群测群防的防御体系,完善‘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实现有效防御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建设目标;规范了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和概算编制要求等;体现了具有福建特色的项目总体要求和技术方案,为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

政治整合研究也是源于西方,从研究缘起时间来看,正是处在亨廷顿所说的第二次民主化浪潮时期按亨廷顿研究第二次民主化浪潮发生是在1943-1962年,约有40个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参见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4-25页。。在这一时期,随着许多的亚非拉等新兴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不仅面临着振兴经济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的局面,而且还面临着实现政治合法性转变、树立新的政治权威、建立起真正一体化的政治秩序的艰巨任务。为此,政治学家们在研究发展中多民族国家如何实现国家的一体化这一课题中,把政治整合引入了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研究当中。

3.现代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整合的模式

二、现代政治文化对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引领与支撑

这样一来用户便能更加详细地对工艺过程进行设置,并使其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Walther强调:“加工人员能够通过模具中的传感器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封闭的系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工艺过程和优化过程控制,工艺过程的可重复性最终能够提高生产部件的质量。”

(一)现代政治文化为政治整合提供合法性说明

现代社会的政治统治都是基于一定的政治合法性信仰基础上的。合法性正如法国政治学者让—马克·思古德所指出的:“合法性事实上与治权有关。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7]因此,合法性是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的认可,及认定某事物或现象是合理的。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某种政治体系的普遍认可,这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合法性不同于法定性和法律意义上的守法性,这种“法”是指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社会规范,既包括法律而又不限于法律。合法性概念表明政治系统被社会成员所自愿承认、接受和认可的状况,而且这种合法性也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简单的被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同,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认同已经普遍化为社会成员的特定的价值信仰体系,进而形成自觉的政治行为。这才是强调合法性的根本意义所在。

可见,政治系统合法性的树立必须有一个被社会成员承认、接受、认可和内化为价值信仰的过程。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不可能是在文化真空中建立起来的。为此,政治统治体系的建立必须找到思想文化上的依据,即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环境。这种特定政治文化环境无疑为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内涵与人们合法性的价值取向的衔接提供了可能。就政治整合来说,随着社会整合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会引起政治整合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新的整合方式必然表现出与传统的、旧的整合方式的差异。此时,对新的整合方式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质疑,也很难马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必须对新的政治整合的合理性给予解释和说明。这就需要发挥政治文化的作用,政治文化在这过程中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从理论上,政治文化必须对新的政治整合形态作全面说明,这种说明包括政治整合的价值目标层次和具体的运行层次。从理论层面讲,在一种整合形态转变为另一整合形态的过程中,旧的整合力量在逐渐地消解,而新的整合形态又一时难以马上发挥作用,此时,新的整合形态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那么,对新的政治整合的说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新的政治整合的价值是什么、包括哪些对象、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完成政治整合的任务等方面必须给予确切全面和充分的回答。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必然包括对政治价值和目标的阐释、对政治制度结构的说明和对政治运行原则的解释等内容。总之,这都是为政治统治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为人们能够接受其新的统治方式。二是现代政治文化为新的政治整合的运行提供心理支撑。合法性就意味着某种政治制度得到社会成员自愿的接受、认可和支持。这种认同除了理性的接受和认可外,还必须造就广泛的心理和情感的支持,即普遍化为社会成员的特定的价值信仰体系和形成某种自觉的政治行为。总而言之,政治文化就是为政治统治获得民心支持奠定基础。自然,这样也为政治统治赢得了广泛的良好的合法性。

(二)现代政治文化为政治整合提供广泛的认同资源

1.现代政治文化指导着政治整合的进程

政治整合因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文化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的整合模式。如根据政治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家整合、政党整合、民族整合、阶级阶层整合和精英分子整合等模式;从政治行为的角度可以区分为通过暴力、法制等特殊强制力来实现政治整合目的的强制性整合,通过制度化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手段的非强制性整合,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型整合模式;又从政治权力结构的角度可以区别为联邦制整合和单一制整合模式;还可以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划分为文化革命型、文化改造型、文化融合型和文化复古型等整合模式,等等。每个多民族国家在政治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可能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合模式,这种不同情况就是指政治文化的是否先进与成熟、是否有利于政治整合。成熟的政治文化尊重个体价值,强调完善民主政治各项指标,促使政府以正向能量释放与公正利益分配赢得公众的广泛支持的文化。所有这些,是迎击政治挑战、化解政治危机的基本前提。因此,如果多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这种成熟的现代政治文化,政治整合的过程就会更加平顺,更加符合国家的实际。

(三)现代政治文化为政治整合提供理论指导

实现政治整合是发展中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推进政治整合是发展中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基本活动。因此,为了维护统治体系的统治地位,实现其意志,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需要根据各自面临的具体实际不断进行政治整合。只不过,不同国家政治整合的情势各不相同。总体来看,那些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不长、民族构成复杂、地域广阔和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中的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政治整合的任务较重于其他国家。但是,无论国家的情势有何不同,其能否实现政治整合,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那就是看这个国家有无形成有利于政治整合的现代政治文化。作为现代政治价值体系的现代政治文化在推进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处于指导地位。对于政治整合来说,现代政治文化指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指导着政治整合的进程;二是规定着政治整合的目标;三是决定着政治整合的模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城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们都参加而怀抱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8](P88)这种意愿就是归属感和情感,说到底就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就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在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政治认同的作用包括多方面,如在体制方面的认同,有助于政治组织及其制度获得合法性,提高组织制度化的程度,这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政策方面的认同,可以使政治过程获得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使政治组织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认同,有助于政治组织的成员树立起共同目标,激发为共同事业奋斗的信心。 [9](P501)因此,能否获得广泛的政治认同资源也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乃至政治统治成败的关键因素。

政治整合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现代政治文化的指导。这是因为:无论是政治整合的准备阶段还是实施阶段,也不管是政治整合的静态层面还是动态层面,都必须要保持科学的整合态势,坚持正确的整合方向,拥有强大的整合动力,而所有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政治价值体系的日趋成熟。现代政治文化的滞后必然导致政治整合进程的延缓,而现代政治文化的式微则必定导致政治体系政治整合功能的衰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政治文化从理论上对政治整合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说明,并提出某种政治整合的基本原则。当政治整合过程中出现某种偏差和过激行为时,政治文化对此予以理论上的纠正,以保证其正确的政治整合方向和整合的顺利实施。其次,政治文化从心理上引导社会成员拥护和支持政治整合,并积极参与政治整合的过程。最后,政治文化不仅要引导人们参与政治整合,还必须有限度地规范人们的参与行为,且动员参与和规范参与两者必须保持协调,不可偏颇。因此,可以说政治文化对于政治整合的指导作用是由始到终的、是全方位的、是政治整合成功的关键。

不同情势的国家,政治整合的具体目标会有所不同。但每个国家在政治整合过程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能实现什么样的整合目标,这种目标的设定最终取决于有无先进的、有利于政治整合的政治文化。也可以这样说,政治文化是规定着政治整合目标的关键因素。而现代的“真正世俗化的政治文化系以公民为载体,而公民身份是自由的,由此保障了自由原则的实施;真正的世俗政治文化无论何时何地都必定以大多数社会成员为载体,由此保障了民主政治多数原则的实施;世俗政治文化涵盖多元价值,由此保障了民主政治在坚持多数原则的同时,亦可坚持尊重少数的原则。世俗化的政治文化固有的基本精神是法治精神与科学精神,由此保障了民主政治程序原则的贯彻。世俗化政治文化蕴涵着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而这种政治文化的社会化,又引导、推动着民主政治的实现。 ”[4](P254)

总结什么是循环,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循环结构以及循环结构的组成,循环的执行过程,具体实现循环代码编写需继续学习三种循环语句。

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精神支柱和核心。政治的三个层面如动态层面 (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静态层面(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规范)和价值体系(政治文化)构成一个同心圆,政治文化则处于核心位置。[4](P252)每个政治共同体都有自己特定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任何对政治现象的理解都不能不分析政治文化对其产生深层结构的影响 。[1](P447)对个人来说,政治文化控制和指导着有效的政治行为;对集体来说,政治文化又提供了系统的价值结构和系统的理性思维结构,这些保证了机构和组织行为的延续性。[6](P55)因此,在推进政治整合的过程中,能否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政治文化,是实现政治整合目标的关键。政治文化的变迁可以使原有的政治整合功能陷入某种危机状态,在或近或远的将来总要促成新的政治整合功能的出现。当原有的政治整合赖以存在的政治文化等环境发生了变化并提出新的要求时,政治整合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调整。在政治整合功能的变迁过程中,政治文化则起着引领和支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现代政治文化规定着政治整合的目标

近几年我省保护的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远郊的农民纷纷加入保护的蔬菜生产的队伍里来,丰富了城市菜篮子和市民的餐桌。又块到一年一度的保护地生产的时候了,特别是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果类蔬菜育苗的时间了。只有培育出健壮的菜苗,才是蔬菜丰产丰收的基础。那么如何培育出壮苗哪,选择好育苗设施、掌握好不同品种育苗温度是关键问题。下面给出育苗设施及不同品种的苗期温度,供大家参考。

从发展中多民族国家与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比较来看,可以说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政治分化、政治分裂等诸多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挑战。正如迈伦·韦纳所说:“政治整合问题应该被看作是许多新兴国家政治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尤其在政治发展的转型期,整合问题会变得非常剧烈,其整合的压力要大于经济发展的压力。”[5]因此,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政治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国家的政治一体化建设,是战胜这种挑战的有效途径,但同时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来讲,政治整合就是国家通过一定方式将各种分散的族群政治势力、政治派别和政治单元纳入到特定的政治体系之中,使之服从既定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一体化,从而维持国家政权的最高权威和有效统治的活动和过程。异质性是政治整合的逻辑起点。政治整合的目标主要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中央权力在各个地方的有效权威等,其对象是与国家政权直接相关的各种政治力量、政治派别。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以公民身份,并建构起针对每一公民利益和权利的保护机制。但同时,多民族国家存在着多样的民族文化,每个成员都延续着一定的民族身份,并且也受国家保护。那么,如何化解这二者身份之间的张力,在延续民族成员对其本民族认同的同时实现对国家的认同,并且应公民国家建设的需要不断引导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这对推进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进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引导是在 “充分考虑和照顾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利益的前提下,使各民族接受现代政治文化,并将其构筑为共同的主流政治文化”。[10]接受现代政治文化的过程就是:一是用世俗性、开放性、参与性、共识性和进步性为特征的现代政治文化对民族成员进行政治观念的革新,使其确立现代政治人格的过程;二是从被动接受到自觉适应和自愿参与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现代政治文化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现代化政治的灵魂、精神支柱和核心。因此,现代政治文化也为政治整合提供了广泛而持久的认同资源。

三、构筑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政治文化

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不仅是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行为等政治诸范畴更新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这一政治范畴进步的过程。若没有政治文化的深刻变革,政治的诸范畴就失去了变革的基本原动力,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变革。 [4](P239)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现实来看,政治文化的变革表现为由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的转型。因此,可以说,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不过,不同类型的国家实现政治文化转型的难易程度不同。但从国家的民族构成来看,多民族国家实现其转型的难度要大于单一民族国家。这是由于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就使得不同民族对政治体系的态度、信仰和情感存在着差异甚至对立。这种状况不利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影响政权体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导致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乏力,也无法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整合,从而最终影响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推动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选择。

观察图2可知,B曲线符合上述质量关系,表示的是CuO,C项错误。根据反应方程式4CuO高温==2Cu2O+O2↑可知,a到b的过程中有0.01mol电子发生了转移,D项正确。

(一)对多样的传统民族政治文化的革新与改造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虽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 ”[11](P159)因此,体现世俗性、开放性、参与性、共识性和进步性等发展趋势的现代政治文化虽说是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但这种文化的产生不可能从天而降,也不可能主观臆造,其产生的过程也很难割断与本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联系。它是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的,其生长和繁荣也可以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革新与改造的结果。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是在域内各民族传统政治文化共同交融碰撞中形成的,因此,对多民族国家传统政治文化的革新与改造是在各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待传统政治文化的态度决定了现代政治文化转型的成败。在构建新型政治文化过程中,不能割断传统政治文化,也不能变相全盘肯定政治文化,而应该正确把握与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采用扬弃的方法,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为政治整合提供强大的动力。

1259 Advance on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sinoporphyrin sodium

总体来说,多民族国家对传统政治文化的革新和改造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一是实现由神圣性转向世俗性。人们不再迷信神灵与神圣权威,而是崇尚理性,相信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够改造世界,对新事物和新思想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二是实现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打破传统政治文化的封闭保守、永恒独尊的状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包容的政治文化。根本宗旨就是在开放中求得更新,不断为民主政治、政治现代化作出贡献。三是实现由排他性转向参与性。割除视群众的参与为“洪水猛兽”、统治者包揽一切“为民做主”的思想,建立具有浓郁的参与性的现代政治文化以及富含关于参与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具备较为完善的参与机制。四是实现由专断性转向共识性。建立与专制性和强制性的传统政治文化不同的,能体现官民共有的,体现其共同意志的,崇尚协商与合作的政治文化。五是实现由保守性转向进步性。摈弃那种包含有听天由命、盲目服从的文化,建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当中包含着砥砺进取、开拓创新,推动社会走向进步的精神品格。

(二)构建各民族共同的政治文化,形成现代主流文化

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都具有内在结构层次。每一个国家内部都存在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团体,不同的团体之间存在差异甚至是对立,但是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则有着突出的一致性,并且存在着认同感,如族群、职业群体、区域群体等。一定集团的成员也就会在共同特征和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认识政治、评价政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因此而形成基本一致的政治态度倾向,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12](P192)这种团体性的政治文化就是政治亚文化。而与政治亚文化相对应的国家层面上形成的政治文化构成主流政治文化。所谓主流政治文化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凭借其特殊的公共权力,推行其所信奉的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及其价值观,使整个社会都接受这种政治文化,并成为政治体制运作的基础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依据。 [13](P289)多民族国家的现代政治文化转型重点,就是在对各民族传统政治文化革新与改造、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各民族共同的政治文化,形成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主流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一经确立,就能够与处于亚文化地位的民族政治文化相互兼容,并能够对各个层面的政治亚文化有效整合,最终就可能形成一种超越各民族的、为各民族共享的国民政治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能否构建起现代主流政治文化,能否实现现代主流文化对各层次政治亚文化的有效整合,是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中政治文化转型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多民族国家政治能力高低和能否崛起为现代政治文明国家的标志。

(三)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政治文化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的成长都离不开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这是文明演进的必然规律。政治文化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子系统,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交流更加频繁、开放程度不断深化、流通更加便捷、融合更为迅速的时代。因此,任何国家政治文化的转型与建设都不可能无视世界先进政治文化。拒不借鉴世界先进政治文化,只能延缓其政治现代化实现的进程。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政治文化,其中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已有的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任何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面临的现实问题。既不能死守住己有的政治文化,而拒绝外来的先进的政治文化,也不能全盘接受外来政治文化,从而变相否定己有的政治文化。那么,具体来说,学习和借鉴必须做到:一是多民族国家在政治文化建设中,必须构建起符合本国政治发展需要的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有其核心理念作为灵魂,核心理念决定着政治文化的性质和方向。[14]核心理念的作用在于:首先,能在主流政治文化建设中排除其它政治文化的干扰;其次,核心理念的确定,为选取外来先进政治文化提供了标准。二是对于外来政治文化中包含的合理的理念必须要研究思考和大胆借鉴,为我所用。譬如外来政治文化中的法治理念、权力制约理念等等,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对此不能盲目排斥。

参考文献

[1]陈振明,陈炳辉.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美]加布里·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葛全.中国政治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元书.政治发展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Myron Weiner."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J].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358,No.1,1965.

[6]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 [法]让-马克·思古德.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 [J].王雪梅 译.外国法译评,1997,(2).

[8]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9]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10]丁志刚,徐占元.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与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1).

[11]马颖章.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文化建设[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12]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李良栋.论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J].政治学研究,2013,(2).

 
徐占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