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由百工发展历史窥探百工家具文化

更新时间:2009-03-28

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社会形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带动了手工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支庞大的手工业队伍——“百工”。为了满足这只庞大的手工业队伍的职业需要,一种新型的家具形式——“百工家具”便出现了。

通常来说,语言作为能够传达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普通话无论是在不同省市、不同民族还是不同文化交流上,都扮演着通行证的角色。但是,目前部分培训机构在普通话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无法做到专业、高效、合理的引导和培养。

1 “百工”的概念演变

百工是周朝时对工奴的总称[1]。《周礼·考工记·总论》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坐而行之;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由此可知,周朝时已建立了官营手工业队伍。具体工种分类如表1所示。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手工业遍布诸侯国,打破了西周时期“百工为官奴”的局面,出现了独立的手工艺人。《论语·子张》有“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孙奭疏曰:“梓人成其器械以利用,匠人营其宫室以安居”,上述资料都表明了春秋战国时百工的职责以及百工概念的延续[2]

为了尽量避免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化,课堂活动应该是在利用学习者特征、课前评价数据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地进行动态设计,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况随着不同学习基础而开展符合学生“准备律”的学习活动。

汉代的手工业更为发达,煮盐业、冶铁业、铸钱业是三大主要手工业。另外,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大大推动了彩绘陶和砖瓦的生产,使得宫室及墓室建筑一片兴盛。

汉代的百工队伍,有来自农民和市民的“工”,有来自戍卒和更卒的“卒”,还有具有各种工艺技能的工巧奴隶“徒”[3]

 

表1 《考工记》中的工种分类[1]Fig.1 Category of craftsmen in“Artificer's Record”

  

工艺分类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搏埴之工具体工种造车轮、车盖的为轮人;造车厢的为舆人;造弓的为弓人;造长矛等柄的为庐人;造宫室、城郭等的为匠人;造大车、羊车等的为车人;造钟磬木架、饮器等的为梓人。造削和鉴等铜器的为筑人;造戈戟等兵器的为冶人;造钟的为凫人;造量器的为栗人;造农具的为段人;造刀剑的为桃人。造铠甲的为函人;造皮革的为鲍人;造皮鼓的为韗人;熟制皮革的为韦人;制作皮衣的为裘人。画文彩的为画人;绘绣的为繢人;染制羽毛的为锺人;制丝麻布帛的为筐人;漂练丝帛的为幌人。琢磨玉器的为玉人;制作梳篦的为楖人;骨角之工为雕人;造箭的为矢人;造磬的为磬人。造饮食陶器的为陶人;造盛物陶器的为旊人。

据《中国史稿》记载,由于魏晋南北朝常年动乱,南朝的手工业主要依靠“百工户”服役。六朝时进入瓷器时代,瓷工进入百工行列。

隋唐完成了全国统一大业,手工业得到空前发展与繁荣[3]。官营手工业组织庞大,民营手工业更为兴旺,“长安城内有一百零八坊,一千多肆店”[4]。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唐三彩可谓其中最光彩夺目的瑰宝。

无论哪个工种的工匠,都离不开其专业所需的家具,很多百工家具甚至由工匠自己设计制造而成。这些家具记录了历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书写了一部华丽的中国百工家具史。

宋代的手工业发展不减前朝,尤其是制瓷业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官窑、钧窑、汝窑、定窑和哥窑五大名窑,制瓷技艺与工匠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北宋时期的汴京城内,手工作坊鳞次栉比,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宣和遗事》曾有过这样的描述——“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宫女卖菜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这是出现最早的关于“一百二十行”的称呼,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之前的“百工”,在宋元时期流行开来[5]

其中,i为待求的像素;N为图像I中以像素i为核心的方形邻域;j表示邻域内的任一像素.σd和σr是基于高斯函数的标准差.Gσd是减弱远距离像素影响的空间邻近度函数,Gσr是用来减少像素点j对像素点i灰度差异影响的相似度函数.

现在我们习惯称各行各业为“三百六十行”,而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这里的三百六十行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值,而是用来代指行业的种类繁多,因其顺耳吉利,一直沿用至今。

对三种方法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可得,两种快检方法与原吸法比较显著性(Sig值)=0<0.01,说明显著相关。电化学法与原吸法的相关系数为0.965。X射线法与原吸法的相关系数为0.963。两种方法与原吸法的相关程度都较高且无明显区别。

根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前我国职业共有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 838个细类(职业)。

皂苷是由皂苷元和糖两部分连接成苷的一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质谱条件下的裂解方式主要表现为糖苷键的糖端断裂,包括162(gluc)、132(xylc或arac)单糖以及324(glu-gluc)、294(xyl-gluc或ara-gluc)等二糖的丢失,最后出现皂苷元的特征峰[37]。本品中鉴定出的皂苷类化合物共2种,分别为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F3/人参皂苷F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百工”的概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商周时期的官奴,到封建社会的独立手工业者,其涵盖的工种早已超出“百工”的范畴。从“百工”到“一百二十行”再到“三百六十行”,可以说,与人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各种行当都囊括其中了[5]

2 百工名匠与家具

2.1 梓匠与木家具

《考工记》以“攻木之工”为首,其中梓人负责制造钟磬木架、饮器等,匠人负责营造宫室、城郭等,梓匠即建筑工与木工的总称。历史上著名的梓匠有春秋时期的鲁班、宋初的喻皓、明朝的蒯祥、明熹宗朱由校等。

历代不乏名工名匠,同样也不乏精妙绝伦之作。虽然由于木器不易保存,古代家具存世较少,但仅从见世的家具中,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于其鬼斧神工。战国时期的漆家具、汉代的彩绘家具、魏晋的佛教家具、明清家具等都是历朝历代梓匠智慧的结晶。他们不仅自己创造了家具,而且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桌、椅、箱、凳等家具,既是创造者,又是这些作品的依赖者,家具已渗透进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2 陶工、瓷工与桌、案、箱、凳

陶工的发展历史悠久,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就已展现出陶工的才华;战国时期出现了空心砖;秦汉时大兴土木,加之厚葬之风盛行,促进了砖瓦的生产;唐代出现了精美绝伦的唐三彩;宋代达到制瓷业的巅峰,五大名窑形成,景德镇瓷器也驰名中外。

瓷器不仅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所以,不仅店铺里摆着琳琅满目的瓷器,市集上也有瓷器摊,更有挑担走街串巷者为多数不便出门的妇女送去方便。图1为陶瓷工的工作场景,图2为临时瓷器摊,可以看出,无论是制瓷烧瓷的工匠,还是设摊挑担的商贩,都离不开桌、案、箱、凳等家具。

同一岗位存在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岗位紧缺程度不同。企业对于岗位的级别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但主要差别体现在工薪、经验、学历三个指标上。岗位紧缺研究以工薪、经验、学历进行组合,形成“工薪+经验+学历”、“经验+学历”、“经验+工薪”、“工薪+学历”四种组合标准,作为岗位级别的划分标准,将不同企业的岗位级别划分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划分为三个级别。采用聚类后三个指标之间的方差与总方差比值作为效果值来评价划分标准的效果,数值越大,效果越好。

  

图1 陶瓷工工作场景Fig.1 Pottery work scene

  

图2 临时瓷器摊Fig.2 Temporary porcelain stall

2.3 织工、绣工与桌、案、箱、凳

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具是某一国家或地域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某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是某种文化形态的显现[8]。百工家具的形成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物质文化与艺术文化特征。

(一)设岗定职,自主管理。在践行志愿活动时,应该努力把“管”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在工作分配当中,根据少先队员不同的特点、个性、擅长领域进行合理分工,从而使队员的个人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实现个人的成长,获得新的体验,成就展翅的雏鹰[1]。这样在志愿活动中,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服务岗位,人人有职,个个尽责,每个队员都发挥特长,各显其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的少先队行动名言,切实提升了其自主管理能力。

  

图3 蚕织图Fig.3 The Process of Making Silk

  

图4 沈寿刺绣图Fig.4 The embroidery process of embroiderer Shen Shou

作为以实用特征为主的家具,方便、结实耐用是其基本要求,过多的装饰会增加运输过程中的不便性,同时也会降低功能件的辨识度,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从成本方面考虑,装饰件或装饰工序的增加,势必会提高百工家具的制作成本,显然,对于贫苦的工匠们来说,朴实无华、不着装饰的家具更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此外,还有一点不可忽略,封建时期向来以农立国、以士治国,工与商往往被歧视、被打压。那些教育优良、审美情趣高雅的读书人都争相做官、考取功名,而从事工匠职业的人通常没受过什么教育[10],审美趣味也不高,只能因循守旧,质朴、简单的百工家具反而更能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

2.4 金工与桌、案、箱、凳

商周时期,金工的高超技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有了铁器生产,百工的队伍中也增加了冶铁工种和铁匠;汉代《太平御览》有“上虞人谢平善炼钢,号称‘中国绝手’”,说明此时已有成熟的炼铁工匠;唐宋的铜镜和金银器工艺精湛,远销中外,唐朝的铜镜中出现了嵌螺钿和金银平脱的装饰手法;明清的金属铸造工艺也有辉煌成就,明早期的宣德铜炉至今名誉中外。另外,在铜器深入家庭的过程中,也应运而生了修残补缺的街头铜匠(图5、图6)。无论是冶炼锻铸的金工,还是走街串巷的铜匠,他们的工作都离不开桌、案、台、箱、凳等家具。

  

图5 《清明上河图》中的铁匠铺Fig.5 Blacksmith shop in“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图6 街头铜匠担子Fig.6 Street⁃side coppersmith's equipment

上文以梓匠、陶工、瓷工、织工、绣工、金工为例,分析了其日常生活、作业与家具的关系,可以说,百工的日常离不开家具,他们既是家具的创造者,也是家具的使用者。同时,百工的演变也带动了家具的兴起与发展。

(3)递归生成模型,该模型中每个词的左子结点和右子结点分别由各自的马尔柯夫模型顺次产生:左子结点的产生方向是自右向左,右子结点的产生方向是自左向右的。每一个子结点的生成建立在支配词和它前一个子结点上,是自顶向下的递归生成式模型。

3 百工家具的形成与特点

3.1 百工家具的形成

百工使用的家具区别于传统的民用家具,更偏向于用具。他们的箱子、柜子,并不是用来放置衣物,而是手工业者、小贩沿街叫卖的担子;各种椅凳,不仅供人承坐,更是手艺人的做工必备。这些设摊挑担的手艺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修残补缺的服务业手工艺人,他们肩挑手提工具,走街串巷上门服务;第二类是沿街叫卖风味小吃的小贩,他们有时也在街头定时设摊[7]

以街头剃头匠为例,如图7所示,他们常在闹市、集会搭一个布棚或者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用具是小柜式的坐凳,下有抽屉,可放置剪刀等用具。一头是桶式洗脸盆架,桶内有热水,桶上竖一杆,放置肥皂、刮刀布等。一副挑子可以满足剃头、刮脸、洗头等全部要求,这便是剃头匠的行业家具。

  

图7 街头剃头匠Fig.7 Street⁃side barber

当用户通过在线社交应用发布消息时,应用会调用标注模块。消息的内容经过标注模块的处理,标注过的内容将用于评估隐私敏感度。

3.2 百工家具的特点

百工家具的形制与普通家具区别不大,但功能与价值却大不相同,其特点主要总结为以下三类。

3.2.1 便携实用

这些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设摊挑担的小商贩等,都离不开箱、柜、桌、凳等专业用具,而这些用具不同于普通的装入衣服、供人承坐的家具,被称为“百工家具”。

百工家具基本上是桌、案、箱、柜、凳以及折叠桌、折叠凳等最常用的家具,轻便易携是其主要特征,同时,其尺寸大小与普通家具不同,常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同时,这些家具的功能非常齐全,如街头剃头匠的行头既包括了置物架、抽屉等方便商贩之物件,又包括了洗脸盆、凳子等方便用户之物件。

BIM技术内容涵盖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由于BIM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因此在技术应用方面能够根据工程技术要求,对BIM技术进行深度优化,从而使其达到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工程施工的总体效益,从技术层面对工程建设进行规范,确保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

历代各阶层所使用的生活类家具,或多或少会施以装饰,或雕或绘,或饰以装饰件,力求精巧与美观;而百工家具,通常只追求结实耐用,无需华丽装饰,以质朴为本。

3.2.3 与生活紧密相关

3.2.2 朴实无华

百工家具是百工的生活依靠。普通家庭的家具,主要作为附属品存在,为主人提供方便,绝不会与主人的生计相关。然而百工家具却担负着百工的温饱与命运,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存亡。可以说,百工家具是百工赖以生存的工具。

4 百工家具的文化内涵

由《考工记》中“设色之工”这一分类可知,周朝已有最初的丝织物;战国时的齐国女工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美誉;汉代的《西京杂记》记载了陈宝光妻改造织机,织成了“蒲桃锦”和“散花绫”,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蝉衣”也印证了汉代织工的高超技艺;隋唐织、染技艺发达,唐朝时织成著名的“霓裳羽衣”;宋末元初出现了著名织工黄道婆(图3),她学习先进的纺织技术,改进纺织工具,织出优质棉布,获赞“松郡棉布,衣被天下”[6];清代沈寿(图4)所绣的《意大利国王像》和《意大利王后像》,曾获得意大利博览会最高荣誉奖,晚年还将刺绣经验写成《雪宦绣谱》传世。

4.1 百工家具体现的物质文化特征

家具是物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百工家具的发展也从侧面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物质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

商周以前,物质发展水平整体较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百工家具,工匠们或站或跪于地面进行劳作,这时的家具十分简陋,一方低矮青石便成了他们的工作台面。秦汉时期经济发达,工种增加,百工家具的制作材料与形制也更加丰富,出现了专门的木制简易百工家具。魏晋南北朝常年动乱,手工业者大量流亡,百工家具的发展一度停滞。隋唐完成全国的统一,经济高度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百工家具的形制有了进一步发展,高坐类百工家具逐渐普及。唐中叶以后,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及至宋代,手工业经济高速繁荣,商人迅速崛起,商人的涌现也催生了大量供商贩使用的家具[9]。元代征战频繁,社会生产效率低下,手工业发展出现倒退,但纺织业发达,织工家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科技发达,手工业欣欣向荣,百工们独具匠心,创造了更多便利的百工家具。清后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家饱受战乱之苦,经济与科学发展滞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急剧提高,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化工具逐渐代替传统的百工家具,为各行各业提供着便利。

由此可知,百工家具的发展与物质水平、科技水平紧密相关,物质与科技水平越高,百工家具的种类与数量便越繁杂、材料运用便越广泛、结构工艺便越科学、功能运用便越便利。可以说,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百工家具的演变,同样,百工家具的发展也推动了手工业的繁荣,为经济与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4.2 百工家具体现的艺术文化特征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不同于生活类家具,历朝历代的百工家具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不着装饰,不描绘或雕刻各种装饰纹样,甚至少有漆饰,力求朴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工的审美情趣。

由图3和图4可知,从养蚕到织布,再到制作成衣,无论哪一个工种的工匠,都离不开桌、案、箱、凳等家具。

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朴实、不着装饰[11]成了历代百工家具的共同艺术特征。

5 结语

中华百工,从商周时的“百工”,到宋代时的“一百二十行”,再到明代的“三百六十行”,包罗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些行业的同时也湮没了一些行业,但俗称的三百六十行,依然活跃在我们身边,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4.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文后标注:引用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和页码。

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展开变革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展开自我评价,这一过程是学生展开自我反省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改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展开自我反省。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仅在于知识,而在于对学生的能力展开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降低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性质。例如,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展开实时反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以及学习方式等,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考工记注译[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姜琪,吴智慧.中国古代工匠发展演变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9):35-38.

[3]杨稷.民间家具生产方式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5.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骨穿、血常规、外周血涂片等检查确诊该疾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且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其他胃功能障碍、肺部疾患等。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6.5±18.5)岁;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19~54岁,平均(36.5±1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张传玺,张仁宗.中国通史讲义[M].北京:电大教育编辑部,1985.

[5]关汉卿.关汉卿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刘源,谷岩,李莹.宋代文人画作中的家具形态[J].家具,2015(4):95-99.

[7]胡文彦,于淑岩.中国家具文化[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8]吴智慧.家具的文化特性及其构成要素与设计表现[J].艺术百家,2009(2):100-106.

[9]贾灿灿.宋代工商业者的职业流动:以笔记小说为中心的考察[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04-110.

[10]余同元.中国传统工匠现代转型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1]吕九芳,张彬渊.中国传统家具装饰图案的题材及时代特征的初步研究[J].家具,1995(6):33-37.

 
徐颖异,吴智慧
《家具》 2018年第02期
《家具》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