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湘西民间艺术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审美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文明初始阶段,原始社会中的艺术、巫术含有最早的审美教育因素。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把“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列为学校教育的科目,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通过艺术来感染和熏陶儿童,对儿童的早期性格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并指出“音乐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1]。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述,诗、音乐等艺术有陶冶和净化思想的作用,艺术审美被当作提高人品、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此后,在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审美教育也一直受重视。18世纪,德国诗人和思想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审美教育”理论,自此“审美教育”一词便普遍流行起来。20世纪,韦伯继承了席勒的美学思想,他在《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学的美学》(Asthetik als padagogische Grundwissens-chaft,1907)[2]一书中集中论述了审美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中指出,审美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自然和社会)以及文艺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人们热爱真、善、美,变得文明、高尚、积极,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成长”[3]。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提出美学原则,奠定了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

为对绝热反应过程动态特性进行补偿,需对补偿器中时间常数τ1、τ2和τ3的具体值进行搜索和优化。利用粒子群(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得到上述时间常数。首先,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不同浓度DTBP-甲苯溶液,得到反应最高温度和反应温度之间的差值(Tf-T0),再将无补偿反应过程模型嵌入到PSO算法中,给定补偿器参数的范围,形成n个粒子,每个粒子代入到模型中进行仿真,得到仿真对应的(Tf-T0),为了评价每个粒子在寻优过程中自身位置的优劣,将实测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构成目标函数并计算出适应度,每个粒子不断调整自己的速度和位置,直到得到最优解。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人类最初的审美观念。民间艺术对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具有重大教育意义,有利于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开启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湘西地区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侗族、白族等,其民族民间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湘西地区以传统物质民间美育资源(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非物质民间美育资源(民族手工艺、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民俗风情、民间戏曲、民间传说和民间小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族传统节日等)两大特征美育资源为主,其民族民间艺术美育资源种类繁多、表现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湘西民间艺术是当地各族人民劳动生活智慧的结晶,贴近最底层的现实生活,其体现的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及价值综合性与学前儿童直接感知的经验学习特性相吻合。

湘西自治州幼儿审美教育现状

以“湘西民间艺术”为主题,时间从1957年至2017年,共61年时间跨度,在中国知网共搜索出255篇文献,其中期刊29篇,硕博论文13篇(博士1篇),会议论文1篇,报纸文献3篇,其他9篇。通过标题扫读,根据“教学”“课程”“绘本”“幼儿”“幼儿园”等教育学术语筛选出27篇关于教育类的研究文献,其中直接与幼儿教育相关的研究文献15篇,包括期刊9篇,硕士论文5篇,报纸1篇,机构来源为湖南师范大学12篇、湖南省花垣县幼儿园2篇、湖南省凤凰幼儿园2篇、吉首大学1篇。从论文总数来讲,湘西民间艺术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偏少,关注度不高。值得欣慰的是,各教育阶段中关于湘西民间艺术的研究,幼儿教育阶段占一半以上。

通过在中国知网文献搜索、走访调查及笔者观察发现,该地区幼儿园将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园审美教育中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第一,当地科研工作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高校主要以湖南师范大学和吉首大学为主,较多关注湘西民俗民间本土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开发及利用,共发表期刊文献9篇、学位论文3篇,当地幼儿园主要是湖南省花垣县幼儿园、湖南省凤凰幼儿园,分别以第二、三作者的身份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发表2篇期刊文献。当地幼儿教育工作者、教研员应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因势而为,加大力度开发相关的园本课程。第二,当地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对民族民间资源与幼儿审美教育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表层。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身边随处可感可知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能与自家孩子的美育相联系。多数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没有将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纳入美育的课程体系当中,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说得多、做得少。即使少量幼儿教育工作者付诸了实践,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大多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没有很好地将地方特色和本土优良的民族精髓与幼儿审美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第三,民间艺术开发难度大。民间艺术大多散落民间,很多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大部分是通过“师徒制”或者家庭式“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还有一些受“传男不传女”落后习俗的影响,导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这些因素加大了幼儿工作者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的难度。以山地地形为主的湘西处于中西部结合偏僻落后地带,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较少,民族民间资源保存较完整,蕴含很深的审美教育价值,但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开发利用不足。

(3) 试验与仿真结果相近,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对比了仿真与试验测试模态之间误差,该误差来源于仿真和试验两个方面:仿真时对模型进行了简化,而试验测试时转向架振动信号存在系统误差和噪声干扰等问题。

国内外专家提倡因地制宜地办学前教育,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和素材,融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审美教育本土化、特色化、科学化,有利于将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相融合,形成独具一格的幼儿教育理念。

湘西民间艺术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价值

(1)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感知美,提高审美意识

()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幼儿易于接受

湘西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湘西民间艺术大多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与幼儿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审美教育取材于其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产生亲切感、熟悉感,易于被幼儿接受和理解,能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同时,将反映生活经验的民间艺术融入到幼儿审美教育中来,体现了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应多从生活中取材,因地制宜,使审美教育充分体现生活性原则。

在非洲,要想真正把电商平台运作起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里没有“四通一达”,同城物流通常需要3到7天;由于买卖双方的互信度差,当地电商很多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但最大的风险是货到之后消费者反悔退货,或者快递员收钱后卷款跑路。

()感性材料丰富可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湘西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的简单相加与堆砌,是美的沉积与凝结,具有很强的审美性。湘西民间艺术是一种直观物质形式的美,艺术种类丰富,表现形式多样。首先,从种类上,湘西民间艺术包括民间手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俗风情、民间戏曲、民间传说和民间小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族传统节日等,各大类中又可以分为众多小类,如,民间手工艺又可以分为蜡染、扎染、挫花、刺绣、织锦、编织、木雕等。其次,从表现形式上,湘西民间艺术造型奇特巧妙、形象直观逼真、色彩明亮鲜艳,如傩面具等。因此,幼儿感受、认知、理解各种民间艺术的过程,既是对美本身的体验过程,也是对美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的过程。

幼儿的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审美教育的契机,所以,应将幼儿的审美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当中。3-6岁是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最佳时期。因此,幼儿从小接受优秀艺术作品的熏陶,置身于健康有益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思维的发展依赖于表象和具象的实物原型,民间艺术具体、形象、生动,既体现出生活化,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符合幼儿认知水平、思维发展规律与审美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湘西民间艺术因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为幼儿的感知、认识、理解、体验和创造提供具有审美特性的感性材料和作品;其次,湘西民间艺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产生的,是实践的艺术,不仅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可操作性、实践性强。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操作,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传承民族文化践行文化自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4]湘西民间艺术“超越了直观的物质形态的审美意义,已经进入了如朱光潜所言的‘意识形态’之层次”[5]。湘西民间艺术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文艺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融沉淀的结晶,涵盖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习惯和道德风尚。将民族特色与幼儿审美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当地丰富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对民族风俗风情、民间歌谣故事、民间节日节庆等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既充实了幼儿美育学习的内容,又传承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需要,同时培养了幼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将民族民间艺术美育资源渗透到幼儿园的美育课程中,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掌握,增强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学前儿童作为祖国的明日之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湘西民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可操作的实践艺术,也是反映美、表现美、歌颂美、传承美的实物载体。湘西民间艺术的产生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区域影响,与当地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观念和社会行为紧密相连。湘西民间艺术使幼儿审美教育得以充实,幼儿生活得以丰富,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得以提高,文化自信得以增强,使幼儿审美教育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审美教育,既使民间艺术从民间走上课堂,又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发展和完善,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可我爹就是不同意只给人家三个蛋,虽说村委会借了债,可你打了窑置下固定资产呀。我父亲一直努嘴,要求在床上加个蛋。两人僵持着,实在拗不过老人家,眼看他又像水碓舂米样舂瞌,马上就会昏昏沉睡,李打油这才从篮子里抓出一个蛋,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痛下决心,发狠样在桌边一磕,手一扒,让蛋白蛋黄一分为二分别流进了两只茶杯。那一刻,我突然有流泪的感觉。

从欣赏性和精神享受性两个维度来考虑,审美的过程需要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依据幼儿每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结合当前时代及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和所在园教师的经验与幼儿园实际情况为基础,选取一些民间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跟孩子们一起分享赏析,通过工艺品、图画、生活用品、电视、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获得造型美的感性知识。在生活随机教育事件中,指导儿童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孩子们置身于实际生活环境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观察、去模仿,通过这种渗透方式来感染幼儿,积累感性知识,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认知水平。

湘西民间艺术与幼儿审美教育融合的实践对策

()从一日生活中感受美

①系统管理,主要完成平台的账户、单位、数据权限、功能菜单、功能权限、角色、系统参数、字典等功能的管理。

针对现有的药品转运箱无法分层摆放药品、摄像系统无法清晰地识别每个药品、分零注射剂无固定存放容器等问题,本项目组充分运用PDCA循环法中“大环套小环”模式,开展头脑风暴,不断总结与改进,自主创新设计了药品转运车:该药品转运车的第一层为口服药品、冷链药品和分零注射剂药品(该区域内壁均使用泡沫海绵进行包裹);第二层和第三层均用于放置瓶装药品。该药品转运车设计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药品查对准确性低和药品转运过程中易破损的问题。此项持续性改进工作的开展,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从环境创设中体验美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表明可以利用暗示手段使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达到高度协调,从而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踏虎凿花”剪纸艺术,不仅物质形态丰富,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内涵,“踏虎凿花”通过刻画动物、植物、几何以及其他纹样,寄托和表达了人们的思想,可向幼儿讲述各种花鸟、人物、图腾背后蕴含的故事以及民族风情。这种以语言的方式组织和描绘来创设情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求得幼儿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有效统一。以艺术作品为依托,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为起点,为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让幼儿感受与体验想象之美。

根据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肤觉以刺激,满足幼儿多重感官的需求。

罗扎诺夫的真正出色的观念是发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神奇的巅峰与平庸污秽之处的并存。 这种发现不是什么理论,而纯粹是直觉和感悟。 罗扎诺夫在许多文章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一思想。 罗扎诺夫在《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Памяти Ф. М.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一文中说:

1.创设具有民间艺术美的物质环境

在高校中,一卡通系统与所有的应用系统都能联通,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卡通具有消费的便利性,所以在数据挖掘分析时采用一卡通系统中的数据作为元数据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因此,关联学生的贫困度与一卡通的消费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实现的高校贫困生辅助辨识系统,在贫困生评定过程中能为决策部门提供帮助。

首先,巧妙地将湘西民间民俗手工艺运用到幼儿园各种物质条件和活动形式的整体环境当中,将民俗风景画、民俗装饰画、民间剪纸等运用到园内的海报、班级活动室、壁挂、橱窗、展台、广播、手册等媒介,精心布置具有民俗风情的区角环境、班级环境及园所环境。其次,鼓励幼儿参与到美的环境创设中来。依据幼儿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一个美的生活环境,丰富幼儿的感觉和知觉。让孩子在尽情参与、探索中加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认同与喜爱,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怀。

笔者以湘西州泸溪县民间剪纸“踏虎凿花”为例,探寻为幼儿营造富有民族民间文化气息的教育环境,并以多种形式在活动中加以运用。郭沫若先生曾对我国民间剪纸做了概括:“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7]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南方刻纸即凿花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湘西泸溪县的“踏虎凿花”,当地又称为“扎花”或“挫花”。第一,从幼儿园室内外整体环境入手。在园内的海报、宣传栏和幼儿活动室、休息室以及餐厅的墙壁、窗户、展台、壁挂、橱窗、天花板、走廊、楼梯等处都可以用原生态的民俗资源。“踏虎凿花”种类繁多、题材丰富,里面的经典图案和花色,经过处理和加工进行艺术创作和提炼之后,可运用到室内环境创设中来。将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等多种艺术手法相结合,以达到多维空间的视觉效果,从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力。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具体的表象材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原始的审美素材,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第二,从幼儿具体操作的区角环境入手。幼儿与环境直接积极的互动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审美教育功能的发挥,创设具有当地民间艺术气息的区角环境,为幼儿审美教育营造一个操作环境。比如在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等呈现具有民族特色的学习材料,供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游戏时使用。

2.营造具有民间艺术美的精神环境

我国众多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我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以环境为中心的幼儿教育课程观,明确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考虑当地的风土民情、文化底蕴和气候条件”[6]。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土气息的教育环境,是帮助幼儿熟识民俗文化以及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美

1.从艺术教育活动入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教育的基本宗旨即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并指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人类的情感是艺术的来源,而人的情感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达出来的,在人的身体动作中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能力。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幼儿开展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而且还可以通过身体的感觉、知觉等来体验和表现艺术情感,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本研究将民族民间艺术与幼儿的审美教育相融合作为幼儿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湘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在艺术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湘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其民间艺术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物质民间艺术资源与非物质民间艺术资源。仅非物质民间艺术就可以分为民间祭祖仪式类、民间习俗类、民间舞蹈类、民间音乐类、民间文学类、民间工艺类等。一方面,湘西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门类齐全,如,湘西民间音乐可包括民族歌舞类、器乐类、戏曲类、曲艺类;民间传统工艺可以分为蜡染、扎染、挫花、刺绣、织锦、编织、木雕等,湘西的民间艺术大部分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通过“师徒制”或者家庭式“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并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湘西地区民间艺术多以人民的生活为主题,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民族气息,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将民间艺术与幼儿审美教育实际结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践行“文化自信”理念的需要。

苗族刺绣的特色是凭借图案的错综搭配、色彩的运用,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以达到视觉上的多维效果,创造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立体性与平面性相统一的视觉效果。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老师可选取优秀的苗族刺绣作品与幼儿分享讨论,给幼儿呈现一场视觉的盛宴。第一,从色彩上,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感受相近颜色的差异(如:绿色和蓝色,灰色与褐色等)。湘西苗族刺绣色彩“一般用红、黑、蓝等染色底,花纹用色异常丰富,以红、绿为主调,配以玫瑰红、黄、黑、白等”[8]。第二,从苗族刺绣的图案上,辨认不规则几何图形和纹样。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是苗族刺绣特有的技艺,以形成不规则几何图形和各种综错交织的纹样。湘西苗族刺绣纹样图案有人物纹样、动物纹样(如:虫鱼鸟兽等)、植物纹样(如:花草树木)、几何纹样、其他纹样。让幼儿从多视角来指认、识别纹样,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启发,并从旁予以语言上的鼓励。第三,从传承历史文化的角度。苗族刺绣的每一个图案都有其历史来源或民间传说,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民族生活与民族历史的真实展示。老师给幼儿讲述典型图案的来源和传说,可使幼儿了解更多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进而爱上苗族刺绣,从而达到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湘西民间艺术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运用与融合,不仅符合教育本土化的新课程观,而且是幼儿审美教育发展的主体需要和现实需要。湘西民间艺术形式灵活多样、色彩丰富、形象生动,兼具美育功能与德育功能。首先,无论是苗族刺绣、蜡染、傩面具还是民族歌曲都可以提升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艺术作品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色彩的鉴赏、识别,到探寻、操作,并聆听、发现其蕴含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使幼儿感受并领悟民间艺术的精神品质,提高幼儿对美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其次,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幼儿自身的情感,幼儿的审美能力从感受美、鉴赏美,逐步提升到体验美、表现美并创造美,从最初的对民间艺术品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到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方面审美心理结构的提高和协调,幼儿在接受、理解、评价和创造生活中对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最后,民间艺术中包含了丰富的民俗内涵,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优秀传统,可以提高幼儿的德道水平。

湘西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种类繁多、贮藏量大、门类齐全,历经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是湘西各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见证,主要分布在湘西州中部的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苗族乡镇。归纳起来,可将其大致分为民歌类(山歌、号子、小调等),歌舞类(劳动歌舞、祭祀歌舞等),器乐类(打击乐、吹奏乐),戏曲类(傩堂戏、阳戏等),曲艺类(三棒鼓、渔鼓等)五大类。其中《小背篓》是一首湘西当地妇孺皆知的民族歌曲,描绘了湘西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场景,歌曲中展现了湘西州风景美、生活美、情感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反映了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乐曲以第一人称“我”第一次被妈妈用背篓从吊脚楼背下来的所见所感为线索,使人听起来犹如身临其境。乐曲中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小背篓、山歌),民间建筑(吊脚楼、风雨桥),民间小吃(野果子、糍粑耙),民俗风情(赶场、赛龙舟)等,既包含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展现了暖暖的人文场景,就如山间的野果、清清的溪流带给听者清晰、甜美的听觉感受,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PPT展示、歌曲欣赏及老师的精彩讲述,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美的旋律、美的画面以及美的情感。尊重幼儿的兴趣与爱好,理解他们在欣赏乐曲中的举动和感觉,很多幼儿在音乐声中会不由自主地翩翩起舞,孩子在欣赏音乐时能够感觉到乐曲中欢快的曲调和浓浓的亲情,有一种很强的情绪体验感,甚至有幼儿听完乐曲后兴奋地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这首歌里面有妈妈的味道。”从乐曲中他们由他人的感情迁移到自己的经历,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听、看、说、表演,使幼儿的审美从感观的画面美、旋律美,深化到体验和感受歌曲中对妈妈和家乡的情感之美。

(3)在手工活动中创造美

12)农业部令第52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2005-05-20施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幼儿教育工作者与幼儿一起参与绘画、手工操作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美、创造美。将湘西民间艺术资源融入到幼儿的实际操作中来,在实际操作中创造美。湘西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染织、服饰、雕塑(石头、木头、瓷盘、建筑、用具)、编织、民间绘画(墙上、纸上、布上)、蜡染、年画、刺绣、剪纸,银饰、傩面具等。

以蜡染手工艺术为例,蜡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般用于印染当地民族服饰的布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蓝印花布。蜡染主要是蓝白染,图案纹样淳朴典雅、立意简约清晰。所需材料包括白布、蜡(黄蜡)、蓝靛(取自一种蓝草)、钢刀(半圆、三角形)。工艺制作简单,幼儿易于操作。制作流程包括:画蜡前白布和蜡的加热处理;点蜡、画蜡,即用蜡勾勒出各种需要的图案;染色,即将画好的蜡片放到蓝靛染缸里浸泡,并根据需要染成浅蓝或深蓝,然后晾干;最后去蜡。教师可根据自己班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已有经验,选取其中部分流程让幼儿参与体验或者让幼儿参与大部分制作程序。比如:教师可选择与中班幼儿一起准备好蓝靛,一起与幼儿收集蓝草或者去市场买蓝草,做好蓝靛提前放入染缸;教师也可选择让小班幼儿参与染色环节,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提前画好的蜡片放入染缸浸泡,然后一起晾晒。或者根据动手能力的强弱,选择大班幼儿参与制作蓝靛、画蜡、染色等大部分流程。幼儿通过制作蓝靛、染色,可以感受到颜色制作的奇妙之处。

此外,可以将蜡染工艺中蓝靛制作迁移成一堂有趣的科学教育活动,如“颜色变变”“如何制作颜色”等。根据蓝靛的制作原理,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其他叶子和植物,比如紫苏、红菜、杨梅等,与幼儿一起制作颜色。在与幼儿制作颜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幼儿直观讲述颜色由来的科学原理。

2.其他教育活动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资源利用原则,结合湘西民间艺术的实际情况,选取符合幼儿审美特点和审美经验的民间艺术资源,设定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他各领域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湘西非物质民间艺术有:民间工艺(泥塑、剪纸、蜡染、玩具、编结、陶艺、木雕、傩面具等)、民间舞蹈(苗族舞蹈、土家族摆手舞、接龙舞等)、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童谣、民谚等)、民间音乐(歌谣、山歌、摆手歌、哭嫁歌、山歌、劳动号子)、民间乐器(咚咚喹、打溜子、牛角、土号、唢呐、木叶)、民间戏曲(傩戏、阳戏、汉戏、灯戏、踏摆戏、参军戏、三棒鼓)、民族服饰(苗族服饰、土家族服饰)、民族语言(苗语、土家语等)、民族节日(土家族舍巴日、“四月八”等)、民间饮食、民间习俗等,除此之外,湘西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

根据湘西民间艺术的种类与特征,民间艺术可在多个方面与幼儿园各个领域课程要求相结合:民间文学中的传说、童谣、图腾、神话通过故事的形式用于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民间工艺中蜡染制作蓝靛原理可用于科学领域,启发幼儿去探寻颜色的奥秘;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间饮食、民间习俗、民族语言等可用于社会领域;民族舞蹈可用于幼儿健康领域,比如,选取土家族摆手舞用于幼儿律动或者徒手操;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器乐、民族舞蹈、民间戏曲、民族服饰等可较广泛地用于艺术领域。各领域教育活动可根据每一种民族艺术的特色选取适合幼儿审美特征的部分用于教学活动中,并结合幼儿园其他教育目标,进一步设定主题活动。

()结合实际适当组织幼儿参与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积极鼓励幼儿从生活中体验美的乐趣。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美,让幼儿投身于身边的实际生活场景,从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地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活的教材”,幼儿审美教育应回归生活与自然,到实际生活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

组织幼儿参与当地民俗节日、参观当地博物馆、参观当地手工坊、走向乡间民俗生活、寻访社区民间老艺术家和艺术传承人,从生活中发现美,从生活的最深处挖掘民族民间艺术之美。幼儿走出幼儿园参与到实际的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能更全身心地被民间民俗艺术之美所感染。特别是寻访民间老艺术家,幼儿还可以倾听民间艺术家和艺术传承人讲述民间艺术蕴含的民间故事,并且从他们身上感受和领悟民间艺术的精神品质以及内在精髓。

 

(2)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体验美,提高审美情趣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基石,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的积淀。湘西民间艺术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中的实践与利用,向幼儿介绍贴近幼儿生活的经验和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民间艺术,使其感知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尊重理解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

学前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审美能力的教育与民族意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力,有助于用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发现世界、改变世界,形成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理解、尊重并热爱本民族文化,增强其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

[2] 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M].刘晓路,何志明,林文军,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496-500.

[3] 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2018-2019.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从生活中学习古诗词知识,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郊游的时候,在高山之上,根据当时的场景来引发学生的诗词情怀,比如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来用杜甫的古诗词来表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有的学生便随口说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此与自身的感受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考试失利时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来表达自己悲伤和激愤的情感,比如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来不断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从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5] 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31-32.

[6] 徐丹.浅谈幼儿园“文化”环境的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115.

[7] 左汉中.民间美术文集:笔随阁花雨[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所谓新奴隶社会即技术奴隶社会,就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绝大多数重复性劳动被人工智能替代,导致绝大多数人失业,并且这种失业会形成代际传递,代际差距不断扩大,不可逆转,永远不可能实现阶层上升。这种失业者就是新奴隶。新奴隶社会分为三个阶级:奴隶主、平民和奴隶。奴隶主就是掌握人工智能的少数资本、权力和技术精英;平民就是能找到一份职业的人;奴隶就是失业者。失业者之所以是奴隶,是因为他们无法实现阶层上升,没有尊严。

预定义树方法包括了时间序列图、原因因素定义和预定义树或检查表等工具。时间序列图用于组织数据,将收集到的信息清晰地提供给调查人员。原因因素是事故发生过程中如果消除了就能阻止事故发生或者减轻事故后果影响的因素。预定义树将事故的所有可能原因整理绘制出原因树,使用时依据初步定义的原因因素循着原因树的每一层分支逐步往下找,直到到达分支的末端。

[8] 禹舜.湖南大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198.

然而,工程施工的时候,中铁建公司作为河道疏浚方故意刁难、拖延疏浚工程,造成方少瑜无法履行合同。方少瑜当时意识到,我一个外地人在当地挖沙,肯定和当地有很多利益冲突,他们才联合刁难我。邓强作为城投公司的董事长,肯定默许肇庆城投贸易公司的这种行为。

 
汤春丽,徐莉
《教师教育学报》 2018年第02期
《教师教育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