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温州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温州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温州市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17年温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9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6家,新增国千省千人才23名。温州市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一是专门成立招才局,整合人才办、科技、经信、人社等资源,集中统一开展招才引智工作;二是出台人才新政十条等一系列惠才政策和引才举措;三是举办中国温州民营企业高洽会、世界温州人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活动,通过政府搭台,拓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温州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有效推进科技项目和人才集聚。虽然温州市在招才引智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少。2017年温州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9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排名第八,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2件,全省排名第五。但从调查中发现,温州多数中小企业对专利的重视度还不高,缺乏原创科研成果、专利拥有数量少、专利与企业主要产品关联度不高、企业自主申报的专利少,甚至还存在“零专利”企业。2016年温州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7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9%,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017年1-3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数为11.5%,低于全省的15.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9.3%,低于全省的11.1%。2017年1季度技术合同交易额为27.68亿元,低于杭州94.09亿元,宁波42.90亿元、金华35.80亿元。以上数据调查对比,均可见温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研发投入较少,且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科技强市。

2.科技人才规模总体偏小,分布不均衡。调查发现,温州市企业科技人才队伍中,拥有研究生以上高学历的人才比例偏低、生产一线人才占总量比例较低,多数企业高层次人才、技术领军型人才匮乏,职称普遍不高,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企业难以形成研发能力,即使引进技术和项目,也难以达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目的。2017年温州市入选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实现零突破,两个项目入选的团队所在企业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是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轨道车辆用无油风源系统研发创新团队和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安全系统创新团队。由此可见,温州市领军型团队的稀缺,且各类科技领军人才计划支持区域间的分布不平衡,获得者存在较高的重叠率,发达县市区或实力愈雄厚的企业更易获得科技资源的支持,导致强者愈强。

其中:md为目标惯量系数;bd为目标阻尼系数;kd为目标刚度系数;fint为人机交互作用力;θd为关节角度参考轨迹;θr为关节角度实际轨迹。

刚才训李老黑的那人说,不想死的话你就闪一边去,要不是我们,你今天早被那个家伙强奸了,这还不够吗,你还想咋的,一毛不拔啊?

面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优化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的环境,重点绑定“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要素,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工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议如下:

二、推动温州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

3.科技人才吸引力较弱,机制不健全。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而且不重视培育科技人才,甚至一些企业在人才使用上还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科技人才晋升通道受限,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企业吸纳、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的机制不够健全,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基础设施及科研条件等与国内外大城市的存在差距,使得高端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政府在人才政策支持方面,侧重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未形成高、中、初级均衡化发展的布局;政策兑现率不高,导致人才不断外流,本地毕业生人才回流温州工作较少,形成人才少进多出的局面。健全引才、育才、留才和用才的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已成为温州人才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聚焦高端人才团队,引领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引进的海内外顶尖研发人才力量,打造领军型创新人才团队,引领产业的发展。按照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的目标,以“项目+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引进培育取得先进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创新创业团队。通过整合现有的国千、省千、省万、省151、温州市580、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人才资源,建立高端人才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高端人才在企业组建团队研发项目,并积极申报各类领军型人才和团队项目。

2.依托创新载体建设,培养引进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良性互动机制的纽带,将创新载体优势转化为引才育才的资源优势。突出产业优势精准引才,重点围绕温州市主导产业开展人才智力的合作交流,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重大项目中培养高端人才,推进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计划的融合,加快地方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同时要协调本地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产业技术人才,又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引进培养人才。发挥产业高端人才的作用,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进程中的人才集聚效应,吸引优质项目在温州落地。

3.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输送各类人才。抓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特色平台建设创优,鼓励双创平台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搭建科创平台联合留才,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容错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改善人才工作的软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优化营商环境,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链,建设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引导各类优秀创新项目和双创人才等更多资源向创新平台汇聚。

②硫酸铜溶液由法国艺术家塞德里克·格林(Cedric Green)首先用于锌版蚀刻制版,并命名为“波尔多腐蚀剂”(Bordeaux Etch)。

4.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打造人才生态。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快人才集聚,引进一批人才、带来一组项目、引领一项产业、建设一座新城,推进温州市“人、产、城”融合的发展生态,以此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在引才育才方面,应立足温州实际,采取“输血式”引才和“造血式”育才并重,既要关注引进高层次人才,更要关注本地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必须确保有相当数量的中初级人才与他们匹配,以发挥整体优势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促使一流人才和优秀团队浮出水面。同时,还要采取“招才引智”与“拴心留人”并重,建立和运用好“政策好、待遇优、服务佳、环境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在温州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参考文献

[1]黄佳男,耿玮,杨选科.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加快发展农业科研事业——基于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智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2):83-85.

[2]赵永乐,王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现状与创新对策[J].人事天地,2015(8):22-26.

[3]张旺等.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教育研究,2015(1):28-34.

[4]杨璐瑶,张向前.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制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7):60-65.

[5]赵峰,徐晓雯,孙震.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2):70-73.

 
应辉辉
《今日科技》 2018年第04期
《今日科技》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