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终身教育主体的特点、功能重塑及衔接路径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体系的完善,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及整合教育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客观而言,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政府、企业、社区及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机构均是其主体,主体的多元性及开放性,为学习者构筑一个终身性学习空间。但当前各个主体之间的衔接性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推进,为学习者构建一个无缝对接式的学习过程和方式。

“先锋列车”还在继续向前开,先锋车站的每一名成员都在努力地推动这辆列车前进,车上将有更多的故事,这将成为孩子们这一年美好的回忆。

一、终身教育主体的基本特征

(一)多元性

所谓终身教育的主体,是为终身教育学习者提供学习场所、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各类组织。由于终身教育涵盖范围极广,不仅包括学前教育,还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因此,终身教育的主体既包括各类学校等正规教育机构,也包括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的各级组织,如政府部门、社区、企业等,这些非正式的教育机构同样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终身教育的主体是多元的,不再局限于学校。终身教育主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多元特征,主要是由学习者对终身教育需求与终身教育体系的特点所决定。一方面,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对终身教育的实际需求贯穿于其一生,在人生不同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学习要求。这样,如此庞大的教育受众及其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仅仅依靠学校是无法满足的,必须依靠学校、社区、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协作为其提供教育服务,才能满足需要[1]。另一方面,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多样性也要求终身教育主体多元化。显然,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支持社会个体一生发展需求的全新支持体系,在其构建过程中必须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连接各类教育主体,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才能达成。从这个意义上看,只有终身教育的主体不断扩展及多元化,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才能完善,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进而使得终身教育体系的服务能力日渐增强。

从现实看,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在发展和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其主体多元化特征并不突出。第一,主体数量不充足。大部分终身教育活动仍是依托于传统学校教育开展,学校依然是终身教育的主体。而社会独立性的终身教育机构发展不稳定,政府、社区或企业等主体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过程较少,这些主体的教育性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示。第二,主体内涵不明确。如前所述,学校依然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大主体,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终身教育参与程度不高;大学注重精英教育,像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终身教育范畴的教育形式,在大学中日渐边缘化。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主体的发展,也影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二)开放性

终身教育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体系,要求不同的教育形态能够实现相互融合和衔接,为社会个体提供需求多元、内容多样的教育服务。从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可以看到,终身教育的主体也必须是开放性主体,每个主体之间能够实现无障碍的相互沟通和衔接,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最大功能。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哪种终身教育主体均不应该是封闭的,不但需要保持主体之间的交流,而且需要与终身教育外部环境、外部支持主体进行交流。因此,终身教育主体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终身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程度,关系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目前,在实践中,我国终身教育主体开放性不足、封闭色彩依然浓厚。造成这样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制度的限制。客观地看,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依然没有摆脱计划时代的思维与观念,教育体系封闭性严重,教育主体封闭程度高。就教育体系来看,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形态各自为战,各自独立和隔离;同时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与教育外部系统之间少有沟通,比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难以实现衔接[2]。无疑,这种封闭性的办学体系及制度模式,难以根据社会需求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人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整,自然也就无法充分发挥终身教育的职能。从这个意义上看,破除教育体系的封闭性,实现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必须立足于教育体制和制度改革。

为更深入分析ln(crmb)与ln(ix)、ln(ex)的关系,本文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机构,推进人类遗产的学术研究是其基本使命;图书馆是人类图书资料的保存机构,其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命脉。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中有知识供给、文化传承等功能,这些功能自然可以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在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中,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该扩大其教育服务职能,努力创造开放条件,为社会个体的终身学习提供相应资源、场所及设施。比如,在日本,图书馆、博物馆、公民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已经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定期举办各类学术及文化普及讲座,成为区域公民文化素质的教育中心[4]。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公共文化机构还可以与其他终身教育主体进行合作,促进学习者对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

二、终身教育主体的定位及功能重塑

(一)学校:社会个体终身学习的中心

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作为一个主体必须改变其知识传授模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体制也需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机构,承担着人类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基地,各级各类学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必须重新定位,成为每个社会个体终身学习的中心场所。

2.对大学的定位及功能重塑。从传统教育观念来看,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专业研究及专业工作的能力,由于入学门槛高,一直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教育形态。但在终身教育体系下,大学教育需要重新定位,大学是知识的发源地,需要集合研究、创新、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注重继续教育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教育,而是具有学习兴趣的成人均可以参与的教育形态。因此,大学一方面要发展其传统功能,继续推进精英教育;另一方面,需要承担新的职能,扩大开放性,发展继续教育,为成人学习提供智力支持,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从分科教育向宽口径综合教育转变,从注重学习者专业能力培育到关注其素质提升的转变。

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在终身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由控制者转变为服务者,为终身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的供给,通过自身的公权力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构建强大的保障体系。第一,宣传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终身教育理念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宣传,促进全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氛围和共识。第二,法律与政策供给。政府应该加强终身教育的立法保障,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社会个体终身学习的基本权利。教育部门应该将终身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战略发展体系中,明确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推进终身教育制度创新,保障终身教育体系的顺利发展。第三,机制调控保障。各级政府应该建立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机制保障,强化教育系统的内部协同和沟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中,统筹社会组织、企业、行业组织、教育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终身教育发展的具体过程,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局面。第四,载体保障。各级政府应该努力推进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学校、社区、企业为主导的物质载体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虚拟载体,进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服务支撑。第五,经费支持。各级政府应该加大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专项预算支出,形成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明确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元主体共同筹措的机制。总而言之,政府部门通过转变其职能和理念,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青浦区是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条例》施行以来,青浦区继续按照《上海市青浦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及规划,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努力形成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经济结构、节水型工程技术和节水型行为规范等四大体系,扎实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实行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开展水平衡测试,实行定额管理,实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四到位”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并于2011年通过了水利部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期评估,被评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优秀单位。

3.其他教育主体的定位。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其他教育主体日渐多元化,其职能也需要重新界定。如当前的开放大学、网络教育机构、电大、空中大学等,其规模、性质、教育形态各有不同,需要在学习制度、学习成果认证、教学模式、服务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革新,保持其开放性及独立性,以服务不同的社会个体终身学习的需要。

本文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 SIMPLE数值计算算法,选用二阶迎风(Second Order Upwind)差分格式的离散格式和标准的压力插值格式来对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目前,针对人体散热计算模型的研究主要分为一节点模型、二节点模型、多节点模型和多元模型等。一节点模型把人体简化为一个热源,通过人体表面与环境的换热来达到热平衡,该模型较简单,亦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地铁列车内流场的分布,以及评价车厢内乘客的舒适度,因此,选择一节点模型作为自定义人体模型的理论基础,且计算模型采用辐射条件下的第二类边界条件。

(二)政府: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服务者

1.对中小学的定位及功能重塑。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为社会个体的终身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应该是致力于培养社会个体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及日后接受其他教育类型的能力和意愿。如此,从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看,我国当前的各级各类中小学,必须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及求知欲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改变教育的策略与方式,侧重向学生传递学习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为终身教育学习打好基础。

(三)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依托者

社区是以地域为基础形成人类聚落共同体,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在终身教育视域下,社区的职能可以由生活服务领域扩展到教育领域,赋予社会教育发展功能,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立足于社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教育内容包含社区成员促进个人发展的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内容,以提升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及生活质量[3]。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社区教育对于促进社区发展,强化社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现实作用。每个社会成员如果能够在其终身生活的社区进行学习,既能扩大社区的教育影响力,也能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学习合作及相互支持。

开放各类教育资源,促进不同教育资源在学习者之间的流动,是实现终身教育主体沟通的物质基础。教育资源始终是社会个体终身学习的基础,如果各类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开放和共享,终身教育体系根本无法建立,各个主体也就无法沟通衔接。换言之,资源开放与共享,实际上就是终身教育主体沟通衔接的一种具体形式,在我国当下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资源开放与共享尤为必要。

(四)企业: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参与者

要实现终身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必须突出制度与政策上的壁垒,创新教育制度,加大对其衔接与沟通的制度、政策供给,确保终身教育体系内部各个主体能够协同运行。换言之,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需要理顺不同教育类型、不同教育形态、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相互衔接关系,促进各个主体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由此可见,企业教育既是推进职工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工终身学习的基本需求,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再从教育衔接过程看,企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自然就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比如,美国的企业极为注重职工的教育培训,其学习成果可以与正规教育进行学分互认,大大提升职工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做到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我国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更好地服务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自觉将企业教育纳入职工终身教育体系中,提升企业发展内涵。

第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传统的企业家精神培养更多只停留在企业家精神是什么的培养层面,并且没有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领和产业行业的市场导向作用。要想真正实现企业家精神从精神动力转化为行动自觉,高校还必须把大学生企业家的培养、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培育、与地方优势与特色产业的对接等环节统筹兼顾,把大学生关于企业家精神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政府和企业“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培养的模式[9],从而培养具有新时代企业家能力、情怀、情感的大学生在增强自身本领的同时也为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地方经济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承载者

综上所述,创新高效学习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探索高效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提升教学艺术,挖掘学生潜力,建立和形成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特长,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终身教育主体相互衔接的基本路径

(一)制度创新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综合运用多项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服务或商品的组织。在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中,企业不再是单纯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者,还应该兼顾教育培训的重任,突出其教育功能,对于提升人力资源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发挥教育职能是提升在职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基本路径。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职业后的继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企业展开的,是一种职业教育技术训练体系。职业技能及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企业内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教育基本形式是企业大学;其教育对象是本企业内的职工;教育内容应该围绕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知识等三个方面展开。

具体而言,需要完善三项制度体系:第一,建立教育沟通制度。教育沟通制度是保障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态、不同教育模式、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衔接。在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框架下,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必须加强高中后的教育形态与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形成常规化的沟通制度体系。第二,建立教育回归制度。所谓的回归制度,就是保障教育领域与劳动领域之间的互动沟通,破除二者之间壁垒,保持劳动者能够随时根据个体发展需要进入教育领域学习,解决工学矛盾[5]。具体就是要实施弹性学分制及学习成果互认制度。第三,完善社区教育制度。社区教育制度是沟通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破除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脱离关系,强化社区教育体系在社区范围内对各个教育形态的统筹作用。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构建,确保终身教育主体之间的衔接互动。

(二)资源开放与共享

可见,社区教育是一种贴近社会成员生活的教育类型,与社区内每个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教育开展过程中,教育成果能够为每个社区成员所共享,教育过程能够保证每个成员参与,教育服务能够覆盖所有参与学习的社区成员,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终身教育体系如此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其社区教育发达,承担社区教育主体的社区学院覆盖全美。美国社区学院是社区的一部分,其办学方向就是为社区成员服务的,而且还能够发挥统筹社区内外正规教育机构和非正规教育机构沟通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而言,也应该认识到社区教育的现实作用,将社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使之成为社区“人人皆可学习、人人皆可参与”的教育形式。

第一,学校教育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始终是主体性的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可以为社会教育的各类主体提供支持,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我学习。第二,社会教育资源面向学校开放。社会教育资源也是极为丰富和多元的,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可以开放相应的教育资源供学校利用开展终身教育活动。第三,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各级各类学校要实现相互衔接和沟通,必须保证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开放,在开放共享过程中,强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其相互优化,实现各类资源之间的相互补充,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因此,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实际上既是主体之间的沟通过程,也是保证主体顺利衔接的物质基础。

(三)载体创新

在我国,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促进终身教育主体衔接的重要载体是开放大学系统。开放大学系统的建设是创新教育机制和体制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式。开放大学系统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其办学开放性、教育技术先进性等优势,在整合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种“反高潮”的运用表现为偶然化的情节设计,张爱玲把看似偶然的沿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重新组合,以此表现事件发展的意外、人物命运的无常。

当前,我国开放大学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域、地域、行业等为学习者提供各类个性化教育服务,很好地整合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农民教育、老年教育等教育类型,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等形式,面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6]。可以说,随着终身教育的推进,开放大学能够将其教育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将其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核心力量。开放大学的开放式、共享式办学理念,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以开放大学为载体,强化终身教育主体衔接。

(四)标准选择

建立终身教育的主体衔接机制,实际上就是用一个相同的标准来沟通各类教育类型和教育模式,这样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工具。建立终身学习的国家资格框架认证体系就有这样的一个标准,它可以将学习者的学历、职业、技能等资格重新整合,作为测定其终身学习的技术指标,按照知识、能力、技能的综合要求,分成若干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学历、职业、技能资格,而且这些学历、职业资格还可以用学分来体现,如此就能够达到各类教育形态之间的衔接,促进学习成果的互认。比如,澳大利亚的国家资格框架就将统一的知识、能力、技能作为标准,衔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不同形态,将这些教育形态纳入统一的认证体系中,从而实现了成果的互认,促进了教育类型的对接,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机制[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建构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银行制度。这种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银行制度是终身的,是基于知识、能力、技能的一种综合学历、职业、技术资格的互动机制,可以将正规和非正规教育进行衔接,以统一的学习成果进行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搭建多元主体沟通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贺宏志.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及其推进策略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7.

[2]郭 玲.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现状及其构建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4-6.

[3]陈乃林,赵瑶珍.关于社区教育基本特征的反思与再认识[J].职教论坛,2015(15):60-66.

[4]蒋青希.日本终身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5):58-62.

[5]黄明格.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定位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2-15.

[6]彭坤明.强化大学属性注重内涵创新——彰显开放大学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大学优势[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5-11.

[7]郝克明.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1):12-15.

 
姚金兰,沈旭慧
《继续教育研究》 2018年第03期
《继续教育研究》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