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区域差异:测算与分解

更新时间:2009-03-2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自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后,我国农林水事务支出的规模从2007年的3404.7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380.49亿元,增长了将近四倍,年均增幅在22%以上。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应对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提高支出的使用绩效成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在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中,“绩效”一词出现了六次,我国在国家法律的战略层面明确提出预算应遵循绩效原则,这是对传统财政管理观念的重大变革。不过,在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体系中,还存在着重支出、轻管理的问题,财政支农绩效有待提高。并且,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各省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农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而,探讨财政支农绩效的省际差异,对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推进各地农业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对财政支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结构以及绩效方面(李燕凌 等,2011)。在支出规模方面,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足且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蒋俊朋 等,2011)。在支出结构方面,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存在着行政事业费占比过高的问题(马晓河 等,2016),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偏差是导致资金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李焕彰 等,2004),且支出结构的差异在不同时期对农民收入(卯晓颖 等,2014)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朱牡丹 等,2009)有重要影响。

在支出绩效方面,现有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测算。一是通过测算最优支出规模来判断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绩效。何振国(2006)通过判断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测算出我国最优财政支农规模为农业产出在47.2%左右,并提出该规模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另有多位学者(侯石安,2004;胡振虎,2010)对我国最优财政支农规模进行了测算,虽然具体测算数值不同,但均得出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尚未达到最优规模的结论。二是选择某一单项目标,通过探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其的影响效应来推测财政支农绩效。这一单向目标主要包括农民收入(何先平 等,2009)、农民消费(魏建 等,2011;毛其淋,2011;邱桂杰 等,2014;兰永生,2015)、农村GDP(刘涵,2008)和城乡收入差距(刘家养 等,2015;张军涛 等,2015)。三是运用投入产出的方法,选取一些变量作为投入和产出变量,直接测算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主要方法包括面板数据方法、数据包络法(DEA)和DEA-Tobit、三阶段DEA方法等,如刘勇 等(2009)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我国省际之间财政支农效率存在明显差距。厉伟等(2014)和王谦等(2016)支持了上述结论,并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发现,外部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对财政支农绩效影响显著。

此外,还有学者从其他的角度对财政支农的绩效进行评价(贾晋 等,2017;梁强,2017)。如尹孝凡等(2010)打破了从实证角度分析财政支农绩效的传统,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制约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因素,并提出应明晰产权、降低财政支农资金传导链中的交易费用和代理成本的创新性建议。胡继连等(2014)和孙梦洁等(2016)则采取农民评价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财政支农总体效率。

3.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利用的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省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从全国、区域和省际三个层面,对财政支农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改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方式,推进农业发展。

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空间格局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的空间分布

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区域的划分标准,可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4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总额从3091.01亿元增长到14173.83亿元,增长了3倍多。从支出总额的区域分布来看,呈现出“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的格局。但在省级平均财政支农支出的层面上比较时发现,中部的省级平均财政支农支出最高,东部居中,西部最低,可见中部省份作为国家主要产粮区,对农业的投入相对较高。自2007年以来,各区域的财政支农支出总额基本上保持平稳,表明这几年国家政策基本保持不变。就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而言,三个区域的环比增长速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09年至2010年增长速度下降明显,降幅都在50%以上。

晞月慢慢舀了两口燕窝,轻浅笑道:“从前她总仗着是先帝孝敬皇后和景仁宫皇后的表侄女儿,又是先帝和太后指婚给皇上的,得意过了头。如今太后得势,先帝与孝敬皇后都已作古,景仁宫那位反倒成了她的累赘了。想来太后和皇上也不会再敷衍她。”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的区域差异

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可用以下两个指标表示:一是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体现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二是财政支农支出与耕地面积的比值,即每千公顷耕地的财政投入数额。由表2可见,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最高,东部最低,这是由于西部的工业化程度较低所致。且总体上看,各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增加,但中部地区在2009—2011年呈下降趋势。从第二个指标来看,中部作为我国的主要产粮区,每千公顷的财政投入却是最低的,东部地区每千公顷耕地的财政投入最高,西部居中。

疫苗都会有不良反应,发烧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并且有说会增加肠套叠的发病风险。所以,接种自费疫苗需要家长根据自家情况决定,建议有条件的还是接种。

三、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分析方法,其可以评价具有多个投入变量和多个产出变量的决策单元的效率,并生成具体的效率值,所以在不同决策单元效率差异的评价中具有绝对优势。另外,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非参数的估计方法,不必事先设定生产函数,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模型设定误差所带来的分析错误。

 

1 2007—2014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的空间分布

  

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总计财政支农总支出(亿元)3091.014235.636401.717741.699520.9911471.3912822.6414173.83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亿元)1181.451575.82310.522797.923425.274133.734761.564929.23平均财政支农支出(亿元)107.40143.25210.05254.36311.39375.79432.87448.11占全国财政支农总支出的比重38.22%37.20%36.09%36.14%35.98%36.04%37.13%34.78%环比增长速度—33.38%46.63%21.09%22.42%20.68%15.19%3.52%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亿元)883.721211.621950.772330.852743.833265.053648.103830.87平均财政支农支出(亿元)110.47151.45243.85291.36342.98408.13456.01478.86占全国财政支农总支出的比重28.59%28.61%30.47%30.11%28.82%28.46%28.45%27.03%环比增长速度—37.10%61.01%19.48%17.72%19.00%11.73%5.01%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亿元)1025.841448.212140.422612.923351.894072.614412.985218.24平均财政支农支出(亿元)85.49120.68178.37217.74279.32339.38367.75434.85占全国财政支农总支出的比重33.19%34.19%33.44%33.75%35.21%35.50%34.42%36.82%环比增长速度—41.17%47.80%22.08%28.28%21.50%8.36%18.2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2 2007—2014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的区域差异

  

年份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耕地面积(万元/千公顷)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耕地面积(万元/千公顷)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耕地面积(万元/千公顷)20076.31%388.549.04%190.6310.41%228.2220086.88%518.229.62%261.3610.52%322.1820098.36%759.8512.36%420.8112.14%476.1720108.38%920.1412.20%502.812.21%581.2920118.32%1126.4511.35%591.8812.23%745.6820128.86%1359.4411.55%704.3212.62%906.0220139.06%1565.9111.54%786.9512.41%981.7420148.73%1856.7312.34%669.7213.45%863.1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年)

DEA方法的基本模型主要可以分为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C2R模型和假定规模报酬可变的BC2模型。其中C2R模型是DEA的基准模型,测算出来的是不考虑决策单元(DMU)规模因素的综合效率;而BC2模型则是在C2R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DMU的规模对效率的影响,将效率分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其假设更具有一般性。因此本文选取规模报酬可变(BC2)模型,并从投入角度测量各省域的具体效率得分,模型构建如下:

假设共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有m种投入和s种产出。其中,DMUj(j=1,2,3…n)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Xi(i=1,2,3…m)表示第i种投入,Yr(r=1,2,3…s)表示第r种产出,vu分别代表投入项Xi和产出项Yr 的权数,则每个决策单元相应的效率可表示为:

促进校企合作是培养研究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和企业的发展,资源共享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促进校企之间的技术交流,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才能发挥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平台的优势,并促进双发合作健康、持续的发展。另外,随着该合作模式的不断实践还可以推广到采矿、地质等其他专业,建立综合性的大型实践教学平台。

 

(j=1,2,3…n)

效率评价指数hj是指在权系数vu 之下,投入为vTXj,产出为uTYj时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在此基础上加入松弛变量和规模可变的约束条件后,可得到如下规模报酬可变模型:

Min θ

 

λj≥0,S-≥0,S+≥0

此外使用狄恩数来分析爬坡管段的湍流流动变化。狄恩数为流体流经弯管时的离心力与黏性力之比,其数值等于雷诺数与管道半径、弯头曲率半径比的平方根之积[8],其表达式为

j=1,2,3……n

其中,S-为投入松弛向量,S+为产出松弛向量,λS-S+θ为待解向量。上述模型的经济含义如下:

总之,课堂提问包含着许多玄机,它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注意提问的多样性、艺术性,把握提问的时机,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结果评定。dxy及dz应在给定的限差pxy及pz之内(pxy及pz由相关的测量任务规定),说明该台全站仪可以满足待定任务的需求;如果没有规定pxy及pz,则及 SISO-TS-z为同一台仪器按照完整检定法获得的水平位置及高程位置的标准差。SISO-TS-xy及SISO-TS-z的限差可以由仪器生产厂家给出,也可以按照方差协方差导出。

老丙是她的老伴,楚墨和念蓉习惯称他陈老先生。老先生和老太太住在九楼,没事喜欢在小区里打太极拳,打羽毛球,踢毽子,抖空竹,身体硬朗得就像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和小伙子。远亲不如近邻,三年前儿子盈衣出生,老太太几乎每天陪在念蓉身边,烧饭,洗衣服,跑超市,讲年轻时与老丙的那些往事。对陈老太太和陈老先生,念蓉充满感恩。甚至,她早将两位老人当成了自己的父母。

3. θ<1时,表示决策单元为DEA无效,即可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将投入规模减少至原来的θ倍。

2. θ=1,S-≠0且S+≠0时,表示决策单元为DEA弱有效。若S-=0且S+≠0,表示可在保持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若S+=0且S-≠0,表示可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投入。

()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来源

运用DEA模型所需要的指标包括投入项和产出项,以结果而非单纯的产出为导向是绩效评价的重点,因此,本文拟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的产出指标体系。投入产出指标的具体设置如下:

1. 投入项指标

基于探索各省域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差异性的需要,本文所选择的投入项指标是各省域的财政支农支出数额。由于2007年后我国的财政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了改革,前后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因而本文中的财政支农支出是指2007年科目改革后的“农林水事务支出”,数据均来自于2008—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2. 产出项指标

产出项指标应代表资金投入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本文选取各省域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代表经济效益的产出指标;选取各省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代表社会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产出指标。数据均来自于2008—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基于数据包络(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DEA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对我国各省份的财政支农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财政支农支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对象设定为2007—2014年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针对于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当治疗后48h后大便性状正常,次数明显减少,其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为显效;而治疗后48~72h内大便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则为显效;如果患儿治疗时间超过72h,临床症状以及大便均无明显变化则为无效[2]。

1.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利用的综合效率分析

综合效率反映了被测评省份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若综合效率为1,则表明该省份的财政支农资金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若综合效率小于1,则表明该省份的财政支农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一相对无效可能是由纯技术效率无效或规模效率无效所导致,具体表现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效率低或支出规模不合理。

4.我国各省区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分布

2.我国区域财政支农资金利用的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由综合效率分解而来,指各省份在剔除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因素情况下的资金管理效率。纯技术效率不足可以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和改善管理方法等手段提高。若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则表明效率不足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不足所导致,应重点从管理层面入手,提升其管理效率。

表4是2007—2014年我国31个省域的财政支农支出纯技术效率情况。从省际角度来看,平均纯技术效率在0.9以上的省份有8个,占样本总量的25.81%,分别是天津、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海南。其中,天津、上海、福建、山东4个省域每年的纯技术效率都为1,表明其在当前的管理体制和投入规模下,资金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平均纯技术效率在0.6以下的省域有8个,且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分别为山西、内蒙古、江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表明相对于东部省份而言,中西部省域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效率仍有待提升,其中,山西省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403,在31个省域中排名最低。从大体区域来看,纯技术效率仍然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情形,但各区域的纯技术效率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1. θ=1,S-=0且S+=0时,表示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即投入X0所获得产出Y0是该投入下的最优产出规模。

 

3 我国省际财政支农的综合效率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均综合效率北 京0.3520.4270.6020.5570.5860.5330.4780.4350.496天 津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河 北0.9890.9310.8520.9641.0000.9871.0000.9110.954山 西0.2360.2850.2950.3690.3970.3570.4000.4320.346内蒙古0.4310.3920.4270.4580.4290.4420.5430.4900.452辽 宁0.5710.6060.6010.6640.7440.7310.7700.8180.688吉 林0.6010.5940.4900.5280.6580.6800.7730.7970.640黑龙江0.5300.5110.6130.4530.6120.6750.8260.8160.630上 海0.6200.7060.8520.6130.7400.5880.8130.8300.720江 苏0.5760.5280.5730.6110.6300.6230.6340.6380.602浙 江0.4350.5080.5960.6230.6210.6370.6080.5900.577安 徽0.7110.7200.5900.6950.7250.6960.7360.7400.702福 建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9941.0000.999江 西0.5370.5010.5520.6110.6210.5430.5910.5310.561山 东0.9440.8870.8930.9050.8880.8730.9260.9600.910河 南0.8920.8810.7830.9600.9210.9390.9410.9570.909湖 北0.6630.7000.7200.8260.8620.9340.9801.0000.836湖 南0.7930.7910.7290.8470.8850.9220.8790.8710.840广 东0.6030.7110.7360.8270.8060.7250.7760.8690.757广 西0.8480.7250.7070.7570.8200.8090.9290.9420.817海 南1.0000.7020.7320.8670.9730.9551.0001.0000.904重 庆0.5360.5770.5480.5590.6060.5530.6170.6060.575四 川0.7100.6780.7100.7270.6890.6920.6740.6460.691贵 州0.3130.3130.2760.2990.3410.3390.4060.4470.342云 南0.4030.3990.4080.3980.4370.4380.5240.5090.440西 藏0.2720.2550.3150.3180.2970.2960.3490.3490.306陕 西0.3630.3580.3660.4350.4670.5000.5580.5550.450甘 肃0.2810.3090.3270.3630.3740.3570.4070.4000.352青 海0.3900.4160.4900.4710.4140.3740.3960.3700.415宁 夏0.4840.4630.4970.4170.4560.4110.4670.5030.462新 疆0.3920.3350.3950.5750.4910.4970.5940.5040.473东部平均0.7350.7280.7670.7850.8170.7870.8180.8230.783中部平均0.6200.6230.5970.6610.7100.7180.7660.7680.683西部平均0.4520.4350.4560.4810.4850.4760.5390.5270.481

国外学者也探讨了财政支农支出绩效问题。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赋予其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这就需要政府与企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本地的生产要素,同时政府需要给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以保证农民能够使用这些生产要素。Fan等(2000)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印度1970—1993年间邦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各类财政支出对农业生产率和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印度各邦级政府用于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业科技研发的支出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效率最高,而其他方面的支出效率则相对较低。有学者通过对世界上4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了各国农业生产率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诱导发展模式,论述了技术变革的重要作用。

规模效率代表的是在不考虑管理因素的情况下,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是否达到最优。深入分析各省域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效率状况,有利于正确把握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调整方向,从而全面提高支出效率。

表5是2007—2014年我国31个省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情况。从省际角度来看,平均规模效率在0.9以上的省域有21个,占样本总量的67.74%,其中天津每年的规模效率均为1,福建除了2013年和2014年以外,其他年份规模效率都为1,表明其财政支农支出基本已达到最优规模。平均规模效率在0.6以下的省域只有3个,分别为西藏、青海和宁夏,表明这些省域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总体看来,我国各省域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已接近支出最优规模。分区域来看,中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最高,东部居中,西部最低,但总体相差不大。

第一,我国财政支农绩效的区域差异显著。就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而言,两者区域特征相似,都表现为东高西低;就规模效率而言,则呈现出中高西低的态势:在东中部地区,大部分省域财政支农支出达到或接近最优规模,而在西部,不少省域还存在支出规模不足的问题。这一结果符合我国区域发展状况。我国东部省域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较高,地方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因此支农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较高。中部多数省域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受中央政府重视程度较高,资金投入力度较大,资金管理相对成熟。而西部地区受资源禀赋和经济实力的影响,农业发展较为落后,支农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模式尚需进一步优化。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的支出政策,以缩小区域差距。

 

4 我国2007—2014年省际财政支农的纯技术效率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均纯技术效率北 京0.5320.5750.6910.8630.7310.8000.5640.4800.655天 津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河 北1.0001.0000.9270.9961.0001.0001.0000.9210.981山 西0.2720.4180.4010.4410.4350.3970.4160.4460.403内蒙古0.4340.4370.4770.4860.4470.4590.5430.5020.473辽 宁0.5730.6180.6190.6710.7440.7350.7730.8220.694吉 林0.6040.6580.5330.5550.6730.6970.7750.8060.663黑龙江0.5310.5240.6200.4580.6150.6780.8270.8210.634上 海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江 苏1.0000.6690.7101.0001.0001.0001.0001.0000.922浙 江0.7710.7240.7990.8960.8370.9350.7461.0000.839安 徽0.7140.7430.6130.7060.7310.6990.7420.7470.712福 建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江 西0.5380.5200.5700.6310.6390.5590.5910.5430.574山 东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河 南0.9300.9810.8681.0000.9961.0000.9810.9840.968湖 北0.6670.7420.7670.8480.8640.9450.9811.0000.852湖 南0.8000.8490.7840.8730.8860.9330.8840.8710.860广 东0.6580.8120.8280.9350.9190.8430.8280.8950.840广 西0.8520.7500.7330.7670.8290.8130.9530.9570.832海 南1.0000.9260.9501.0001.0001.0001.0001.0000.985重 庆0.5410.7410.6950.6310.6310.5830.6180.6180.632四 川0.7310.7440.7730.7500.6970.7090.6750.6530.717贵 州0.3210.4580.4110.3860.4050.3980.4400.4770.412云 南0.4040.4210.4270.4210.4550.4440.5440.5250.455西 藏0.5700.6130.6850.7530.7250.7080.8260.7970.710陕 西0.3680.4380.4430.4760.4970.5260.5800.5780.488甘 肃0.2890.4870.5080.4730.4530.4350.4490.4400.442青 海0.7840.9081.0000.9660.8760.7540.7740.7120.847宁 夏0.8220.8530.8670.7200.8240.7310.8300.8620.814新 疆0.3970.4300.4880.6130.5280.5270.6080.5230.514东部平均0.8670.8480.8660.9420.9300.9380.9010.9200.902中部平均0.6320.6790.6450.6890.7300.7390.7750.7770.708西部平均0.5430.6070.6260.6200.6140.5910.6530.6370.611

表3是2007—2014年我国31个省域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率。从省际角度来看,我国省际财政支农效率差异显著。只有少数几个省份的平均综合效率达到了0.9以上,分别为天津、河北、福建、山东、河南、海南,占样本总量的19.35%,其中天津和福建的综合效率基本上都达到了1,表明其资金基本得到了充分利用,现有的财政支农投入获得了最优产出。综合效率年平均值在0.6以上的省份共有17个,基本占到样本数量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利用效率整体还有待提高,其中西藏的平均综合效率仅为0.3,是31个省份中效率最低的省份。从大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平均综合效率得分为0.783,中部为0.683,西部为0.481,呈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降低的态势。

结合上面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结果,将我国的31个省域分为四个部分,见表6。第一部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高于0.9的“双高型”省域,这部分省域在支出规模和管理层面都做得比较好,财政支农效率较高。第二部分为纯技术效率高于0.9、而规模效率低于0.9的“高低型”省域,这部分省域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效率较高,但应注重规模效率的改进,适度缩小投入规模。第三部分为纯技术效率低于0.9、规模效率高于0.9的“低高型”省域,这部分省域的支农支出规模已经接近最优规模,应注重改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以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第四部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低于0.9的“双低型”省域,这部分省域总体财政支农效率较低,应双管齐下,既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水平,又要改进支农支出的规模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油断路器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发展和正常供电的需要,SF6断路器逐渐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SF6断路器通常应用的是SF6作为灭弧气体,该气体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绝缘性好、载流能力强、开断性能强、体积小、重量轻、耐电强度高以及灭弧能力好等显著的优势,所以,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也受到了一致的认可。然而,因为SF6断路器的生产厂家较多,因而其本体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分析可见,“双高型”省域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且多为农业大省。“高低型”省域仅包括上海和江苏,这两个省域均表现出了较高的管理效率,而规模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两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农业的投入规模超过了其最优规模。“低高型”省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省域,管理效率不足是这些省份支农绩效不足的主要原因。“双低型”省域则主要集中于西部,而由于北京和浙江并不以农业为主,可能并未投入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因而呈现出双效不足的现象。其中,“低高型”和“双低型”省域数量占样本总量的比重达到了74%,表明纯技术效率不足是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应是当前政策的实施重点。

 

5 2007—2014年我国省际财政支农的规模效率

  

地区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年均规模效率北 京0.6620.7410.8710.6450.8020.6660.8490.9080.768天 津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河 北0.9890.9310.9190.9671.0000.9871.0000.9890.973山 西0.8700.6820.7370.8370.9110.8970.9620.9680.858内蒙古0.9940.8970.8960.9420.9600.9621.0000.9750.953辽 宁0.9970.9810.9700.9881.0000.9950.9960.9950.990吉 林0.9940.9030.9190.9520.9780.9760.9970.9890.964黑龙江0.9980.9740.9900.9880.9950.9950.9980.9940.992上 海0.6200.7060.8520.6130.7400.5880.8130.8300.720江 苏0.5760.7890.8070.6110.6300.6230.6340.6380.664浙 江0.5630.7020.7450.6950.7420.6810.8150.5900.692安 徽0.9960.9690.9620.9850.9920.9950.9910.9900.985福 建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9941.0000.999江 西0.9980.9630.9680.9690.9700.9710.9990.9780.977山 东0.9440.8870.8930.9050.8880.8730.9260.9600.910河 南0.9590.8980.9020.9600.9250.9390.9590.9720.939湖 北0.9930.9430.9390.9740.9980.9890.9991.0000.979湖 南0.9900.9320.9300.9710.9990.9880.9941.0000.976广 东0.9160.8750.8890.8850.8760.8600.9370.9700.901广 西0.9950.9660.9650.9870.9890.9950.9750.9830.982海 南1.0000.7580.7700.8670.9730.9551.0001.0000.915重 庆0.9910.7790.7880.8840.9610.9480.9980.9800.916四 川0.9710.9110.9180.9680.9880.9760.9980.9890.965贵 州0.9750.6830.6710.7760.8410.8510.9240.9360.832云 南0.9960.9470.9560.9460.9610.9870.9620.9690.966西 藏0.4780.4150.4590.4230.4090.4190.4230.4370.433陕 西0.9860.8170.8250.9130.9390.9500.9620.9600.919甘 肃0.9720.6340.6430.7680.8250.8220.9060.9090.810青 海0.4970.4580.4900.4870.4730.4960.5120.5200.492宁 夏0.5880.5430.5730.5780.5530.5620.5620.5830.568新 疆0.9880.7800.8080.9380.9300.9430.9760.9640.916东部平均0.8420.8520.8830.8340.8770.8390.9060.8980.866中部平均0.9750.9080.9180.9550.9710.9690.9870.9860.959西部平均0.8690.7360.7490.8010.8190.8260.8500.9130.820

 

6 我国省际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布表

  

纯技术效率(Vrste)和规模效率(Scale)Vrste>0.9Scale>0.9Vrste>0.9Scale<0.9Vrste<0.9Scale>0.9Vrste<0.9Scale<0.9省份天津、河北、福建、山东、河南、海南上海、江苏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陕西、新疆北京、青海、山西、西藏、浙江、贵州、甘肃、宁夏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薛松辉(1973—),男,浙江金华人,高级引航员,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E-mail:xuesonghui@sh-pilots.com.cn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省份大部分呈现出规模递减的趋势,投入规模超过其最优规模;中部地区多为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交替出现,在最优投入规模上下波动;而西部地区除广西和四川外,均为规模报酬递增,存在着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足的问题。

第二,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影响我国财政支农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纯技术效率与资金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项目分散,多个部门对资金实行分块管理,相互之间协调不够,不同项目间常有重复和交叉现象,影响了资金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优化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管理效率,而不仅仅是扩大投入规模上。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2.17亿辆,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2%-13%之间。新修订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允许拆解回用件进入市场流通,鼓励“五大总成”交给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进行再制造。这有助于通过再制造循环使用,提升行业毛利率水平,进而促进废汽车回收率的良性改善。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行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废汽车行业有望迎来机遇期。

第一,因地制宜制定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发展战略。各地应根据本区域的禀赋优势,差异化地确定当地的资金投入方向和支农目标。如东部省份应着重于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建设、农产品的深度加工等;中部省份则应重点关注建设各类高质量农产品生产基地,探索规模化农业经营方式等;而西部省份则应将资金重点投向特色农业建设,力求在特色经济作物领域寻找农业增长点。

2)标准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根据经验,由于稀释引起的不确定度很小,可忽略不计,故砷元素形态标准溶液配制的不确定度即为砷元素形态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

第二,合理配置区域间财政支农资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西部省份存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足的问题,而在东部地区,部分省份存在着财政支农资金超出最优规模的现象,区域间差异明显。地方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及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力上移、而承担的事权增多,而西部地区的地方财力相对较弱,导致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足。因此,中央应加大对西部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其实现最优投入规模。

第三,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完善资金管理体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应成为我国当前财政支农政策改革的重点。我国应对财政支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避免相互间的推诿和职责交叉,加强部门间的相互协作。西部省份应借鉴东部省份的管理经验,构建权责分明的资金管理体制,提升本地资金管理效率。同时,各地还应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本地支农支出的绩效状况,以有效提升绩效水平。

罗瑞回答:“是的。但没有人当真。那天我去找她借点钱,她不给也就算了,她没完没了地数落我,我顶了她几句,她一生气就倒下了,我们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就没活过来。”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共11个省域;中部地区包括河南、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共8个省域;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宁夏、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共12个省。

②财政支农支出由《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农林水事务支出”表示。

③此处的“平均财政支农支出”,分别指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相关省域财政支农支出的算术平均数。

④财政总支出由《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代表。

⑤由于耕地面积短期内变动较小,本文中所使用的耕地面积是2008年的各地区耕地面积。

⑥因篇幅限制,具体结果的表格未放入文中。

⑦实证结果显示这两个省份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

参考文献:

何振国.2006.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及其实现[J].中国农村经济(8):4-9.

何先平,陈硕.2009.中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1):88-89.

侯石安.2004.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选择与政策优化[J].农业经济问题(3):40-43.

胡振虎.2010.中国最优财政支农支出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3):34-39.

胡继连,李平英,李敏.2014.财政支农政策的农民评价: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9):47-54.

贾晋,肖建.2017.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1):70-75.

蒋俊朋,田国强,郭沛.2011.中国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度量与分解[J].中国农村经济(8):33-40.

兰永生.2015.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财政研究(3):11-15.

梁强.2017.土地财政、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经纬(4):147-152.

李焕章,钱忠好.2004.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8):38-43.

李燕凌,欧阳万福.2011.县乡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0):110-122.

厉伟,姜玲,华坚.2014.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省际财政支农绩效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69-77.

刘勇,田杰,李志平,等.2009.地方财政支农效率、农业比较优势与农业发展战略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3):74-76.

刘涵.2008.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0):30-35.

刘家养,黄念兵.2015.基于城乡公平视角的我国省级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效率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5):65-72.

马晓河,刘振中,郭军.2016.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7):3-12.

卯晓颖,成涛林.2014.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12):68-71.

毛其淋.2011.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来自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5):86-97.

邱桂杰,于淼.2014.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4):19-24.

孙梦洁,陈雪原.2016.北京市农村居民对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6):150-158.

王谦,李超.2016.基于三阶段 DEA 模型的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评价[J].财政研究(8):66-77.

魏建,杨志明,张广辉.2011.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1):45-54.

尹孝凡,吕杰,王超.2010.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财政支农效率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9):78-82.

张军涛,张英杰.2015.财政支农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6):12-21.

朱牡丹,张永杰,耿强.2009.财政支农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J].生态经济(4):48-51.

FAN S, PETER H, THORAT S. 2000. Government spending, growth and poverty in ural India[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82(4):1038-1051.

 
毛晖,余爽,张胜楠
《经济经纬》 2018年第03期
《经济经纬》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