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推进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农业具有自身独特的地位。从农业资源禀赋上看,中国的特点是人多、地少、水缺。当前我国人口数量为13亿人,居世界第一;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地块分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从工业化进程来看,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正处于超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阶段;此外,每年还有世界独有的约2.45亿人口在城乡之间“候鸟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活动。从农业经济发展阶段看,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现代化农业生产和传统的小农经济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共生;农业现代化明显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从农产品生产与贸易角度看,中国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生产了占世界23%的谷物、60%的蔬菜、30%的水果和肉类、40%的禽蛋和水产品;同时,中国还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出口总额居世界第六位,每年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在国际市场上租用了7亿亩土地的面积。

8月29日,智利化学矿业公司(SQM)市场发展部副总裁Alfredo Doberti一行到访中农控股,中农控股副总经理王蓓会见了来访客人,双方就智利氮钾二元肥以及全水溶肥料的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农业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

从中国实际、农业特点、市场规律出发,推进中国农业市场化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三农”思想为遵循,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市场化道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内与国际的关系、稳定和放活的关系,因地制宜、分品施策,在农业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服务市场领域全面深化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

山东省招远市主要种植葡萄、苹果等。金玲镇以种苹果、葡萄为主,为了提出在金玲镇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的科学施肥方案,结合农户的施肥习惯,与农户共同探讨制定了本次试验示范。为云天化“双机源”、“四全”系列复合肥在当地的推广和销售提供相关的数据与依据。

(一)农产品市场化改革要分品施策

我国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按照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可将农产品分为主粮类农产品、大宗加工原料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和高端消费畜产品。其中,主粮类农产品主要包括稻米、小麦、玉米、马铃薯,大宗加工原料农产品主要包括大豆、棉花、食用油、食用糖,生鲜消费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猪肉、禽蛋、水产品,高端消费畜产品主要包括牛肉、羊肉、禽肉、奶。

农业国际市场是由国际农业市场主体、客体、载体、媒体等各种要素组成的有结构、有功能的有机统一整体,是农业资源交换在空间范围上扩张的产物,表明商品交换关系突破了一国的界限。拓展国际市场是一国扩大和深化开放的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农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各国发挥贸易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农业要素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实现互利共赢。

农产品市场是流通领域内农产品经营、交易、管理、服务等组织系统与结构形式的总和,是沟通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桥梁与纽带。按照产品类型主要包括大宗农产品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市场。其中大宗农产品市场主要包括谷物市场、经济作物市场及畜禽鲜活品市场等,相对于大宗农产品市场来说,特色农产品市场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优良品质和特殊功效。在国家不断加强政策扶持以及农业科技进步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粮食生产呈现了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同步增加的良好局面,经济作物生产呈现全面发展、普遍增产的特点,畜禽鲜活品市场发展也步入快车道,特色农产品在出口创汇、产业扶贫、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思路上,要根据不同品种的产业格局、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产品特点分类施策:(1)主粮类农产品。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探索粮食最低收购价形成的新机制,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切实发挥“市场托底”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市场定价。配套出台农民“种粮收益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粮食面积挂钩,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大的波动。改革玉米收储制度,坚持和完善“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的政策方向。加大对马铃薯主粮化技术的研发及市场化推广等,持续提高科技贡献水平。(2)大宗加工原料农产品。在稳定国内有效供给和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坚持大豆、棉花、糖料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对于棉花、大豆、糖料等外向度较高、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品种,要坚持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改革方向,坚持补贴和市场价格脱钩的方式,避免政府对市场价格的过度干预。继续完善棉花、大豆、糖料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3)生鲜消费农产品。此类农产品属于我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品,市场化程度也较高。下一步市场化改革,要突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巩固提升,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国产优质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强化优势产业布局,建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形成区域化、品牌化、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格局。(4)高端消费畜产品。此类产品国内生产不具有竞争优势,进口数量较大,消费者对国有产品信心不足。下一步市场化改革,要注重本土市场品牌的培育与推广。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支持、品牌培育、品质提升,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消费国产畜产品,提高国产畜产品市场空间和占有率;同时,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清洁健康生产,以高品质打造好品牌,以好品牌开拓大市场。

(二)农业要素市场化改革要实现赋权于民

农业要素市场的充分发展是农业产品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我国农业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发挥市场在要素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实现赋权于民。

改革目标是:推进土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思路是:(1)土地市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公开的土地交易市场和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金融市场。降低农村金融机构交易成本,建立城乡资本市场一体化组织平台。强化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加大政策性银行支农力度,加强服务“三农”融资模式创新。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培育多元竞争市场,规范“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在农村的发展。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创新商业保险模式,建立再保险机制,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3)劳动力市场。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一、运行规范、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形成城乡信息共享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健全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监察合作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人力资源城乡双向流动。

(三)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要支持与规范并举

健全与发达的农业服务业是农业市场化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后的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我国一直较为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然而,受机构、人员、资金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业公益性服务组织的支撑能力逐渐弱化。此外,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也较为滞后,市场经营主体规模偏小、服务领域不广、服务发展无序等问题成为我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瓶颈。农业服务市场发展滞后于农产品市场、农业要素市场发展,需要从战略层面对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进行规划与支持。

我国农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加强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的市场主导地位,发挥农业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把好准入关,打好创新牌。

改革目标是:加快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化进程,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扶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营造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刚接班时,教师要把规范训练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比如上课后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做好,随时纠正学生的坐姿,及时提醒上课不专心听讲和乱插嘴的学生……同时,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沟通好,比如说,老师重复话语时,说明所说内容是重点,应该记下来;老师讲课突然停下来,说明大家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一开始,可能教师会花很多时间去训练这些习惯,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一旦学生养好了习惯,教师上课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改革思路是:(1)加强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基础支撑能力。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新机制,推动农技推广服务功能从农业技术服务向农业公共服务拓展,强化公益性职能履行,加强对市场化服务主体的指导和服务。(2)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性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开展多形式、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化供给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引领、项目推动等措施,营造农业服务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3)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行为,促进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发展融合。加快出台农业社会化服务法律法规,把好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准入关,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强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的发展融合,健全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市场化服务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益性服务供给,实现二者互动、互补、互促发展。

三、农业市场化改革路径研究

为此,一要加强对进口的有效调控。坚守关税和支持保护的政策空间。在新一轮多双边贸易谈判中,应立足于保障粮食安全、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坚持现行农产品关税税率不降低、关税配额不扩大、“黄箱”支持“微量允许”空间不缩小。充分发挥边境措施的“门槛”作用。利用关税、关税配额管理以及非关税措施,尤其是强化检验检疫措施,避免大量低价农产品进口对国内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严重冲击。二要加强对农产品进口的跟踪预警,加强产业损害调查和国外贸易壁垒调查,充分利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手段,有效实施贸易救济。尽快建立和实施外资进入农业产业的安全审定制度,加强对外资进入农业产业的监管。三要不断加大对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途径有效降低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把贸易促进作为多双边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手段,健全国内商会、信息等支持服务体系,提高优势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四要提升农业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利用外资的资金与技术,推广产后储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全面系统梳理和完善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政策和制度体系,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投资环境。五要加快建设外商投资农业信息强制报告和评估机制,加强促进国内外利用外资先进经验的交流与学习,关注防范对部门产业领域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

(一)培育市场主体

农业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独立化人格,能够根据市场价格变动和供求关系,自主做出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销售管理的经营组织或个人。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商品流通领域的人数日益增多,农产品商品率逐年提升,农村集贸市场逐步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已呈现多元化并存,市场化竞争的格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壮大农业产业的中坚力量。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有些农业企业已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资源,有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市场主体运用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往海内外。

然而,浅层次市场外延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农村市场主体发育成熟。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主体发育还存在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市场主体组织化水平不高。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农业的总量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而农业产不足需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消费健康意识提升以及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要求农村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绿色农产品。与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扩充相比,我国农业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化不强、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的规模效应和比价优势发挥不足,市场主体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与农产品需求大市场相差甚远。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能满足新型市场主体的有效需求。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手段,而社会化服务机构同新型市场主体间的衔接机制仍待完善,公益性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僵化,公益性职能定位不清问题尤为突出,多数经营性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也尚未建立。同时,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有效机制仍未理顺,难以调动农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三是农业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素质是人的行为过程中所具备的智能、技能、体能、思维方式、道德水准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的集中体现。推进农业市场化需要农村市场主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好的技术管理素质、灵敏的市场嗅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法律意识等,与协调推进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提出的要求相比,我国农村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还有较大差距。

Alyn谈到从事天文摄影要做许多计划,才能保证在正确的时间到达地点。他选择了没有月亮的夜晚,去一个深夜会有低潮的地点。Alyn的手机上有一整套app(参见13页)可以预先准备,规划出大致行程。

为此,在培育农村市场主体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市场主体的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着力加强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各类服务组织与农村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优化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鼓励农民采取“半农半读”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职业教育。提升新型市场主体带动农户能力,促进农村人才创业就业,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

(二)发育产品市场

改革目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法治为基础,维护农业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是农业市场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明晰的产权和可靠的信用,而法制则是维护产权和信用的必要手段。

然而,各类农产品市场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方面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国内农产品成本上涨过快引发价差扩大、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硬约束与生产发展矛盾日益凸显;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不相适应矛盾加剧;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问题突出。仍有许多体制机制障碍制约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一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目前仍存在缺陷,农产品由市场形成和决定的机制尚未完成。二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多数大宗农产品没有国际定价权,全国性、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大市场缺乏,现有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虽具有一定的价格形成机制,由于数量少分布不均衡,对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有限。三是监管农产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仍然缺乏,降低了法律、法规的效力。四是特色农产品集群效应低,区域品牌化建设亟需迈出新步伐。

为此,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产品价补分离制度改革,尽快形成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以直接补贴为主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并逐步建立产业损害补偿机制,对受到损害的农业产业、地区和农民提供必要补偿;另一方面要合理布局大宗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培育国际大粮商,提升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再次要加强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公平交易,促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最后,针对特色农产品市场要运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手段走品牌化的道路。

(三)完善要素市场

农业要素市场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金融、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等。农业要素市场是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业生产要素既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又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最终传导到产品市场,所以要素市场的发展对农产品市场会产生重要影响。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证明,如果没有高效有序、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农产品市场中的供求平衡关系也会发生扭曲。

从我国农业要素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要素市场的改革进展要落后于产品市场。随着2015年放开烟叶收购价格,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经实现全部由市场形成,而与农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发育、建立和完善,还需要通过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土地市场改革需要深化。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政府通过实行“三权分置”,鼓励农村土地进行流转,促进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农民的宅基地、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尚在探索,土地要素市场化的进程还处于摸索阶段。二是金融市场亟待突破。受农民居住分散、有效抵押物缺乏等因素影响,农村金融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改革的难点所在。农业生产主体发展生产的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劳动力市场改革需要全面展开。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体制在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从总体来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农民变“市民”还存在很多障碍。四是农业科技市场有待形成。农业技术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市场发育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还面临着激励不足、推广“最后一公里”难以落地等问题。

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依托本馆自身馆藏资源、紧扣本校优势学科特色,联合学校各部门展开文化展览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每年校庆之际,均会推出馆藏珍品展览,展出馆藏的古籍以及甲骨文、青铜器等文物;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了“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针对“海洋节”“航运物流节”开展了“海洋航权史图片展”;同济大学图书馆推出同济人著作展、缤纷华夏等文化展示活动,同时还设立专门的同济博物馆,开展了敦煌壁画艺术展等一系列高质量的专业化展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针对近现代文学丰富馆藏开展“俄罗斯文学在中国”“英国文学在中国”及“意大利文学在中国”等系列活动。

望着颜副院长,鲁冰莹一脸茫然,不知何意。护士长周伟华忍不住笑道:“他说你‘甲醇’。”鲁冰莹一下子脸红到脖子根儿,她狠狠地瞪了颜副院长一眼,怒冲冲地出门而去,留下一串嘚嘚嘚的高跟鞋声。

(四)拓展国际市场

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对不同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特征、农产品竞争力差异、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也是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底线。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企业参与全球农业资源配置,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主要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进入上升通道。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出现赤字,随着2011年三大谷物均呈现净进口,粮棉油糖全面呈现净进口。二是农民收入受到影响,产业安全受到威胁。由于我国农业内部比较利益格局尚未形成,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受国家政策左右,而不是根据市场自我调节。农业国际化初期,这种运行方式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作为商品粮食基地的地区。在国家不保护的情况下,农业种植结构不及时改变,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会暂时减少。从当前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大宗农产品的储备量分析,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供求平衡,有些产品还出现了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国外低价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势必会部分替代国内农产品,在缺乏有效贸易手段的情况下,产业基础会受到严重削弱,并波及到农民的就业。三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与WTO规则矛盾日渐凸显。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中很多政策都是属于WTO规则中的“黄箱”范畴,随着财政对农业支持的逐年增加,“黄箱”政策的支持已经接近上限。2016年,美国先后对我国大米、小麦、玉米市场价格支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两次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质疑我国农业补贴“爆箱”和国营贸易配额使用问题。进口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管理为主的贸易调控机制,是我国农产品进口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国内外粮食价差较大的情况下,“挡进口”减缓了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但也造成进口配额没有足额使用,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上述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和国营贸易配额等政策的弊端将全面暴露,亟待通过改革和转型来适应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需要。

因此,土地市场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引入市场机制,在保障农业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积极探索农民对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财产权益的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需要实现新的突破,要加快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贷款体系制度,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推动致力于农村金融事业的市场力量下乡,积极探索保险和信贷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创新,建立适应中国农村特点的金融市场机制;农业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要继续深化,这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有序引导,通过发展小城镇、探索积分落户制度等方式,逐步解决城乡流动人口的就业、医疗、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农业科技市场的改革要从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的角度,以市场化的思维来促进农业科技市场的发育、形成和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内对融资租赁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法律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融资租赁业发展依据是《合同法》中“融资租赁合同”专章,但是该章对融资租赁作了原则性规范,难以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应用。据统计,2017年北、上、广、深、津5市共审理融资租赁案件8 324件,占到同期总案件的29.6%,所以国家应加快出台融资租赁相关法律,以完善市场机制。

从我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看,选择推进农业市场化的道路具有客观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农业市场化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使我国由一个粮食短缺、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粮食基本自给、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稳步迈向小康的经济大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改革深化阶段,要通过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发育健康的产品市场,完善要素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发展中介组织健全法制环境等措施,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撑。

(五)发展中介组织

农业中介组织是在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以农业某个行业或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为依托,采用市场制度安排结合方式,专门从事交易或以交易为主要功能,连接农户与市场、农户与政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种组织。农业中介组织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对增进农业市场效率、促进市场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在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市场中介组织主要包括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民专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这些中介组织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在出现国际农产品贸易争端时,世贸组织既不受理单个农户的投诉,也不直接受理政府的投诉,因此积极建立各种专业协会,培养能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的中介服务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农业中介组织还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在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作用较弱。例如,农村经纪人队伍自身建设落后,多是以个体营销为主,分工协作、联合作业的少;农民专业协会发展不平衡、运行管理不规范,政府支持力度较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多而不强,结构松散,带动农户的积极性方面还普遍缺乏。

为此,在发展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农业中介组织的扶持,创造有利于农业中介组织建设的宏观环境。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政策供给和公共物品,为农村中介组织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从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给予农业中介组织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强宣传和培训,激发农村中介组织开展农业中介服务的积极性。其次,要鼓励机制创新,推动农村中介组织多形式、多领域发展。鼓励各种类型农业中介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实现为农服务的专业化和组织化,必要时突破隶属关系、所有制和行政区划界限,使各行各业有机联合,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合力。发挥好农业中介组织在农业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粘合剂”和“润滑油”的作用。再次,要加大对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协调和指导,提高中介服务整体效能的发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中介组织的发展建设。

(六)健全法制环境

新闻的负面性和一致性价值也可以通过使用其他叙事特征来实现。萨默斯和吉布森指出,叙事是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构建的。这些标准能够实现并指导有选择地采用一系列事件或元素,而这些事件或元素源自构成该经历的各种开放的和重复出现的事件。(转引自Baker 2006:71)因果情节设置使我们能够权衡和解释事件,并将一系列命题转变为可解读的排序,以便使我们从中提炼出观点。(ibid.:67)

560 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wearing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 and frame glasses in control of child myopia

从我国目前农业市场化的实践来看,强化农业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市场法制环境至关重要。首先,良好的农村法制环境是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秩序的需要。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在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产销两旺的同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有序平稳都会面临严重威胁。其次,良好的法制环境是维护农民权益的有效途径。农民面对市场时往往实力弱小,对于侵害自身利益的行为缺乏有效保护手段,只有健全法制环境才能有效维护农民利益,稳定农民预期。再次,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法制社会的基础上,当前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任务艰巨复杂,有很多的利益关系需要调整,这就要求把法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式和重要载体,在法制轨道上推进改革,这样才能保障改革的有序稳步推进。最后,良好的法治环境也是有效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农产品及要素市场的交换和贸易,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如果国内发展农业没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将会对国内农产品及农业要素的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发展农业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加快完善农业市场法制体系,使农业市场主体在共同准则下有序竞争,有法可依。要创造良好的市场法制环境,调动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业市场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要充分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制基础,及时调整国内市场,为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挑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手段。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法制环境,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洪炼,马春艳.政府支持、市场化程度与农业技术创新效率——以中部6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

在新医改形势下,对于公立医院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公立医院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环境的要求,这就需要公立医院充分认识到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客观分析其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其经济更好的发展,这也是公立医院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2]岳振.农村“三变”:打通农业市场化道路[J].当代贵州,2017(03)

[3]周向阳,刘涵.关于中国加强农业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建设的思考[J].世界农业,2015(10)

[4]杨龙,胡世文.大都市区治理背景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5(09)

[5]石菊常.农业市场化背景下的农民组织化体系构建研究[D].广西大学,2013

[6]杨春梅,郑继兴.现代农业市场化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商论,2010(09)

如果把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嵌入”社区,老人既可以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能让子女随时探望,还可根据个人需要接受“短期入托”或“上门护理”等服务,这样是不是就让居家养老的难题迎刃而解了?这种模式,就是当下悄然兴起的社区养老。它集中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二者的优势,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盘活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在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被誉为“一碗汤距离”的养老。

[7]冯旭芳.中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与对策[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

 
宋建平
《经济师》 2018年第05期
《经济师》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