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创业导向、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机会识别

更新时间:2009-03-28

问题提出

自从米勒(Miller,2009)提出创业型企业的概念以来,企业家创业导向,即组织的决策实践、管理哲学和战略行为[1],成为创业研究领域最受瞩目的主题之一[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驱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因此激起了一批企业家的创业热情。2012—2016年,中国创投市场种子轮和天使轮的投融资占据了创投市场近50%的份额,这说明早期的创业投资非常活跃。但在经历初创期后,企业生存难度加大,两年通常是创业公司发展的分水岭;能够从成长期顺利过渡到上市或收购的企业凤毛麟角[3]。对于企业非常关键的影响变量——创业导向来说,其代表的是新企业敢于创新、冒险,行动先行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但目前较少研究关注其如何引导新企业跃过分水岭[4-5]。虽然研究表明,将创业导向与机会识别相关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更广泛地配置创业导向的新企业是否会具有更高的机会识别能力。

创业导向被描述为企业创造价值过程、实践和活动的企业姿态[6],创新、先行和风险承担是创业型企业拥有的特有品质[7-9]。以前研究指出了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7,10],然而,近些年大多数研究认为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直接线性关系过度简化了创业导向的作用[11],例如,张骁和胡丽娜(2013)认为国家发达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绩效测量方式以及研究时间点会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12]。创业研究的另一个中心主题是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导向相比,许多关于机会识别的研究一直是概念研究或案例研究[13-15]。埃克哈特和尚恩(Eckhardt & Shane,2003)认为,现行的创业理论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中机会识别的作用[13],斯晓夫等(2016)也支持创业的核心是创业机会的发现和构建的观点[16]。这一研究主题不仅突出了创业机会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新企业机会的识别和追求的重要性[8]。目前,关于两者之间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十分匮乏,维克伦德和谢普德(Wiklund & Shepherd,2003)认为利用新的和现有的知识有助于企业家发现市场机会[17],宋等人(Song et al.,2017)认为企业家观察外部世界,探索和获取业务相关信息被认为是机会识别的关键部分,企业家会利用外部知识来识别商机[8]。在中国情境下,新企业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的整合资源,通过获取多样化的知识和先行经验,以把握转瞬即逝的新兴机会,形成识别和利用新兴机会的能力[18]。可见,企业家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发掘他可以识别和利用创业机会的特定领域的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相关新兴领域知识会激起企业家的兴趣,并直接关系到其产生可能导向某种机会的识别能力。具有明确的创业导向的企业家,通过参与创业活动来促进其利用知识资源弥补企业缺陷,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绩效,并且这样的企业家知道在哪里寻找机会,以及如何更准确地识别机会的价值[19]。因此,本文将创业导向与机会识别两者联系起来,加入外部知识获取这一中介,以更好地研究两者的作用机理。

与创业机会识别的绩效后果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会识别的前期,试图阐释创业的核心是企业家的机会识别。因此,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如下:第一,丰富了以前有关创业机会识别的文献,通过研究机会识别方面的企业家创业精神,进一步引导企业家发现和构建机会。第二,通过分析企业家的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与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创业者的创业导向如何与机会识别相关联。本文认为,那些具有创业导向的企业家更可能拥有创造未来形象的动机,他们通过知识搜索,建立与创业过程相关的“知识链”,并通过社会互动促进企业家在“链条”上的机会识别。第三,通过确认企业家外部知识获取带来的积极影响,扩大有关创业文献的研究。具体来说,本文提出外部知识获取作为创业导向与机会识别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通过考虑外部知识获取行为和内部、外部组织边界知识的作用来强调新企业识别创业机会中可利用的知识的必要性,构建起创业导向—外部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逻辑。基于创业资源论和知识论,本文从认知角度研究了创业的前期过程,然后提出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机制,将企业家由创业初始引向成功创业。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创业导向

具有创业导向的企业有能力发现和利用未开发的市场机会,并拥有应对挑战的能力,以及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敢于承担风险的意愿[17],而非创业型企业则恰恰相反[4]。米勒和弗里森(Miller & Friesen,1983)在研究中指出,采取创业导向战略的企业应该具有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行性三个基本特征[4]。创新性反映了企业参与并支持可能产生新产品、新服务或新技术流程的思想、创意和创造活动的倾向;风险承担反映的是企业愿意承担大量且有风险的资源承诺的程度,即那些有合理解释的失败机会;先行性反映了抓住机会以期望未来的需求、问题或变化所必需的愿景和想象力[6]。创业导向可以让企业充分参与新兴领域的竞争,共同创造新的资源,甚至可以获得超出行业领域的新机会。

有研究认为,米勒等学者对创业导向的维度测量探讨推动了创业导向的不断发展[9]。米勒和弗里森(Miller & Friesen,1983)提出创业导向应包括创新、风险承担、先行性三个维度[4,20]。孔文和斯莱文(1989)对这种观点给予肯定,并提出创新、风险承担、先行性三维度变量的九个测量题项的测度量表[5]。拉普金和戴斯(Lumpkin & Dess,1996)对以往创业导向的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扩充,提出创新、风险承担、先行性、自治性、竞争积极性五维度的测度变量[6]。目前,“三维度论”和“五维度论”都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验证,对后续的创业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孔文和斯莱文(Covin & Slevin,1989)认为,创业导向是否始终是适合企业的战略方向,有必要深入研究创业导向不同维度与业绩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考察不同类型的创业导向的作用影响[5]。依据这样的思路,本文参照孔文和斯莱文提出的三维度变量,分别分析其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

()创业机会识别

创业机会识别是发生在创业初始点到完全成熟阶段的一种创业活动[8],创业机会是指形成新的手段、新的目标或者新的手段—目标的关系,以达到引入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新的组织方式的可能性[13],机会识别是企业家发现创业的重要一步,因为它可以触发企业家创业精神,从机会本身创造开发机会的进程。创业机会是为推出“新的或改进的供需组合”的计划行动方式,可以为缓解市场供求失衡提供解决方案[21],其包括塑造机会识别和可行性的信念。创业机会识别是企业认知一个好的创意并将其转化为增加社会价值和产生回报的业务概念的能力[22],机会的识别需要经历准备、洞察、孵化创意的发现阶段和评价、计划的构建阶段,发现、评估和利用机会是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有关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中,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概念解释:一是采用客观存在论的方式发现创业机会;二是采用构建论的方式构造创业机会[16],两种方式都强调企业家的机会识别能力,企业家可以以此发现并创造新的机会来解决市场问题。

创业机会不仅由现存市场的外部冲击所形成,也受到创业者的创造性想象以及内生行动等内在因素的影响[23]。机会发现视角强调机会是客观存在的,机会可能是通过感知未被利用的或创造性的资源组合,发现满足市场需求和特定资源匹配的机会。创业者所经历的客观环境,都会在创业者身上留下创业印迹,影响着其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16],而且对已存信息的搜索,导致了创业者和非创业者区别和开发机会的差异[24]。机会构建视角强调机会是可以创造的,创造符合市场需求与资源匹配的创业理念必须在逻辑上遵循对资源和需求的平衡,通过对市场的迭代思考,重新定向或重组资源,以创建优于当前形式的商业理念。创业机会的出现是创业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他们所进行的实践的能力以及创业者创造性想象的能力[16]。本文认为创业机会并不是完全由于对环境的外生性而形成的,通过寻求创造经济财富的内生行为也会创造机会,随着机会创造过程的开始,行为者参与以前他们所面临的机会性质相关的活动,逐渐形成对于利用这些机会的资源和能力的理解。本文认同德蒂安和钱德勒(De Tienne & Chandler,2007)[25]的观点,即机会识别应该是机会发现和机会创造的综合。

()创业导向与创业机会识别

创业导向是一种以创新、先行和风险承担为特征战略导向,其体现了企业决策风格、决策方法以及具体行为的创业特性[12],特别是为面向寻求市场机会的人提供了决策基础。创业导向有助于提升创业者比非创业者找到更多的机会和识别更好的机会的能力,使创业者能够认识到机会和价值存在,并对他们的行事有推动作用。创新性反映了企业参与和支持新创意和新想法的程度,从而改变已有企业的实践和技术[12]。熊彼特(Schumpeter,1934、1942)概述了创新的经济过程,当现有的市场结构受到引进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创造性破坏”时,一些企业将现有资源从中转移并与新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造新的企业发展[26-27]。创新是创业导向的关键活动周期,“新组合”的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动态演变,促使企业家去发掘潜在的新企业创造机会。先行性则是企业预测市场未来寻求的必备条件,具有先行性的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抓住新出现的机会,抢占细分市场[12]。克瑞斯等(Kreiser et al.,2010)认为,先行性的重点在于追求环境中潜在的机会,采取相应的行动,主动竞争,通过组织企业的所有资源来实现具体的目标和任务[28]。先行优势作为利用市场机会的最佳策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创业者通过预测和追求新的机会,掌握参与新兴市场的主动权,从而可以捕获到非创业者无法察觉到的新企业创造机会。因此,创业者更多的将创业导向与机会识别相关联,而非创业者则更少关注市场存在的隐性机会。风险承担反映了企业愿意在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项目或业务中投入较多资源的程度,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能够创造卓越的绩效[12]。认为创业企业在市场获得足够的回报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企业应采取的进入模式的不确定性,愿意脱离传统路径实施新举措的昂贵成本,以及他们将面临的同行业的竞争等,需要企业家具有冒险精神[29]。创业风险是企业家愿意承担大量且有风险的资源承诺的程度,即有合理机会造成可能失败的一类人,但具有创业风险导向的企业需要通过承担风险和资源承诺,来抓住市场机会获取回报。

创业的核心在于创业机会,是创业者对于创业机会的认知、理解与把握[12]。由于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的迅速变化以及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越来越依赖新的生存和成功机会[30],创业导向有助于企业寻求形成新的手段、目的或手段—目的关系,实现引入新的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新组合的目的[13]。胡望斌和张玉利(2011)认为,新企业缺乏成熟企业拥有的资源获取、市场掌控等优势,它们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引入创业导向战略通过不断创新、超前行动等多个不同方面来加强它的积极和革新行为[9]。创业导向是企业家的特色工具,他们通过搜索新领域不同业务或服务的机会,有针对性地追踪创业的来源及其变化,从创业导向的战略选择、组织属性和环境特征根源中,识别和开发隐藏在市场进程中的创业机会。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创业导向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

资源论和战略理论认为,企业是独特资源、能力和知识的集合体,新企业如何获取外部资源和利用可用资源采取及时决策和行动的行为对新企业绩效很重要[9]。事实上,具有高水平创业导向的企业在新市场领域更具创新性和先行性,它们从风险更高的市场中发现机会,持这种倾向的企业希望利用不同学习模式获取外部知识以提高其竞争优势。李等人(Li et al.,2011)通过对经销商创业导向和制造商—经销商供应链的研究发现,经销商合作伙伴的创业导向,影响供应链的整体创业倾向和市场反应能力,并且这种特定创业导向作为外部资源对建立这种二元学习模式(制造商通过经销商进行外部知识获取)很重要[31]。由于合作伙伴的企业家创业导向影响了竞争关系的潜在利益,因此,合作伙伴的创业经验可以帮助改变其知识获取的效率。取向行动模式表明,虽然明确的导向是预期目标的关键,但必须采取适当行动来实现目标[32],由于企业家在决策的多个层面不可能没有无可争辩的战略导向问题,因此,他们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行业外部,以探索外部来源的实践知识,以此帮助企业家能够延伸技能发展和提升市场洞察力来减少创业逆境[8]

组织通过外部搜索过程收集的信息越多,识别环境变化的选择越多,企业的绩效也就更好。维克伦德和谢普德(Wiklund & Shepherd,2003)认为,创业导向增强了外部市场和技术知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7]。具有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精神的企业增强了将知识资源捆绑在绩效上的积极影响[17],创业导向将企业的未来蓝图转向企业家精神,结合企业内部资本和外部市场资源,建立引导新知识内化的模式和流程,通过获取有关信息来改善组织长期计划。随着企业家创业导向程度的增加,企业变得越来越敢于承担风险,为了满足创新性和先行性的需求,他们需要从伙伴企业那里获取知识以弥补自身的短缺[33],奥根和巴伦(Ozgen & Baron,2007)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会接触不仅可以为企业家提供可用于识别机会的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家的表现水平[34]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创业导向对外部知识获取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外部知识获取被认为是业务绩效的重要预测因素,特别是对于新企业,与探索和获取业务信息相关的创业活动被认为是机会识别的关键部分[8]。以前的研究表明,积累的知识有助于企业家识别机会。例如,先验知识是企业家对特定主题的经验知识的积累,创造了企业家独特的“知识走廊”,能够提升企业家对新信息的价值认知,有助于企业家识别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35-36]。组织学习是企业家通过配置资源来利用在业务中获得知识的战略规划能力,组织学习可能会增加企业家识别机会,并创建一个组织来实践机会的可能性[22]。本研究强调知识对企业家机会认知的重要性,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知识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本,是实现有利创业成果的主要资源[37],特别是在早期的创业发展阶段。根据知识性质的不同,将外部知识获取分为市场知识获取和技术知识获取两种模式[38]。帕克等(Park et al.,2009)认为,与客户的接触点可以成为新产品创意产生及其设计的重要信息来源,市场知识获取有助于提升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和商业化进程[39]。市场具有开放性、变幻莫测、信息不对称等特征,因此,企业家与合作伙伴持续接触能保证获取市场新信息,特别是一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机会。技术知识反映了企业家拥有的与其业务相关的产品、技术或流程的知识,技术知识的获取和发展很重要[40],因为它涉及企业家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能力[41]。耿紫珍等(2012)认为技术知识通常可以通过技术外购、合作研发等途径从外部环境获取[38],技术知识能够促进企业家通过快速的产品开发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推动企业家跟上与创业风险相关的技术变革。

市场知识对创业和创新至关重要[36,42]。市场知识反映了企业家拥有的关于潜在客户、分销渠道以及与其业务相关的市场功能的知识程度,快节奏、动态性和破坏性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家做出适当的响应。伯格等(Burgers et al.,2008)在研究中发现,新企业往往忽视市场知识,这可能会对新企业的成功商业化产生负面影响[40]。市场知识为企业家提供了能够满足服务客户需求的能力,因为它能够洞察客户的偏好,有效的分销渠道和制造流程[42]。技术知识反映了企业家拥有的与其业务相关的产品、技术或流程的知识程度[40],技术知识的获取和利用十分重要,因为它涉及企业家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能力[42],通过快速的产品开发来帮助他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的能力[40],及时了解与风险绩效相关的技术变革的能力[43]。技术知识丰富的企业家应该更有能力利用技术知识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吸引客户,并且可以更快地实施回应竞争对手的行为。新企业创建需要企业家发现市场中消费者需求与竞争者变动之间未契合的部分,通过发掘市场中更多的潜在价值来驱动企业家进行价值创造,而且蕴藏高度风险、高流转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市场环境,更能促使优秀的企业家用敏锐的商业嗅觉寻觅市场形势的变化。尚恩和文卡塔拉曼(Shane & Venkataraman,2000)认为,获得市场知识使企业家能够评估哪些市场进入,以及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来解决其中的问题[36]。因此,拥有市场知识企业既可以增强新企业开发产品/服务的创新能力,也能更好地识别进入市场新领域的机会。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外部知识获取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H4:市场知识获取比技术知识获取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更突出。

传统的假设认为创业导向导致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从而进行创业。本文认为这种关系是不完整的,创业导向对创新、先行性和风险的配置不仅能直接导致创业机会识别,而且还需要通过外部知识获取的能力来调控。基于假设H2和假设H3的分析,本文认为,必须测试外部知识获取的间接关系来说明创业导向如何促进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导向的实施过程就是机会的识别和开发过程,在识别和开发机会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资源需求,企业在创业导向的驱动下努力获取所需资源,将资源和机会两个重要因素相结合,以成功识别和开发新机会[44]。新企业家往往在经营经验和知识方面落后于成熟企业家,但具有创新性、先行性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与其他组织和团体成员进行积极互动,企业家认知和行为就会产生创业机会[45],企业从组织和团体中获得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即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46],因此,在新企业创建初期,外部知识获取至关重要。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就是指根据不同用户的质量需要和数量标准向用户提供用电能力的度量包括安全性和充裕性。研究电气设备可靠性的目的就是评估电气设备中等子系统中不同的可靠性指标。根据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特点分别评估各自或不同组合的可靠性,进而提出了系统概率充分性和概率稳定性综合评估。本文主要分析了继电保护所涉可靠性技术问题,尤其是在高压电气设备的应用中,如何充分利用继电保护作用,尽量避免一些不利的操作,减少因错误的操作而引起的损失,从而保证整个电气设备的顺利运行。

当关键工序的类型为块首工序或块尾工序时,如图10a所示,将块首工序后移至工序块其他工序以及同机器其他工序之后,将块尾工序前移至工序块其他工序以及同机器其他工序之前,不一定满足式(3)。

机会识别不仅限于先行的创业者经验和创业者的自我效能,这是一个创业学习的迭代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深入了解市场、获取和利用新信息,在战略导向的引导下逐步创建新企业。王希泉等(2014)认为创业通常来自于创业者的信念,这些信念称之为心智模式,这种心智模式是一种创业导向活动,且具有主观性,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可以有利于企业获取和利用新的知识并发现机会[47]。艾迪次维利等(Ardichvili et al.,2003)认为具有某些类型知识的企业家比没有这种知识的企业家更有可能识别机会,具体来说,企业拥有的一般和特殊的行业知识、先验市场知识、客户先验知识和利用市场获取的知识的方法将会增加成功创业机会识别的可能性[48]。综合来看,创业导向,一方面通过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的配置直接引导企业家识别创业机会;另一方面也通过获取外部知识为新产品和服务开发输送“知识原料”,将隐性的战略导向知识转化成可供企业家识别创业机会的可利用性知识。

  

图1 概念模型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

H5: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导向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由此,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图 1 所示。

研究设计

()样本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的量表主要来自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成熟量表,经过多轮翻译和回译,并根据中文表述习惯在措辞上进行修正,从而有效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正式调查之前,邀请3名创业领域教授进行了深入访谈,然后对问卷再次进行回译和审改,按照他们的意见对问卷进行相应调整。之后,问卷根据对1家技术型新创企业的公司总经理、RD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的采访,对测量问卷的内容进行再次修改,最后得到完整的研究测量量表。

锁骨远端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25%,NeerⅡB型骨折伴有喙锁韧带损伤、骨折不稳定,保守治疗骨折不愈合率高,常导致慢性肩痛、功能障碍等,故需手术治疗[1]。传统钩钢板手术虽能提高骨折愈合率,但其术后并发症多[2];近年解剖锁定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3],但也发生一些内固定失败病例。因此一些学者[4,5]认为解剖锁定板还需附加缝线、带线锚钉或喙锁螺钉等喙锁固定以增加其稳定性。本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2016年本科采用钩钢板和解剖锁定板联合喙锁缝线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病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变量测量

本研究测量指标采用李克特(Likert)7级量表编制,1 表示为非常不同意,7 表示为非常同意。

1.创业导向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大约历时4个月,问卷包括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发放对象包括北京工商大学MBA创业学员、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新企业。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本研究样本的选择标准为:(1)原生型创业企业,而不是某家公司的附属部分[49];(2)创业企业至今经营年限低于8年[50]。共发放问卷600份,最终收回问卷的样本为306份,其中实地调研和当面访问得到的纸质问卷182份,通过电子邮箱访问得到的电子问卷124份。排除数据缺失严重和明显逻辑有歧义的问卷之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46份,有效回收率41%,符合提出的高于20%的企业调研回收率。对调查问卷涉及的样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如下:企业年龄方面,划分为小于 3年、3~5年、6~8年,分别占总体31.8%、38.4%和29.8%;企业规模方面,划分为小于50人、 50~100人、 101~200人、大于200人,分别占总体45.1%、24.9%、16.2%和13.9%;行业类型方面,划分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占总体30.1%、14.7%、25.1%、10.1%和19.9%。

参考孔文和斯莱文(1989)[5]的研究,从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三个维度共9个题项对创业导向进行测量。创新性包括3个题项,如企业更强调研发、技术领先和创新等。先行性包括3个题项,如同行竞争中,通常是企业先采取行动,之后竞争对手再跟进或回应等。风险承担包括3个题项,如倾向于选择高回报,但风险很大的项目等。

2.外部知识获取

参考宋等人(2017)[8]、麦克乐维等(McKelvie et al.,2008)[51]、耿紫珍等(2012)[38]的研究,从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两个维度共7个问题对外部知识获取进行测量。技术知识获取包括3个题项,如企业向合作者学习新产品及服务研发技术等。市场知识获取包括4个题项,如企业获得了如何运作市场的新知识等。

3.创业机会识别

在汽车行业,市场与客户大数据已成为汽车经销商竞争和业务转型的核心战略资源,多元化营销获客、运用新技术洞察客户偏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都是汽车市场尚待挖掘的数字宝矿。

本研究选取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将企业年龄用企业实际注册时间表示,将企业规模用实际员工人数表示,将行业划分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服务业和其他行业,控制变量运用虚拟变量来代表。

表3的层级回归结果显示:(1)模型M6与模型M5相比,模型M6在固定控制变量的影响后,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164,P<0.01;β=0.215,P<0.001;β=0.249,P<0.001),且能够额外解释高达22.3%(ΔR2=0.223)的创业机会识别变异,假设H1得到数据支持。(2)与模型M1和模型M2相比,模型M3和模型M4在固定控制变量的影响后,模型M3中,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165,P<0.01;β=0.207,P<0.001;β=0.316,P<0.001),且可以额外解释27.0%(ΔR2=0.270)的技术知识获取变异,模型M4中,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160,P<0.01;β=0.173,P<0.01;β=0.283,P<0.001),且可以额外解释21.6%(ΔR2=0.216)的市场知识获取变异,假设H2得到数据支持。(3)与模型M6相比,模型M7和模型M8在固定控制变量和创业导向的影响后,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167,P<0.01;β=0.210,P<0.001),且能够额外解释2%(ΔR2=0.020)和3.4%(ΔR2=0.034)的企业绩效变异,假设H3得到支持。

在MIDAS/GTS中,坡体的剪应变是反映坡体变形破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坡体变形破坏位置的主要依据.图8、图9分别为双排桩支护前Ⅱ-Ⅱ剖面X、Y方向的剪应变云图,图10、图11分别为采用双排桩支护后Ⅱ-Ⅱ剖面X、Y方向的剪应变云图.

参考格雷瓜尔等(Gregoire et al.,2010)[52]、张秀娥等(2017)[53]的研究,采用5个题项对创业机会识别进行测量,如企业的业务项目可以用来解决目标市场的问题等。

思考 要求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关键要辨识点M的运动路径.关注到点M为Rt△OPQ和Rt△CPQ的公共斜边PQ的中点,连结OM、CM,则有不难得到,随着点P、Q的运动,点M始终在线段CO的垂直平分线上运动.所以,在原题中,易得点M的运动轨迹为从AC中点到BC中点的一条线段,其长度为1.

研究结果分析

()信度效度检验

首先,本文对每一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和创业机会识别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55、0.822、0.808、0.825、0.854、0.840,相关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均大于0.7,表明本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

其次,本文进行效度检验,对概念模型的6个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六因子相较于其他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各项指标均达到模型拟合的评价标准,因此,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6个变量因子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下一步的假设检验是合理的。

 

表1 区分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

  

模型χ2dfχ2/dfCFIGFIIFIRMSEA六因子模型395.601742.2740.970.900.970.061五因子模型515.031812.8450.890.870.890.073四因子模型735.951843.9990.820.820.820.093三因子模型1024.991865.5110.720.750.720.114两因子模型1211.061886.4420.670.720.660.126单因子模型1526.451898.0760.560.660.560.143

注:六因子: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五因子模型: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四因子模型: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三因子模型: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两因子模型: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单因子模型: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判别效度方面,本研究通过比较每个潜变量的AVE平方根值与其他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来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本研究中各潜变量(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的 AVE平方根值均大于与其他变量相关系数,表明本研究各潜在变量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

 

表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变量1234567891创新性0.7162先行性0.482**0.7173风险承担0.314**0.463**0.7674技术知识获取0.362**0.370**0.426**0.7825市场知识获取0.330**0.322**0.383**0.405**0.7716创业机会识别0.346**0.362**0.358**0.368**0.383**0.7157企业年龄-0.001-0.029-0.023-0.088-0.055-0.048—8企业规模0.009-0.0490.021-0.0360.008-0.010-0.028—9行业类型0.0300.046-0.047-0.067-0.0740.013-0.029-0.029—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角线粗体值为AVE平方根。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考虑到创业导向(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外部知识获取(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和创业机会识别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本研究对这三个构念的数据进行了Harman单因素检验。具体做法是把所有变量放到一个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检验未旋转的因子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因子分析析出六个因子,解释了总变量的72.350%,其中因子1解释了32.194%,表明未有单一因子解释绝大部分的变量。

()假设检验

4.控制变量

 

表3 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类型外部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M1M2M3M4M5M6M7M8控制变量企业年龄-0.091-0.057-0.078-0.045-0.048-0.035-0.022-0.026(-1.702)(-1.057)(-1.696)(-0.946)(-0.879)(-0.740)(-0.472)(-0.552)企业规模-0.0400.004-0.0380.006-0.011-0.0060.001-0.008(-0.751)(0.076)(-0.822)(0.116)(-0.196)(-0.136)(-0.004)(-0.163)行业类型-0.070-0.076-0.069-0.0750.0120.0090.0210.025(-1.310)(-1.406)(-1.505)(-1.556)(0.215)(0.189)(0.434)(0.524)自变量创新性0.165**0.160**0.164**0.137**0.131**(3.075)(2.850)(2.936)(2.437)(2.360)先行性0.207***0.173**0.215***0.181***0.179***(3.893)(3.129)(3.901)(3.242)(3.266)风险承担0.316***0.283***0.249***0.197***0.190***(6.453)(5.559)(4.895)(3.685)(3.646)中介变量技术知识获取0.167**(2.988)市场知识获取0.210***(3.945)R20.0140.0090.2840.2250.0030.2260.2460.260ΔR20.270***0.216***0.223***0.020*0.034*F值1.6431.01022.417***16.392***0.28716.483***15.734***16.959***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所有系数均为标准化系数,括号中的数值为t值。

首先,本文运用Baron-Kenny层次回归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层次回归步骤如下:(1)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显著;(2)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关系显著;(3)在控制自变量后,中介变量仍能显著影响因变量;(4)当加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显著水平明显下降。在第四个条件中,如果自变量的关系从显著变为不显著水平,则称完全中介作用;如果两者的关系显著水平明显减弱,但依然显著,则称部分中介作用。对比模型M7、模型M8和模型M6,创业导向的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维度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但与模型M6相比,三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有所下降。创新性、先行性和风险承担从模型M6的β=0.164、0.215、0.249下降到模型M7的β=0.137、0.181、0.197和模型M8的β=0.131、0.179、0.190,显著性水平无明显变化,这种回归系数的显著减小表明,加入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这个变量后,创业导向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正向影响显著性降低,因此,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在创业导向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4得到数据支持。

其次,为了进一步检验中介作用效应值的大小,本文运用Process插件进行Bootstrap再抽样技术来估计外部知识获取的间接效应。Bootstrap样本量选择2 000,置信区间设定95%,Bootstrap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创新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路径中,技术知识获取在创新性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中,中介作用大小为0.07,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上,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LLCI=0.03,ULCI=0.14)不包括0;市场知识获取在创新性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中,中介作用大小为0.08,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上,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LLCI=0.04,ULCI=0.14)不包括0;总间接效应显著差异的置信区间(LLCI=-0.08,ULCI=0.08)包含0,在创新性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市场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强于技术知识获取。同样,在先行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路径中,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中介效应置信区间(LLCI=0.03,ULCI=0.13;LLCI=0.04,ULCI=0.14)不包括0,在先行性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市场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强于技术知识获取(LLCI=-0.08,ULCI=0.07);在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路径中,技术知识获取和市场知识获取中介效应置信区间(LLCI=0.03,ULCI=0.15;LLCI=0.04,ULCI=0.16)不包括0,在风险承担性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市场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强于技术知识获取(LLCI=-0.10,ULCI=0.08)。研究发现,在创业导向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中,市场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强于技术知识获取,假设4得到支持。

 

表4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分析结果

  

Bootstrapping估计值置信区间创新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总间接效应0.15[0.08,0.23]通过技术知识获取的间接效应0.07[0.03,0.14]通过市场知识获取的间接效应0.08[0.04,0.14]总间接效应差异-0.01[-0.08,0.08]先行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总间接效应0.15[0.09,0.23]通过技术知识获取的间接效应0.07[0.03,0.13]通过市场知识获取的间接效应0.08[0.04,0.14]总间接效应差异-0.01[-0.08,0.07]风险承担性→技术知识获取/市场知识获取→创业机会识别总间接效应0.17[0.11,0.27]通过技术知识获取的间接效应0.08[0.03,0.15]通过市场知识获取的间接效应0.09[0.04,0.16]总间接效应差异-0.01[-0.10.0.08]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理论模型,论证了创业导向、外部知识获取如何影响新企业的机会识别。基于246份新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对新企业的机会识别和外部知识获取均具有积极影响;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导向和新企业的机会识别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市场知识获取比技术知识获取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更突出。

本次研究中,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早期急性心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从本次研究还可以看到,38例在发病后6 h之内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其血管再通率要显著高于22例发病6~12 h进行治疗的患者,这一结果表明,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越早,其血管再通成功率也越高,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及早进行治疗。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具体体现在:

第一,本文的研究表明,具有创业导向的新企业能通过配置三方面(创新性、先行性、风险承担)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创新性反映了新企业支持新思想、新方法、实践和创造新过程的倾向,积极性展现了新企业对市场上未来需求的行为态度,创造与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风险承担意愿高的新企业甘心为风险成本高的项目投入大量资源[6,17]。 这意味着具有创业导向的企业更具前瞻性眼光,积极地利用新兴市场机遇摆脱企业传统保守的束缚,愿意将资源投入到未知的项目中去,而这样的企业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现机会上,从竞争激烈的市场夹缝中获取发展机会。而且,具有创业导向的新企业也依赖从外部获取知识来激发其机会识别能力。具体来说,敢于冒险和创新的企业家认为从企业外部获得的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至关重要,看似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其实蕴藏着价值创造的隐性知识,现行企业家能够捕捉潜在的商机,并且技术知识可以导致新企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外部知识能够优化新企业创新创造能力。本研究实证检验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创业导向的核心理念,即新企业创新、先行、冒险的意愿增强了其积极获取知识资源的行为。

[1]IRELAND R D,COVIN J G,KURATKO D F.Conceptualizing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y[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1):19-46.

第二,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家追求的是以长期生存为导向,而不是以创建为目的,他们需要从企业外部搜索具体的、有价值的知识而不是一般信息,此外,他们还在寻求解决他们迫切需要的信息,以及搜寻解决即将到来问题的防御措施和规划组织成功的方法。外部知识获取有助于企业家知识的结构化构建和价值传递,创业知识意味着企业家在开发和发展创业型企业过程中使用的概念、技能和信息,采用创业知识有利于企业家认识创业导向在外部知识获取和创业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积极发现并识别企业外部信息中潜在的机会。本研究证实了市场知识获取比技术知识获取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更突出这一假设,市场知识获取有助于扩大企业的信息搜索范围,超越现有客户或市场,从新兴市场发掘新信息可能会为企业家创业提供新的机会。此外,通过将潜在市场的知识利用到对现有细分市场的深刻理解,企业可以发现未来的市场趋势,并相应地进行投资探索,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构建新的机会。本文认为,当一家企业以技术或专业知识的形式进入了某一行业领域时,其对于企业未来的规划就倾向于在现有的专业领域获取更多的市场知识去开展活动,无法获取前沿的市场新信息,可能导致企业无法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也不能更好地预计客户的需求变化,因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可能隐藏着可被企业家识别的创业机会。

第三,明晰了创业导向、外部知识获取和新企业机会识别之间的作用机制。已有研究分别讨论了创业导向与机会识别和创业导向与外部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将创业导向对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和其对创业结果的影响相对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在理论上无法形成有效统一的观点。因此,本研究通过验证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导向和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解释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对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补充。此外,本研究也丰富了现有文献对机会识别这一市场环境无形信息发现和构建的理解,对于具有较高创业导向的企业家来说,他们倾向获取和利用丰富的知识,以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商业机会。

()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果在理论上揭示了创业导向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以及外部知识获取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论文的研究结果应服务于研究目的,即本文的研究主题“更广泛地配置创业导向的新企业是否会具有更高的机会识别能力”,因而本文的研究对企业家识别创业机会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一,新企业应该通过利用创业导向来实现创业成功。因此,为了找到创业机会并开发这些机会,企业家需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采取积极的行动姿态,开展创新活动,敢于承担合理失败的成本,提升企业真正的创新能力。本文认为,创业导向帮助解决了尚恩和文卡塔拉曼(Shane & Venkataraman,2000)提出创业研究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即为什么、何时以及如何(1)使创造商品和服务的机会成立;(2)使自己而不是别人发现和利用这些机会;(3)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利用创业机会[36]。具有主动精神的新企业倾向比竞争对手先行发现机会,从而较早地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他们敢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冒险求创新,相较于稳定型企业,他们更喜欢采用不同方式挖掘新兴市场机会,通过突破式创新开发新的市场商机。

第二,新企业应该重视创业实践中机会识别对机会开发、机会构建等其他创业行为的先导作用。机会识别的能力比构建机会对于企业家理解创业更重要,机会识别涉及当企业察觉到知识缺口或缺陷问题时解决问题的制定方式,因此企业家有强烈的冲动来寻求问题处理的先行机遇,因为通过识别机会能够帮助新企业辨别哪些机会是有效的,有效的创业机会能够影响创业成功。具有机会认知能力的企业家是理性和知情的,企业家可以比较不同机会的资源成本,计算与其成功创业相关的成本,并确定在外部市场上利用战略资产的机会。机会识别是企业家评估、判断或涉及创业和成长决策的一种认知结构,认知方法有助于增强企业家创业动机和决策能力,树立企业家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心,创造更加优异的企业绩效。

第三,新企业应该意识到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导向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重要性。企业家必须在管理知识流程中发挥创业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进入新兴领域,通过利用市场中的商机信息和专业化的技术知识,促进知识创造的动态发展。企业通过理解隐性和显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换来获取可利用的知识,培养一个有利发现机会的环境,并通过知识结构化过程的实践来阐述和体现知识的价值。新企业要维持生存能力,发展和强大竞争地位,从业务接触或社会网络中获取充足的知识是很必要的,获得市场知识、技术知识以及客户需求知识能够增加新企业对潜在机会的认识,促进构建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局限性

本研究验证了假设,但受条件限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本研究收集的是横截面数据,横截面数据使研究者能够在一个特定时间点内分析企业的行为,而不是一段时间,不能对模型中的纵向关系进行强有力的验证,因为新企业(创建时间小于8年)在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的发展状况不一样,影响因素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行追踪访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企业创业初期的变化趋势;第二,由于创业过程受到外界环境的高度影响,环境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均对创业导向和机会识别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加入环境这一变量,探讨何种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家发现机会,从而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第三,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和知识基础论探讨创业机会识别,然而,其他因素如社会网络、学习导向、认知模式等都可能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因此未来研究值得进一步调查创业机会识别的前因变量,构建多构念结构模型。

停了一会儿,杨小水重新仰起头。我把陶水旺分成几块,埋在院子里。院子里突然起了新土,我怕人起疑,还顺手把院子西头的无花果也移了过来。梁波涛回来问起来,我说无花果在西头不得日头,早就想移了。果然,那一年的无花果结得特别多,压得树枝都弯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无花果,那都是陶水旺的身体沤成的肥料滋养的啊。

(2) 与以往注浆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模型不受裂隙面产状的影响,可以定量确定任一倾斜裂隙在浆液扩散区内的注浆压力与注浆时间和浆液扩散距离的关系,进一步拓宽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

[2]WALES W,MONSEN E,MCKELVIE A.The organizational pervasivenes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1,35(5):895-923.

[3]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创业辅导培训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EB/OL].[2017-06-22].http://report.iresearch.cn/ report/201706/3011.shtml.

参考文献

[4]MILLER D,FRIESEN P.Strategy-making and Environment:the third link[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3,4(3):221-235.

[5]COVIN J G,SLEVIN D 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75-87.

[6]LUMPKIN G T,DESS G 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135-172.

[7]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70-791.

[8]SONG G,MIN S,LEE S,et al.The effects of network reliance o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7(C),117:98-107.

进而,从同一角度也可很好地理解这样一个建议:“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24]因为,作为一线教师,就只有采取这一立场,面对多变的指导思想才不会无所适从,并切实避免这样一个现象,即是忙了一辈子却不知道忙了什么,乃至一再地重复别人的错误,却没有任何真正的进步.

在心理近距离的基础上,同赠送式促销匹配的本质、利润能够更快地嵌入购买者的思想中,所以赠送式促销对当前今后购买力的作用远远高于未来购买力的作用。在心理远距离的基础上,同价格促销匹配的本质、利润、质量能够更快地嵌入购买者的思想中,这些特征将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价格促销对未来购买力的作用远远高于当前今后购买力的作用。

[9]胡望斌,张玉利.新企业创业导向转化为绩效的新企业能力: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83-95.

[10]WALES W J,GUPTA V K,MOUSA F T.Empirical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n assessment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13,31(4):357-383.

[11]ANDERSEN J.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EO-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and Research,2010,16(4):309-328.

[12]张骁,胡丽娜.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关系的边界条件研究——基于元分析技术的探索[J].管理世界,2013(6):99-110,188.

[13]ECKHARDT J,SHANE S.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333-349.

1.畜禽产品市场软件、硬件建设严重滞后。软件建设主要包括管理、信息、保护、技术。管理不规范,市场信息不灵,市场不稳造成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技术上只重视生产环节的技术推广,而对加工、储运及销售技术力度不够。

[14]DE CAROLIS D M,SAPARITO P.Social capital,cognition,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a theoretical framework[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6,30(1):41-56.

[15]ALVAREZ S A,YOUNG S L,WOOLLEY J L.Opportunities and institutions:a co-creation story of the king crab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5,30(1):95-112.

[16]斯晓夫,王颂,傅颖.创业机会从何而来:发现,构建还是发现+构建?——创业机会的理论前沿研究[J].管理世界,2016(3):115-127.

[17]WIKLUND J,SHEPHERD D.Knowledge-based resources,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3):1307-1314.

[18]郭润萍.手段导向、知识获取与新企业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6(3):13-23.

无论是从胎儿到成人,从生食到高汤,还是从促进消化到潜在地降低盐、糖摄入所引发的慢性病……鲜味一直陪伴在你我左右,无需恐鲜拒鲜。

[19]LI Y H,HUANG J W,TSAI M T.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role of knowledge creation proces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8(4):440-449.

[20]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70-791.

[21]GREGOIRE D A,SHEPHERD D A,LAMBERT L S.Measuring opportunity-recognition beliefs illustrating and validating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10,13(1):114-145.

[22]LUMPKIN G T,LICHTENSTEIN B B.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he opportunity-recognition proces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451-472.

[23]张红,葛宝山.创业机会识别研究现状述评及整合模型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4):15-24,46.

[24]WOOD M S,PEARSON J M.Taken on faith? The impact of uncertainty,knowledge relatedness,and richness of inform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exploitation[J].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9,16(2):117-130.

[25]DE TIENNE D R,CHANDLER G N.The role of gender in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31(3):365-386.

[26]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27]SCHUMPETER J A.Capitalism,socialism,and democracy[M].New York:Harper & Brothers,1942.

[28]KREISER P M,MARINO L D,DICKSON P,et al.Cultural influences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the impa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risk taking and proactiveness in SM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0,34(5):959-983.

[29]DAI L,MAKSIMOV V,GILBERT B A,et a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cope:the differential roles of innovativeness,proactiveness,and risk-taking[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29(4):511-524.

[30]GUO H,SU Z,AHLSTROM D.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the effects of exploratory orientation,opportunity recognition,and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in an emerging economy[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6,33(2):533-549.

[31]LI Y,LIU Y,LIU H.Co-opetition,distributor’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manufacturer’s knowledge acquisition: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1,29(1-2):128-142.

[32]KETCHEN D J,HULT T G M,SLATER S F.Toward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9):961-964.

[33]林向红,王龙伟,陈浩然.企业家导向、外部知识获取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基于两种技术差异情景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0):64-67.

[34]OZGEN E,BARON R A.Soc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effects of mentors industry networks and professional forum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2):174-192.

[35]冯海红,曲婉,孙启新.企业家先验知识、治理模式与创新策略选择[J].科研管理,2015,36(10):66-76.

[36]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217-226.

[37]SULLIVAN D M,MARVEL M R.Knowledge acquisition,network reliance,and early-stage technology venture outcom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6):1169-1193.

[38]耿紫珍,刘新梅,杨晨辉.战略导向、外部知识获取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12(4):15-27.

[39]PARK B I,WHITELOCK J,GIROUD A.Acquisition of marketing knowledg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IJVs:the role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parents[J].Management Decision,2009,47(8):1340-1356.

[40]BURGERS J H,VAN DEN BOSCH F A J,VOLBERDA H W.Why 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projects fail:coping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technological and market knowledge[J].Long Range Planning,2008,41(1):55-73.

[41]CLARYSSE B,WRIGHT M,VAN DE VELDE E.Entrepreneurial origin,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nd the growth of spin-off compan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6):1420-1442.

[42]DANNEELS E.The dynamic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firm compete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12):1095-1121.

[43]NEVES S M,DA SILVA C E S,SALOMON V A P,et al.Risk management in software projects through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iques:cases in Brazilian incubated technology-based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4,32(1):125-138.

[44]蔡莉,朱秀梅,刘预.创业导向对新企业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4):601-609.

[45]WOOD M S,MCKINLEY W.The prod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0,4(1):66-84.

[46]LI Y,WEI Z,LIU Y.Strategic orientations,knowledge acquisition,and firm performance:the perspective of the vendor in cross-border outsourc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47(8):1457-1482.

[47]王希泉,申俊龙,墨绍山.中小企业创业导向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获取与整合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4(4):92-97.

[48]ARDICHVILI A,CARDOZO R,RAY 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1):105-123.

[49]彭伟,符正平.联盟网络、资源整合与高科技新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5(3):26-37

[50]ZAHRA S A.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a critique and extens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3,17(4):5-21.

[51]MCKELVIE A,WIKLUND J,BENNETT L.Mod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innovation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an examination of new firms[C].Massachusetts:Babson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 (BCERC),2008.

[52]GREGOIRE D A,SHEPHERD D A,LAMBERT L S.Measuring opportunity-recognition beliefs:illustrating and validating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10,13(1):114-145.

[53]张秀娥,祁伟宏,李泽卉.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是被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419-427.

 
孙永波,丁沂昕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年第05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