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如何预防破伤风

更新时间:2009-03-28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潜在致命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均可发现它的存在,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是外伤、烧烫伤和不洁接生的新生儿,手术器械消毒不严也较为常见。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该病的病死率在全球范围仍高达30%~50%,在美国约为11%。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死亡率约为7.5%,大于60岁的患者死亡率可达18%。尽管绝大多数破伤风病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相关,儿童和成人受伤后发生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接种破伤风疫苗现状

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针对儿童的主动免疫。自1978年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相继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其中,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虽然中国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率已控制在1‰之内,但在部分省的个别县仍高于1‰。2001年,中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报告了2300例,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测中国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例数为1.2万例。2004~2007年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NT)7882例,其中 36例患儿母亲曾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占0.46%。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成人破伤风免疫接种的相关指南,成年人的破伤风加强免疫很少,医生在破伤风预防处理中也仍然普遍存在误区。根据《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建议如下。

破伤风的伤口处理

根据伤口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类,要问清楚受伤的精确过程和环境状况。

(4)立足国家安全,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针对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卡脖子”的技术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拿出当年突破“两弹一星”的精神和勇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紧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从国际形势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看,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在半导体加工设备、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超高精度机床、工业机器人、高端轴承、高强度碳纤维、高精度光学仪器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尽早形成自主可控的局面。■

●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创伤性颅内损伤的致伤因素主要有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平地跌倒伤、运动伤、物体砸落伤、机械致伤、利器穿刺伤、殴打施加伤等。其中,交通伤是最主要的致伤因素(占33.8%),其次为意外损伤(占21.5%)、殴打施加伤(占17.3%)等。高处坠落伤导致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药品费用均居第1位,分别为20.7天、57 023.7元、19 703.0元,提示高处坠落所导致的创伤性颅内损伤可能往往更为严重;而交通伤导致的创伤性颅内损伤占比居第1位,详见表1。

5)数据全面共享:系统遵循IEC 61850标准,可与其他系统交互数据及状态,也可为其他系统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和状态,提供实时防误闭锁服务,并能够与其他系统互联,实现数据及状态信息的全面共享。

●污染伤口:被粘土或粪便污染,或者已经感染的伤口,包括被污物、有机泥土(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污染(如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坏死或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免疫缺陷状态(如艾滋病病人病毒HIV感染者)

●血液、肿瘤疾病患者

●干细胞或器官移植患者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伤口处理措施

●对于大量细菌和污物污染的伤口,推荐进行伤口清理,在容易实施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者污物应尽可能在现场去除。在野外条件下,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

●伤口冲洗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应尽早实施。建议使用高压冲洗,可以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并且保障不少于1升的伤口冲洗量。除了存在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不推荐在伤后冲洗后使用其他制剂。

●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选择剪除而不是刮除。创面敞开。

科技创新是通过效率的提高使人拥有更多的自我时间,而文化创意则是通过内容的创造使人在有限的自我时间中拥有更多精彩的体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16]。像案例中“互联网+健身参与”类的“智能夜跑”、“VR仿真体验”、“悦动跑团”等,属于典型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体育参与方式转型,即“从实地参与变虚拟参与”、“从线上参与变线下参与”等,将新科技应用到全民健身参与的整个过程,提高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时效性,并通过信息技术的更新,实时掌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效果,还可以查找需要的运动处方,科学指导全民健身,最终推进全民健身健康发展的进程。

破伤风的免疫预防

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抗体,并且只能通过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实现。

破伤风的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是指将含有破伤风类毒素成分的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从未接受过破伤风疫苗免疫的病人需要连续注射3剂才能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如果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小于5年,但是全程免疫后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5~10年,而在全程免疫后进行加强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10年以上。

破伤风的二级预防即被动免疫,主要指将免疫效应物如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输注体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治疗和短期的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输入后立即发生作用;但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破伤风抗毒素(TAT)可维持2~4天,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可维持2~3周。对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以获得持久免疫;对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被动免疫,但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是有限的。

目前用于破伤风免疫的制剂主要有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TAT)、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其中含有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剂有单价抗原疫苗(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或Td,视白喉类毒素的含量而定)以及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破伤风联合疫苗(DTwP: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Tdap:百白破疫苗加强针)。

 

表1:婴幼儿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国家规范)

  

?

婴幼儿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见表1)

●6~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儿童用)

★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图6中可以看出,当泊松比和长径比较小时,相对压强保持相对平稳,仅在较小范围内增大;当泊松比和长径比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泊松比和长径比的增大,相对压强急剧增大。表明模孔结构能显著影响挤压制粒成型所需的挤出力,进而影响制粒能耗和设备的使用寿命。随着模孔长径比的增加所需的挤出压强呈指数形式增长,长径比过大将显著提高制粒能耗,反之长径比过小又可能导致制粒条件不满足,颗粒无法成型。因此,根据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环模结构尺寸是确保满足制粒成型条件的同时有效降低制粒能耗的重要途径。

●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分别于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

●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臀部,肌肉注射。

●接种剂量:0.5毫升。★其他事项

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百白破疫苗接种。

★补种原则

●3月龄~5岁未完成百白破疫苗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6个月。

●6岁及6岁以下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累计<3剂的儿童,用白破疫苗补齐3剂;第2剂与第1剂间隔1~2月,第3剂与第2剂间隔6~12个月。

2.4.6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HPIC-CD法) 取“2.4.1”项下硫酸滴定液适量,用水定量稀释成含硫酸硫酸盐 (SO4)40、60、80μg·mL-1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1)、(2)、(3),对浓度和相应硫酸盐峰面积计算标准曲线。

●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岁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儿童用),12岁及12岁以下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

偷时间是悄悄地、无声无息地、低调静谧地、神不知鬼不觉地做事情。如果我们能长期有意识地坚持悄悄抽出点休息时间去工作学习,无声无息地积累、磨砺自己,低调静谧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作出不凡贡献,坚定而又稳步地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反之,时间也会这样悄悄地、无声无息地在我们身边流走,不知不觉,逝者如斯。当我们满头披雪时,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老了,且一事无成,只有悔之莫及。

2.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

●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存在高危因素而没法及时送医的伤员,应该考虑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有可能延缓破伤风的发作。

★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如孕妇的免疫接种不完全或免疫接种史不明确,应尽量完成推荐的5剂次免疫接种程序,否则至少也应接种2剂次的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

●接种剂量:0.5毫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时的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尚无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因此当事人在民事法律上主张住宅方面的隐私权受侵害,并要求法律予以保护,缺乏充分的立法依据。二审法院大胆援用我国宪法关于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从中引申出住宅隐私权的内容,从而对当事人的隐私权加以保障。二审法院对新兴权利的论证思路是,首先从我国宪法第39条第一句关于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出发,认定住宅体现了个人领域,进而认定住宅的私密性属于隐私权,应受法律保护。

★其他事项

1.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

一把吉他,轻抚,一腔心思便如春天的气息,在优美的乐声里生发出来。弹指一挥间,鄌郚的琴声,穿过世界间的距离,直通人心……

●首剂应在妊娠期间尽早接种,并在间隔至少4周后接种第2剂次,而且第2剂次至少应在生产前2周完成接种。

★补种原则

●>6岁未接种白破疫苗的儿童,补种1剂。

●其他参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补种原则。

 

表2:健康成人(含孕妇)外伤后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

  

?

妊娠期妇女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见表2)

所有育龄期妇女在第一次做产前保健时都应回顾破伤风接种情况,如果在育龄期前,母亲已按照国家规范完成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为避免增加局部反应的风险,不需要开展孕期接种。对那些尚未实现消除破伤风(以地区为单位,发病率低于1/1000活产儿)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除了推广清洁分娩外,应将“高危处理方法”用于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该方法针对所有育龄期妇女,开展大规模免疫接种(补充免疫活动,SIAs)。

●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或者超过6小时未处理的简单伤口(感染机会增加)。

眼下衢州城满是杀气,城墙、街头堆满了沙袋掩体。半个月前,衢州就成了一座空城,但说空城也不对,城里人倒是不少,尽是些来来去去的官兵,来来去去的车炮。整天都是军号声,起床号、吃饭号、睡觉号,就是没有公鸡司鸣,走狗吠叫,行贩叫卖。

●接种对象及剂次:6周岁时接种1剂。

●≥12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

●为确保防护至少5年,至少6个月后应接种第3剂次。

4.为了全生命周期的保护,1年后或下次怀孕前接种第4和第5剂次疫苗,但应注意两个剂次间的最短间隔。

●现有资料已表明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对胎儿无致畸作用,建议接种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文物解说词的重要目的是促进跨文化交际,减小文化鸿沟。在跨文化传播中,译者应做文化的推广者,而非字面信息的直接转述。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向异域传播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和思想,游览故宫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摄取。但是在整理故宫文物解说词的中英语料中发现,部分英译本存在文化信息漏译现象,而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正是大部分外国友人的兴趣点所在(冯捷运、皇甫俊凯,2017)。

潜在高危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见表 2、3)

此类人群通常包括:创伤暴露后的病人以及创伤高危人群。其中创伤高危人群除妊娠期妇女外还包括军人(警察、火警、交警、巡警等军警类)、军校、警校等院校在校学生、监狱系统的服刑人员、中学及普通高校大学新生、出国人员(尤其是去非发达国家旅游、工作)、建筑工人、野外工程作业人员(石油、电力、铁路等)、特殊爱好人群(潜水、旅游、户外攀登等户外运动爱好者)。

 

表3:潜在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程序

  

*伤后不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剂量为0.5毫升。**重新完成全程免疫,即在伤后第0天、1个月后、7个月后分别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每次接种剂量为0.5毫升。***一次性肌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500IU(国际单位)。

 

?

●无破伤风免疫主动免疫接种史的人群应接受全程免疫:在第0天、1个月后、7个月后分别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每次接种剂量为0.5毫升,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从未免疫过的患者:接种前2剂次后有81%~95%的接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注射3剂次后100%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一旦完成一级预防,作为患者伤前及伤后的预防性接种而再次加强后很快就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加强免疫:每5~10年加强1剂次,特殊情况下可每3~5年加强1剂次。接种剂量为0.5毫升,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免疫接种史不详或小于连续3次接种时:清洁伤口仅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同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在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后的5年内受伤时:一般认为清洁伤口、不洁伤口以及污染伤口均不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及破伤风抗毒素(TAT)/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如果受伤超过5年且小于10年者,也可加强接种1剂次破伤风类毒素;如果伤口无法彻底清创时可加强接种1剂次破伤风类毒素。

●在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后的10年内受伤时:清洁伤口不需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需接种1剂次破伤风类毒素。

●在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10年后受伤时:部分患者体内抗体水平下降至保护水平以下,清洁伤口需接种1剂次破伤风类毒素,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需接种1剂次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TAT)/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以快速恢复体内抗体水平,达到长期保护的目的。

●如需接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时:成人用量为250~500IU(国际单位),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方式为肌内注射。

●如需接种破伤风抗毒素(TAT)时:成人用量为1500~3000 IU(国际单位)/次,注射前需将破伤风抗毒素(TAT)用10毫升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进行皮内试验;如果无条件接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而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阳性又必须进行二级预防时,可采用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即TAT1500IU等分为4份,第一次注射10倍稀释的破伤风抗毒素(TAT)0.2毫升,观察如无反应可第二次注射0.4毫升。如仍无反应可第三次注射0.8毫升。第三次注射后仍无反应可将剩余稀释的破伤风抗毒素(TAT)一次性注射。

免疫缺陷患者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见表4.5)

含有破伤风类毒素成分的疫苗均是灭活疫苗,在免疫力底下的人群中使用同样安全,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静脉注射毒品者、血液或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干细胞移植(SCTs)或器官移植者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只是,这些人群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对机体的保护期比正常人群短。目前的全程免疫及加强免疫的一般程序均适用于已知或疑似免疫缺陷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特例)。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进行破伤风抗毒素(TAT)抗体测定,以评价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和保护力持续时间,并指导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剂次的使用。

 

表4:免疫功能低下者外伤后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

  

?

 

●艾滋病患者及静脉注射毒品者的免疫程序:除外接受全程免疫,为了维持抗体的保护滴度水平,加强免疫的时间应缩短至≤5年/次;对具有感染倾向的患者,不论破伤风免疫史如何,均应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非农就业收入对移民家庭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逐年下降的薪资水平、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了。村民普遍反映的直观感受是“人多了、活少了、钱少了”。

●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程序:对儿童和成人器官移植患者,继续采用全程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其中全程免疫具体为:7岁以下儿童接种3剂次百白破疫苗或白破疫苗,7岁或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3剂次白喉疫苗(Td);接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4和24个月;为了维持抗体的保护滴度水平,加强免疫的时间应<10年/次。

第二,利用住房公积金合理避税。依据《公积金管理办法》,每月所交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也就是说住房公积金是不用纳税的,所以员工可以多交或补充缴纳住房公积金,通过增加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来降低工资总额,从而减少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达到合理减税、避税目的。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免疫程序:接受全程免疫后需要至少1个剂次以上的加强免疫;为了维持抗体的保护滴度水平,加强免疫的时间应<10年/次。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破伤风免疫接种流程(见表5)

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分3种:感染儿童、感染状况不详儿童和未感染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18月龄婴儿在接种前不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进行接种。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前无需常规开展HIV筛查。如果有其它暴露风险,确诊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后续疫苗接种按照表5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的接种建议,具体接种流程参照表1建议。

 

表5:免疫功能低下者外伤后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

  

本文内容改编自《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登载于《中华科学杂志》2018年3月第56卷第3期)

 

?

 
王传林,王艳华,张晓萌
《健康博览》 2018年第05期
《健康博览》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